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wen)檔序號(hao):3947716閱讀:182來源:國(guo)知局
專利名稱:扶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如中央扶手。這種用于汽車的扶手已在DE 29512686U1中說明。
此類扶手在產生損壞前應至少能承受約80daN。但值得追求的是規定安全儲備量以及為扶手配備過載保護裝置,它約在30daN時便已經生效,例如使棘輪鎖卸載,所以當出現這種極限荷載時,扶手體可以向下避讓直至一個固定在汽車上的止擋。這種過載保護裝置是眾所周知的并例如在上面已提及的DE29512686U1中說明。
按DE29512686U1的過載保護裝置感到不利的是,它們的構件設在扶手基體上彼此間距大的位置,并因此造成一種浪費空間的稀疏的結構形式。
在按EP1164051A1的一種有非常緊湊的結構形式的扶手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構成互相面對、相對于軸(中心軸)同軸、大體按端齒離合器的方式布置的端齒,其中固定在扶手體上的第一部分可以旋轉。相應于EP1164051A1按切端面齒類型、如在端齒離合器中那樣布置、但有滑動和制動側面的棘輪齒,盡管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有緊湊的結構方式,仍能承受大的扭矩或荷載彎矩。因此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端齒共同構成了一種棘輪鎖。與此同時,這種已知的扶手允許借助控制裝置規定,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應在何回轉角范圍內互相嚙合,以便在此選擇的范圍內鎖止扶手體向下回轉。
按照EP1164051A1,同軸于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設置的壓力彈簧將固定在扶手體上的第一部分沿軸向壓靠在第二部分上。第一部分的軸向可移動性受到一個固定在公共中心軸上的板狀支承件的限制。
為了避免按EP1164051A1具有緊湊結構形式的扶手損壞,同樣值得追求的是,為扶手配備過載保護裝置,如已提及的那樣,它在約30daN便已生效,也就是棘輪鎖卸荷,所以當出現這種極限荷載時,扶手體可以向下避讓。但是,上述按DE29512868U1已知的過載保護裝置有不利的浪費空間的結構形式。
從前言所述的按DE29512686U1的扶手出發,本發明的目的是進一步改進已知的扶手,使它能夠實現一種能良好地組合在扶手機械部分內的緊湊、節省空間的結構方式。
此目的按權利要求1特征的總體達到。
按本發明,在支承件背對扶手體的那一側旋轉固定和沿軸向可移動地在軸上安裝一個借助彈簧復位力支靠在支承件上的加壓件,其中,支承件和加壓件各有兩個沿軸向延伸并通過它們的自由端區彼此對準和互相插接的離合爪狀突起。在這里,支承件和加壓件的離合爪狀突起在涉及扶手體向上回轉時將沿軸向和徑向延伸的止擋面互相貼靠,以及在涉及扶手體向下回轉時將傾斜于軸延伸的傾斜滑動面互相貼靠。
因此,如果在扶手體上作用一個例如約30daN向下定向的極限荷載并作為扭矩進一步傳給在軸上不能移動的支承件,則支承件離合爪狀突起的傾斜滑動側面沿周向壓靠在加壓件離合爪狀突起的傾斜滑動面上。其結果是,使可沿軸向移動但旋轉固定地裝在軸上的加壓件,克服例如盤形彈簧疊片的彈簧復位力沿軸向從支承件推開。
這一點以這樣一種措施實現,即,支承件的離合爪狀突起傾斜的滑動面在加壓件離合爪狀突起的傾斜滑動面上滑過并使加壓件沿軸向從支承件推開,而第二部分在此期間因此實施避讓旋轉。
按本發明,支承件可與扶手體旋轉連接。因此,支承件在一定程度上構成扶手體與過載保護裝置之間的一個連接件。因而此支承件可有利地利用于作為扶手調整機構的積分元件(Integrationsbaustein,一體化構件)。
這在按本發明的獨特設計中這樣實現支承件作為與扶手體的連接件同時是調整機構的組成部分,為此支承件通過棘輪鎖的第二部分與扶手體沿其向下的旋轉方向旋轉連接。
