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備方法及給藥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50285閱(yue)讀:522來源:國知局(ju)
專利名稱: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備方法及給藥方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
背景技術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種綜合征,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指心肌收縮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同時出現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的表現。心力衰竭通常分為急性心力衰竭 (acute heart failure, AHF)禾口個曼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多種病因所致心臟泵血功能降低,不能排出足夠血液以滿足全身組織器官代謝需要的一種臨床綜合征,為大多數器質性心臟病進展的結局。在發達國家,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仍很高,不亞于惡性腫瘤。美國的一項調查表明,慢性心力衰竭確診后,男性的平均生存期為1. 7年,女性為3. 2年;只有25% 的男性及38%的女性患者生存期可超過5年。我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約為0. 8% 1. 1%,城市人群心衰患病率高于農村,慢性心力衰竭正在成為我國心血管病領域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為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甚則不能平臥,乏力,口唇紫紺,末梢循環差,頸靜脈怒張,肝脾重大,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水腫等癥。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時,血流動力學參數會有改變,如心輸出量、射血分數等降低, 同時左心室舒張末壓、右心房壓和右心室舒張末壓升高,且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根據 Frank-Starling定律,早期隨著心室充盈壓的增高與舒張末期心肌纖維長度的增加,心搏量可相應增加。但這種心搏量的增加有一定限度,當左心室舒張末期壓達15 ISmmHg時, Frank2Starling機制達最大效應。此后隨著心室充盈壓的繼續增高,心搏量不再增加,甚至反而降低。當右心室舒張末期壓和右心房壓升高至中心靜脈壓> 12mmHg時,即出現體循環淤血征。隨著心排血量的減少和動脈血液的充盈不足,各種神經內分泌的調節機制被激活,首先是交感神經的激活,使外周循環阻力增加,血液重新分配,如腎和骨骼肌血流減少, 導致終末器官的異常。近20年來,心肌重塑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得到高度重視,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治療策略以改善腎經激素異常,防止心肌重塑為主的生物學治療模式,治療藥物以利尿劑、RASS阻斷劑和β-受體阻滯劑為主,輔以洋地黃制劑的綜合治療,目前產用的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西藥主要有1、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2、β-受體阻滯劑;3、利尿劑;4、洋地黃類;5、醛固酮拮抗劑;6、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7、血管擴張劑等,采用這些藥物能夠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但是這些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均在毒副作用多,患者不宜耐受等確定,因此,如何更好保護衰竭的心肌,修復衰竭心肌生物學性質,抑制心肌重構,糾正和改善血流動學,緩解臨床癥狀,防止慢性心力衰竭惡化,提高耐藥性,改善生活質量,減少毒副作用發生,是現代醫學的難題。隨著心衰發病率逐年增長,中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大量的臨
5床研究表明,傳統中醫藥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多環節、多靶點的整體調節的優勢, 目前所應用的大多數中藥制劑都能有效地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并且在長期地應用中大多不會產生明顯的毒副作用。目前治療慢性心衰的中藥主要有麝香保心丸、芪藶強心膠囊、冠心蘇合丸、復方丹參片、天王補心丹、金匱腎氣丸等,并且中藥注射液如參麥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在臨床上應用也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療效并不太理想。另外,中醫藥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中醫藥治療心力衰竭的進一步發展,如心衰的辨證分型不夠規范標準,各醫家以具體癥狀為辨證分型依據,藥物和劑量的選擇缺乏客觀依據, 需要制定心力衰竭的中醫藥防治方案,以便于進行前瞻性、多中心、大規模的隨機對照研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中藥和西藥治療的不足,提供一種副作用小、療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無耐藥性、質量穩定可靠的中藥制劑。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其包括 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甘草、澤蘭、益母草、丹參、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麻黃、 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其中,所述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的劑型可以為蜜煉丸劑、水合丸劑、滴丸劑、膠囊劑、片劑、散劑、煎劑、口服液、酊劑等。其中,所述中藥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比為,人參30 40重量份、黃芪40 50 重量份、黃精20 沈重量份、五味子9 13重量份、甘草15 25重量份、澤蘭17 21 重量份、益母草15 19重量份、丹參13 17重量份、川貝母8 12重量份、茯苓11 15 重量份、澤瀉13 17重量份、丁香10 15重量份、干姜14 18重量份、麻黃12 16重量份、雞血藤10 15重量份、枸杞子8 13重量份和山茱萸6 10重量份。