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結構,包括潤滑泵站(1),潤滑泵站安裝在壓力機下橫梁(29)一側,潤滑泵站通過進油管(2)與滑塊缸體(3)的潤滑油進油口(6)相連實施供油,潤滑泵站通過回油管(13)與壓力機上橫梁(28)內的油室相連實施回油,導柱螺桿(8)內部開設有一個貫通油孔(20),下球碗(21)底部中心位置開設有進油口(26),貫通油孔和進油口相通,液壓墊活塞(7)側壁上開設有活塞開口(19)。本實用新型單獨安裝潤滑泵站,潤滑油依靠壓力供給而非重力供給,潤滑油從導柱螺桿的內部由下而上供給而非由上而下供給,潤滑油潤滑冷卻球頭球碗效果好,潤滑油可以循環使用。
【專利說明】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結構,屬于壓力機部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國內高速壓力機的球頭球碗及其關聯件結構,特別是閉式單點、雙點、四點壓力機,球頭球碗及其關聯件結構在高速壓力機上主要實現三個功能:一是滑塊模高調整;二是液壓過載保護及調節螺母與導柱螺桿螺紋間隙消除;三是導柱螺桿帶動滑塊作上下往復運動進行沖壓。由于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及其關聯件結構要實現的功能多且結構復雜,所以,目前所采用的球頭球碗結構多數為浸油潤滑,潤滑油儲存在壓力機上部的油室里,潤滑油由油室靠重力向下流,然后潤滑球頭球碗等部位,這種潤滑方式潤滑油不能循環使用。
[0003]由于浸油潤滑油壓接近于零,當壓力機以高速重載工作時,球頭球碗相對運動速度快、接觸面間隙趨近于零,潤滑油很難進到接觸面,容易產生球頭球碗發熱、快速磨損、燒傷等問題,進而影響滑塊運行精度,導致機床不能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結構,潤滑油潤滑冷卻球頭球碗效果好,潤滑油可以循環使用。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結構,包括滑塊缸體、液壓墊油缸、導柱螺桿、下調節螺母、上調節螺母、滑塊壓蓋、蝸輪齒圈和蝸輪箱,上調節螺母通過兩個連接活動銷與下調節螺母組成一個整體,并通過螺紋與導柱螺桿的下部連接,上調節螺母和下調節螺母裝配進焊接在壓力機滑塊上的滑塊缸體內;滑塊缸體底部設置有液壓墊油缸,液壓墊油缸底部設有液壓墊油口接頭,液壓墊油缸與下調節螺母之間安裝有液壓墊活塞,滑塊缸體的頂部與滑塊壓蓋連接;導柱螺桿的上部開設有導柱螺桿圓孔,球頭連桿通過球面接觸被上球碗和下球碗裝進導柱螺桿圓孔內,螺紋壓蓋位于上球碗上方位置并通過導柱螺桿圓孔的內螺紋與導柱螺桿連接,從而將上球碗進行軸向限位;導柱螺桿上部通過外部的花鍵齒與蝸輪齒圈連接,蝸輪箱固定在壓力機上橫梁,還包括潤滑泵站,潤滑泵站安裝在壓力機下橫梁一側,潤滑油進油口開設在滑塊缸體的側壁上,潤滑泵站通過進油管與潤滑油進油口相連實施供油,潤滑泵站通過回油管與壓力機上橫梁內的油室相連實施回油,導柱螺桿內部開設有一個貫通油孔,下球碗底部中心位置開設有進油口,貫通油孔和進油口相通,液壓墊活塞側壁上開設有活塞開口,活塞開口分別與導柱螺桿的貫通油孔、潤滑油進油口相通。
[0006]進一步的,下球碗球面上開設有多個環形油槽,多個環形油槽呈同心圓結構,環形油槽的圓心與進油口的圓心重合,相鄰兩個環形油槽之間通過多個徑向槽聯通,靠近進油口的最里側的環形油槽通過徑向槽與進油口連通。
[0007]進一步的,兩個相鄰環形油槽之間的徑向槽均勻布置開設。[0008]進一步的,還包括滑塊壓蓋端面密封圈和滑塊壓蓋內孔密封圈,滑塊壓蓋端面密封圈設置在滑塊壓蓋的下端面上,滑塊壓蓋內孔密封圈設置在滑塊壓蓋的內側面。
