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余擺線泵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xu)號(hao):5490175閱(yue)讀:106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余擺線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柴油發動機的燃料噴射裝置中適用于燃料噴射泵的 余擺線泵的構造技術。
背景技術
已往,作為泵的形態之一,余擺線泵是公知的。例如,專利文獻 1公開了在柴油發動機的燃料噴射裝置中,作為燃料噴射泵而適用的 余擺線泵。
在柴油發動機中,在燃燒室內,為了把燃料送入被高壓壓縮的空 氣中,所以,必須要將燃料加壓成高壓進行噴射。燃料噴射裝置承擔 該加壓輸送任務,具有把燃料加壓成高壓并加壓輸送到噴射嘴的燃料 噴射泵、將燃料噴射到缸體內的噴射嘴。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98065號公報
下面,參照表示簡易剖面的剖面圖的圖14,說明余擺線泵200的 已往技術。余擺線泵200被泵殼206和可卸下的蓋205包圍著,內部 具有可旋轉的內轉動體201和外轉動體202。
作為錐齒輪的驅動齒輪207,熱裝固定或壓入在驅動軸203的一 端。驅動軸203的另 一端貫通內轉動體201的中心部地支承在蓋205 上,內轉動體201的旋轉方向被驅動銷218限制。
凸輪軸209通過齒輪被圖未示的曲柄軸驅動,使形成在凸輪軸209 上的凸輪(圖未示)旋轉,可以使柱塞(圖未示)上下移動,且使驅 動齒輪208旋轉。這里,凸輪軸209通過由驅動齒輪207、 208構成的 錐齒輪,將驅動軸203驅動。
在該構造中,隨著內轉動體201被凸輪軸209驅動,外轉動體202 轉動。內轉動體201和外轉動體202的中心是偏心的,并且,內轉動 體201的齒數比外轉動體202的齒數少一個,所以,燃料油夾在2個轉動體201、 202之間,從吸入口 (圖未示)被加壓輸送到排出口 (圖 未示)。

發明內容
在上述余擺線泵200的構造中,由蓋205的端面和驅動齒輪208 限制驅動軸203的推力方向(圖10中箭頭方向)。
但是,在構成錐齒輪的驅動齒輪208磨耗了時,驅動軸203在推 力方向偏移,齒隙(齒輪與齒輪嚙合時的間隙)增加。齒隙的增加使 得驅動齒輪207.208的磨耗進一步增加,縮短產品壽命。
因此,需要解決的課題是,在余擺線泵中,防止驅動軸在推力方 向的偏移。
本發明要解決的課題如上所述,下面將說明解決該課題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余擺線泵,具有一端固定設置著由錐齒輪構成的驅動齒 輪而另一端貫穿內轉動體的驅動軸、和中心相對上述內轉動體偏心的 外轉動體,兩轉動體由蓋和泵殼包圍著;上述驅動軸的軸方向的推力 由第一限制構造和第二限制構造限制;上述第一限制構造由驅動軸自 身或固定在驅動軸上的限制機構來限制相對于泵殼朝一個方向的移 動;上述第二限制構造借助上述驅動軸的另一側端面與上述蓋的一面 相接來限制朝另一個方向的移動。
在本發明中,將上述驅動軸的一部分做成為比驅動軸的直徑大的 異徑軸,上述第一限制構造是使上述異徑軸的端面與上述內轉動體的 端面相接而構成的。
在本發明中,在上述異徑軸的周圍設置2面部,在上述內轉動體 上設置供上述2面部嵌合的嵌合部,用上述異徑軸驅動內轉動體。
在本發明中,具有在兩端設有4面形狀的特殊驅動銷,在上述內 轉動體上設置供上述4面形狀嵌合的嵌合部,上述第一限制構造是使 上述4面形狀的一面與上述嵌合部的一面相接而構成的,由上述4面 形狀驅動內轉動體。
本發明具有以下效果。在本發明中,由于驅動軸的推力方向的位置被決定,所以,即使 驅動齒輪磨耗了時,也能防止驅動齒輪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 余擺線泵單體調節驅動軸的可動范圍,所以,能夠提高余擺線泵的操 作性。
在本發明中,把驅動軸的一部分做成為異徑這樣簡易的構造,可 實現上述效果。
在本發明中,不設置已往的驅動銷即可限制內轉動體相對于驅動 軸的旋轉方向,所以,可減少余擺線泵的零部件數目。
在本發明中,對已往的驅動銷進行加工就可以具有2種功能,可 減少余擺線泵的零部件數目。另外,由于是用面接觸實現驅動軸的推 力方向和內轉動體相對于驅動軸的旋轉方向的限制,所以,限制精度 提高,接觸部的磨耗減輕,從而能夠提高耐久性。


圖l是表示采用本發明余擺線泵的分配型燃料噴射泵的系統圖。 圖2是表示余擺線泵的示意主視圖。
圖3 (a)是表示實施例1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安裝 著內轉動體的驅動軸的主視圖。
