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沖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對緩沖器的改進。
【背景技術】
[0002]緩沖器使用于車輛、設備、構造物等。通常,這樣的緩沖器具備:缸體,其在內部封入有工作流體;活塞,其滑動接觸于缸體的內周面并將缸體內劃分成兩個室;活塞桿,其一端部連結于活塞而另一端側延伸到缸體外;流路,其用于將兩個室之間連通;以及阻尼力產生部件,其用于對通過流路的工作流體施加阻力。
[0003]例如,作為使用于車輛的緩沖器,缸體連結于作為被減振對象的車體側和作為振動輸入部的車輪側中的一者,并且活塞桿連結于車體側和車輪側的另一者。在這樣的緩沖器中,由于輸入振動,活塞在缸體內移動,被活塞加壓的一室的工作流體通過流路向另一室移動。因而,緩沖器能夠產生由于阻尼力產生構件的阻力而形成的阻尼力,從而抑制振動。
[0004]在日本JP04 — 97133U中所公開的緩沖器具備:活塞,其為用于劃分出兩個室的閥盤;流路,其形成于活塞且用于將兩個室之間連通;環板狀的葉片閥,其層疊于活塞且以能夠開閉的方式堵塞流路的出口,該環板狀的葉片閥為多片;以及內側葉片閥和外側葉片閥,其配置于所述環板狀的葉片閥的大致中間。在日本JP04 — 97133U公開的緩沖器中,葉片閥、內側葉片閥以及外側葉片閥作為對通過流路的工作流體施加阻力的阻尼力產生部件。
[0005]另外,外側葉片閥配置于內側葉片閥的外周,并且形成得比內側葉片閥厚。因此,在日本JP04 — 97133U公開的緩沖器中,通過對層疊于比外側葉片閥靠活塞相反側的葉片閥施加初始撓曲,從而將葉片閥的開閥壓設定得較高,并且在活塞速度處于中高速區域的情況下,能夠產生較大的阻尼力。
【發明內容】
[0006]對于這樣的緩沖器,存在不對葉片閥施加初始撓曲而欲將活塞速度處于中高速區域時的阻尼力增大這樣的要求。這種情況下,能夠考慮增加葉片閥的層疊片數的方法,但緩沖器組裝變得復雜,并且作為被層疊起來的葉片閥整體的軸向長度變長。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無法使用用于保持在上述那樣的緩沖器中使用了的活塞和葉片閥的活塞桿。
[0007]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緩沖器,該緩沖器能夠不對葉片閥施加初始撓曲就能夠使活塞速度處于中高速區域時的阻尼力增大,并能夠抑制葉片閥整體的軸向長度變長。
[0008]根據本發明的某方式,提供一種緩沖器,其具備:閥盤,其劃分出兩個室;流路,其形成于閥盤且將兩個室之間連通;以及多片的環板狀的葉片閥,其層疊于閥盤且以能夠開閉的方式堵塞流路的出口,層疊于閥盤的最末尾的葉片閥具備加強筋,該加強筋自一平面沿軸向突出,并且該加強筋的背面側凹陷。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器的活塞部的縱剖視圖。
[0010]圖2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器的最末尾的伸側的葉片閥的俯視圖。
[0011]圖2B是圖2A的Zl — Zl線剖切部截面圖。
[0012]圖3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側的葉片閥的加強筋的第一變形例的俯視圖。
[0013]圖3B是圖3A的Z2 — Z2線剖切部截面圖。
[0014]圖4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側的葉片閥的加強筋的第二變形例的俯視圖。
[0015]圖4B是圖4A的Z4 — Z4線剖切部截面圖。
[0016]圖5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側的葉片閥的加強筋的第三變形例的俯視圖。
[0017]圖5B是圖5A的Z5 — Z5線剖切部截面圖。
[0018]圖6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側的葉片閥的加強筋的第四變形例的俯視圖。
[0019]圖6B是圖6A的Z3 — Z3線剖切部截面圖。
[0020]圖7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側的葉片閥的加強筋的第五變形例的俯視圖。
[0021]圖7B是表示圖7A的Z6 — Z6線剖切部截面的一例子。
[0022]圖7C是表示圖7A的Z6 — Z6線剖切部截面的另一例子。
[0023]圖8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側的葉片閥的加強筋的第六變形例的俯視圖。
[0024]圖8B是表示圖8A的Z7 — Z7線剖切部截面的一例子。
[0025]圖8C是表示圖8A的Z7 — Z7線剖切部截面的另一例子。
[0026]圖9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側的葉片閥的加強筋的第七變形例的俯視圖。
