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鈑金沖壓模具,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多級沖孔模具。
背景技術:
在鈑金加工過程中,經常需要在鈑金表面進行沖孔操作,此時就需要用到鈑金沖壓模具。
公告號為CN202861113U的實用新型專利提供了一種鈑金沖孔模具,主要包括呈上下排布的上模和下模,上模上設有四個定位孔,上模的中心部位設有沖頭,在下模上設有與沖頭配合的凹模以及與定位孔配合的導柱,沖壓時,沖頭插入凹模內,實現鈑金件的沖孔操作。
現有的鈑金沖孔模具的沖頭,沖頭大多是直接設置呈圓柱狀設置的,沖頭直徑唯一(即沖頭上下直徑均相等),在沖壓時,一次沖壓成型,采用這種沖頭,在沖壓較小的孔時還好,但是當需要沖壓到直徑較大的孔時,采用一次沖壓到位的方式,在沖頭初始沖壓的時候(即沖頭剛與鈑金件接觸的時候),沖頭受到的壓力就會十分大,導致沖頭的壽命不高,因此,有一種呈階梯狀設置的沖頭的,但是在實際使用時,由于一開始沖頭是不與鈑金件完全接觸的,開始沖壓時,鈑金件在沖頭的四周會發生拱起現象,降低了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級沖孔模具,可以避免沖壓時鈑金件在沖頭四周出現拱起現象,保證了產品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多級沖孔模具,包括呈上下設置的動模以及定模,所述動模上設有沖頭,所述定模上設有與沖頭配合的凹模,所述沖頭呈階梯狀設置,并且靠近凹模一端的直徑小于遠離凹模一端的直徑,所述定模上設有按壓位于凹模上方的鈑金件的按壓裝置,隨著沖頭下壓,按壓裝置逐漸解除按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沖頭設置成階梯狀的,沖動的端部直徑較小,在沖壓時,沖頭上直徑較小的部分先與鈑金件接觸,可以先在鈑金件上沖出一個小孔,隨后,沖頭繼續下壓,沖頭的直徑不斷增大,將小孔擴大,直至擴成需要的直徑,即可完成沖孔操作,通過采用多級沖孔成型的沖孔方式,可以降低沖頭在初始沖壓時受到的壓力,進而可以延長沖頭的使用壽命,避免出現浪費現象,降低了能源的損耗,設置了按壓裝置,按壓裝置可以對鈑金進行按壓,提高了沖壓質量,當沖頭不斷下壓時,按壓裝置逐漸解除按壓。
較佳的,所述按壓裝置包括兩塊相對滑移設置在定模上的壓板以及驅動壓板隨著動模的位移滑動的驅動件,在動模的底面上設有與壓板配合的容納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壓板設置在沖頭的兩側,通過驅動兩塊壓板互相靠近以及遠離,可以調節壓板在鈑金上的覆蓋面積,實現壓板按壓區域的調節,由于壓板是設置在定模的上表面的,為了避免動模在按壓時,與壓板造成干涉,在動模的底面上設有容納槽,工作時,驅動件來驅動壓板的滑動,使壓板能夠跟隨動模同步運動。
較佳的,所述驅動件包括設置在壓板上的第一齒條,定模上設有與第一齒條嚙合的第一齒輪,第一齒輪同軸連接有第二齒輪,在動模上設有驅動第二齒輪轉動的第二齒條。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動模下移時,第二齒條下壓,與第二齒條嚙合的第二齒輪轉動,由于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是同軸設置的,因此,第一齒輪也會跟隨第二齒輪轉動,由于第一齒輪與第一齒條嚙合,因此,可以帶動第一齒條滑動,進而可以帶動壓板滑動,實現壓板的驅動。
較佳的,所述驅動件包括設置在動模上的第一磁鐵,在壓板上設有與第一磁鐵配合的第二磁鐵。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動模下壓的時候,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逐漸靠近,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的吸力逐漸增大,進而可以實現壓板的滑移,通過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之間的吸力,即可實現壓板的驅動。
較佳的,所述定模上設有供第一磁鐵插入的沉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沉孔,第二磁鐵即可伸出定模的底面設置,可以增大第一磁鐵的體積,進而可以增大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之間的吸力,穩定的實現壓板的驅動。
較佳的,所述定模上沿壓板滑動方向設有燕尾塊,所述壓板上設有與燕尾塊配合的燕尾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燕尾塊與燕尾槽,即可實現壓板在定模上的滑動,實現了壓板與定模的滑移連接,設置燕尾槽以及燕尾塊,還可以增大壓板與動模之間的接觸面積,十分穩定的實現壓板的滑動。
較佳的,所述壓板位于沖頭下方的端部設有讓位缺口。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讓位缺口,可以避免沖頭在沖下時,沖頭與壓板之間出現干涉,造成沖頭與壓板出現損壞,延長了沖頭與壓板的使用壽命,提高了設備在工作時的可靠性。
較佳的,所述沖頭的底面上設有尖刺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沖壓時,尖刺部首先與鈑金件接觸,尖刺部可以方便沖頭刺破鈑金件,在沖壓時,十分省力,進一步的降低了沖頭在沖壓時受到的壓力,延長了沖頭的使用壽命。