圖4 (a)是表示實施例2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內轉 動體的主視圖,(c)是安裝著內轉動體的驅動軸的主視圖。
圖5 (a)是表示實施例3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內轉 動體的主視圖,(c)是安裝著內轉動體的驅動軸的主視圖。
圖6 (a)是表示實施例4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安裝 著內轉動體的驅動軸的主視圖,(c)是馬蹄形零件的主視圖。
圖7 (a)是表示實施例5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內轉 動體的主視圖,(c)是安裝著內轉動體的驅動軸的主視圖。
圖8 (a)是表示實施例6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特殊 驅動銷的立體圖,(c)是內轉動體的主視圖,(d)是安裝著內轉動體 的驅動軸的主視圖。
圖9 (a)是表示實施例7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后視
5圖。
圖10 (a)是表示實施例8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后 視圖。
圖11是表示實施例9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 圖12是表示實施例10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 圖13是表示實施例11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 圖14是表示已往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說明發明的實施方式。
圖l是表示采用本發明余擺線泵的分配型燃料噴射泵的系統圖, 圖2是表示余擺線泵的示意主視圖。
圖3 (a)是表示實施例1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安裝 著內轉動體的驅動軸的主視圖。
圖4 (a)是表示實施例2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內轉 動體的主視圖,(c)是安裝著內轉動體的驅動軸的主視圖。
圖5 (a)是表示實施例3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內轉 動體的主視圖,(c)是安裝著內轉動體的驅動軸的主視圖。
圖6 (a)是表示實施例4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安裝 著內轉動體的驅動軸的主視圖,(c)是馬蹄形零件的主視圖。
圖7(a)是表示實施例5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內轉 動體的主視圖,(c)是安裝著內轉動體的驅動軸的主視圖。
圖8 (a)是表示實施例6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特殊 驅動銷的立體圖,(c)是內轉動體的主視圖,(d)是安裝著內轉動體 的驅動軸的主視圖。
圖9 (a)是表示實施例7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后視圖。
圖10 (a)是表示實施例8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b)是后 視圖。
圖11是表示實施例9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
6圖12是表示實施例10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圖13是表示實 施例11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
圖14是表示已往的余擺線泵的示意剖面圖。
先參照圖1,簡單說明采用本發明的余擺線泵的分配型燃料噴射 泵250。
分配型燃料噴射泵250,橫設有可轉動地支承在下部的凸輪軸 209,在該凸輪軸209上固定設置著凸輪212,在該凸輪212的上方配 設著柱塞260。通過釆用該構造,凸輪212和凸輪軸209 —體地旋轉, 借助凸輪212的旋轉,柱塞260上下移動。另外,在分配型燃料噴射 泵250的殼體內,形成了燃料通道265。
