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人力自行車裝置,特別涉及一種以人體自重力為動力的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具有前輪6、雙梁車架3、后輪7,前輪6裝在前輪轉向架5的前軸5-6上,車把8裝在前輪轉向架5上,后輪7安裝在后輪轂1-6上,前輪轉向架5上的前叉合件5-4裝在雙梁車架3上,后輪轂1-6上的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安裝1-9左軸承座、1-10右軸承座,由U型螺栓11連接在機架3上,行星傳動裝置1的內齒輪1-1由聯接板12固定在機架3上,擺動導桿2安裝在擺桿后軸9上,椅式車座4安裝在雙梁車架3的立管上,在雙梁車架3下端與導桿2-1之間安裝復位彈簧10,擺動導桿2,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左、右對稱設置在雙梁車架3兩側。擺動導桿2的導桿2-1前端安裝踏板2-4,上、下滾輪2-3卡在導桿2-1上,滾輪2-3通過銷軸2-5安裝在側板2-2上,側板2-2的內側板裝在行星輪長軸1-8上,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其特征在于由內齒輪1-1、行星輪1-2、系桿圓盤1-3、中心輪1-4、超越離合器1-5、后輪轂1-6、后軸1-7、左軸承座1-9和右軸承座1-10組成,導桿2-1由行星輪長軸1-8與系桿圓盤1-3及行星輪1-2聯接,行星輪1-2與內齒輪1-1和中心輪1-4嚙合,中心輪1-4由超越離合器1-5與后輪轂1-6連接,系桿圓盤1-3裝在后軸1-7上,后軸1-7與后輪轂1-6聯接。前輪轉向架5的把接頭5-2聯接把立管5-3、前叉合件5-4聯接前叉立管5-5、前軸5-6上安裝兩前輪6。前輪轉向架5的前叉立管5-5聯接前軸5-6,在前軸5-6上安裝單前輪6,前輪6與后輪7等徑。
本發明具有如下特點1.以乘者自重為驅動力。乘者以踏步式駕乘,不改變自身重心高度,身體重心在踏步時左右移動,自身雖未主動施力,卻以自重力獲得大驅動力。
2.增速比大,效率高。鏈傳動自行車其增速比為3-4,本發明采用的行星傳動可以方便獲得大增速比4-8,若使增速比改變,只要改變一下輪系中齒輪的齒數即可。擺動導桿驅動行星輪系的運動是在效率最高范圍內進行的,效率約達97%;由于踏板活動幅度小,可容易獲得踩踏的高頻率,提高了自行車騎行速度。
3.乘姿有利于健康。傳統自行車乘者騎在車座上駕乘,其全身重量壓在神經極為密集的會陰部,長時間死板固定的騎姿,手壓在車把上,會陰部壓在車座上,造成手、陰部麻木,長期騎乘導致生殖、泌尿、肛腸系統及腰、背部的疾病。資料表明人最有利健康的活動姿勢為走步,本發明就是用這種姿勢踏步駕乘自行車,駕乘中身體自由,不僅不會損害健康,在代步過程中獲得健身的效果。
4.結構緊湊。由于不需要鏈傳動自行車曲柄轉動的前后空間,本發明使自行車的軸距短于傳統自行車,結構緊湊。
5.安全舒適。以前輪作導向結構,無論走或停均不會倒,不需駕乘技術,更適合兒童和老人;以前輪為導向,保留傳統自行車寬度小等特點,因踏板距地面低并且為站姿,制動停車時,兩腳方便地站在地上,低矮的車座用于啟動和臨時休息,采用椅式車座,壓力作用于臀部,利于健康。
圖1示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主視圖。
圖2示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俯視圖。
圖3示圖2的A-A剖視圖。
圖4示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雙前輪轉向架結構。
圖5示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另一實施例主視圖。
圖6示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另一實施例俯視圖。
圖中,1-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1-內齒輪;1-2-行星輪;1-3-系桿圓盤;1-4-中心輪;1-5-超越離合器;1-6-后輪轂;1-7-后軸;1-8-行星輪長軸;1-9-左軸承座;1-10-右軸承座;2-擺動導桿;2-1-導桿;2-2-側板;2-3-滾輪;2-4-踏板;2-5-銷軸;3-雙梁車架;4-椅式車座;5-前輪轉向架;5-2-把接頭;5-3-把立管;5-4-前叉立管合件;5-5-前叉立管;5-6-前軸;6-前輪;7-后輪;8-車把;9-擺桿后軸;10-復位彈簧;11-U形螺栓;12-聯接板參照附
圖1、2、3、5、6,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由雙梁車架3、前輪6、后輪7、前輪轉向架5、車把8、擺動導桿2、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椅式車座4等部件組成。雙梁車架3為全車的骨架,前輪轉向架5通過前叉立管合件5-4聯接在雙梁車架3上,前輪6安裝在前輪轉向架5上的前軸5-6上;后輪7安裝在后輪轂1-6上,后輪轂1-6上的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見附圖3),包括內齒輪1-1、行星輪1-2、系桿圓盤1-3、中心輪1-4、超越離合器1-5、后輪轂1-6、后軸1-7、左軸承座1-9和右軸承座1-10,通過左軸承座1-9和右軸承座1-10用U型螺栓11聯接在雙梁車架3上,行星傳動內齒輪1-1通過聯接板12連接在雙梁車架3上,系桿圓盤1-3裝在后軸1-7上,后軸1-7與后輪轂1-6同心聯接;擺動導桿2由導桿2-1,上、下滾輪2-3、側板2-2組成(見附圖3),導桿2-1前端安裝踏板2-4,擺動導桿2安裝在擺桿后軸9上,上、下兩滾輪2-3夾住導桿2-1,并沿其滾動,兩滾輪2-3通過銷軸2-5安裝在側板2-2上,側板2-2的內側板裝在行星輪長軸1-8上,行星輪1-2、系桿圓盤1-3、導桿側板2-2通過行星輪長軸1-8聯接;椅式車座4安裝在雙梁車架3的立管上;在雙梁車架3的下端與導桿2-1之間安裝復位彈簧10;擺動導桿2,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左、右對稱設置在雙梁車架3的兩側。