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新的莪術醇糖苷類化合物及其制備與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xu)號:1098804閱讀:25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新的莪術醇糖苷類化合物及其制備與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治療癌癥、抗菌和抗病毒的新化合物-------莪術醇糖苷類化合物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二.技術背景莪術醇(Curcumol)又名姜黃環奧醇、姜黃醇,屬倍半萜類化合物,是莪術揮發油中的重要成分。莪術揮發油(莪術油)已經收載于1977年中國藥典(第463頁),主治淤血閉經、等。莪術醇作為莪術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也具有抗腫瘤、抗菌、抗早孕、抗病毒、保肝和活血化淤等藥理作用。
莪術醇(Curcumol)分子式為C15H24O2,[CAS]4871-97-0,分子量236.134,熔點141~142℃,無色針狀結晶(無水乙醇),熔點142~144℃,[α]D25=-40.15,易溶于乙醚、氯仿,微溶于石油醚,幾乎不溶于水。莪術醇無紫外吸收,亦無熒光吸收。莪術醇(Curcumol)的結構式如下 莪術醇的抗癌機理可能是它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核代謝,同時使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增強,產生明顯的免疫保護作用。臨床上,莪術醇主要用于宮頸癌的治療,采用局部瘤體注射給藥獲得較好療效。莪術醇能顯著抑制腫瘤細胞Hela、Mcf-7、MM231的RNA合成,濃度為50μg/mL時對胃癌SGC-7901、肝癌HePG2細胞抑制率可達到60%以上。莪術醇對正常細胞生長無影響,長期應用,對主要臟器無損害。如莪術醇提取物給大鼠和狗灌胃7天,動物體重、血象、心電、肝腎功能及組織鏡檢均無明顯影響。
莪術醇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也正逐漸引起注意,并有希望成為它在臨床上的新應用。莪術醇在試管內能顯著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的生長;對呼吸道合胞體病毒(RSV)有直接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A,A3型有直接滅活作用;此外,尚能對其它病毒如風濕病毒,水痘病毒、副流感病毒,副粘病毒和柯薩奇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
可見,經過多年的藥理和臨床研究,莪術醇在抗腫瘤、抗菌和抗病毒等方面已經顯示出確切的療效和廣闊的前景。但是,目前莪術醇的應用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原因在于1.水溶性極低,制劑研究困難;2.以局部注射或瘤體注射給藥時會出現疼痛和胸悶等副作用;3.藥效還有待進一步提高;4.生物利用度不高,抗腫瘤、抗菌和抗病毒的靶向性不夠。
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專利的目的在于保留莪術醇原骨架的前提下,在其C-6位羥基上引入糖分子基團(糖苷)。與莪術醇相比,該類莪術醇糖苷衍生物具有1.更高的溶解性和體內運轉能力。糖基上豐富的羥基不僅可以解決莪術醇的水溶性低和制劑難的問題,而且很容易將莪術醇帶入水相中溶解和在血液中運輸,當該類衍生物到達病灶細胞后,糖基可以被細胞膜上的酶水解,分解后的脂溶性的莪術醇可以很方便地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發揮作用;2.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度,糖是生物體內最重要和最豐富的分子種類之一,糖基的引入使得該類衍生物更容易被生物體所接受,另外,莪術醇C-6位的糖苷化可以減緩莪術醇在體內的代謝速度,起到藥物緩釋的效果,提高生物利用度;3.更好地藥效。