[0027]圖9B是表示圖9A的Z8 — Z8線剖切部截面的一例子。
[0028]圖9C是表示圖9A的Z8 — Z8線剖切部截面的另一例子。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一邊參照附圖,一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所有圖中標注的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件或相對應的部件。
[0030]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器S具備:活塞I (閥盤),其用于劃分出伸側室LI和壓側室L2(兩個室);伸側的流路(流路)10,其形成于活塞I且將伸側室LI和壓側室L2之間連通;以及多片環板狀的伸側的葉片閥(葉片閥)2a?2c,其層疊于活塞I且以能夠開閉的方式堵塞伸側的流路10的出口。
[0031]層疊于活塞(閥盤)I的最末尾的伸側的葉片閥(葉片閥)2c具備加強筋3A,該加強筋3A自一平面沿軸向突出而該加強筋3A的背面側凹陷。也就是說,在層疊于活塞I的伸側的葉片閥中的離活塞I最遠地層疊的葉片閥2c具有加強筋3A。如圖1所示,加強筋3A以其活塞側(閥盤側)凹陷并且向與活塞相反的一側即活塞相反側(閥盤相反側)突出的方式形成。
[0032]以下,進行詳細說明,緩沖器S為安裝于汽車的車體和車輪之間的直立式的單筒式液壓緩沖器,容納作為工作流體的油、水、水溶液等液體。由于緩沖器S的構成是周知的,因此不進行詳細地圖示,但緩沖器S具備:缸體4,其連結于車輪側;活塞1,其與缸體4的內周面滑動接觸;活塞桿5,其一端部利用螺母N連結于活塞I并且另一端部側延伸到缸體4外并連結于車體側;環狀的桿引導件(未圖示),其固定于缸體4的車體側開口端部;自由活塞(未圖示),其與缸體4的靠活塞桿相反側的內周面滑動接觸;以及底蓋(未圖示),其堵塞缸體4的車輪側開口。
[0033]活塞桿5貫通桿引導件的軸心部,該活塞桿5被引導件軸支承為在軸向上移動自如。在桿引導件的內周固定有與活塞桿5的外周面滑動接觸的環狀的密封件。桿引導件和缸體4之間被該密封件填塞。
[0034]在缸體4內,在桿引導件和自由活塞之間容納有工作流體而形成液室L。在缸體4內,在自由活塞和底蓋之間封入氣體而形成氣室(未圖示)。液室L被活塞I劃分成兩個室。在兩個室中,活塞桿側(圖1中上側)的室為伸側室LI,與活塞桿相反的一側即活塞桿相反側(圖1中下側)的室為壓側室L2。
[0035]活塞桿5從缸體4退出時,也就是說在緩沖器S伸長時,由于缸體內容積增加對應于退出了的活塞桿體積的量,因此自由活塞向車體側移動而氣室的容積擴大。活塞桿5進入到缸體4內時,也就是說在緩沖器S壓縮時,由于缸體內容積減少對應于進入了的活塞桿體積的量,因此自由活塞向車輪側移動而氣室的容積縮小。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未圖示的氣室補償相當于在緩沖器S伸縮時進入缸體內的活塞桿的體積的量的缸體內容積變化和從缸體內退出的活塞桿的體積的量的缸體內容積變化。
[0036]與缸體4的內周面滑動接觸的活塞I為閥盤,該閥盤用于劃分出作為兩個室的伸側室LI和壓側室L2。在活塞I形成有用于將伸側室LI和壓側室L2之間連通的伸側的流路10和壓側的流路14。活塞I在伸側室側(圖1中上側)形成有與伸側的流路10的始端相連的開口窗13、與壓側的流路14的終端相連的窗15、圍著窗15的外周且劃分出窗15和開口窗13的閥座16。活塞I在壓側室側(圖1中下側)形成有與壓側的流路14的始端相連的開口窗17、與伸側的流路10的終端相連的窗11、圍著窗11的外周且劃分出窗11和開口窗17的閥座12。
[0037]與伸側的流路10相連的伸側室側的開口窗13在伸側室LI開口,該開口窗13將伸側室LI和伸側的流路10之間始終連通。另一方面,與壓側的流路14相連的壓側室側的開口窗17在壓側室L2開口,該開口窗17將壓側室L2和壓側的流路14之間始終連通。
[0038]在活塞I的壓側室側和伸側室側各層疊有多片環板狀的葉片閥2a?2c、7a?7c。層疊于活塞I的壓側室側的葉片閥為伸側的葉片閥2a?2c。層疊于活塞I的伸側室側的葉片閥為壓側的葉片閥7a?7c。圖1中表示的是設有三片伸側的葉片閥2a?2c和三片壓側的葉片閥7a?7c的狀態,但葉片閥的層疊片數能夠適當地進行改變。
[0039]圖1是表示如下狀態:伸側的葉片閥2a?2c中的位于最靠近活塞側的位置的第一片葉片閥2a的外周部落座于閥座12的狀態和壓側的葉片閥7a?7c中的位于最靠近活塞側的位置的第一片葉片閥7a的外周部落座于閥座16的狀態。在該狀態下,伸側的葉片閥2a?2c堵塞伸側的流路10的出口,壓側的葉片閥7a?7c堵塞壓側的流路14的出口。當伸側室LI的壓力超過壓側室L2的壓力而使兩個室的壓差達到開閥壓時,伸側的葉片閥2a?2c的外周部向活塞相反側撓曲,第一片伸側的葉片閥2a離開閥座12而打開伸側的流路10。相反地,當壓側室L2的壓力超過伸側室LI的壓力并使兩個室的壓差達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