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前置客車專用前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前置客車專用前橋,包括工字梁、轉向節總成、輪轂制動盤總成、盤式制動器總成、制動氣室、橫拉桿臂、橫拉桿及轉向節臂,所述的工字梁的中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安裝座,所述的兩個安裝座之間的工字梁向下凹陷。本實用新型是將現有的客車前橋的工字梁的中間位置設計成下凹結構,從而增大了客車前輪軸心與工字梁之間的落差,降低了客車底板的整體高度,方便乘車上下客車,同時增大了客車底部空間,從而前置發動機的布置與安裝操作,同時降低客車的重心,使客車行駛更加平穩舒適。
【專利說明】發動機前置客車專用前橋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客車零部件結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前置客車專用前橋。
[0003]【背景技術】:
[0004]隨著客車產業的迅猛發展,客車的產品種類趨向于多樣化,人們對于客車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發動機前置客車以其較高的性價比逐漸成為城際客運、城鄉公交的主角。但是現有的發動機前置客車所采用的前橋為普通客車前橋,普通客車前橋的前輪軸心與工字梁I之間存在一級落差,落差較小,這就導致車身地板高度較高,不方便乘客上下車,且客車行駛過程中產生的震動較大,顛簸感強烈,乘坐不夠舒適,無法滿足人們對客車越來越高的舒適度要求。而且,普通前橋的前輪軸心與工字梁I之間的落差較小,導致發動機布置空間較小,安裝的操作困難。
[0005]實用新型內容:
[0006]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前置客車專用前橋,它是將現有的客車前橋的工字梁的中間位置設計成下凹結構,從而增大了客車前輪軸心與工字梁之間的落差,降低了客車地板的整體高度,方便乘車上下客車,同時增大了客車底部空間,從而前置發動機的布置與安裝操作,同時降低客車的重心,使客車行駛更加平穩舒適。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8]一種發動機前置客車專用前橋,包括工字梁、轉向節總成、輪轂制動盤總成、盤式制動器總成、制動氣室、橫拉桿臂、橫拉桿及轉向節臂,其中:所述的工字梁的中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安裝座,所述的兩個安裝座之間的工字梁向下凹陷。
[0009]進一步,所述的輪轂制動盤總成的軸心與安裝座之間的高度差L為105?117mm。
[0010]進一步,所述的安裝座與工字梁下凹底端的高度差H為3(T40mm。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2]1、本實用新型是將現有的客車前橋的工字梁的中間位置設計成下凹結構,從而增大了客車前輪軸心與工字梁之間的落差,降低了客車底板的整體高度,方便乘車上下客車,同時增大了客車底部空間,從而前置發動機的布置與安裝操作,同時降低客車的重心,使客車行駛更加平穩舒適。
[0013]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構思巧妙,對工字梁做了簡單的改動就解決了現有客車地板較高,乘客上下車不方便的問題,同時又提高了客車的舒適度。
[0014]【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A-A剖視示意圖。
[0017]【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9]如圖1、圖2所示,一種發動機前置客車專用前橋,包括工字梁1、轉向節總成2、輪轂制動盤總成3、盤式制動器總成4、制動氣室5、橫拉桿臂6、橫拉桿7及轉向節臂8所述的工字梁I的中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安裝座9,輪轂制動盤總成3的軸心與安裝座9之間的高度差L為112.5mm,所述的兩個安裝座9之間的工字梁I向下凹陷,安裝座9與工字梁I下凹底端的高度差H為35mm。
[0020]本實用新型的輪轂制動盤總成3的軸心與工字梁I下凹底端的高度差達到112.5加35_,從而有效的增加了客車底部空間,降低了客車底板高度,從而方便乘客上下車,方便前置發動機的布置與安裝,同時也起到提高客車舒適性與安全性的作用。
[0021]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說明而非限制,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等同替換或者根據現有技術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沒超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思路和范圍,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的權利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動機前置客車專用前橋,包括工字梁(I)、轉向節總成(2)、輪轂制動盤總成(3)、盤式制動器總成(4)、制動氣室(5)、橫拉桿臂(6)、橫拉桿(7)及轉向節臂(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字梁(I)的中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安裝座(9),所述的兩個安裝座(9)之間的工字梁(I)向下凹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前置客車專用前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輪轂制動盤總成(3)的軸心與安裝座(9)之間的高度差L為105?117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前置客車專用前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座(9)與工字梁(I)下凹底端的高度差H為3(T40mm。
【文檔編號】B62D7/00GK203666766SQ201320726481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8日
【發明者】季鵬, 劉本巖, 高志起, 董曉鵬, 陳永光, 劉俊 申請人:鄭州精益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