在柱塞260的側方,配設著與該柱塞260平行的分配軸270,在 該分配軸270的下方連接著驅動軸203。該驅動軸203通過錐齒輪207、 208與凸輪軸210連動地連接,可驅動分配軸270。余擺線泵200配設 在驅動軸203的同軸上,由該驅動軸203驅動。
在該構造的分配型燃料噴射泵250中,燃料箱291內的燃料由余 擺線泵200和供給泵290通過燃料配管292加壓輸送到燃料通道265 內,接著,借助柱塞260的上升被加壓輸送到分配軸270,再被加壓 輸送到設在該分配軸270上的分配槽(圖未示),最后供給到各氣缸的 送出閥293。供給到該送出閥293的燃料被加壓輸送到噴射嘴294并 被噴射。
下面,參照圖2簡單說明本發明的余擺線泵200。 在余擺線泵200中,內轉動體201和外轉動體202埋設在泵殼206 的泵孔223內。內轉動體201由驅動軸203驅動4t轉。通過對齒數比 外轉動體202的齒數少一個的內轉動體201進行驅動旋轉,使與內轉 動體201嚙合的外轉動體202朝著內轉動體201的同 一方向旋轉。
通過采用該構造,形成在內轉動體201與外轉動體202之間的若 干個泵室, 一邊變化其容積, 一邊移動。從形成在該泵室容積漸漸增 加的范圍內的吸入口 220吸入燃料油,從形成在泵室容積漸漸減小的 范圍內的排出口 221排出燃料油。
7本發明的余擺線泵,具有一端固定設置著由錐齒輪構成的驅動齒 輪而另一端貫穿內轉動體的驅動軸、和中心相對上述內轉動體偏心的
外轉動體,兩轉動體由蓋和泵殼包圍著;上述驅動軸的軸方向的推力
由第一限制構造和第二限制構造限制,上述第一限制構造由驅動軸自 身或固定在驅動軸上的限制機構來限制相對于泵殼朝一個方向的移 動,上述第二限制構造借助上述驅動軸的另一側端面與上述蓋的一面 相接來限制朝另一個方向的移動。
下面,主要參照余擺線泵10~110的示意剖面圖(圖3~圖13), 說明對應的本發明余擺線泵的實施例1~11。
關于驅動軸13~113的推力方向,按照余擺線泵的維護順序,把 可卸下的蓋15 ~ 115側(圖中左側)定義為前側,把驅動齒輪17 ~ 117 側(圖中右側)定義為里側。即,圖3~圖13中,箭頭方向是驅動軸 的推力方向,箭頭的指向是里側。
實施例1
參照圖3(a)所示的示意剖面圖、和圖3 (b)所示的安裝著內轉 動體11的驅動軸13的主視圖,說明作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余擺線泵 10。余擺線泵IO被泵殼16和可卸下的蓋15包圍著,內部具有內轉動 體11和外轉動體12。
驅動軸13構成為從前側端到其途中的直徑比驅動軸13大的異徑 軸13X。這里,在驅動軸13中,把直徑變化的部位定義為臺階部13R。 另外,把驅動銷18垂直于軸心方向地插入驅動軸13的中途部,在內 轉動體11的前側的內面形成了將該驅動銷18的兩端卡合的卡合部(圖 未示)。
當該構造的驅動軸13內裝在泵殼16和蓋15上時,臺階部13R 的里側端面13b與內轉動體11的前側端面llb相接,作為第一限制構 造。另外,驅動軸13的前側端面13a與蓋15的內部端面15a相接, 作為第二限制構造。
通過采用該構造,驅動軸13的前側端面13a朝著驅動軸13的推 力方向的前側與蓋15的內部端面15a相接,作為第二限制構造。另外,臺階部13R的里側端面13b與內轉動體11的前側端面llb相接,作 為第一限制構造。即,驅動軸1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將驅動軸13的一部分做成為異徑軸13X這 樣簡易的構造來決定驅動軸1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驅動齒 輪17磨耗了時,驅動軸13的偏移量也不變化,所以,可防止驅動齒 輪17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擺線泵10單體調節驅動軸13 的可動范圍,所以,可以提高余擺線泵10的操作性。
實施例2
參照圖4 (a)所示的示意剖面圖,說明作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余 擺線泵20。余擺線泵20被泵殼26和可卸下的蓋25包圍著,內部具 有內轉動體21和外轉動體22。
驅動軸23構成為從前側端到其途中的直徑比驅動軸23大的異徑 軸23X。這里,在驅動軸23中,把直徑變化的部位定義為臺階部23R。 這里,在異徑軸23X的臺階部23R側的周圍,設有將兩側的側面削去 而形成的2面部23c,從斷面上看呈橢圓形。
另外,如圖4(b)所示,內轉動體21在其前側設有嵌合部21G, 在該嵌合部21G上,形成了異徑軸23X的直徑可以嵌合的、直徑比貫 通孔大且2面部23c可以嵌合的缺口 21c。