4.提高藥物靶向性。某些腫瘤組織、細胞或病原體細胞的表面富含親和某種糖的酶或其他分子,根據該類衍生物的糖基不同,藥物在體內各種組織中的濃度也不同,因此莪術除糖苷對于特異性親和糖的腫瘤或病原體細胞具有優良的靶向殺傷性。
5.更小的毒副作用。水溶性增強,可以方便地改變制劑的類別,消除疼痛,糖基的引入,也將增加生物親和性,減少毒副作用。
四.具體實施例莪術醇糖苷類化合物的制備莪術醇是莪術油中含量較多的組分,對市售的莪術醇進行進一步分離純化后,可以獲得純度達95%以上的莪術醇,作為該發明專利中莪術醇結構糖基化修飾的原料。
(1).莪術醇(C-6位上羥基)糖苷衍生物的制備莪術醇分子中6-羥基可以看做是6-羰基單縮酮后的產物,由于6位碳上即聯有羥基有聯有氧橋,因此,由于空間效應和氧橋的供電子效應,其穩定性和反應活性均比一般的羥基化合物稍弱,反應過程中應小心地控制好反應條件。
反應過程如下步驟1溴代乙酰化糖的合成
(以葡萄糖的結構式為例)冰浴冷卻下向配有機械攪拌器、溫度計、滴液漏斗的500mL四頸圓底燒瓶中加入適量的乙酸酐,冰浴,緩慢滴加催化劑量的高氯酸,滴畢控制溫度在30~40℃之間,分批加入比例量葡萄糖粉末。反應完后再冷卻到0℃,加入適量的紅磷,于4h內滴加比例量液溴。待反應完全后加入150mL氯仿,過濾除去未反應的紅磷,濾液用冰水洗3次,再用飽和碳酸氫鈉洗滌至中性,有機層用分子篩干燥。濾除分子篩減壓蒸去氯仿,得到淡黃色糖漿狀產物,糖漿結晶后用無水乙醚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即溴代乙酰化糖。
步驟2莪術醇糖苷衍生物的乙酰化前體的合成。
如前所定義的糖類分子反應前將莪術醇溶解于適當的有機溶劑,加入少量無機干燥劑干燥,過濾,減壓蒸干溶劑。然后在燒瓶中,按反應比例加入α-溴代乙酰化糖(自制)和莪術醇,少量的溶劑和催化劑,在50℃以內劇烈攪拌反應1.5~3小時,加入少量水稀釋反應液,終止反應,靜止分層,水層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合并有機層,用水洗滌至中性,加入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殘留物粗品經桂膠柱層析純化得到莪術醇糖苷衍生物的乙酰化前體。
步驟3莪術醇(C-6位上羥基)糖苷衍生物的合成。
R如前所定義冰浴冷卻下向配有回流冷凝管、溫度計和恒壓滴液漏斗的三頸圓底燒瓶中加入適量的上述乙酰化前體化合物和少量氯仿,攪拌片刻溶解,再向體系內緩慢滴加含有甲醇鈉的甲醇溶液,于0℃反應2h后,旋干溶劑,得粗品。粗產物用95%的乙醇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即通式或結構式(I)、(II)、(III)、(IV)、(V)、(VI)或(VII)的莪術醇糖苷衍生物(R如前所定義)。
(2).具體實施方案以不同的糖類化合物為反應原料時,反應的原料比例應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
以下的實施例僅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而不是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一莪術醇-6-O-β-D-吡喃葡萄糖苷(II)的制備;