[0009]進一步的,還包括液壓墊油缸外圓密封圈,液壓墊油缸外圓密封圈設置在液壓墊油缸的外側面。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壓力機下橫梁一側單獨安裝潤滑泵站,潤滑油依靠壓力供給而非重力供給,潤滑油從下而上供給而非從上而上供給,潤滑油從貫通油孔進入導柱螺桿的內部,由下往上最后進到球頭球碗之間的接觸面對球頭球碗進行潤滑冷卻,最后潤滑油回流到壓力機上橫梁中的油室,經過回油管回流進入潤滑泵站內,完成了一個循環,潤滑油在潤滑泵站中還可以由冷卻機進行冷卻;潤滑油依靠壓力從下而上潤滑球頭球碗部位,潤滑油能夠充分進入到球頭球碗之間的接觸面,潤滑效果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導柱螺桿及其關聯部件剖視圖;
[0013]圖3為下球碗剖視圖;
[0014]圖4為下球碗俯視圖。
[0015]圖中:1、潤滑泵站,2、進油管,3、滑塊缸體,4、液壓墊油口接頭,5、液壓墊油缸,6、潤滑油進油口,7、液壓墊活塞,8、導柱螺桿,9、下調節螺母,10、連接活動銷,11、上調節螺母,12、滑塊壓蓋,13、回油管,14、球頭連桿,15、螺紋壓蓋,16、上球碗,17、蝸輪齒圈,18、蝸輪箱,19、活塞開口,20、貫通油孔,21、下球碗,22、滑塊壓蓋端面密封圈,23、滑塊壓蓋內孔密封圈,24、液壓墊油缸外圓密封圈,25、徑向槽,26、進油口,27、環形油槽,28、壓力機上橫梁,29、壓力機下橫梁,30、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如圖1和圖2所示,本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結構,包括滑塊缸體3、液壓墊油缸5、導柱螺桿8、下調節螺母9、上調節螺母11、滑塊壓蓋12、蝸輪齒圈17和蝸輪箱18,上調節螺母11通過兩個連接活動銷10與下調節螺母9組成一個整體,并通過螺紋與導柱螺桿8的下部連接,上調節螺母11和下調節螺母9裝配進焊接在壓力機滑塊30上的滑塊缸體3內;滑塊缸體3底部設置有液壓墊油缸5,液壓墊油缸5底部設有液壓墊油口接頭4,液壓墊油缸5與下調節螺母9之間安裝有液壓墊活塞7,滑塊缸體3的頂部與滑塊壓蓋12連接;導柱螺桿8的上部開設有導柱螺桿圓孔,球頭連桿14通過球面接觸被上球碗16和下球碗21裝進導柱螺桿圓孔內,螺紋壓蓋15位于上球碗16上方位置并通過導柱螺桿圓孔的內螺紋與導柱螺桿8連接,從而將上球碗16進行軸向限位;導柱螺桿8上部通過外部的花鍵齒與蝸輪齒圈17連接,蝸輪箱18固定在壓力機上橫梁28,還包括潤滑泵站1,潤滑泵站I安裝在壓力機下橫梁29 —側,潤滑油進油口 6開設在滑塊缸體3的側壁上,潤滑泵站I通過進油管2與潤滑油進油口 6相連實施供油,潤滑泵站I通過回油管13與壓力機上橫梁28內的油室相連實施回油,導柱螺桿8內部開設有一個貫通油孔20,下球碗21底部中心位置開設有進油口 26,貫通油孔20和進油口 26相通,液壓墊活塞7側壁上開設有活塞開口 19,活塞開口 19分別與導柱螺桿8的貫通油孔20、潤滑油進油口 6相通。
[0018]本實用新型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的方式為:
[0019]潤滑油的進入渠道:潤滑油自潤滑泵站I沿進油管2,從潤滑油進油口 6進入滑塊缸體3后,沿液壓墊活塞7側面的活塞開口 19進入活塞內腔;當潤滑油不斷進入、活塞內腔油壓達到一定數值時,潤滑油沿導柱螺桿8的貫通油孔20上升,隨后進入下球碗21的進油Π 26。
[0020]下球碗的供油潤滑:潤滑油進入下球碗21的進油口 26后,潤滑油從進油口 26出來,沿下球碗21球面對球頭球碗進行潤滑。
[0021]潤滑油的出口渠道:連續流出下球碗21的潤滑油,在上下球碗形成的狹小空間內油位不斷上升,當油壓達到一定數值后,潤滑油從上球碗16與球頭連桿14的球面間隙,回流到壓力機上橫梁28中的油室;油室的潤滑油油位達到一定高度值時,將沿著回油管13回流進入潤滑泵站I內,從而實現潤滑油的循環潤滑。
[0022]循環潤滑冷卻:潤滑泵站I將從回油管13回流來的潤滑油,先進行過濾,然后進入到油箱;潤滑泵站I內置冷卻機,從油箱抽出的潤滑油進入冷卻機,將油溫降到給定的標準值時,沿進油管2繼續供油,從而實現循環潤滑冷卻之目的。