較佳的,所述凹模內設有對沖頭進行清理的毛氈套。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沖頭插入凹模內的時候,毛氈套可以對沖頭進行清理,將附著在沖頭上的雜質以及灰塵清理掉,保證了沖壓精度,同時,由于能夠保證沖頭的表面是光滑的,在沖頭插入凹模內之后,沖頭與凹模之間的摩擦力很小,降低了沖頭與凹模之間的磨損。
較佳的,所述沖頭上的階梯處設有過渡斜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過渡斜面,可以避免沖頭在階梯的交界處出現應力集中現象,提高了沖頭整體的結構強度,避免沖頭在使用時,在階梯處出現斷裂現象。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沖頭壽命長,通過將沖頭設置成階梯狀的,并且在沖頭的端部設置尖刺部,可以降低沖頭在沖壓時受到的壓力,延長沖頭的使用壽命;
2、產品質量好,通過設置按壓裝置,在沖壓時,按壓裝置可以按壓住鈑金件,在沖壓時,鈑金件不會跳動,保證了沖孔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的裝配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的另一視角裝配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一的凹模結構示意圖,體現毛氈套的安裝;
圖4是實施例二的裝配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二的裝配剖視圖。
圖中:1、定模;11、導向柱;12、插孔;13、沉孔;14、燕尾槽;2、動模;21、導向孔;22、容納槽;3、沖頭;31、尖刺部;32、過渡斜面;4、凹模;41、毛氈套;5、第一齒條;51、第一齒輪;511、第二齒輪;5111、第二齒條;6、壓板;61、讓位槽;62、讓位缺口;63、燕尾塊;7、第一磁鐵;8、第二磁鐵;9、復位彈簧;10、鈑金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5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一種多級沖孔模具,參照圖1以及圖3,,包括呈上下設置的定模1以及動模2,在動模2上設有沖頭3,在定模1上設有與沖頭3配合的凹模4,在定模1上設有導向柱11,導向柱11為四個,分別設置在定模1的四周,在動模2上設有與導向柱11配合的導向孔21,沖頭3呈階梯狀設置,由上到下直徑依次變小,最上端的直徑與鈑金件10上沖壓的孔的直徑相等,在沖頭3的底面上設有尖刺部31,尖刺部31為一倒置的錐臺,尖刺部31與沖頭3一體設置,在沖頭3的階梯處設有過渡斜面32(參照圖5),在凹模4內設有與沖頭3配合的毛氈套41,毛氈套41嵌設在凹模4的內壁上,當沖頭3插入毛氈套41內時,毛氈套41與沖頭3的外壁接觸。
參照圖2,在定模1上設有按壓鈑金件10的按壓裝置,按壓裝置可以對位于凹模4上方的鈑金件10進行按壓,并且,按壓裝置可以隨著沖頭3的下壓,逐漸解除按壓。
參照圖1以及圖2,按壓裝置包括兩塊壓板6,壓板6相對滑移設置在定模1上,在動模2的底面上設有與壓板6配合的容納槽22,在壓板6的底面上設有燕尾塊63(參照圖5),燕尾塊63沿壓板6的長度方向設置,在定模1上設有與燕尾塊63配合的燕尾槽14,壓板6靠近沖頭3的一端設有讓位缺口62,讓位缺口62貫穿壓板6設置,并且呈半圓形設置,讓位缺口62的直徑與沖頭3的最小端的直徑相等,定模1上設有驅動壓板6滑動的驅動件,驅動件可以驅動壓板6與動模2同步運動,當動模2下壓時,壓板6逐漸后退,從凹模4上方移出,由于鈑金件10存在一定的厚度,為了使壓板6能夠較好的與鈑金件10接觸,在壓板6的底面上設有讓位槽61,讓位槽61的厚度與鈑金件10的厚度相等。
本實施例中,參照圖1以及圖2,驅動件包括第一齒輪51以及與第一齒輪51嚙合的第一齒條5,第二齒輪511以及與第二齒輪511嚙合的第二齒條5111,第一齒輪51與第二齒輪511同軸設置,第一齒條5固定設置在壓板6的頂面,第一齒條5沿壓板6的長度方向設置,第二齒條5111固定設置在動模2的底面上,第二齒條5111垂直于動模2的底面設置,在定模1上設有供第二齒條5111插入的插孔12,當第二齒條5111往下移動時,通過齒輪齒條傳動,第一齒條5朝向定模1的外部移動,為了避免動模2將齒輪以及齒條壓壞,第一齒輪51、第二齒輪511也位于容納槽22內。
工作過程概述,在工作時,當定模1處于最高點時,此時兩個壓塊之間的距離最近,當定模1下壓時,第二齒條5111下壓,帶動第一齒輪51以及第二齒輪511轉動,通過第一齒輪51與第一齒條5的配合,即可實現壓塊的滑動,隨著動模2的不斷下移,兩個壓塊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同時,在動模2下移的過程中,沖頭3上的尖刺部31先與鈑金件10接觸,在鈑金件10上沖出一個小孔,隨著沖頭3的不斷下移,小孔逐漸被擴大,最終完成沖孔操作。
實施例二;
一種動機沖孔模具,參照圖4以及圖5,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驅動件包括設置在動模2上的第一磁鐵7,第一磁鐵7垂直于動模2的底面設置并且嵌設在動模2的底面上,在壓板6上設有與第一磁鐵7配合的第二磁鐵8,在定模1上設有供第一磁鐵7插入的沉孔13,沉孔13的大小以及深度與第一磁鐵7配合,為了使動模2在上移之后,壓板6能夠復位,在燕尾槽14內設有復位彈簧9,復位彈簧9的一端與燕尾槽14的內壁抵接,另一端與燕尾塊63的側面抵接,當第一磁鐵7上移之后,第一磁鐵7與第二磁鐵8之間的磁力消失,在復位彈簧9的彈力的作用下,壓板6被重新推動到凹模4上方。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