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沖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針對活塞桿的沖程、控制工作流體的流動而產生衰減力的緩沖器。
【背景技術】
[0002]對于安裝在例如機動車等車輛的懸架裝置的筒型的緩沖器而言,一般來說,在封入有油液作為工作流體的缸體內插入有連結活塞桿的活塞,針對活塞桿的沖程,利用由節流孔及盤閥等構成的衰減力產生機構控制因缸體內的活塞的滑動而產生的油液的流動,從而產生衰減力。在這種緩沖器中,存在如下緩沖器:將封入有油液及氣體的儲存缸連接于缸體,通過儲存缸內的氣體的壓縮、膨脹補償因活塞桿的進入、退出導致的缸體內的容積變化以及因溫度導致的油液的體積變化。
[0003]在具有這種儲存缸的緩沖器中,在儲存缸內的氣體作為氣泡混入油液中或溶入油液中的情況下,有時產生曝氣或氣蝕而導致衰減力不穩定。因此,以往,在日本特開2012 -72857所記載的緩沖器中,在儲存缸內配置有擋板。由此,能夠將從衰減力產生機構向儲存缸的油液的流入口與儲存缸的液面隔離,并且能夠逐漸放大從衰減力產生機構流入儲存缸的油液的流路面積,因此能夠抑制儲存缸內的氣體作為氣泡混入油液中或溶入油液中,從而能夠抑制氣蝕以及曝氣的產生。
[0004]然而,有時存在如下要求:不像日本特開2012 - 72857所記載的緩沖器那樣在儲存缸內設置擋板,抑制曝氣以及氣蝕的產生,提高生產性。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在儲存缸內設置擋板、抑制曝氣以及氣蝕的產生且生產性優異的緩沖器。
[0006]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緩沖器的特征在于,該緩沖器包括:
[0007]缸體,其封入有工作液;
[0008]活塞,其插入該缸體中;
[0009]活塞桿,其連結于該活塞而向所述缸體的外部延伸;
[0010]外筒,其設于所述缸體的外周;
[0011]儲存缸,其形成于所述缸體與所述外筒之間,并封入有工作液以及氣體;
[0012]分隔管,其設于所述缸體與所述外筒之間,并在其與所述缸體之間形成與該缸體內連通的通路;
[0013]分隔管開口,其形成于所述分隔管的側壁;
[0014]開口,其與該分隔管開口相對地設于所述外筒的側壁;
[0015]殼體,其安裝于所述外筒的側壁,該殼體的內部經由所述開口而連通于所述儲存缸;
[0016]衰減力產生機構,其收納于所述殼體內而連接于所述分隔管開口,控制所述工作液的流動而產生衰減力;
[0017]限制部,其設于所述殼體的內部,對于從所述殼體的內部向所述儲存缸的工作液流動,限制在所述儲存缸的相同軸向位置朝向周向的流動。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緩沖器的縱剖視圖。
[0019]圖2是放大表示圖1所示的緩沖器的衰減力產生機構的縱剖視圖。
[0020]圖3是圖2的主要部分的橫剖視圖。
[0021]圖4是沿圖3的4 一 4線的剖視圖。
[0022]圖5是圖2所示的衰減力產生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0023]圖6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緩沖器的衰減力產生機構的與圖3相同的剖視圖。
[0024]圖7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緩沖器的衰減力產生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0025]圖8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緩沖器的衰減力產生機構的衰減力產生機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0026]圖9是沿圖8的9 一 9線的剖視圖。