其中,所述中藥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比為,人參35 40重量份、黃芪45 50 重量份、黃精23 沈重量份、五味子11 13重量份、甘草20 25重量份、澤蘭19 21 重量份、益母草17 19重量份、丹參15 17重量份、川貝母10 12重量份、茯苓13 15重量份、澤瀉15 17重量份、丁香12 15重量份、干姜16 18重量份、麻黃14 16 重量份、雞血藤13 15重量份、枸杞子10 13重量份和山茱萸8 10重量份。其中,所述中藥的劑型為片劑,其制備方法包括第一步,將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M小時 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 細1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25 1. 27 (80°C )的膏體,所加入的乙醇的質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3 5倍;第二步,將澤蘭、益母草、丹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對混合物3 5倍質量醇濃度為90% 95%的乙醇浸泡20小時 30小時,濾過,濾液蒸發、干燥、 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細粉;第三步,將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和麻黃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1. 23 1. 25 (80°C )的膏體;第四步,將第一步獲得的膏體、第二步獲得的細粉和第三步獲得的膏體混合,干燥后粉碎并過篩成50目 75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醇濃度為60% 75%乙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加入的乙醇的質量與第四步獲得的混合細分的質量比為1 1 1 3,加入的淀粉的質量與第四步獲得的混合細分的質量比為1 3 1 5。其中,所述中藥的劑型為滴丸劑,其制備方法包括第一步,將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M小時 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 細1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25 1. 27 (80°C )的膏體,所加入的乙醇的質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3 5倍;第二步,將澤蘭、益母草、丹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對混合物3 5倍質量醇濃度為90% 95%的乙醇浸泡20小時 30小時,濾過,濾液蒸發、干燥、 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細粉;第三步,將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和麻黃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 6 8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1. 23 1. 25 (80°C )的膏體;第四步,取相對于所述中藥各添加組分質量之和的3 5倍質量的聚乙二醇加熱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第一步獲得的膏體、第二步獲得的細粉和第三步獲得的膏體,攪拌使混均制成藥料,控溫在40 90°C,保溫靜置消泡,將藥料置于滴丸機的滴頭罐內制丸,控制滴頭溫度在40 90°C,以二甲基硅油或液體石蠟冷卻液冷卻,二甲基硅油或液體石蠟的溫度控制在0 20°C,收集半成品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卻液,制得滴丸劑。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包括,第一步,將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M小時 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 細1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25 1. 27 (80°C )的膏體,所加入的乙醇的質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3 5倍;第二步,將澤蘭、益母草、丹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對混合物3 5倍質量醇濃度為90% 95%的乙醇浸泡20小時 30小時,濾過,濾液蒸發、干燥、 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細粉;第三步,將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和麻黃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 6 8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1. 23 1. 25 (80°C )的膏體;第四步,將第一步獲得的膏體、第二步獲得的細粉和第三步獲得的膏體混合,干燥后粉碎并過篩成50目 75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醇濃度為60% 75%乙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加入的乙醇的質量與第四步獲得的混合細分的質量比為1 1 1 3,加入的淀粉的質量與第四步獲得的混合細分的質量比為1 3 1 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的劑型為滴丸劑時,其包括,