在這方面特別適用的是一種只是在扶手體向下回轉時鎖止的棘輪鎖,它有一個與扶手體旋轉連接可繞軸旋轉的第一部分,相對于軸至少有限制地旋轉固定安裝的第二部分與之共同工作,其中,為棘輪鎖配設一個控制裝置,在直立位置和扶手體開始向下回轉時,控制裝置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彼此分離以及在降低位置的區域內重新使它們互相嚙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構成互相面對、與軸同軸、大體按端齒離合器的方式布置的端齒,以及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可沿軸向運動,以及,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于嚙合或脫開嚙合的控制裝置有至少一個隨第一部分旋轉的控制凸塊或至少一個隨第一部分旋轉的控制軌,以及與之相關地,有至少一個與第二部分固定的控制軌或至少一個與第二部分固定的控制凸塊。
在這里重要的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構成互相面對、與軸同軸、大體按端齒離合器的方式布置的端齒,以及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可沿軸向運動。
按本發明的這種按端齒離合器切端面齒類型布置但具有滑動和制動側面的棘輪齒,可以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有緊湊的結構方式的情況下承受大的扭矩和荷載彎矩。同時,這種結構方式允許借助控制裝置規定,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應在何回轉角范圍內互相嚙合,以便在此選擇的范圍鎖止扶手體向下回轉。
按本發明作為控制裝置設至少一個隨第一部分旋轉的控制凸塊或至少一個隨第一部分旋轉的控制軌,以及與之作為相配件,設至少一個與第二部分固定的控制軌或至少一個與第二部分固定的控制凸塊。
一項特別有利的發明特征在于,在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裝一個與第一部分旋轉連接的控制環,它在其面朝第二部分的那一側構成控制凸塊或控制軌。按本發明構成一個單獨構件的控制環可以根據控制裝置的具體要求比在一種與第一部分組合在一起的結構形式的情況下設計得更好。
此外,控制環可按特別節省空間的方式插入存在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的接縫內,為此按本發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構成基本上圓柱形的槽,槽的開口互相面對以及共同容納此控制環。
通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端齒承受大的扭矩或荷載彎矩的能力按本發明采取下述措施優化,即,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別構成一個帶端齒的徑向圓環面,它可以設計得特別大,只要使圓環面的外輪廓同時構成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橫截面的外輪廓,其中,端齒等面地分別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整個圓周延伸。
為了鎖止扶手體的向下運動,按本發明全部齒,亦即許多齒,互相插接,而在已知的方案中(DE19915469A1)只有一個齒,亦即止動爪的齒,嚙合在空間固定的齒隙中。
另一方面,按照環與扶手體回轉運動的相關性對于一個有限的圓周角范圍采取這樣的措施取消,即,第一部分有一個朝第二部分方向的傳動凸塊,它插入控制環的一個指向第一部分的傳動缺口內,控制環在其面朝第二部分的那一側構成至少一個,尤其兩個控制凸塊,它/它們與和第二部分固定的控制軌共同工作,其中按特殊的方式控制環的傳動缺口有比第一部分的傳動凸塊大的周向尺寸。
在這里,第一部分不僅在扶手體處于降低位置和開始向上回轉時,而且在扶手體處于直立位置和開始向下回轉時,都獲得一個提前量,直至傳動凸塊擋靠在傳動缺口第一或第二止擋面上。
按本發明的另一項設計,在一種經修改的實施形式中,軸在全部軸向長度上有花鍵軸型面,其中,支承件通過一個光滑的中心通孔可旋轉地裝在軸上,而加壓件借助與花鍵軸型面相應地成型的中心安裝座旋轉固定地裝在軸上。
