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沖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緩沖器。
【背景技術】
[0002]在日本JP2001 — 50329A中公開了如下的一種緩沖器,該緩沖器包括:撞擊緩沖件,其安裝于桿的自外筒突出的部分的外周;以及撞擊止擋件,其為合成樹脂制,嵌合于外筒的一端。在該緩沖器中,在最大程度壓縮時撞擊緩沖件撞上撞擊止擋件,從而最大程度壓縮時的沖擊被吸收。
【發明內容】
[0003]在此,在外筒由鐵系金屬形成的情況下,通常在其外周面施加防銹用的涂裝。例如,在利用低成本且容易的浸漬涂覆進行防銹用的涂裝的情況下,為了防止涂料向外筒的內部浸入,在外筒的桿突出側端部設有未涂裝部。未涂裝部被撞擊止擋件覆蓋,但合成樹脂制的撞擊止擋件沒有防銹效果。因此,在鐵系金屬暴露的未涂裝部分腐蝕發展,有可能發生腐蝕產物滲出而使外觀變差、或者使撞擊止擋件劣化的現象。
[0004]即使外筒由除鐵以外的金屬形成的情況下也可能產生這樣的現象,即使在利用除涂裝以外的方法實施防銹對策的情況下,如果在外筒的嵌合有撞擊止擋件的一端實施防銹處理較困難,則也可能產生這樣的現象。另外,為了消除外筒的未涂裝部而例如將涂裝方法替換為刷涂、電沉積涂裝、粉體涂裝等時,人工費、設備費上升,其結果,制造成本上升。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在外筒的供撞擊止擋件嵌合的一端產生了金屬暴露的部分也能抑制暴露部分的腐蝕。
[0006]根據本發明的一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一種緩沖器,其中,該緩沖器包括:外筒,其呈筒狀,為金屬制;桿,其以能夠沿軸向移動的方式插入到所述外筒內;撞擊緩沖件,其安裝于所述桿的自所述外筒突出的部分的外周;撞擊止擋件,其為合成樹脂制,形成為蓋狀并嵌合于所述外筒的軸向上的一端,在最大程度壓縮時所述撞擊緩沖件撞上該撞擊止擋件;以及替化腐蝕部,其配置于所述外筒與所述撞擊止擋件之間,與所述外筒的金屬面相接觸,所述替化腐蝕部由離子化傾向比所述外筒的離子化傾向高的金屬形成。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器進行局部剖切而進行表示的主視圖。
[0008]圖2是放大表示圖1的主要部分的圖。
[0009]圖3是放大表示圖2的III部的圖。
[0010]圖4是放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緩沖器的主要部分,并進行局部剖切而進行表示的主視圖。
[0011 ]圖5是表示沿著圖4的V—V線的截面的圖。
[0012]圖6是放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緩沖器的主要部分,并進行局部剖切而進行表示的主視圖。
[0013]圖7是放大表示圖6的VII部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緩沖器。在幾個附圖中標注的相同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零件或相對應的零件。
[0015]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緩沖器D包括:外筒I,其呈筒狀,為金屬制;桿2,其以能夠沿軸向移動的方式插入到外筒I內;撞擊緩沖件3,其安裝于桿2的自外筒I突出的上部外周;以及撞擊止擋件4,其為合成樹脂制,形成為蓋狀并嵌合于外筒I的軸向上的一端。在桿2最大限度地進入到外筒I的緩沖器D最大程度壓縮時,撞擊緩沖件3撞上撞擊止擋件4,從而最大程度壓縮時的沖擊被吸收而緩和。如圖2和圖3所示,緩沖器D還包括替化腐蝕部5,該替化腐蝕部5配置于外筒I與撞擊止擋件4之間,并與外筒I的金屬面M相接觸。替化腐蝕部5是離子化傾向比用于形成外筒I的金屬的離子化傾向高的金屬。