當該構造的驅動軸23設在內轉動體21上時,驅動軸23的前側端 面23a與蓋25的內部端面25a相接,臺階部23R的里側端面23b與 內轉動體21的嵌合部21G的里側端面21b相接。另外,驅動軸23的 2面部23c與內轉動體21的嵌合部21G的缺口 21c相接,傳遞旋轉驅 動。
通過采用該構造,驅動軸23的前側端面23a朝著推力方向的前側 與蓋25的內部端面25a相接,作為第二限制構造。另外,臺階部23R 的里側端面23b朝著推力方向的里側與內轉動體21的嵌合部21G的 前側端面21b相接,作為第一限制構造。即,驅動軸23在推力方向被 限制。
另外,驅動軸23的2面部23c與嵌合部21G嵌合,這樣,內轉動體21相對于驅動軸23在旋轉方向被限制,傳遞旋轉驅動。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把驅動軸23的一部分j故成為異徑軸23X這 樣簡易的構造來決定驅動軸2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驅動齒 輪27磨耗了時,驅動軸23的偏移量也不變化,所以,可防止驅動齒 輪27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擺線泵20單體調節驅動軸23 的可動范圍,所以,可以提高余擺線泵20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驅動軸23上設置2面部23c來限制 內轉動體21相對于驅動軸23的旋轉方向,從而無需以往的驅動銷。 這樣,能夠減少余擺線泵20的零部件數目。 實施例3
參照圖5 (a)所示的示意剖面圖,說明作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余 擺線泵30。在余擺線泵30中,構成可用螺栓34在推力方向將實施例 2的余擺線泵20的異徑軸33X卸下的異徑軸33X。即,異徑軸33X 可以與驅動軸33分離,在異徑軸33X的軸心部開設貫通孔,在驅動 軸33的一端側穿設螺紋孔,用埋入螺栓可以固定。如圖5(c)所示, 螺栓34是帶六角孔的螺栓,頭部嵌插入設在異徑軸33X —側的凹部 內,可用六角扳手等卸下。如圖5 (a)和(b)所示,驅動軸33的旋 轉方向及推力方向的限制與實施例2相同,其說明從略。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做成為可用螺栓34將驅動軸33的一部分卸 下的異徑軸33X這樣簡易的構造來決定驅動軸3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 所以,即使驅動齒輪37磨耗了時,驅動軸33的偏移量也不變化,所 以,可防止驅動齒輪37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擺線泵30單 體調節驅動軸33的可動范圍,所以,能夠提高余擺線泵30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驅動軸33上設置2面部33c來限制 內轉動體31相對于驅動軸33的旋轉方向,所以,不需要已往那樣的 驅動銷。這樣,可以減少余擺線泵30的零部件數目。
另外,由于可用螺栓34將異徑軸33X卸下,所以,不需要實施 例1和2中那樣對軸的臺階部加工,提高加工性,從而可減少制造工 時。另外,由于可用螺栓34將異徑軸33X卸下,所以,即使用熱裝等方式固定驅動齒輪37,余擺線泵30也容易拆解,提高維護性。 實施例4
參照圖6 (a)所示的示意剖面圖,說明作為本發明實施例4的余 擺線泵40。余擺線泵40被泵殼46和可卸下的蓋45包圍著,內部具 有內轉動體41和外轉動體42。
如圖6 (b)和(c)所示,在驅動軸43上,在蓋45的里側周圍 設有槽,可安裝馬蹄形零件44。把內轉動體41設置在驅動軸43上時, 該馬蹄形零件44安裝在與內轉動體41的前側相接的位置。另外,在 內轉動體41的里側,構成了卡合驅動銷48的卡合部49。
當該構造的驅動軸43內裝在泵殼46和蓋45中時,驅動軸43的 前側端面43a與蓋45的內部端面45a相接。
通過釆用該構造,驅動軸43的前側端面43a朝著推力方向的前側 與蓋45的內部端面45a相接,作為第二限制構造。另外,馬蹄形零件 44的里側端面44b朝著推力方向的里側被內轉動體41的前側端面41b 限制,作為第一限制構造。即,驅動軸4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驅動軸43上設置馬蹄形零件44這樣簡易 的構造來決定驅動軸4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驅動齒輪47 磨耗了時,驅動軸43的偏移量也不變化,所以,可防止驅動齒輪47 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擺線泵40單體調節驅動軸43的可動 范圍,所以,能夠提高余擺線泵40的操作性。