本發明將前輪導向設計成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前輪軸上對稱安裝左、右兩前輪6,通過轉動垂直于地面的把立管5-3而改變兩前輪的軸線角度,實現車輪轉向,其結構見附圖4,包括把接頭5-2、把立管5-3、前叉立管合件5-4、前叉立管5-5、前軸5-6。由于乘者駕乘兩前輪一后輪三輪車,整體重心落在三個車輪支承面內,安全、穩定,因此,適合兒童和老人;另一種設單導向前輪,與后輪直徑相同,啟動時乘者坐在椅式車座上踏動踏板,以避免低速下重心左右轉移而帶來掌握整體平衡的困難。達到正常車速后,依靠慣性,自行車的整體平衡較容易掌握了,乘者可離開座位直立踏動,適當提高車速適合年輕人騎乘。
乘者以直立踏步方式通過身體重心向左右兩腳轉移,交替踩踏左、右導桿2-1的踏板2-4。當右腳踩踏右導桿2-1時,通過上下滾輪2-3,在導桿2-1壓力最高效的范圍內壓動系桿圓盤1-3,達到規定的最低點后,身體重心轉向左腳,踏動左導桿2-1,右腳抬起,在復位彈簧10的作用下,右導桿2-1恢復到最上邊的初始位置,與此同時,左腳踩到最低點,如此反復。擺動導桿2在下壓過程中驅動系桿圓盤1-3,系桿圓盤1-3將動力輸入到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中,通過行星輪1-2、固定的內齒中心輪1-1、驅動中心輪1-4轉動,通過超越離合器1-5帶動后輪轂1-6轉動、后輪7轉動,驅動自行車前進。當導桿2-1向上復位時,帶動系桿圓盤1-3反轉,使中心輪1-4反轉,此時超越離合器1-5起作用,不會把運動傳給后輪轂1-6。自行車兩側對稱的擺動導桿2,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為獨立傳動裝置,踏動左、右兩側擺動導桿2不會產生相互干涉,自行車照常前進。
權利要求1.一種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具有前輪(6)、雙梁車架(3)、后輪(7),前輪(6)裝在前輪轉向架(5)的前軸(5-6)上,車把(8)裝在前輪轉向架(5)上,后輪(7)安裝在后輪轂(1-6)上,其特征在于前輪轉向架(5)上的前叉合件(5-4)裝在雙梁車架(3)上,后輪轂(1-6)上的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安裝左軸承座(1-9)、右軸承座(1-10),由U型螺栓(11)連接在機架(3)上,行星傳動裝置(1)的內齒輪(1-1)由聯接板(12)固定在機架(3)上,擺動導桿(2)安裝在擺桿后軸(9)上,椅式車座(4)安裝在雙梁車架(3)的立管上,在雙梁車架(3)下端與導桿(2-1)之間安裝復位彈簧(10),擺動導桿(2),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左、右對稱設置在雙梁車架(3)兩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擺動導桿(2)的導桿(2-1)前端安裝踏板(2-4),上、下滾輪(2-3)卡在導桿(2-1)上,滾輪(2-3)通過銷軸(2-5)安裝在側板(2-2)上,側板(2-2)的內側板裝在行星輪長軸(1-8)上,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其特征在于由內齒輪(1-1)、行星輪(1-2)、系桿圓盤(1-3)、中心輪(1-4)、超越離合器(1-5)、后輪轂(1-6)、后軸(1-7)、左軸承座(1-9)和右軸承座(1-10)組成,導桿(2-1)由行星輪長軸(1-8)與系桿圓盤(1-3)及行星輪(1-2)聯接,行星輪(1-2)與內齒輪(1-1)和中心輪(1-4)嚙合,中心輪(1-4)由超越離合器(1-5)與后輪轂(1-6)連接,系桿圓盤(1-3)裝在后軸(1-7)上,后軸(1-7)與后輪轂(1-6)聯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前輪轉向架(5)的把接頭(5-2)聯接把立管(5-3)、前叉合件(5-4)聯接前叉立管(5-5)、前軸(5-6)上安裝兩前輪(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前輪轉向架(5)的前叉立管(5-5)聯接前軸(5-6),在前軸(5-6)上安裝單前輪(6),前輪(6)與后輪(7)等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重力踏板驅動自行車技術,具有前輪6、雙梁車架3、后輪7,前輪6裝在前輪轉向架5的前軸5-6上,車把8裝在前輪轉向架5上,后輪7安裝在后輪轂1-6上,前輪轉向架5上的前叉合件5-4裝在雙梁車架3上,對稱設置在雙梁車架3兩側的后輪行星傳動裝置1安裝左軸承座1-9、右軸承座1-10,由U型螺栓11連接在機架3上,擺動導桿2安裝在擺桿后軸9上,椅式車座4安裝在雙梁車架3的立管上,在雙梁車架3下端與導桿2-1之間安裝復位彈簧10,傳動效率高,增速比大,踏幅小較容易獲得較高速度,以實現輕快代步。
文檔編號B62M1/24GK2570159SQ02274939
公開日2003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24日
發明者李木 申請人: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