第一步,將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M小時 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 細1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25 1. 27 (80°C )的膏體,所加入的乙醇的質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3 5倍;第二步,將澤蘭、益母草、丹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對混合物3 5倍質量醇濃度為90% 95%的乙醇浸泡20小時 30小時,濾過,濾液蒸發、干燥、 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細粉;第三步,將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和麻黃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 6 8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1. 23 1. 25 (80°C )的膏體;第四步,取相對于所述中藥各添加組分質量之和的3 5倍質量的聚乙二醇加熱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第一步獲得的膏體、第二步獲得的細粉和第三步獲得的膏體,攪拌使混均制成藥料,控溫在40 90°C,保溫靜置消泡,將藥料置于滴丸機的滴頭罐內制丸,控制滴頭溫度在40 90°C,以二甲基硅油或液體石蠟冷卻液冷卻,二甲基硅油或液體石蠟的溫度控制在0 20°C,收集半成品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卻液,制得滴丸劑。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中藥的給藥方式為口服或注射。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采用這種中藥對慢性心力衰竭治療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無耐藥性、服用方便等優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中醫學無明確心力衰竭病名,但從其不同發展階段的臨床表現來看,心力衰竭一般歸屬于中醫“心悸”、“喘證”、“心痹”、“痰飲” “水腫” “胸痹”等范疇。中醫心衰病名始見于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篇云“心衰則伏。”后歷代醫家陸續提及,如《圣濟總錄·心臟門》中有“心衰則健忘,不足則胸腹脅下與腰背引痛,驚t季,恍惚,少顏色,舌本強”,《醫述 臟
腑》“心主脈,爪甲色不華,則心衰矣。”《醫方辨難大成》“人身主宰者心......心之氣尤
貴充足......人身運用者心,心之血固貴滋榮......否則,心先受病......即如怔忡之
證......而心系懸懸者,即心臟之衰敗也。”可見諸醫家所提及的心衰于今天之心衰本質
是一樣的。對于心衰病機的論述最早見于《內經》“味過于成,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是故多食成,則脈凝泣而色變。”、“味過于甘,心氣喘滿”、“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說明了心衰的病因是過勞,過食等。提示心衰的病機主要為心氣虛。心主血脈,心氣是維持血液正常運行的主要動力。而心氣虛則血流瘀滯。《內經》云“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 脈不通則血不流。”《金匱要略》則開創性地提出“血不利則為水”的論點,《血證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血積既久,其水乃成”、“瘀血化水,亦發水腫,是血病而兼也”。在臨證中發現,慢性心衰病人由于外邪反復侵襲、思慮過度、飲食所傷為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多表現心悸,氣短,動則尤甚,胸脅滿悶,夜間憋醒,雙下肢浮腫,口唇青紫,舌質淡紅或舌質青紫有瘀斑,瘀點,脈沉細或沉澀等。據此我們提出心氣虛,心血瘀阻,水飲內停是慢性心衰的主要病理機制。氣虛進一步發展可為心陽虛“有一份陽氣便有一份生氣”, “瘀血乃一身之大敵”提出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法治療慢性心衰。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中醫辨證分型標準尚不統一,大多數臨床研究采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所分7型,即心肺氣虛型、氣陰兩虧型、心腎陽虛型、氣虛血瘀型、陽虛水泛型、痰飲阻肺型和陰竭陽脫型,而本發明在臨證中注意慢性心衰病人的癥狀、體征、舌脈進行辨證,根據慢性心衰疾病的階段,分期和辨證相結合。我們總結慢性心衰的初期,中期,末期辨證特點,以氣虛血瘀,氣陰兩虛,陽虛水泛為主要辨證。對慢性心衰固護陽氣是其根本,活血化瘀利水治其標。臨床上,我們按慢性心衰階段,初,中,末三期主要辨證為氣虛血瘀、氣陰兩虛兼血脈瘀阻、陽虛水泛三型。三型可以互相交叉,臨證中靈活辨證。慢性心力衰竭的初期為氣虛血瘀型,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病人心悸,胸悶氣短,身倦疲乏,活動后加重,夜間憋醒,面色淡白或自汗,胸痛,刺痛固定,拒按,唇甲青紫,舌質淡暗或有瘀斑,脈沉澀或結代。慢性心力衰竭的中期為氣陰兩虛兼血脈瘀阻型,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病人心悸氣短,倦怠懶言,面色少華,頭暈目眩,胸悶隱痛,遇勞則甚,舌偏紅或有齒印,脈細弱無力,或結代。慢性心力衰竭的末期為陽虛水泛型,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病人心悸眩暈,胸悶氣短,胸脘痞滿,畏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腫,腰酸,乏力,面色晦暗,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脈沉細或沉微欲絕。基于上述理論,本發明的中藥以益氣、溫陽、利水、化瘀為原則、包括以下組分人
參、黃芪、黃精、五味子、甘草、澤蘭、益母草、丹參、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麻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入心、肺、脾經,有大補元氣,補氣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既為救脫扶危之良劑,亦為療虛勞內傷之第一要藥,凡一切氣血不足之證皆可應用,主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等證。黃芪味甘,性溫,入脾、肺經,有補益脾土,升舉陽氣、固表止汗,托瘡生肌等作用, 主要用于脾肺氣虛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氣短,中氣下陷之臟器下垂,氣不攝血之崩漏便血,久瀉脫肛;表虛不固之自汗盜汗,氣血不足等證。黃芪使心臟收縮能力增強,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能擴張冠狀動脈、腎血管及拳參末梢血管、使皮膚血液循環旺盛;能提高機體的非特異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對葡萄球菌、血溶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黃芪可顯著影響脾淋巴細胞信息傳導,實現免疫調節作用。