①在冰浴冷卻下向配有機械攪拌器、溫度計、滴液漏斗的500mL四頸圓底燒瓶中加入216g(200mL,2.12mol)的乙酸酐,待冷卻到0℃,緩慢滴加1.2mL(70%~72%,0.02mol)的高氯酸。滴畢控制溫度在30~40℃之間,分批加入干燥的50g(0.28mol)葡萄糖粉末。反應完后再冷卻到0℃,加入15.5g(0.5mol)紅磷,于4h內滴加90.5g(29mL,1.13mol)液溴,待反應完全后加入150mL氯仿,過濾除去未反應的紅磷,濾液用100mL冰水洗3次,再用飽和碳酸氫鈉洗滌至PH為7左右,有機層用分子篩干燥。濾除分子篩減壓蒸去氯仿,得到淡黃色糖漿狀產物,糖漿結晶后用無水乙醚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即1-溴-2,3,4,6-四-O-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2),收率97%,熔點86~87℃。
②將莪術醇溶解于50ml氯仿中,加入少量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減壓蒸干溶劑。取干燥后的莪術醇1.18g(0.005mol)、1-溴-2,3,4,6-四乙酰化-α-D-吡喃葡萄糖(2)2.46g(0.006mol)、四丁基溴化銨1.93g(0.006mol)置于二口燒瓶中,加入30mL氯仿作為溶劑,在40~50℃以內劇烈攪拌下慢慢滴加1.0mol/L的K2CO3溶液18mL,反應1.5小時后,冷卻,加入30ml水稀釋反應液,靜止分層,水層用二氯甲烷萃取二次,合并有機層,用水洗滌至中性,加入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殘留物粗品經桂膠柱層析純化得到莪術醇-6-O-β-(2,3,4,6-四-O-乙酰基-D-吡喃葡萄糖)苷(3)2.38g,收率84.3%。C29H42O11,元素分析C61.40%,H7.51%(理論值C61.47%,H7.47%);質譜566.27(100%)。
③在冰浴冷卻下向配有回流冷凝管、溫度計和恒壓滴液漏斗的三頸圓底燒瓶中加入1.70g(0.003mol)的3和15mL氯仿,攪拌片刻溶解,再向體系內緩慢滴加含有0.0097mol甲醇鈉的15ml甲醇溶液,于0℃反應2 h后,旋干溶劑,得粗品。粗產物用95%的乙醇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0.98g,即莪術醇-6-O-β-D-吡喃葡萄糖苷(II),收率82.2%。C21H34O7,元素分析C62.92%,H8.54%(理論值C63.30%,H8.60%);質譜398.23(100%)。
采用BrukerACF-300型核磁共振儀,以CDCl3為溶劑檢測II的1HNMR和13CNMR,顯示出21個碳信號,34個質子信號(詳細譜圖數據請聯系專利發明入),進一步說明得到的產物是我們的目標物,即莪術醇-6-O-β-D-吡喃葡萄糖苷(II)。
合成總產率69.3%(以莪術醇的起始量計算)。
實施例二莪術醇-6-O-β-D-吡喃半乳糖苷(III)的制備; ①在冰浴冷卻下向配有機械攪拌器、溫度計、滴液漏斗的500mL四頸圓底燒瓶中加入216g(200mL,2.12mol)的乙酸酐,待冷卻到0℃,緩慢滴加1.2mL(70%~72%,0.02mol)的高氯酸。滴畢控制溫度在30~40℃之間,分批加入干燥的50g(0.28mol)半乳糖粉末。反應完后再冷卻到0℃,加入15.5g(0.5mol)紅磷,于4h內滴加90.5g(29mL,1.13mol)液溴,待反應完全后加入150mL氯仿,過濾除去未反應的紅磷,濾液用100mL冰水洗3次,再用飽和碳酸氫鈉洗滌至PH為7左右,有機層用分子篩干燥。濾除分子篩減壓蒸去氯仿,得到淡黃色糖漿狀產物,糖漿結晶后用無水乙醚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即1-溴-2,3,4,6-四-O-乙酰基-α-D-吡喃半乳糖(5),收率93%。C14H19BrO9,元素分析C41.13%,H4.71%,Br19.40%(理論值C40.89%,H4.66%,Br19.43%);質譜410.02(100%)②將莪術醇溶解于50ml氯仿中,加入少量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減壓蒸干溶劑。