另外,在驅動軸43上設置了馬蹄形零件44,就不需要實施例1 和2那樣對軸的臺階部加工,提高加工性,從而可減少制造工時。
另外,由于馬蹄形零件44可以卸下,所以,余擺線泵40容易拆 解,提高維護性。同時,可容易地制作,可減少制作工時。
實施例5
參照圖7 (a)所示的示意剖面圖,說明作為本發明實施例5的余 擺線泵50。余擺線泵50被泵殼56和可卸下的蓋55包圍著,內部具 有內轉動體51和外轉動體52。
另外,在驅動軸53上,在內轉動體51的前側周圍設有槽,可以安裝固定設置馬蹄形零件54。該馬蹄形零件54在外周設有2面部54c。
另外,如圖7 (b)所示,在內轉動體51的前側,設有可供馬蹄 形零件54嵌合的嵌合部51G。在該嵌合部51G上,設有可供馬蹄形 零件54的2面部54c嵌合的缺口部51c,使得外形一致。
如圖7(c)所示,當內轉動體51設在驅動軸53上時,馬蹄形零 件54與嵌合部51G嵌合。
該構造的驅動軸53內裝在泵殼56和蓋55中時,驅動軸53的前 側端面53a與蓋55的內部端面55a相接,馬蹄形零件54的里側端面 55b與內轉動體51的嵌合部51G的前側端面54b相接。
通過采用該構造,驅動軸53的前側端面53a朝著推力方向的前側 與蓋55的內部端面55a相接,作為第二限制構造。另外,馬蹄形零件 54的里側端面54b朝著推力方向的里側被內轉動體51的嵌合部51G 的前側端面51b限制,作為第一限制構造。即,驅動軸53在推力方向 被限制。
另外,由于馬蹄形零件54與嵌合部51G嵌合,所以,內轉動體 51相對于驅動軸53在旋轉方向被限制,可以旋轉驅動。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驅動軸53上設置可卸下的馬蹄形零件54 這樣簡單的構造來決定驅動軸5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驅動 齒輪57磨耗了時,驅動軸53的偏移量也不變化,所以,可防止驅動 齒輪57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擺線泵50單體調節驅動軸53 的可動范圍,所以,能夠提高余擺線泵50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用設在馬蹄形零件54上的2面部54c來限 制內轉動體51相對于驅動軸53的旋轉方向,所以,不需要已往那樣 的驅動銷。這樣,可以減少余擺線泵50零部件數目。
另外,將蓋55卸下,使驅動軸53在蓋的厚度范圍內滑動,就可 以把馬蹄形零件54卸下,所以,余擺線泵50可容易地拆解,提高維 護性。
實施例6
參照圖8 (a)所示的示意剖面圖,說明作為本發明實施例6的余擺線泵60。余擺線泵60被泵殼66和可卸下的蓋65包圍著,內部具 有內轉動體61和外轉動體62。
如圖8(b)所示,特殊驅動銷64,是在通常的圓柱形驅動銷(例 如驅動銷18)的兩端形成由2個2面部64b、64c構成的4面形狀64G。 即,特殊驅動銷64的兩端被加工成四邊形剖面的形狀。
如圖8 (c)所示,在內轉動體61的前側,形成了可供特殊驅動 銷64的4面形狀部64G嵌合的嵌合部61G。
如圖8(d)所示,當內轉動體61 i殳在該構造的驅動軸63上時, 特殊驅動銷64的4面形狀64G與嵌合部61G嵌合。這時,特殊驅動 銷64的4面形狀64G之中,2面部64b與嵌合部61G的端面61b相 接,2面部64c與嵌合部61G的端面61c相接。
通過采用該構造,驅動軸63的前側端面63a朝著推力方向的前側 與蓋65的內部端面65a相接,作為第二限制構造。另外,特殊驅動銷 64的4面形狀64G中的里側2面部64b朝著推力方向的里側被嵌合 部61G的前側端面61b限制,作為第一限制構造。即,驅動軸63在 推力方向被限制。
另外,通過特殊驅動銷64的4面形狀64G與嵌合部61G嵌合, 內轉動體61相對于驅動軸63在旋轉方向被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驅動軸63上設置特殊驅動銷64這樣簡單 的構造來決定驅動軸6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驅動齒輪67 磨耗了時,驅動軸63的偏移量也不變化,所以,可防止驅動齒輪67 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擺線泵60單體調節驅動軸63的可動 范圍,所以,能夠提高余擺線泵60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對已往的驅動銷進行加工,就可以得 到能限制旋轉方向和推力方向的2種功能。這樣,可以減少余擺線泵 60的零部件數目。