為了避免用于此中心軸的比較復雜的仿形車削件,按本發明可采用一種花鍵軸型面,它的橫截面在全部軸向長度上是相同的。這種花鍵軸型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按米出售的貨物買到。這種花鍵軸型面同時還提供這樣的優點,即,支承件通過其光滑的中心通孔可旋轉地裝在花鍵軸型面上。若反之期望與軸旋轉固定地連接,例如對于加壓件,那么這可以借助加壓件上一個相應于花鍵軸型面成型的中心安裝座實施。
花鍵軸型面在需要的情況下還允許構件在軸上軸向移動,確切地說不僅是制有光滑通孔的構件,而且是制有與花鍵軸型面相應的安裝座的加壓件。對于這種情況,即上述構件之一,可能是一個制有光滑中心通孔的構件或制有與花鍵軸型面相應成型的中心安裝座的構件,它們應不可移動地固定在軸上,則本發明規定,軸上有至少一個設在其外圓周面上的安裝座,例如一個環形槽,用于固定一個軸向保險元件,例如一個卡圈。
由從屬權利要求可知其他按本發明的特征。
附圖表示對應于第一種實施形式(圖1-10C)和對應于第二種實施形式(圖11-17A)的優選的實施例,其中表示圖1扶手機械部分立體圖;圖2根據圖1的機械部分,沒有覆蓋機械部分內部構件的包殼管;圖3和4根據圖2的視圖從兩個不同的視角看的立體分解圖和一個示意表示的手臂支托件;圖5根據圖3的視圖回轉約180°后的視圖;圖6處于由圖2和3中規定的安裝位置的第一部分側視圖;圖6A按圖6中用VIA表示的箭頭看的第一部分側視圖;圖6B按圖6A中剖切線VIB-VIB的徑向剖面;圖7控制環端面視圖;圖7A按圖7中剖切線VIIA-VIIA的徑向剖面,在這里的圖7A與按圖3的安裝位置對應;圖7B控制環相對于按圖7A的安裝位置旋轉180°后的側視圖;圖7C按圖7B中箭頭VIIC看的端面視圖;圖8處于按圖3的安裝位置的第二部分側視圖;圖8A按圖8中箭頭VIIIA看的端面視圖;圖8B按圖8A中剖切線VIIIB-VIIIB的徑向剖面;圖8C按圖8A中剖切線VIIIC-VIIIC與圖8B相比轉了90°的徑向剖面;圖8D按圖8中箭頭VIIID看的端面視圖;圖9按圖3中安裝位置的支承件側視圖;圖9A按圖9中箭頭IX看的端面視圖;圖9B按圖9中箭頭IXB看的端面視圖9C按圖9B中剖切線IXC-IXC的徑向剖面;圖9D按圖9B中剖切線IXD-IXD相對于圖9C轉了90°的徑向剖面;圖10加壓件端面視圖,也相應于圖10B中箭頭X的視圖;圖10A按圖10中剖切線XA-XA的徑向剖面;圖10B按圖10中箭頭XB看的側視圖;圖10C按圖10B中箭頭XC看的端面視圖;圖11結構形式修改后的扶手機械部分立體圖;圖12根據圖11的機械部分,沒有覆蓋機械部分內部構件的包殼管;圖13根據圖12的立體分解圖和一個示意表示的手臂支托件;圖14處于由圖12和13中規定的安裝位置的第一部分側視圖;圖14A按圖14中箭頭XIVA看的第一部分端面視圖;圖14B按圖14中剖切線XIVB-XIVB的徑向剖面;圖15控制環端面視圖;圖15A按圖15中剖切線XVA-XVA的徑向剖面,在這里,圖15A對應于按圖12和13的安裝位置;圖15B控制環處于一個相對于按圖15A的安裝位置旋轉180°后的位置的側視圖;圖15C按圖7B中箭頭XVC看的端面視圖;圖16處于按圖12和13的安裝位置的第二部分側視圖;圖16A按圖16箭頭XVIA看的端面視圖;圖16B按圖16A中剖切線XVIB-XVIB的徑向剖面;圖16C按圖16A中剖切線XVIC-XVIC與圖16B相比旋轉90°后的徑向剖面;圖16D按圖16中箭頭XVID看的端面視圖;圖17按圖17A中箭頭XVII看的端面視圖;以及圖17A按圖17中剖切線XVIIA-XVIIA的徑向剖面。
在下面的


中,無論在按圖1-10C的實施例中還是在按圖11-17A的實施例中,盡管結構不同,但對類似的構件始終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
扶手的總體(見圖3至5,圖13)用附圖標記10表示。
扶手10機械部分11的支承件是一根空間固定的軸12,它借助支架13以沒有進一步表示的方式固定在汽車上。在按圖11-17A的實施形式中,軸12有花鍵軸的型面,亦即是一種所謂的鍵槽軸型面。
機械部分11的許多構件被一包殼管14圍繞,它在兩端分別通過一切口15形封閉地扣住兩個大體彎成發針狀的扶手支承臂17、18上直的區域16。以此方式,使畫在圖1-4及圖11和13右邊或畫在圖15左邊的支承臂17,與畫在圖1-4及圖11和圖13左邊或與畫在圖5右邊的支承臂18強制性地旋轉連接。