取干燥后的莪術醇1.18g(0.005mol)、1-溴-2,3,4,6-四乙酰化-α-D-吡喃半乳糖(5)2.46g(0.006mol)、四丁基溴化銨1.93g(0.006mol)置于二口燒瓶中,加入30mL氯仿作為溶劑,在40~50℃以內劇烈攪拌下慢慢滴加18mL 1.0mol/L的K2CO3溶液,反應1.5小時后,冷卻,加入30ml水稀釋反應液,靜止分層,水層用二氯甲烷萃取二次,合并有機層,用水洗滌至中性,加入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殘留物粗品經桂膠柱層析純化得到莪術醇-6-O-β-(2,3,4,6-四-O-乙酰基-D-吡喃半乳糖)苷(6)2.34g,收率79.2%。C29H42O11,元素分析C61.52%,H7.51%(理論值C61.47%,H7.47%);質譜566.31(100%)。
③在冰浴冷卻下向配有回流冷凝管、溫度計和恒壓滴液漏斗的三頸圓底燒瓶中加入1.70g(0.003mol)的6和15mL氯仿,攪拌片刻溶解,再向體系內緩慢滴加含有0.0097mol甲醇鈉的15ml甲醇溶液,于0℃反應2h后,旋干溶劑,得粗品。粗產物用95%的乙醇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1.03g,即莪術醇-6-O-β-D-吡喃半乳糖苷(III),收率86.5%。C21H34O7,元素分析C63.35%,H8.63%(理論值C63.30%,H8.60%);質譜398.27(100%)。
采用BrukerACF-300型核磁共振儀,以CDCl3為溶劑檢測II的1HNMR和13CNMR,顯示出21個碳信號,34個質子信號(詳細譜圖數據請聯系專利發明人),進一步說明得到的產物是我們的目標物,即莪術醇-6-O-β-D-吡喃半乳糖苷(III)。
合成總產率68.5%(以莪術醇的起始量計算)。
實施例三莪術醇-6-O-β-D-吡喃木糖苷(IV)的制備; ①在冰浴冷卻下向配有機械攪拌器、溫度計、滴液漏斗的500mL四頸圓底燒瓶中加入216g(200mL,2.12mol)的乙酸酐,待冷卻到0℃,緩慢滴加1.2mL(70%~72%,0.02mol)的高氯酸。滴畢控制溫度在30~40℃之間,分批加入干燥的42g(0.28mol)木糖粉末。反應完后再冷卻到0℃,加入15.5g(0.5mol)紅磷,于4h內滴加90.5g(29mL,1.13mol)液溴,待反應完全后加入150mL氯仿,過濾除去未反應的紅磷,濾液用100mL冰水洗3次,再用飽和碳酸氫鈉洗滌至PH為7左右,有機層用分子篩干燥。濾除分子篩減壓蒸去氯仿,得到淡黃色糖漿狀產物,糖漿結晶后用無水乙醚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即1-溴-2,3,4-三-O-乙酰基-α-D-吡喃木糖(8),收率85%。C11H15BrO7,元素分析C38.97%,H4.49%,Br23.58%(理論值C38.96%,H4.46%,Br23.56%);質譜338.07(100%)②將莪術醇溶解于50ml氯仿中,加入少量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減壓蒸干溶劑。取干燥后的莪術醇1.18g(0.005mol)、1-溴-2,3,4,6-四乙酰化-α-D-吡喃木糖(8)2.03g(0.006mol)、四丁基溴化銨1.93g(0.006mol)置于二口燒瓶中,加入30mL氯仿作為溶劑,在40~50℃以內劇烈攪拌下慢慢滴加18mL 1.0mol/L的K2CO3溶液,反應2小時后,冷卻,加入30ml水稀釋反應液,靜止分層,水層用二氯甲烷萃取二次,合并有機層,用水洗滌至中性,加入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殘留物粗品經桂膠柱層析純化得到莪術醇-6-O-β-(2,3,4-三-O-乙酰基-D-吡喃木糖)苷(9)2.02g,收率81.8%。C26H38O9,元素分析C62.96%,H7.70%(理論值C63.14%,H7.74%);質譜494.23(100%)。
