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前置客車用空氣懸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前置的客車的零部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前置客車用空氣懸架。
[0003]【背景技術】:
[0004]現有的客車的發動機一般設置在客車車身后部,即后置發動機,后置發動機能夠有效的節約客車乘坐空間,增強客車的可操控性,同時也方便發動機及其輔助零部件的布置。但是,后置發動機,需要把動力傳遞給客車前輪,同時,也需要將駕駛員的操控信息傳遞到后置的發動機及其輔助零部件,中間傳遞距離較長,易造成信號及動力損失。
[0005]為此,研發生產人員研究出發動機前置的客車,但是,前置發動機客車前橋在布置時會受到來自發動機、水箱、風扇、進排氣管路的擠壓,前空氣懸架的布置收到極大的限制,前空氣懸架各個零部件的布置直接關系到客車裝配效率,布置不合理同樣會影響客車動力發揮,同時影響后期的維護維修及保養。
[0006]【實用新型內容】:
[0007]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前置客車用空氣懸架,它是采用臥式的導向臂,將橫向推力桿后移、降低,為前置車發動機及變速箱預留安裝空間,臥式導向臂還兼備氣囊下支架、推力桿支架的功用,取消推力桿支架及氣囊下支架,減少零部件,節約空間,減輕客車自重,節約能源。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9]—種發動機前置客車用空氣懸架,其中:包括前橋、工字梁、車架、導向臂、導向臂支架、減震器、減震器下支架、減震器上支架及氣囊組件,所述的導向臂的中后部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在前橋的工字梁頂面,導向臂前端通過導向臂支架與車架連接,導向臂尾端設置減震器下支架,導向臂中部與車架之間設置有氣囊組件,所述的減震器下支架與減震器下端連接,減震器上端通過減震器上支架與車架連接。
[0010]進一步,所述的導向臂為臥式導向臂。
[0011]進一步,所述的前橋的工字梁上固定有兩個穩定桿支座,穩定桿兩端分別與兩個穩定桿支座鉸接,所述的穩定桿的中部通過吊桿與中間梁連接,中間梁固定在車架上。
[0012]進一步,所述的前橋兩側各設置一個減震器下支架,所述的前橋的兩側各設置一個減震器上支架,橫向推力桿一端與前橋一側的減震器下支架連接,橫向推力桿的另一端與前橋另一側的減震器上支架連接,所述的前橋兩側的減震器上支架通過橫梁連接,橫梁為U型橫梁。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4]1、本實用新型采用臥式的導向臂,臥式導向臂的中后部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在前橋的工字梁頂面,氣囊組件下端與臥式導向臂連接,臥式導向臂兼具了氣囊下支架的功能,取消氣囊下支架,從而達到減少客車零部件,節約空間的目的,為前置發動機及變速箱預留安裝空間。
[0015]2、本實用新型的臥式導向臂的尾端設置減震器下支架,減震器下端與減震器下支架連接,減震器上端通過減震器上支架與車架連接,同時橫向推力桿的一端與減震器下支架連接,減震器下支架集成了支撐減震器及橫向推力桿的作用,取消橫向推力桿支架,同時,橫向推力桿的安裝高度降低,安裝位置后移,為前置車發動機及變速箱預留安裝空間。
[0016]3、本實用新型的兩側的減震器上支架通過橫梁連接,橫梁為U型橫梁,橫梁的設置,增加車架的強度,從而方便橫向推力桿對力的傳遞,保證客車安全穩定行駛。
[0017]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造價低,在確保客車的舒適性與安全性的基礎上,與后置發動機客車相比減少零部件數量,節約空間,減輕客車自重,節約能源。
[0018]【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2]如圖1所示,一種發動機前置客車用空氣懸架,包括前橋1、工字梁2、車架3、導向臂4、導向臂支架5、減震器6、減震器下支架7、減震器上支架8及氣囊組件9,所述的導向臂4為臥式導向臂4,所述導向臂4的中后部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在前橋I的工字梁2頂面,導向臂4前端通過導向臂支架5與車架3連接,導向臂4尾端設置減震器下支架7,導向臂4中部與車架3之間設置有氣囊組件9,所述的減震器下支架7與減震器6下端連接,減震器6上端通過減震器上支架8與車架3連接。
[0023]前橋I的工字梁2上固定有兩個穩定桿支座10,穩定桿11兩端分別與兩個穩定桿支座10鉸接,所述的穩定桿11的中部通過吊桿12與中間梁13連接,中間梁13固定在車架3上。
[0024]前橋I兩側各設置一個減震器下支架7,前橋I的兩側各設置一個減震器上支架8,橫向推力桿14 一端與前橋I 一側的減震器下支架7連接,橫向推力桿14的另一端與前橋I另一側的減震器上支架8連接,所述的前橋I兩側的減震器上支架8通過橫梁15連接,橫梁15為U型橫梁15。