兩個橫截面大體呈U形從手臂支托20向下伸的空心型材19,按圖中未表示的方式,通過兩個支承臂17、18移動和在那里固定。
因為作用在手臂支托20上的外力F最初通過支承臂17傳入機械部分11中,所以下文中支承臂17同時用術語“扶手體”或“可回轉的扶手體”代表。
尤其由圖3可見,支承臂17的內六角21套在外六角22上,后者與第一部分P是一體的。按圖11和13,設在托鍵槽狀(torxschraubenartige)安裝座21代替內六角,以及在第一部分P上設花托鍵狀(torxschlüsselartige)凸緣22代替外六角。在軸12的兩端還分別旋轉固定地安裝一封閉件58。支承臂18借助襯套59可旋轉地支承在軸12上。
第一部分P,與控制環R、第二部分S、支承件W、加壓件D、盤形彈簧疊片T和調整螺母E一樣,與軸12同軸地裝在此軸上。調整螺母E或起同樣作用的構件在圖11-13中沒有表示。
為了軸向固定支承臂17,在其外側裝一卡圈23,它卡鎖地保持在軸12的環槽24內。
在圖6-6B和圖14-14B中詳細表示了第一部分P。在圖6和14中所畫的第一部分P對應于它在圖3和圖12及13中的安裝位置。第一部分P有端齒Z1,端齒Z1類似于端齒離合器的切端面齒,但它的齒相應于棘輪鎖構成分別具有一個滑動側面和一個陡的或倒截的止動側面的棘輪齒。端齒Z1沿圓環面的整個平面延伸,它的周緣實際上與第一部分P的外輪廓一致,所以端齒Z1由于這種幾何結構已經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并因而完全適用于承受比較大的扭矩和荷載彎矩。
第二部分S的一個有類似幾何結構的齒的端齒Z2與第一部分P的端齒Z1配合工作。
圖8和16表示第二部分S處于其對應于圖3和圖12及13中的安裝位置。第二部分S的端齒Z2相對于第一部分P的端齒Z1處于這樣的狀況和按這樣的方式布置,即,當支承臂17按回轉箭頭A(見圖3和13)向上回轉時,第一部分P端齒Z1的棘輪齒經在正常工作狀態不能旋轉地固定在軸12上的第二部分S端齒Z2的棘輪齒滑動側面滑開。
但如果端齒Z1和Z2兩側的棘輪齒處于嚙合狀態,以及一個力F(見圖3和13)從上方壓在手臂支托20上,則扭矩沿向下回轉的旋轉箭頭N的方向傳入第一部分P的端齒Z1。其結果是,端齒Z1的棘輪齒嵌入不可旋轉地固定的第二部分S棘輪齒之間的齒隙內,所以不能實現沿旋轉方向N的向下回轉。
如前面已提及的那樣,第二部分S在正常工作狀態不可旋轉地固定在軸12上,然而與第一部分P通過其光滑的中心孔25一樣,它通過其光滑的中心孔26旋轉支承在軸12上。如下面還要說明的那樣,另一些情況針對在過載時的第二部分S。
支承件W裝在第二部分S其涉及圖3和圖13所示安裝位置背對第一部分P的那個端側,它通過其光滑的中心孔27裝在軸12上,然而它借助一個卡圈28(軸向止動環)防止在軸12上軸向移動,為此,軸12在其外表面制有環槽24。
第二部分S和支承件W分別構成兩個沿軸向延伸并以其自由端區彼此對準的離合爪29、30,它們意味著一種在軸向可移動的第二部分S與沿軸向不能移動地固定在軸12上的支承件W之間在它們的軸向長度方向可以改變的旋轉固定的連接。
第二部分S和支承件W的每個離合爪29、30和每一個設在兩個相鄰離合爪29、29或30、30根部之間的凹槽31和32,均構成一個軸向盲孔33用于安裝四個平行于軸12延伸沿周向分布的螺旋壓力彈簧34的端側。
也可以取代四個螺旋壓力彈簧34,在第二部分S與支承件W之間設唯一的一個同軸于上述兩個構件的螺旋壓力彈簧(見圖13位置34),按一種沒有表示的實施形式,它既可以支承在第一部分S的也可以支承在支承件W的各自外表面的環形凸肩上。
加壓件D裝在支承件W背對第二部分S的那一側。加壓件D(見圖10-10C)通過內四角35在軸12上可沿軸向移動但旋轉固定地裝在軸12對應的四角區53上。在按圖11-17A的實施形式中,加壓件D(見圖17和17A)取代內四角有一個相應于軸12花鍵軸型面成型的中心內安裝座35,所以雖然加壓件D旋轉固定但可沿軸向移動地裝在軸12上。
支承件W和加壓件D各有兩個沿軸向延伸并以它們的自由端區彼此對準和互相插接的離合爪狀突起36、37。支承件W的離合爪狀突起36將沿軸向和徑向延伸的止擋面38貼靠在加壓件D兩個離合爪狀突起37同樣沿軸向和徑向延伸的止擋面39上。