③在冰浴冷卻下向配有回流冷凝管、溫度計和恒壓滴液漏斗的三頸圓底燒瓶中加入1.48g(0.003mol)的9和15mL氯仿,攪拌片刻溶解,再向體系內緩慢滴加含有0.0097mol甲醇鈉的15ml甲醇溶液,于0℃反應2h后,旋干溶劑,得粗品。粗產物用95%的乙醇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1.02g,即莪術醇-6-O-β-D-吡喃木糖苷(IV),收率92.4%。C20H32O6,元素分析C65.21%,H8.78%(理論值C65.19%,H8.75%);質譜368.27(100%)。
采用BrukerACF-300型核磁共振儀,以CDCl3為溶劑檢測II的1HNMR和13CNMR,顯示出20個碳信號,32個質子信號(詳細譜圖數據請聯系專利發明入),進一步說明得到的產物是我們的目標物,即莪術醇-6-O-β-D-吡喃木糖苷(IV)。
合成總產率75.6%(以莪術醇的起始量計算)。
實施例四莪術醇-6-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V)的制備;
①在冰浴冷卻下向配有機械攪拌器、溫度計、滴液漏斗的500mL四頸圓底燒瓶中加入216g(200mL,2.12mol)的乙酸酐,待冷卻到0℃,緩慢滴加1.2mL(70%~72%,0.02mol)的高氯酸。滴畢控制溫度在30~40℃之間,分批加入干燥的42g(0.28mol)阿拉伯糖粉末。反應完后再冷卻到0℃,加入15.5g(0.5mol)紅磷,于4h內滴加90.5g(29mL,1.13mol)液溴,待反應完全后加入150mL氯仿,過濾除去未反應的紅磷,濾液用100mL冰水洗3次,再用飽和碳酸氫鈉洗滌至PH為7左右,有機層用分子篩干燥。濾除分子篩減壓蒸去氯仿,得到糖漿狀產物,糖漿結晶后用無水乙醚重結晶得白色粉末結晶,即1-溴-2,3,4-三-O-乙酰基-α-D-吡喃阿拉伯糖(11),收率90.7%。C11H15BrO7,元素分析C38.99%,H4.48%,Br23.53%(理論值C38.96%,H4.46%,Br23.56%);質譜338.01(100%)②將莪術醇溶解于50ml氯仿中,加入少量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減壓蒸干溶劑。取干燥后的莪術醇1.18g(0.005mol)、1-溴-2,3,4,6-四乙酰化-α-D-吡喃阿拉伯糖(11)2.03g(0.006mol)、四丁基溴化銨1.93g(0.006mol)置于二口燒瓶中,加入30mL氯仿作為溶劑,在40~50℃以內劇烈攪拌下慢慢滴加18mL 1.0mol/L的K2CO3溶液,反應1.5小時后,冷卻,加入30ml水稀釋反應液,靜止分層,水層用二氯甲烷萃取二次,合并有機層,用水洗滌至中性,加入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殘留物粗品經桂膠柱層析純化得到莪術醇-6-O-β-(2,3,4-三-O-乙酰基-D-吡喃阿拉伯糖)苷(12)2.17g,收率87.8%。C26H38O9,元素分析C63.20%,H7.78%(理論值C63.14%,H7.74%);質譜494.29(100%)。
③在冰浴冷卻下向配有回流冷凝管、溫度計和恒壓滴液漏斗的三頸圓底燒瓶中加入1.48g(0.003mol)的12和15mL氯仿,攪拌片刻溶解,再向體系內緩慢滴加含有0.0097mol甲醇鈉的15ml甲醇溶液,于0℃反應2.5h后,旋干溶劑,得粗品。粗產物用95%的乙醇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0.99g,即莪術醇-6-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V),收率89.7%。C20H32O6,元素分析C65.23%,H8.79%(理論值C65.19%,H8.75%);質譜368.17(100%)。
采用BrukerACF-300型核磁共振儀,以CDCl3為溶劑檢測II的1HNMR和13CNMR,顯示出20個碳信號,32個質子信號(詳細譜圖數據請聯系專利發明人),進一步說明得到的產物是我們的目標物,即莪術醇-6-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V)。
合成總產率78.7%(以莪術醇的起始量計算)。