另外,只要用特殊驅動銷64的4面部64G的形狀就可以調節推 力方向和旋轉方向的位置限制,從而可提高位置限制的精度。
另外,已往的驅動銷與內轉動體的卡合部是線接觸,而在本實施
13例中,特殊驅動銷64是用4個面與內轉動體61面接觸,所以,接觸 面大,特殊驅動銷64和內轉動體61的磨耗減輕,可提高耐久性。 實施例7
參照圖9(a)所示的示意剖面圖,說明作為本發明實施例7的余 擺線泵70。余擺線泵70被泵殼76和可卸下的蓋75包圍著,內部具 有內轉動體71和外轉動體72。另外,內轉動體71相對于驅動軸73 的旋轉方向被驅動銷74限制。
如圖9(b)所示,余擺線泵70設有覆蓋驅動齒輪77的罩78。該 罩78上,在驅動齒輪77與驅動傳遞的驅動齒輪(圖未示)接觸的部 分設有缺口。
通過采用該構造,驅動軸73的前側端面73a朝著推力方向的前側 與蓋75的內部端面75a相接,作為第二限制構造。另外,驅動軸里側 端面73b朝著推力方向的里側被罩內部端面78b限制,作為第一限制 構造。即,驅動軸7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余擺線泵70上設置罩78這樣簡易的構造 來決定驅動軸7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驅動齒輪77磨耗了 時,驅動軸73的偏移量也不變化,所以,可防止驅動齒輪77的磨耗 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擺線泵70單體調節驅動軸73的可動范圍, 所以,能夠提高余擺線泵70的操作性。
實施例8
參照圖10 (a)所示的示意剖面圖,說明作為本發明實施例8的 余擺線泵80。余擺線泵80被泵殼86和可卸下的蓋85包圍著,內部 具有內轉動體81和外轉動體82。另外,內轉動體81相對于驅動軸83 的旋轉方向被驅動銷84限制。
如圖10 (b)所示,余擺線泵80設有覆蓋驅動齒輪87的罩88。 該罩88上,在驅動齒輪87與驅動傳遞的驅動齒輪(圖未示)接觸的 部分設有缺口。另外,在罩88的中心螺紋固定著調節螺栓89,該調 節螺栓89在被覆蓋的驅動軸83的推力方向、朝向前側與驅動軸83 相向。這里,調節螺栓89的端面89b與驅動軸83的里側端面83b相接。
通過采用該構造,驅動軸83的前側端面83a朝著推力方向的前側 與蓋85的內部端面85a相接,作為第二限制構造。另外,驅動軸里側 端面83b朝著推力方向的里側被調節螺栓89的端面89b限制,作為 第一限制構造。即,驅動軸8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余擺線泵80上設置罩88和調節螺栓89 這樣簡易的構造來決定驅動軸8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驅動 齒輪87磨耗了時,驅動軸83的偏移量也不變化,所以,可防止驅動 齒輪87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擺線泵80單體調節驅動軸83 的可動范圍,所以,能夠提高余擺線泵80的操作性。
實施例9
參照圖11所示的示意剖面圖,說明作為本發明實施例9的余擺線 泵90。余擺線泵卯被泵殼96和可卸下的蓋95包圍著,內部具有內 轉動體91和外轉動體92。另外,內轉動體91相對于驅動軸93的旋 轉方向被驅動銷94限制。
另外,余擺線泵卯設有覆蓋驅動齒輪97的罩98。該罩98上, 在驅動齒輪97與驅動傳遞的驅動齒輪(圖未示)接觸的部分,與實施 例8同樣地設有缺口。另外,在罩98的大致中心部設有推力墊片99, 該推力墊片99在被覆蓋的驅動軸93的推力方向、朝向前側。即,在 罩98與驅動軸93之間夾設著推力墊片99。
通過采用該構造,驅動軸93的前側端面93a朝著推力方向的前側 與蓋95的內部端面95a相接,作為第二限制構造。另外,驅動軸里側 端面93b朝著推力方向的里側通過推力墊片99的反力被限制,作為第 一限制構造。即,驅動軸9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余擺線泵90上設置罩98和推力墊片99 這樣簡易的構造來決定驅動軸9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驅動 齒輪87磨耗了時,驅動軸93的偏移量也不變化,所以,可防止驅動 齒輪97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擺線泵90單體調節驅動軸93 的可動范圍,所以,能夠提高余擺線泵90的操作性。實施例10