此外,支承件W兩個離合爪狀突起36將傾斜于軸12延伸的傾斜滑動面40,貼靠在加壓件D的兩個離合爪狀突起37相應地傾斜的滑動面41上。
在加壓件D背對支承件W的端側裝盤形彈簧疊片T。此盤形彈簧疊片通過彈簧復位力將加壓件D壓靠在不可移動地裝在軸12上的支承件W上。借助調整螺母E(按圖12和13,雖然至少作用相同地存在,但沒有表示)可以調整和改變盤形彈簧疊片T的預緊力,此調整螺母E裝在軸12的圖中未表示的外螺紋上。
裝在第一部分P與第二部分S之間并通過其光滑的中心孔54支承在軸12上的控制環R滿足一種特殊的功能,它與第一部分P旋轉連接以及在其面對第二部分S的端側構成兩個控制凸塊42(見圖7-7C;圖15-15C),它們與第二部分S的一個控制軌43配合作用。
第一部分P(見圖6-7B和圖14-14B)有一個指向第二部分S的傳動凸塊44,它嚙合在控制環R的一個指向第一部分P的傳動缺口45內。
第一部分P和第二部分S分別在一個沿徑向的圓環面上構成其端齒Z1和Z2。在這里,各圓環面的外輪廓同時基本上構成第一部分P和第二部分S橫截面的外輪廓。
每個端齒Z1、Z2分別沿第一部分P和第二部分S的整個圓周等面積地延伸。
第一部分P和第二部分S在各自的端齒Z1和Z2上沿徑向在內部連接一個基本上圓柱形的槽46、47。兩個圓柱槽46、47的開口側互相面對,并由此構成一個共同的用于容納控制環R的槽。在某些應用情況下可以恰當的是,在第一部分P的槽46與控制環R的對應區之間存在的摩擦力比第二部分S的槽與控制環R另一個對應區之間的摩擦力大。所以,第一部分P的槽46構成一個圓環狀V形凹槽56,以及控制環R構成一個圓環狀V形隆凸60。
控制環R的傳動缺口45通過圓周角β有一個比第一部分P的傳動凸塊44通過其圓周角α大的周向尺寸。例如角度β=60°以及角度α≈45°,所以為傳動凸塊44提供了一個等于圓周角之差約為15°的提前量或返回量。
在第二部分S的控制軌43內為控制環R的兩個控制凸塊42分別配設一個在那里切入的控制凹槽48。控制軌43本身意味著是一個沿徑向相對于軸12延伸的平的圓環面,它作為徑向臺階面是容納控制環R的圓柱槽47的組成部分。
在圖中表示的扶手的功能如下當扶手體17處于其最下部位置時,傳動凸塊44貼靠在控制環R傳動缺口45的第二止擋面50上。因為傳動缺口45的圓周角β大約比傳動凸塊44延伸的圓周角α大15°,所以為與扶手體17旋轉連接的第一部分P提供了一個周向的運動空間為15°。扶手體可以沿此周向的運動空間經過旋轉固定地安裝的第二部分S例如四個齒從齒隙到齒隙向上回轉。
從這四個位置之一直接向下回轉是不可能的,因為端齒Z1和Z2處于鎖止的嚙合狀態。
這種有限的向上回轉約15°是無疑問可能的,因為第一部分P端齒Z1的棘輪齒可以無阻礙地經不可旋轉地安裝的第二部分S端齒Z2的棘輪齒滑動側面滑過。
以此方式,雖然原則上可以繼續進行向上回轉直至扶手體17的直立位置,但在兩個端齒Z1和Z2之間隨之而來所產生的棘爪噪聲讓人感覺不舒服。為避免這種煩人的噪聲發生,本發明采用下述方法一旦傳動凸塊44擋靠在控制環R傳動缺口45的第一止擋面49上以及接著沿旋轉方向A繼續進行向上回轉,兩個控制凸塊42便通過其斜面51經第二部分上的控制凹槽48的斜面52向前滑過,并從控制凹槽退出,如尤其可借助在圖7、7C以及圖8D和15、15C以及16D中旋轉方向箭頭A所示想象的那樣。
因此第二部分S克服螺旋壓力彈簧34的復位力從第一部分壓開,從而成功地使端齒Z1、Z2脫開嚙合,以及支承臂17可以無噪聲地一直向上回轉到其直立位置。在這個向上回轉過程中,兩個控制凸塊42運動到平的控制軌43上方。
若現在從扶手體17的直立位置開始應引入向下回轉,則傳動凸塊44沿旋轉方向N從第一止擋面49轉回其前面所說明的擋靠在止擋面50上的原始位置。
之后,控制凸塊42重新經平的控制軌43沿旋轉方向N(見圖7C、8D以及圖15C、16D)返回運動,以及最后再次滑回第二部分控制軌43的控制凹槽48內,于是扶手體17重新處于其前面已說明的最低的起始位置,以及端齒Z1和Z2回到它們的嚙合狀態。
為了在任何情況下保證,在沿旋轉方向N向下回轉時傳動凸塊44能從第一止擋面49移回其上述擋靠在止擋面15上的原始位置,以便在下一次沿向上的方向A定向的調整行程時仍能保證有一個提前量,本發明按圖11-17A所示的實施形式采取下述措施沿向上回轉方向A分別直接在每個第二部分上的控制凹槽48旁,從平的控制軌43沿軸向X朝控制環R的方向伸出一個隆凸作為開關門檻55。