實施例五莪術醇-6-O-β-麥芽糖苷(VI)的制備; ①在冰浴冷卻下向配有機械攪拌器、溫度計、滴液漏斗的500mL四頸圓底燒瓶中加入216g(200mL,2.12mol)的乙酸酐,待冷卻到0℃,緩慢滴加1.2mL(70%~72%,0.02mol)的高氯酸。滴畢控制溫度在30~40℃之間,分批加入干燥的95.2g(0.28mol)麥芽糖粉末。反應完后再冷卻到0℃,加入15.5g(0.5mol)紅磷,于4h內滴加90.5g(29mL,1.13mol)液溴,待反應完全后加入150mL氯仿,過濾除去未反應的紅磷,濾液用100mL冰水洗3次,再用飽和碳酸氫鈉洗滌至PH為7左右,有機層用分子篩干燥。濾除分子篩減壓蒸去氯仿,得到淡黃色糖漿狀產物,糖漿結晶后用無水乙醚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即1-溴-2,2’,3,3’,4’,6,6’-七-O-乙酰基-α-麥芽糖(14),收率79.2%。C26H35BrO17,元素分析C44.61%,H5.00%,Br11.40%(理論值C44.65%,H5.04%,Br11.42%);質譜698.11(100%)。
②將莪術醇溶解于50ml氯仿中,加入少量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減壓蒸干溶劑。取干燥后的莪術醇1.18g(0.005mol)、1-溴-2,2’,3,3’,4’,6,6’-七-O-乙酰基-α-麥芽糖(14)4.19g(0.006mol)、四丁基溴化銨1.93g(0.006mol)置于二口燒瓶中,加入30mL氯仿作為溶劑,在40~50℃以內劇烈攪拌下慢慢滴加18mL1.0mol/L的K2CO3溶液,反應2小時后,冷卻,加入30ml水稀釋反應液,靜止分層,水層用二氯甲烷萃取二次,合并有機層,用水洗滌至中性,加入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殘留物粗品經桂膠柱層析純化得到莪術醇-6-O-β-(2,2’,3,3’,4’,6,6’-七-O-乙酰基-α-麥芽糖)苷(15)3.98g,收率93..2%。C41H58O19,元素分析C57.52%,H6.80%(理論值C57.60%,H6.84%);質譜854.27(100%)。
③在冰浴冷卻下向配有回流冷凝管、溫度計和恒壓滴液漏斗的三頸圓底燒瓶中加入2.56g(0.003mol)的15和15mL氯仿,攪拌片刻溶解,再向體系內緩慢滴加含有0.015mol甲醇鈉的15ml甲醇溶液,于0℃反應2h后,旋干溶劑,得粗品。粗產物用95%的乙醇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1.33g,即莪術醇-6-O-β-麥芽糖苷(VI),收率79.2%。C27H44O12,元素分析C57.80%,H7.86%(理論值C57.84%,H7.91%);質譜560.15(100%)。
采用BrukerACF-300型核磁共振儀,以CDCl3為溶劑檢測II的1HNMR和13CNMR,顯示出27個碳信號,44個質子信號(詳細譜圖數據請聯系專利發明人),進一步說明得到的產物是我們的目標物,即莪術醇-6-O-β-麥芽糖苷(VI)。
合成總產率73.8%(以莪術醇的起始量計算)。
實施例六莪術醇-6-O-β-(N-乙酰-D-葡糖胺)苷(VII)的制備;
①在冰浴冷卻下向配有機械攪拌器、溫度計、滴液漏斗的500mL四頸圓底燒瓶中加入216g(200mL,2.12mol)的乙酸酐,待冷卻到0℃,緩慢滴加1.2mL(70%~72%,0.02mol)的高氯酸。滴畢控制溫度在30~40℃之間,分批加入干燥的61.8g(0.28mol)N-乙酰-D-葡糖胺粉末。反應完后再冷卻到0℃,加入15.5g(0.5mol)紅磷,于4h內滴加90.5g(29mL,1.13mol)液溴,待反應完全后加入150mL氯仿,過濾除去未反應的紅磷,濾液用100mL冰水洗3次,再用飽和碳酸氫鈉洗滌至PH為7左右,有機層用分子篩干燥。濾除分子篩減壓蒸去氯仿,得到淡黃色糖漿狀產物,糖漿結晶后用無水乙醚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即1-溴-3,4,6-三-O-乙酰基-α-N-乙酰-D-葡糖胺(17),收率76%。