[0025]本實用新型的導向臂4坐落在前橋I的工字梁2上,導向臂4的襯套端與導向臂支架5通過螺栓連接,導向臂4與車架3之間設置氣囊組件9,從而取消了氣囊下支架,從而達到減少客車零部件,節約空間的目的,為前置發動機及變速箱預留安裝空間。
[0026]本實用新型的減振器下支架在導向臂4上安裝,通過螺栓固定;車架3左側的減振器下支架用來安裝減振器,同時還具備推力桿支架的功用,用以布置橫向推力桿14。本實用新型的橫向推力桿14 一端與車架3左側的減震器下支架7連接,橫向推力桿14的另一端與車架3右側的減震器上支架8連接,橫向推力桿14位置后移、安裝高度降低,為前置車發動機、變速箱預留安裝空間。
[0027]本實用新型的車架3兩側的減振器上支架通過U形橫梁15來加強此處車架3的強度。
[0028]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說明而非限制,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等同替換或者根據現有技術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沒超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思路和范圍,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的權利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發動機前置客車用空氣懸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橋(I)、工字梁(2)、車架(3)、導向臂(4)、導向臂支架(5)、減震器(6)、減震器下支架(7)、減震器上支架(8)及氣囊組件(9),所述的導向臂(4)的中后部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在前橋(I)的工字梁(2)頂面,導向臂(4)前端通過導向臂支架(5)與車架(3)連接,導向臂(4)尾端設置減震器下支架(7),導向臂(4)中部與車架(3)之間設置有氣囊組件(9),所述的減震器下支架(7)與減震器(6)下端連接,減震器(6)上端通過減震器上支架(8)與車架(3)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前置客車用空氣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向臂(4)為臥式導向臂。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前置客車用空氣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橋(I)的工字梁(2)上固定有兩個穩定桿支座(10),穩定桿(11)兩端分別與兩個穩定桿支座(10)鉸接,所述的穩定桿(11)的中部通過吊桿(12 )與中間梁(13 )連接,中間梁(13 )固定在車架(3)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前置客車用空氣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橋(I)兩側各設置一個減震器下支架(7),所述的前橋(I)的兩側各設置一個減震器上支架(8),橫向推力桿(14) 一端與前橋(I) 一側的減震器下支架(7 )連接,橫向推力桿(14)的另一端與前橋(I)另一側的減震器上支架(8 )連接,所述的前橋(I)兩側的減震器上支架(8 )通過橫梁(15)連接,橫梁(15)為U型橫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前置客車用空氣懸架,包括導向臂,導向臂的中后部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在前橋的工字梁頂面,導向臂前端通過導向臂支架與車架連接,導向臂尾端設置減震器下支架,導向臂中部與車架之間設置有氣囊組件,所述的減震器下支架與減震器下端連接,減震器上端通過減震器上支架與車架連接。本實用新型是采用臥式的導向臂,將橫向推力桿后移、降低,為前置車發動機及變速箱預留安裝空間,臥式導向臂還兼備氣囊下支架、推力桿支架的功用,取消推力桿支架及氣囊下支架,減少零部件,節約空間,減輕客車自重,節約能源。
【IPC分類】B60G7/00, B60G13/00, B60G11/27
【公開號】CN204736666
【申請號】CN201520392030
【發明人】杜兵, 張喬嶠, 第五軍鋒, 孫永前, 田巍巍, 賀江華
【申請人】鄭州精益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4日
【申請日】201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