一旦傳動凸塊44擋靠在控制環R傳動缺口45的第一止擋面49上并接著沿旋轉方向A繼續進行向上回轉,則這兩個控制凸塊42通過其斜面51經第二部分上的控制凹槽48向前滑過,并從控制凹槽退出,以及,如借助圖16D可想象的那樣,在開關門檻55上向上滑動并越過此開關門檻滑過。在這種情況下第二部分S仍克服彈簧復位力,確切地說克服單個螺旋壓力彈簧34的復位力,從第一部分P壓開,所以成功地使端齒Z1、Z2脫開嚙合,以及支承臂17可以無噪聲地一直向上回轉到其直立位置。在沿方向A向上回轉時,兩個控制凸塊42在平的控制軌43上運動。若現在從支承臂17已徹底升高后的位置開始(這一位置可通過一個外部止擋為標志)應重新引入沿方向N的向下回轉,則傳動凸塊44沿方向N從第一止擋面49轉回其前面所說明的擋靠在止擋面50上的原始位置。為了能實施此轉回,需要第一部分P與控制環R之間進行相對運動,在按圖1-10C的實施例中這以靜摩擦為基礎,靜摩擦使控制環R相對于第二部分上的控制軌43滯止。在按圖16D有開關門檻55的情況下這種滯止則肯定會發生,因為在沿方向N的向下行程中控制凸塊42擋靠在開關門檻55的開關棱邊57上,并因而保證第一部分上的傳動凸塊44能支承到控制環R的第二止擋面50上。
當扶手體17處于其最低的原始位置以及沿方向F在扶手體17上作用一個過載和試圖將扶手體17沿旋轉方向N向下回轉時,這兩個端齒Z1和Z2處于鎖止的嚙合狀態。
通過借助第二部分S和支承件W的離合爪29、30的旋轉連接,因過載引起的扭矩傳給支承件W,所以支承件W沿方向N(見圖2和12)轉動,以及支承件W離合爪狀突起36的傾斜滑動面40使加壓件D離合爪狀突起37的傾斜滑動面41沿軸向X后退。以此方式,可以使處于過載狀態沿旋轉方向N進一步轉動的支承件W相對于在空間固定安裝的加壓件D實施避讓旋轉并由此使扶手10卸荷。
權利要求
1.扶手,如中央扶手(10),包括一個可繞水平軸(12)在一升高位置與一降低位置之間可調整和可回轉的扶手體(17),為它配設一個過載保護裝置(W、D、T、E),在扶手體(17)降低位置當產生過載時過載保護裝置釋放扶手體(17)的向下回轉(N),其中,為了構成過載保護裝置(W、D、T、E),一個通過其一側可與扶手體(17)旋轉連接的支承件(W)可旋轉地裝在扶手(10)的軸(12)上并在軸(12)上沿軸向固定,在支承件的另一側支承一個旋轉固定和可沿軸向移動地裝在軸(12)上、有至少一個彈簧元件(T)的復位力的加壓件(D),其特征為支承件(W)和加壓件(D)各有兩個沿軸向延伸并通過它們的自由端區彼此對準和互相插接的離合爪狀突起(36、37),并且,支承件(W)和加壓件(D)的離合爪狀突起(36、37)在涉及扶手體(17)向上回轉(A)時將兩個沿軸向和徑向延伸的止擋面(38、39)互相貼靠,而在涉及扶手體(17)向下回轉(A)時將傾斜于軸(12)延伸的傾斜滑動面(40、41)互相貼靠。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軸(12)在一個非圓形的柱體軸段(53)沿軸向可移動地安裝加壓件(D),并且,加壓件(D)非圓形的柱體安裝座(35)的橫截面形狀與非圓形的柱體軸段(53)的橫截面形狀一致。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非圓形柱體軸段(53)和加壓件(D)非圓形柱體安裝座(35)由四角橫截面構成。
4.按照權利要求2或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將加壓件(D)朝支承件(W)方向加載的彈簧復位力由盤形彈簧疊片(T)產生。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盤形彈簧疊片(T)的彈簧復位力可借助一個調整螺母(E)調整和改變,它裝在軸(12)的背對加壓件(D)的外螺紋上。