黃芪為治療氣虛浮腫尿少之要藥,有補氣之長的美稱,黃芪。黃芪性溫向上,益氣利水,健脾補肺之功,研究發現黃芪有中等利尿作用,且利尿作用持續時間長,并能減少心肌靜息電位,通過 Na+-K+-ATP酶實現強心作用,且能提高LVEF,縮小心室容積,改善左室重構。黃芪有促進小腸氧化代謝作用,增強小腸(主要是空腸)運動和平滑肌緊張度,加強心肌細胞的代謝及補償能力;對正常心臟有加強收縮的作用,對衰竭的心臟其強心作用更加顯著。黃精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具有養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填精的作用,用于脾胃氣陰虧虛,食少無力,陰虛肺燥,干咳少痰,陰虛內熱之消渴,腎虛精虧、陽痿遺精、頭暈耳鳴、目昏眼花等證。五味子性溫,味酸、甘,入肺、心、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作用。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等證,五味子有強心作用.其水浸液及稀醇浸液,可加強心收縮力,增加血管張力.五味子對蛙心有強心作用.戈米辛J鈉鹽對豚鼠離體心臟具有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亦能使麻醉犬的冠狀動脈血流增加。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經,有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健脾和中,緩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虛弱之腹脹納呆,乏力;能緩解腹中拘攣性疼痛,緩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和毒性,減輕藥物對機體的毒副作用或對胃腸道的刺激,通過加入甘草能起到補氣中和,調和各組分的作用,甘草益氣復脈,與人參等共用用于平心悸。澤蘭味苦、辛,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水消腫的作用,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血腹痛,水腫等證。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的作用。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急性腎炎水腫,益母草有強心、增加冠脈流量和心肌營養血流量的作用.益母草對在位兔心有輕度興奮作用;對離體兔心則先有輕度抑制, 以后輕度興奮,大劑量則抑制.其水蘇堿可減慢心率.益母草堿對離體蛙心的收縮力小劑量有增強作用,大劑量則呈現抑制。此種抑制可能與興奮迷走神經有關。實驗證明益母草有顯著增加冠脈流量及相當顯著地減慢心率的作用。益母草lml/kg給麻醉犬靜脈注射,亦有增加冠脈流量,降低冠脈阻力、減慢心率及減少心輸出量和左室作功的作用.益母草對實驗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等動物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對抗作用。益母草對異丙腎上腺素誘發的大鼠心肌缺血有改善或恢復缺血性心電圖、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微循環、 減慢心率等作用、益母草制劑對垂體后葉素誘發的兔心肌缺血及冠狀動脈結扎引起的犬心肌梗死,能使其病變程度減輕、梗死范圍減小,心肌超微結構得到保護。丹參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經,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的作用,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等證。本草匯言》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川順脈之藥也。主男婦吐衄、淋溺、崩血之證,或沖任不和而胎動欠安,或產后失調而血室乖戻,或瘀血壅滯而百節攻疼,或經閉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結而寒熱無時,或癥瘕積聚而脹悶痞塞,或疝氣攻沖而止作無常,或腳膝痹痿而痛重難履,或心腹留氣而腸鳴幽幽,或血脈外障而兩目痛赤,故《明理論》以丹參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補血生血,功過歸、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 逐瘀生新,性倍芎勞,婦人諸病,不論胎前產后,皆可常用。丹參能改善血液劉辯及微循環, 抑制血小板,抗血栓形成,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改善冠狀循環,并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本品為活血化瘀要藥,廣泛用于各種瘀血證,既善活血化瘀而散結止痛,治心腹刺痛,又善涼血清心除煩安神。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結、肺痿、肺癰、喉痹、乳癰等證。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膀胱、心經,有滲濕利水、健脾寧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濕停滯之水腫,小便不利;濕熱蘊結之熱淋,脾虛濕困之食少便溏、痰飲停滯、癲癇等證,茯苓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腎、膀胱經,有利水滲濕、瀉熱通淋,清心肺、瀉腎火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虛水濕停滯、水濕泛濫之全身水腫;水飲痰濕之邪困阻,致清陽不升濁音不降之眩暈;濕熱下注之小便不利,赤短澀痛,以及濕熱黃疸等證,對結核桿菌、肺炎雙球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丁香味甘、辛、性大熱,具有暖胃,溫腎的作用,用于胃寒痛脹、呃逆、吐瀉、痹痛、 疝痛、口臭、牙痛等證。干姜味辛,性熱,入脾、胃、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的作用,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亡陽厥逆;寒飲喘咳;寒濕痹痛等證。麻黃味辛、微苦,性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發寒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作用, 主要用于外感風寒之發熱無汗等表實證;風濕性痹痛;寒邪犯肺或熱邪壅肺至咳喘氣逆, 水腫,小便不利等證。