C14H20BrNO8,元素分析C41.03%,H4.95%,Br19.47%(理論值C40.99%,H4.91%,Br19.48%);質譜411.01(100%)②將莪術醇溶解于50ml氯仿中,加入少量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減壓蒸干溶劑。取干燥后的莪術醇1.18g(0.005mol)、1-溴-3,4,6-三-O-乙酰基-α-N-乙酰-D-葡糖胺(17)2.45g(0.006mol)、四丁基溴化銨1.93g(0.006mol)置于二口燒瓶中,加入30mL氯仿作為溶劑,在40~50℃以內劇烈攪拌下慢慢滴加18mL1.0mol/L的K2CO3溶液,反應2小時后,冷卻,加入30ml水稀釋反應液,靜止分層,水層用二氯甲烷萃取二次,合并有機層,用水洗滌至中性,加入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減壓濃縮,殘留物粗品經桂膠柱層析純化得到莪術醇-6-O-β-(3,4,6-三-O-乙酰基-N-乙酰-D-葡糖胺)苷(18)2.34g,收率82.9%。C29H43NO10,元素分析C61.62%,H7.70%(理論值C61.58%,H7.66%);質譜565.29(100%)。
③在冰浴冷卻下向配有回流冷凝管、溫度計和恒壓滴液漏斗的三頸圓底燒瓶中加入1.70g(0.003mol)的18和15mL氯仿,攪拌片刻溶解,再向體系內緩慢滴加含有0.0097mol甲醇鈉的15ml甲醇溶液,于0℃反應2h后,旋干溶劑,得粗品。粗產物用95%的乙醇重結晶,得白色針狀結晶1.06g,即莪術醇-6-O-β-(N-乙酰-D-葡糖胺)苷(VII),收率80.7%。C23H37O7,元素分析C62.80%,H8.50%(理論值C62.85%,H8.48%);質譜439.26(100%)。
采用BrukerACF-300型核磁共振儀,以CDCl3為溶劑檢測II的1HNMR和13CNMR,顯示出23個碳信號,37個質子信號(詳細譜圖數據請聯系專利發明人),進一步說明得到的產物是我們的目標物,即莪術醇-6-O-β-(N-乙酰-D-葡糖胺)苷(VII)。
合成總產率66.9%(以莪術醇的起始量計算)。
(3).抗腫瘤活性測試實例以下的實施例僅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尤其是說明本發明中的新化合物的藥理活性,而不是限制本發明。
僅以權利要求2~7中的II、III、IV、V、VI、VII等六種新化合物為例,通過MTT法(四甲基偶氮唑鹽比色法),測試這六種莪術醇糖苷對不同腫瘤細胞的抑制活性,以IC50(半數抑制濃度)值來表示抗腫瘤活性的強弱。結果如表1表1莪術醇糖苷對各種腫瘤細胞株的半數抑制濃度(IC50,μg/mL)

權利要求
1莪術醇-6-O-糖苷,即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及其藥理上可以接受的鹽 其中R為糖類分子基團,包括單糖、寡糖、多糖基團以及被修飾和改造后的糖類基團。CN1704417A規定了R為H、烷基、RCO、HO3S,但未包含糖類取代基或糖苷。為了提高莪術醇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對癌癥細胞和病原體的靶向性,本發明中,R僅為各糖類取代基,如D(L)-葡萄糖、D(L)-阿洛糖、D(L)-阿卓糖、D(L)-甘露糖、D(L)-古洛糖、D(L)-艾杜糖、D(L)-半乳糖、D(L)-塔羅糖、D(L)-木糖、D(L)-核糖、D(L)-阿拉伯糖、D(L)-來蘇糖、果糖以及乳糖、蔗糖和麥芽糖等寡糖。很明顯的,上述各基團分子只為舉例說明R的種類,R并不局限于上述糖類分子。R的糖類分子可以為鏈狀結構,也可以為環狀結構,其中環狀結構包括呋喃型和吡喃型兩種。R的糖類分子可以是D構型,也可以是L構型的。R也包括被氨基化、磷酸化、酰化或羧酸化的糖類取代基,如四乙酰化葡萄糖、N-乙酰葡糖胺、神經氨酸、N-乙酰神經氨酸(唾液酸)、乙酰胞壁酸、D-葡萄糖-6-磷酸,等等。R與莪術醇羥基的縮水結合方式可以包括α和β兩種類型。R最為有利地選自D-吡喃型葡萄糖、D-呋喃型木糖、D-吡喃型半乳糖、D-呋喃型阿拉伯糖、D-吡喃型甘露糖、D-呋喃型核糖,或上述六種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的寡糖。