[0016]緩沖器D安裝于汽車的車身與車輪之間。如圖1所示,緩沖器D的桿2的自外筒I突出的端部借助車身側支架20而與車身側相連結,并且,外筒I借助焊接固定于其外周的支架10而與車輪側相連結。因此,當由路面凹凸所產生的沖擊輸入到車輪時,桿2出入于外筒I內而使緩沖器D進行伸縮動作。本實施方式的緩沖器D是桿2與車身側相連結并且外筒I與車輪側相連結的正立型。緩沖器D也可以是桿2與車輪側相連結并且外筒I與車身側相連結的倒立型。另外,緩沖器D也可以利用于除汽車之外的方面。
[0017]雖未具體地圖示,但緩沖器D還包括:活塞,其與桿2的插入到外筒I內的下端相結合,并且與外筒I的內周面滑動接觸;兩個室,其利用活塞在外筒I內劃分而成并填充有工作流體;通路,其將這兩個室連通起來;以及阻尼閥,其對經過該通路的工作流體的流動施加阻力。在緩沖器D進行伸縮動作時,縮小的一側的室的工作流體經過通路向擴大的另一側的室移動。此時,緩沖器D產生由于工作流體經過通路時的阻尼閥的阻力所引起的阻尼力。作為工作流體,能夠利用油、水、水溶液等液體、氣體等、各種流體。另外,緩沖器D既可以是在外筒I內設有缸體的所謂的雙筒型緩沖器,也可以是桿2在活塞的兩側突出的雙桿型緩沖器。
[0018]具體地說,在緩沖器D最大程度壓縮時,通過撞擊緩沖件3撞上撞擊止擋件4并發生彈性變形,運動能量轉換為彈性能量,從而進行最大程度壓縮時的沖擊的吸收緩和。撞擊緩沖件3由合成樹脂、橡膠等形成。替代于此,撞擊緩沖件3也可以由螺旋彈簧形成。
[0019]供撞擊止擋件4嵌合的外筒I由鐵系金屬形成,在外周焊接固定有支架10、用于支承懸架彈簧S的下端的盤狀的彈簧支架U。外筒I由鐵系金屬形成,因此能夠容易地焊接支架10、彈簧支架11。而且,在焊接作業之后,在外筒I施加防銹用的涂裝。涂裝方法可以是任意的方法,但在涂裝后,在外筒I的上端部產生鐵系金屬等的金屬面M暴露的部分。外筒I的上端被向內側卷邊(日文:加締),利用斂縫部Ia按壓用于封堵桿2的外周的密封件12。金屬面M暴露的未涂裝部形成于從斂縫部Ia到與該斂縫部Ia相連的筒狀部Ib的上端為止的范圍內。圖1、2、4以及6所示的虛線L表示外筒I的外周的金屬面M與未注附圖標記的涂裝面之間的分界。鐵系金屬是指以鐵為主要成分的金屬或者純鐵。
[0020]外筒I的未涂裝部分被與外筒I嵌合的撞擊止擋件4覆蓋。撞擊止擋件4是蓋狀構件,其包括:頂部4a,其呈圓環狀;筒部4b,其呈筒狀,在頂部4a的外周緣立起而形成;以及肋4c,其在筒部4b的內周沿軸向延伸,并在周向隔開間隔地配置有多個。另外,在頂部4a的中心部形成有容許桿2貫穿的中心孔4d。在撞擊止擋件4嵌合于外筒I時肋4c被按壓于外筒I的外周面,阻止撞擊止擋件4從外筒I脫落。通過改變肋4c的突出量、厚度,能夠容易地調整壓入載荷、即撞擊止擋件4與外筒I之間的結合強度。此外,也可以不在筒部4b的內周設置肋4c,而將筒部4b直接嵌合于外筒I。
[0021]頂部4a、筒部4b以及肋4c利用相同的合成樹脂一體地形成。此外,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合成樹脂形成頂部4a、筒部4b以及肋4c,并利用嵌入成形進行一體化。特別地,頂部4a在最大程度壓縮時與撞擊緩沖件3相碰撞,因此為了提高耐久性和強度,優選的是利用在合成樹脂混入玻璃纖維、碳纖維而成的加強合成樹脂材料來形成。另外,肋4c的數量是兩個以上即可,特別地,如果是三個以上,則能夠穩定地將撞擊止擋件4固定于外筒I。
[0022]在撞擊止擋件4的內側以與外筒I的金屬面M暴露的未涂裝部分接觸的方式配置有金屬制的中間構件6。如圖2和圖3所示,在中間構件6的外表面利用鍍覆形成有替化腐蝕部
5。中間構件6與外筒I同樣地由鐵系金屬形成,利用嵌入成形而與撞擊止擋件4一體化。具體地說,在用于形成撞擊止擋件4的模具內預先嵌入有鍍了替化腐蝕部5的中間構件6,使成為撞擊止擋件4的原材料的合成樹脂材料流入到模具。其結果,與形成撞擊止擋件4同時地,撞擊止擋件4、中間構件6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