雞血藤味苦、甘,性溫,入肝、腎經,有擴張血管,補血活血,調經,舒筋活絡的作用,對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促進動物腎臟及子宮總磷代謝,主要用于治療血虛有淤之月經不調,四肢疼痛不仁,腰膝酸軟、疼痛等癥狀。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有補益肝腎、養血補血、益精明目、潤肺止咳的作用,主要用于肝腎兩虛、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耳鳴、自汗乏力;腎陽不足之陽痿、不育;陰精虧損、肝血不足之眼目昏花以及陰虛勞嗽等證,枸杞子能夠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山茱萸味酸、濯,性微溫,入肝、腎經,有補益肝腎、澀精止遺、斂汗固脫的作用,主要用于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精關不固之遺精、滑精、崩漏下血等證。本病因病機為陽氣虛衰,或氣陰兩虛,血瘀水停,治療的法則主要為“益氣、溫陽、 利水、化瘀”的原則。溫陽、益氣是治療心力衰竭的主要措施,利水是重要環節,而活血化瘀貫穿治療的始終。方中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甘草大補元氣,澤蘭、益母草、丹參活血調經,川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茯苓、澤瀉利水消腫,麻黃發散風寒,丁香、干姜溫中散寒, 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雞血藤活血補血,改善冠脈循環,枸杞子和山茱萸補益肝腎、養血補血,上述藥物合用,共奏溫陽益氣,活血利水之功,具有強心利尿等作用。進一步優選,所述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僅由上述組分構成。所述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可優選為人參 30 40重量份、黃芪40 50重量份、黃精20 沈重量份、五味子9 13重量份、甘草 15 25重量份、澤蘭17 21重量份、益母草15 19重量份、丹參13 17重量份、川貝母8 12重量份、茯苓11 15重量份、澤瀉13 17重量份、丁香10 15重量份、干姜 14 18重量份、麻黃12 16重量份、雞血藤10 15重量份、枸杞子8 13重量份和山茱萸6 10重量份。所述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比也可進一步優選為人參35 40重量份、黃芪45 50重量份、黃精23 沈重量份、五味子11 13重量份、甘草20 25重量份、澤蘭19 21重量份、益母草17 19重量份、丹參15 17重量份、川貝母10 12重量份、茯苓13 15重量份、澤瀉15 17重量份、丁香12 15重量份、干姜16 18重量份、麻黃14 16重量份、雞血藤13 15重量份、枸杞子10 13重量份和山茱萸8 10重量份。
11
所述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的劑型可以為蜜煉丸劑、水合丸劑、滴丸劑、 膠囊劑、片劑、散劑、煎劑、口服液、酊劑等,給藥方式優選為口服或注射。當本發明中藥的劑型為煎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所述組分按比例混合,粉碎并過篩成150目 200目的粉末;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粉末加入冷水中浸泡16小時 20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2小時 3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所加水的質量是第一步獲得的粉末質量的3 5倍;第三步,將第二步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兩次,每次煎煮時間為1小時 2小時,過濾,合并過濾液獲得第二濾液,每次所加入的水的質量和第二步中的相同;第四步,合并兩次濾液,濃縮除去部分水,獲得所述煎劑,生藥含量優選為0. 7g/ ml 1. 2g/ml。當本發明中藥的劑型為滴丸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M小時 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 細1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25 1. 27 (80°C )的膏體,所加入的乙醇的質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3 5倍;第二步,將澤蘭、益母草、丹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對混合物3 5倍質量醇濃度為90% 95%的乙醇浸泡20小時 30小時,濾過,濾液蒸發、干燥、 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細粉;第三步,將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和麻黃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 6 8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1. 23 1. 25 (80°C )的膏體;第四步,取相對于所述中藥各添加組分質量之和的3 5倍質量的聚乙二醇加熱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第一步獲得的膏體、第二步獲得的細粉和第三步獲得的膏體,攪拌使混均制成藥料,控溫在40 90°C,保溫靜置消泡,將藥料置于滴丸機的滴頭罐內制丸,控制滴頭溫度在40 90°C,以二甲基硅油或液體石蠟冷卻液冷卻,二甲基硅油或液體石蠟的溫度控制在0 20°C,收集半成品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卻液,制得滴丸劑。當本發明中藥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M小時 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 細1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25 1. 27 (80°C )的膏體,所加入的乙醇的質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3 5倍;第二步,將澤蘭、益母草、丹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對混合物3 5倍質量醇濃度為90% 95%的乙醇浸泡20小時 30小時,濾過,濾液蒸發、干燥、 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細粉;第三步,將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和麻黃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 6 8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1. 