參照圖12所示的示意剖面圖,說明作為本發明實施例IO的余擺 線泵IOO。余擺線泵100被泵殼106和可卸下的蓋105包圍著,內部 具有內轉動體101和外轉動體102。另外,內轉動體101相對于驅動 軸103的旋轉方向^皮驅動銷104限制,驅動軸103通過驅動銷104驅 動內轉動體101。
另外,在蓋105上設有調節螺栓109。調節螺栓109在被覆蓋的 驅動軸103的推力方向、朝向里側。即,在蓋105上安裝著與驅動軸 103相向的調節螺栓109。
通過釆用該構造,驅動軸103的前側端面103a,朝著推力方向的 前側,其偏移量被調節螺栓109的端面109a調節限制。即,驅動軸 10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余擺線泵100的蓋105上設置調節螺栓109 這樣簡易的構造,在安裝在燃料噴射裝置上的狀態,可以從外部調節 驅動軸103的移動范圍。即,即使驅動齒輪107磨耗并在推力方向偏 移,通過調節驅動軸103的移動范圍,也可防止驅動齒輪107的磨耗 增加。
實施例11
參照圖13所示的示意剖面圖,說明作為本發明實施例11的余擺 線泵110。余擺線泵110被泵殼116和可卸下的蓋115包圍著,內部具 有內轉動體111和外轉動體112。另外,內轉動體111相對于驅動軸 113的旋轉方向被驅動銷114限制。
另外,在蓋115上,通過推力墊片119設置了調節螺栓118。該 調節螺栓118在被覆蓋的驅動軸113的推力方向、朝向前側。即,在 調節螺栓118與驅動軸113之間夾設著推力墊片119。
通過采用該構造,驅動軸113其前側端面113a朝向推力方向的里 側、通過推力墊片119的反力被調節螺栓118的端面118a限制。即, 驅動軸11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余擺線泵110的蓋115上通過推力墊片119設置調節螺栓118這樣簡易的構造來調節驅動軸103的移動范圍。即, 即使驅動齒輪107磨耗并且驅動軸113在推力方向偏移,通過調節驅 動軸113的移動范圍,也能防止驅動齒輪107的磨耗增加。
另外,借助推力墊片119的彈力,使余擺線泵IIO運轉中的驅動 軸113的推力方向的偏移量最小,可以減輕驅動齒輪117的磨耗。
本發明可用于柴油發動機中的余擺線泵。
權利要求
1. 余擺線泵,具有一端固定設置著由錐齒輪構成的驅動齒輪而另一端貫穿著內轉動體的驅動軸、和中心相對上述內轉動體偏心的外轉動體,兩轉動體由蓋和泵殼包圍著,其特征在于,上述驅動軸的軸方向的推力,由第一限制構造和第二限制構造限制;上述第一限制構造由驅動軸自身或固定在驅動軸上的限制機構來限制相對于泵殼朝一個方向的移動;上述第二限制構造借助上述驅動軸的另一側端面與上述蓋的一面相接來限制朝另一個方向的移動。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余擺線泵,其特征在于,將上述驅動軸的一部分做成為比上述驅動軸的直徑大的異徑軸,上述第一限制構造是使上述異徑軸的端面與上述內轉動體的端面相接而構成的。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余擺線泵,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異徑軸的周圍設置2面部,在上述內轉動體上設有供上述2面部嵌合的嵌合部,用上述異徑軸驅動內轉動體。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余擺線泵,其特征在于,設有兩端具有4面形狀的特殊驅動銷,在上述內轉動體上設有供上述4面形狀嵌合的嵌合部,上述第一限制構造是使上述4面形狀的一面與上述嵌合部的一面相接而構成的,用上述4面形狀驅動內轉動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的余擺線泵(10),具有一端固定設置著由錐齒輪構成的驅動齒輪(17)而另一端貫穿內轉動體(11)的驅動軸(13)、和中心相對上述內轉動體(11)偏心的外轉動體(12)。兩轉動體(11、12)由蓋(15)和泵殼(16)包圍著。上述驅動軸(13)的軸方向的推力由第一限制構造和第二限制構造限制。上述第一限制構造由上述驅動軸(13)自身或固定在驅動軸(13)上的限制機構來限制相對于泵殼(16)朝一個方向的移動。上述第二限制構造借助上述驅動軸(13)的另一側端面(13a)與上述蓋(15)的一面(15a)相接來限制朝另一個方向的移動。
文檔編號F04C2/10GK101466951SQ20078002164
公開日2009年6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9日
發明者服部哲, 池田明夫, 芝裕二 申請人:洋馬株式會社
網友詢(xun)問留(liu)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