2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通式I,其特征在于R為葡萄糖時即得到具有結構式II的化合物,莪術醇-6-O-β-D-吡喃葡萄糖苷。
3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通式I,其特征在于R為半乳糖時即得到具有結構式III的化合物,莪術醇-6-O-β-D-吡喃半乳糖苷。
4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通式I,其特征在于R為木糖時即得到具有結構式IV的化合物,莪術醇-6-O-β-D-吡喃木糖苷。
5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通式I,其特征在于R為阿拉伯糖時即得到具有結構式V的化合物,莪術醇-6-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
6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通式I,其特征在于R為麥芽糖時即得到具有結構式VI的化合物,莪術醇-6-O-β-D-吡喃麥芽糖苷。
7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通式I,其特征在于R為N-乙酰-D-葡糖胺時即得到具有結構式VII的化合物,莪術醇-6-O-β-(N-乙酰-D-葡糖胺)苷。
8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通式I所限定的化合物(或藥理上可接受的鹽),特別是權利要求2至7中的化合物II、III、IV、V、VI、VII,選用其中至少一種,采用通常的方法制成內服的片劑、膠囊、口服液等或注射用的液劑、粉劑等或外用的膏劑、藥液,用于治療癌癥、抗菌和抗病毒的藥物。
9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通式I所限定的化合物(或藥理上可接受的鹽),特別是權利要求2至7中的化合物II、III、IV、V、VI、VII,選用其中至少一種,應用于其他制藥,如腸、胃、肝、腎等類藥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用于治療癌癥、抗菌和抗病毒的新化合物莪術醇糖苷類化合物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主要對莪術醇進行糖苷化修飾,提供一系列新的莪術醇糖苷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莪術醇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抗菌和抗病毒活性,本發明在保留莪術醇原骨架的前提下,在其C-6位羥基上引入糖分子基團(糖苷),因為糖分子的引入,該類新化合物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體內運轉能力、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更好的藥效和更低的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該類新化合物可能對于某些腫瘤或病原體細胞具有靶向性。
文檔編號A61P31/12GK1995056SQ20061015441
公開日2007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06年10月31日
發明者梁廣, 李校堃, 姚崇舜, 楊樹林 申請人:溫州醫學院
網友詢問留(liu)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