23 1. 25 (80°C )的膏體;第四步,將第一步獲得的膏體、第二步獲得的細粉和第三步獲得的膏體混合,干燥后粉碎并過篩成50目 75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醇濃度為60% 75%乙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加入的乙醇的質量與第四步獲得的混合細分的質量比為1 1 1 3,加入的淀粉的質量與第四步獲得的混合細分的質量比為1 3 1 5,制得的片劑的規格為0.2g/片 0.4g/片。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實施例1急性毒性實驗和長期毒性實驗實驗藥物將40g人參、50g黃芪、26g黃精、13g五味子和25g甘草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濃度為80%的乙醇600g作為溶劑,浸漬M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ml的速度緩緩滲漉, 收集滲漉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27(80°C )的膏體;將21g澤蘭、19g益母草、17g丹參、15g 雞血藤、13g枸杞子和IOg山茱萸混合,加醇濃度為95%的乙醇380g浸泡30小時,濾過,濾液蒸發、干燥、粉碎并過篩成100目的細粉;將12g川貝母、15g茯苓、17g澤瀉、15g丁香、18g 干姜和16g麻黃混合,加水650g,煮沸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1. 25 (80°C )的膏體; 將上面獲得的膏體和粉末混合,干燥后粉碎并過篩成75目的細粉,加入淀粉150g和醇濃度為75%乙醇200g,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 制得的片劑的規格為0. 3g/片。試驗方法應用ICR小鼠(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40只,體重在25 30 克,進行急性毒性實驗。小鼠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給藥組,實驗前禁食12小時,然后給予上述本發明的中藥片劑混懸液(將片劑溶解在水中獲得懸混液,濃度為5. 36g生藥/ ml,最高濃度)灌胃,灌胃容積為%il/kg(即單次給藥劑量為21. 44g生藥/kg),對照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1天給藥2次,給藥間隔時間6小時,給藥后連續觀察14天,并記錄小鼠的毒性反應及死亡數,具體詳見表1。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給藥后小鼠未見明顯差異, 實驗連續觀察20天,小鼠全身狀況、攝食、飲水、體重增長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發明的膠囊LD5(l>21.44g生藥/kg,每日最大給藥量為42.88g生藥/kg/日。本發明的中藥臨床用藥量為2. 3g生藥/日/人,成人體重以60kg計,平均用藥劑量為0. 038g生藥/kg/日。 按體重計小鼠(平均體重以20g計)口服灌胃本發明的中藥的耐受量為臨床用量的11 倍。因此本發明的中藥急性毒性低,臨床用藥安全。表1 小鼠口服灌服本發明中藥膠囊的急性毒性試驗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 甘草、澤蘭、益母草、丹參、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麻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劑型可以為蜜煉丸劑、水合丸劑、滴丸劑、膠囊劑、片劑、散劑、煎劑、口服液、酊劑等。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比為, 人參30 40重量份、黃芪40 50重量份、黃精20 沈重量份、五味子9 13重量份、 甘草15 25重量份、澤蘭17 21重量份、益母草15 19重量份、丹參13 17重量份、 川貝母8 12重量份、茯苓11 15重量份、澤瀉13 17重量份、丁香10 15重量份、 干姜14 18重量份、麻黃12 16重量份、雞血藤10 15重量份、枸杞子8 13重量份和山茱萸6 10重量份。
4.如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比為, 人參35 40重量份、黃芪45 50重量份、黃精23 沈重量份、五味子11 13重量份、 甘草20 25重量份、澤蘭19 21重量份、益母草17 19重量份、丹參15 17重量份、 川貝母10 12重量份、茯苓13 15重量份、澤瀉15 17重量份、丁香12 15重量份、 干姜16 18重量份、麻黃14 16重量份、雞血藤13 15重量份、枸杞子10 13重量份和山茱萸8 10重量份。
5.如權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劑型為片劑,其制備方法包括,第一步,將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M小時 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 細1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25 1. 27 (80°C )的膏體,所加入的乙醇的質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3 5倍;第二步,將澤蘭、益母草、丹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對混合物 3 5倍質量醇濃度為90% 95%的乙醇浸泡20小時 30小時,濾過,濾液蒸發、干燥、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細粉;第三步,將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和麻黃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1. 23 1. 25 (800C )的膏體;第四步,將第一步獲得的膏體、第二步獲得的細粉和第三步獲得的膏體混合,干燥后粉碎并過篩成50目 75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醇濃度為60% 75%乙醇,加熱濃縮至糊狀, 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加入的乙醇的質量與第四步獲得的混合細分的質量比為1 1 1 3,加入的淀粉的質量與第四步獲得的混合細分的質量比為1 3 1 5。