6.按照權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支承件(W)通過棘輪鎖(P、S)的第二部分(S)與扶手體(17)沿其向下旋轉方向(N)旋轉連接。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只是在扶手體(17)向下回轉時鎖止的棘輪鎖(P、S)有一個與扶手體(17)旋轉連接、可繞軸(12)旋轉的第一部分(P),相對于軸(12)至少有限制地旋轉固定安裝的第二部分(S)與之共同工作,其中,為棘輪鎖(P、S)配設一個控制裝置(R、43),在升高位置和扶手體(17)開始向下回轉時,控制裝置使第一部分(P)和第二部分(S)彼此分離以及在降低位置的區域內重新使它們互相嚙合,第一部分(P)和第二部分(S)構成互相面對、與軸(12)同軸、大體按端齒離合器的方式布置的端齒(Z1、Z2)以及第二部分可沿軸向運動,并且,將第一部分(P)和第二部分(S)置于嚙合或脫開嚙合的控制裝置(R、43)有至少一個隨第一部分(P)旋轉的控制凸塊(42)或至少一個隨第一部分(P)旋轉的控制軌,以及與之相關地,有至少一個與第二部分(S)固定的控制軌(43)或至少一個與第二部分(S)固定的控制凸塊。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在第一部分(P)與第二部分(S)之間裝一個與第一部分(P)旋轉連接的控制環(R),它在其面朝第二部分(S)的那一側構成控制凸塊(42)或控制軌。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第一部分(P)有一個指向第二部分(S)的傳動凸塊(44),它嚙合在控制環(R)的一個指向第一部分(P)的傳動缺口(45)內,控制環在其面朝第二部分(S)的那一側構成至少一個、尤其兩個控制凸塊(42),它/它們與和第二部分(S)固定的控制軌(43)共同工作。
10.按照權利要求8或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第一部分(P)和第二部分(S)分別構成一個帶端齒(Z1、Z2)的徑向圓環面。
11.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圓環面的外輪廓同時構成第一部分(P)和/或第二部分(S)橫截面的外輪廓。
12.按照權利要求10或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端齒(Z1、Z2)等面地分別沿第一部分(P)和第二部分(S)的整個圓周延伸。
13.按照權利要求11或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第一部分(P)和第二部分(S)沿徑向在內部分別與圓環面相連構成一個基本上圓柱形的槽(46、47);兩個圓柱槽(46、47)的開口側互相面對;并且,兩個圓柱槽(46、47)共同容納控制環(R)。
14.按照權利要求7至13之一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第一部分(P)沿軸向固定地裝在軸(12)上,以及第二部分(S)沿軸向可運動地裝在軸(12)上。
15.按照權利要求14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第二部分(S)可克服彈簧復位力沿軸向從第一部分(P)移開。
16.按照權利要求9至15之一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控制環(R)的傳動缺口(45)有比第一部分(P)的傳動凸塊(44)大的周向尺寸,使第一部分(P)不僅在扶手體(17)處于降低位置和開始向上回轉時,而且在扶手體(17)處于升高位置和開始向下回轉時,都獲得一個提前量,直至傳動凸塊(44)擋靠在傳動缺口(45)的或第一(49)或第二(50)止擋面上。
17.按照權利要求9至16之一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為所述至少一個控制凸塊(42)配設一個切入第二部分(S)面朝第一部分(P)的控制軌(43)中的控制凹槽(48)。
18.按照權利要求17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控制軌(43)構成一個相對于軸(12)沿徑向延伸的平的圓環面。
19.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第二部分(S)容納控制環(R)的圓柱槽(47)的圓環形臺階面便是構成平的圓環面的控制軌(43)。
20.按照權利要求17至19之一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一旦第一部分(P)的傳動凸塊(44)在向上回轉時擋靠在控制環(R)傳動缺口(45)的第一止擋面(48)上,控制環(R)的所述至少一個控制凸塊(42)便從控制凹槽(48)退出并在平的控制軌(43)上滑動;并且,在繼續向上回轉直至扶手體(17)的直立位置所述至少一個控制凸塊(42)停留在圓環形控制軌(43)上。
