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彈簧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彈簧圈,該彈簧圈包括由鉑鎢合金金屬絲(2)制成的螺旋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彈簧的表面涂覆有負載基質細胞衍生因子的納米絲蛋白涂層(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彈簧圈可緩釋基質細胞衍生因子,能有效的促進內皮祖細胞遷移至動脈瘤頸處,并在動脈瘤頸處內皮化,顯著的減少動脈瘤栓塞術后再通與復發。
【專利說明】一種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彈簧圈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外科器械,具體涉及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彈簧圈。
【背景技術】
[0002]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多種后天性因素共同引起的異常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于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故顱內動脈瘤是一種高發病率、高致死率及高致殘率的疾病。因此,早期治療顱內動脈瘤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對于顱內動脈瘤的治療主要有兩種治療方式:一是開顱手術,其采用金屬動脈瘤夾夾閉動脈瘤頸,阻斷動脈瘤的血液供應,避免動脈瘤的再出血。二是血管內介入治療,其常用彈簧圈為鉬鎢合金金屬絲纏繞形成彈簧圈,利用股動脈穿刺,將微導管置于動脈瘤腔內或瘤頸部位,用不銹鋼導絲經微導管將彈簧圈植入動脈瘤瘤腔,使其得到致密栓塞,孤立動脈瘤頂破裂口,從而降低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的風險。血管內介入治療以其操作簡便安全、快速有效、損傷小和恢復快等優點為顱內動脈瘤的治療開拓了新的途徑,但其有不足之處:彈簧圈結構和大小難以對多種復雜形狀動脈瘤致密填塞,影響治療效果;彈簧圈為惰性金屬絲,栓塞術后難以有效促進動脈瘤頸內皮化形成,存在較高的再通與復發率;復雜動脈瘤與單純囊狀動脈瘤相比,單純應用彈簧圈栓塞彈簧圈會突入載瘤動脈,難以致密栓塞。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彈簧圈,該彈簧圈可促進動脈瘤頸處內皮化的形成,顯著的減少動脈瘤栓塞術后再通與復發。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彈簧圈,該彈簧圈包括由鉬鎢合金金屬絲制成的螺旋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彈簧的表面涂覆有負載基質細胞衍生因子的納米絲蛋白涂層。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彈簧圈可以經導管植入患者的動脈瘤腔內并能緩慢釋放基質細胞衍生因子,并能有效的促進自體內皮祖細胞遷移至動脈瘤腔及瘤頸處,內皮祖細胞分泌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1)等生物活性因子可有效促進動脈瘤壁修復,而內皮祖細胞分化為內皮細胞的特性能明顯促進動脈瘤頸處內皮化的形成,顯著的減少了動脈瘤栓塞術后再通與復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和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彈簧圈的一個具體實施例拉直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為主視圖,圖2為左視圖。
[0008]圖3為圖1和圖2所示彈簧圈的一圈的橫截面的結構示意圖(放大)。
[0009]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彈簧圈的使用狀態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0]參見圖1、圖2和圖3,彈簧圈I由鉬鎢合金金屬絲2通過繞制或擠出制成的螺旋彈簧的表面涂覆納米絲蛋白涂層3構成,其中所述的納米絲蛋白的制備方法和納米絲蛋白涂層3的涂覆方法如下所述:
[0011](I)納米絲蛋白的制備
[0012]將蠶絲放入飽和Na2CO3溶液中煮沸提純,每3小時更換一次新鮮飽和Na2CO3,12小時后將溶液過濾并干燥,即可得到絲蛋白;將絲蛋白溶解于溴化鋰溶液中制得3%的絲蛋白溶液;用超純水和截留分子量5000的透析袋進行透析以除去溴化鋰,然后將基質細胞衍生因子溶解于絲蛋白溶液中,充分混勻即得含基質細胞衍生因子的納米絲蛋白溶液。
[0013](2)納米絲蛋白涂層的涂覆
[0014]將干燥后的鉬鎢合金金屬絲制作的螺旋彈簧浸泡于上述含基質細胞衍生因子的納米絲蛋白溶液中,4°C,搖床40rpm,浸泡4小時;取出,4°C超純水清洗5分鐘;取出,浸入40C的70%的乙醇溶液中,10分鐘;取出,4°C超純水清洗3次,每次5分鐘,濾紙吸干表面水分后重新浸入含納米絲蛋白溶液中;反復上述過程三次,然后消毒,真空干燥便在所述的螺旋彈簧的表面形成納米絲蛋白涂層3。
[0015]參見圖4,在介入治療過程中,經導弓I導管在微導絲引導下通過載瘤動脈4將微導管5的頭端置于動脈瘤6腔內,然后將彈簧圈I經由微導管5送入動脈瘤6腔內,隨著彈簧圈I上的絲蛋白溶解性能改變,使所負載的基質細胞衍生因子緩慢釋放,促進內皮祖細胞遷移至動脈瘤頸處,進而促進動脈瘤頸內皮化。
【權利要求】
1.一種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彈簧圈,該彈簧圈包括由鉬鎢合金金屬絲(2)制成的螺旋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彈簧的表面涂覆有負載基質細胞衍生因子的納米絲蛋白涂層(3)。
【文檔編號】A61L31/10GK203506818SQ201320560553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0日
【發明者】汪求精, 高玉元, 崔旭波, 全大萍, 曾馳 申請人:南方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