[0023]本實用新型的潤滑油供給方式和供給路線均一反常態,潤滑油依靠壓力供給而非重力供給,潤滑油從下而上供給而非從上而上供給,潤滑油從貫通油孔20進入導柱螺桿8的內部,由下往上最后進到球頭球碗之間的接觸面對球頭球碗進行潤滑冷卻,最后潤滑油回流到壓力機上橫梁28中的油室,經過回油管13回流進入潤滑泵站I內,完成了一個循環,潤滑油在潤滑泵站I中還可以由冷卻機進行冷卻。
[002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如圖3和圖4所示,下球碗21球面上開設有多個環形油槽27,多個環形油槽27呈同心圓結構,環形油槽27的圓心與進油口 26的圓心重合,相鄰兩個環形油槽27之間通過多個徑向槽25聯通,靠近進油口 26的最里側的環形油槽27通過徑向槽25與進油口 26連通,在球頭球碗接觸面間隙趨近于零的條件下,潤滑油由進油口 26進入,然后沿著徑向槽25流到環形油槽27,潤滑油以此方式逐級向上一級的環形油槽27流入,最終流出下球碗21,為了讓潤滑油供給更加均勻,相鄰兩個環形油槽27之間的徑向槽25可以根據需要開設合理的數量。采用本方式可以讓潤滑油供給更加均勻,可以作為優選方式來使用。
[0025]為了進一步的使得潤滑油供給均勻,兩個相鄰環形油槽27之間的徑向槽25均勻布置開設。
[0026]為了使得本實用新型潤滑油的壓力能夠實現由下往上供給,提高密封效果,在滑塊壓蓋12的下端面上設置滑塊壓蓋端面密封圈22,在滑塊壓蓋12的內側面設置滑塊壓蓋內孔密封圈23,在液壓墊油缸5的外側面設置液壓墊油缸外圓密封圈24。
【權利要求】
1.一種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結構,包括滑塊缸體(3)、液壓墊活塞(7)、導柱螺桿(8)和內部設有油室的壓力機上橫梁(28),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潤滑泵站(1),潤滑泵站(I)安裝在壓力機下橫梁(29)—側,潤滑油進油口(6)開設在滑塊缸體(3)的側壁上,潤滑泵站(I)通過進油管(2)與潤滑油進油口(6)相連實施供油,潤滑泵站(I)通過回油管(13)與壓力機上橫梁(28)內的油室相連實施回油,導柱螺桿(8)內部開設有一個貫通油孔(20),下球碗(21)底部中心位置開設有進油口(26),貫通油孔(20)和進油口(26)相通,液壓墊活塞(7)側壁上開設有活塞開口(19),活塞開口(19)分別與導柱螺桿(8)的貫通油孔(20)、潤滑油進油口(6)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球碗(21)球面上開設有多個環形油槽(27),多個環形油槽(27)呈同心圓結構,環形油槽(27)的圓心與進油口(26)的圓心重合,相鄰兩個環形油槽(27)之間通過多個徑向槽(25)聯通,靠近進油口(26)的最里側的環形油槽(27)通過徑向槽(25)與進油口(26)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相鄰環形油槽(27)之間的徑向槽(25)均勻布置開設。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滑塊壓蓋端面密封圈(22)和滑塊壓蓋內孔密封圈(23),滑塊壓蓋端面密封圈(22)設置在滑塊壓蓋(12)的下端面上,滑塊壓蓋內孔密封圈(23)設置在滑塊壓蓋(12)的內側面。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高速壓力機球頭球碗潤滑油循環潤滑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液壓墊油缸外圓密封圈(24),液壓墊油缸外圓密封圈(24)設置在液壓墊油缸(5)的外側面。
【文檔編號】B30B15/00GK203797310SQ201420042902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3日
【發明者】秦劍, 王曉東 申請人:江蘇省徐州鍛壓機床廠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