21.按照權利要求15至20之一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在第二部分(S)背對其端齒(Z2)的那一側裝一個防止在軸(12)上軸向移動的支承件(W),支承件至少有限制地旋轉固定安裝在軸(12)上,并且,第二部分(S)與支承件(W)互相旋轉固定地耦合或連接。
22.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在第二部分(S)與支承件(W)之間裝至少一個壓力彈簧(34)。
23.按照權利要求21或按照權利要求22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第二部分(S)和支承件(W)分別構成兩個沿軸向延伸以及以它們的自由端區彼此對準和互相插接的離合爪(29、30),它們造成可沿軸向移動的第二部分(S)與旋轉支承和軸向固定在軸(12)上的支承件(W)之間旋轉固定的連接。
24.按照權利要求23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第二部分(S)和支承件(W)的各離合爪(29、30)及設在兩個相鄰離合爪(29、29;30、30)根部之間的各凹槽(31)和(32),分別構成一個盲孔(33)用于安裝四個平行于軸(12)延伸并沿周向分布的螺旋壓力彈簧(34)的兩端。
25.按照權利要求21至24之一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支承件是過載保護裝置的組成部分,它釋放處于其降低位置的扶手體的向下回轉。
26.按照權利要求1至25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一包殼管(14)同軸地圍繞棘輪鎖(P、S)、控制裝置(R、43)和過載保護裝置(W、D、T、E)。
27.按照權利要求26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包殼管(14)構成扶手體兩個端部區(17、18)之間旋轉固定的連接裝置。
28.按照權利要求1至27之一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軸(12)在全部軸向長度上有花鍵軸型面,其中,支承件(W)通過一個光滑的中心通孔(27)可旋轉地裝在軸(12)上,而加壓件(D)借助與花鍵軸型面相應地成型的中心安裝座(35)旋轉固定地裝在軸(12)上。
29.按照權利要求28所述的扶手,其特征為軸(12)有至少一個設在其圓周上的安裝座,例如一個環形槽(24),用于固定一個軸向保險元件,例如一個卡圈(28)。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扶手,如中央扶手,包括一個可繞水平軸(12)在直立位置與降低位置之間回轉的扶手體(17),為它配設一個過載保護裝置(W、D、T、E),在扶手體(17)降低位置當產生過載時過載保護裝置釋放扶手體(17)的向下回轉(N)。為了構成過載保護裝置(W、D、T、E),一個通過其一側可與扶手體(17)旋轉連接的支承件(W)旋轉支承在軸(12)上并在軸(12)上沿軸向固定。在支承件(W)的另一側支承一個旋轉固定和可沿軸向移動地裝在軸(12)上借助一個彈簧元件的復位力的加壓機(D)。支承件(W)和加壓件(D)各有兩個沿軸向延伸并通過它們的自由端區彼此對準和互相插接的離合爪狀突起(36、37)。支承件(W)和加壓件(D)的離合爪狀突起(36、37)在涉及扶手體(17)向下回轉(A)時將傾斜于軸(12)延伸的傾斜滑動面(40、41)互相貼靠。
文檔編號B60N2/46GK1596200SQ03801639
公開日2005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19日
發明者埃爾溫·希默爾胡伯, 亞歷山大·阿爾布, 格哈德·德林 申請人:格瑞瑪股份公司
網友詢(xun)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