6.如權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劑型為滴丸劑,其制備方法包括,第一步,將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M小時 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 細1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25 1. 27 (80°C )的膏體,所加入的乙醇的質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3 5倍;第二步,將澤蘭、益母草、丹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對混合物.3 5倍質量醇濃度為90% 95%的乙醇浸泡20小時 30小時,濾過,濾液蒸發、干燥、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細粉;第三步,將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和麻黃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1. 23 1. 25 (800C )的膏體;第四步,取相對于所述中藥各添加組分質量之和的3 5倍質量的聚乙二醇加熱熔融, 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第一步獲得的膏體、第二步獲得的細粉和第三步獲得的膏體,攪拌使混均制成藥料,控溫在40 90°C,保溫靜置消泡,將藥料置于滴丸機的滴頭罐內制丸,控制滴頭溫度在40 90°C,以二甲基硅油或液體石蠟冷卻液冷卻,二甲基硅油或液體石蠟的溫度控制在0 20°C,收集半成品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卻液,制得滴丸劑。
7.權利要求1至4所述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當所述中藥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包括,第一步,將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M小時 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 細1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25 1. 27 (80°C )的膏體,所加入的乙醇的質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3 5倍;第二步,將澤蘭、益母草、丹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對混合物 3 5倍質量醇濃度為90% 95%的乙醇浸泡20小時 30小時,濾過,濾液蒸發、干燥、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細粉;第三步,將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和麻黃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1. 23 1. 25 (800C )的膏體;第四步,將第一步獲得的膏體、第二步獲得的細粉和第三步獲得的膏體混合,干燥后粉碎并過篩成50目 75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醇濃度為60% 75%乙醇,加熱濃縮至糊狀, 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加入的乙醇的質量與第四步獲得的混合細分的質量比為1 1 1 3,加入的淀粉的質量與第四步獲得的混合細分的質量比為1 3 1 5。
8.權利要求1至4所述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當所述中藥的劑型為滴丸劑時,其包括,第一步,將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濃度為 70% 80%的乙醇作為溶劑,浸漬M小時 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 細1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25 1. 27 (80°C )的膏體,所加入的乙醇的質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質量的3 5倍;第二步,將澤蘭、益母草、丹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對混合物 3 5倍質量醇濃度為90% 95%的乙醇浸泡20小時 30小時,濾過,濾液蒸發、干燥、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細粉;第三步,將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和麻黃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6 8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1. 23 1. 25 (800C )的膏體;第四步,取相對于所述中藥各添加組分質量之和的3 5倍質量的聚乙二醇加熱熔融, 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第一步獲得的膏體、第二步獲得的細粉和第三步獲得的膏體,攪拌使混均制成藥料,控溫在40 90°C,保溫靜置消泡,將藥料置于滴丸機的滴頭罐內制丸,控制滴頭溫度在40 90°C,以二甲基硅油或液體石蠟冷卻液冷卻,二甲基硅油或液體石蠟的溫度控制在0 20°C,收集半成品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卻液,制得滴丸劑。
9.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的給藥方式為口服或注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其包括人參、黃芪、黃精、五味子、甘草、澤蘭、益母草、丹參、川貝母、茯苓、澤瀉、丁香、干姜、麻黃、雞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采用這種中藥克服克服現有中藥和西藥治療的不足,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無耐藥性、質量穩定可靠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2526676SQ20121002765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9日
發明者劉思娟 申請人:劉思娟
網友詢問留(liu)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