[0027]圖10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緩沖器的衰減力產生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0028]圖11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緩沖器的衰減力產生機構的衰減力產生機構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參照圖1至圖3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30]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緩沖器I是筒型的衰減力調整式液壓緩沖器。另外,緩沖器I形成為在缸體2的外側設有外筒3的多筒構造。在缸體2與外筒3之間形成有環狀的儲存缸4。在缸體2內以能夠滑動的方式嵌裝有活塞5,利用該活塞5將缸體2內劃分為缸體上室2A與缸體下室2B這兩個室。活塞桿6的一端通過螺母7連結于活塞5。活塞桿6的另一端側穿過缸體上室2A插入到安裝于缸體2以及外筒3的上端部的導桿8以及油封9,向缸體2的外部延伸。在缸體2的下端部設有劃分缸體下室2B與儲存缸4的基體閥10。
[0031]在活塞5設有使缸體上下室2A、2B之間連通的通路11、12。在通路12設有僅允許流體從缸體下室2B側向缸體上室2A側流通的止回閥13。另外,在通路11設有盤閥14,該盤閥14在缸體上室2A側的流體的壓力達到規定壓力時開閥,向缸體下室2B側釋放該壓力。
[0032]在基體閥10設有使缸體下室2B與儲存缸4連通的通路15、16。在通路15設有僅允許流體從儲存缸4側向缸體下室2B側流通的止回閥17。另外,在通路16設有盤閥18,該盤閥18在缸體下室2B側的流體的壓力達到規定壓力時開閥,向儲存缸4側釋放該壓力。作為工作流體,在缸體2內封入有作為工作液的油液,在儲存缸4內封入有油液以及氣體。
[0033]分隔管20經由密封部件19外嵌于缸體2的上下兩端部。在缸體2的側壁與設于其外周的分隔管20的圓筒狀的側壁之間形成有環狀通路21。環狀通路21通過設于缸體2的上端部附近的側壁的通路22而連通于缸體上室2A。在分隔管20的側壁的下部突出有具有連通于環狀通路21的開口的且作為小徑的大致圓筒狀的分隔管開口的支管23。另外,在外筒3的側壁上與支管23相對地設有開口 24。開口 24的直徑大于支管23的直徑,且與支管23同心地配置。在外筒3的側壁上與支管23以及開口 24相對地安裝有衰減力產生機構25。此外,分隔管開口也可以不僅是從分隔管20向徑向外側突出而連通于通路4的支管而僅是開口。
[0034]衰減力產生機構25在以覆蓋外筒3的開口 24的方式安裝的大致圓筒狀的殼體26內設有先導型(背壓型)的主閥27以及控制主閥27的開閥壓力的由螺線管驅動的壓力控制閥即先導閥28。而且,在先導閥28的下游側設有在產生故障時進行工作的失效保險閥
29。利用主閥27、先導閥28以及失效保險閥29構成衰減閥。在支管23連接有通路部件
30。從支管23經由通路部件30導入到衰減力產生機構25的油液通過主閥27、先導閥28以及失效保險閥29向殼體26內的室35流動。室35內的油液通過殼體26的底部26A的開口 33以及外筒3的開口 24向儲存缸4流動。
[0035]此時,在主閥27開閥前,利用先導閥28控制油液的流動而產生衰減力,并在主閥27開閥時,主要利用主閥27產生衰減力。另外,將先導閥28的上游側的油液的一部分導入主閥27的背部的背壓室32,使其內壓向主閥27的閉閥方向作用。利用經由導線42(參照圖5)向螺線管的線圈40通電的電流調整先導閥28的控制壓力,從而能夠調整衰減力,其結果是,背壓室的內壓變化而能夠調整主閥27的開閥壓力以及開度。另外,在向線圈40的通電被切斷時,失效保險閥29閉閥,代替始終打開的先導閥27來限制油液的流動,從而能夠防止衰減力的過度降低而維持適度的衰減力。
[0036]如圖2至圖5所示,殼體26形成為有底圓筒狀。在其底部26A形成有比分隔管20的支管23大徑且連接于外筒3的開口 24的開口部33。另外,在底部26A的內側形成有從殼體26內的上部(圖1及圖2所示的緩沖器I的使用狀態下的上部,以下相同。)的內周面附近延伸至開口部33且在主視時呈大致V形(參照圖4以及圖5)的通路槽34。通路槽34的上部為兩叉,該通路槽34形成為朝向與開口部33連通的下部而縮窄的形。殼體26的底部的外側沿外筒3的外周面彎曲,并通過焊接等固定方法固定于外筒3。
[0037]在殼體26內,從底部側依次插入有設置有通路部件30、主閥27的主體36、形成先導通路的先導銷37、以及設置有先導閥28的先導體38。在殼體26的開口部,利用螺母41螺紋結合用于驅動先導閥28的螺線管組件39,從而將主體36、先導銷37以及先導體38彼此固定。
[0038]通路部件30具備圓筒部30A和形成于圓筒部30A的一端部外周的凸緣部30B。圓筒部30A液密地嵌合于分隔管20的支管23內。凸緣部30B夾持并固定于殼體16的底部26A與主體36之間。環狀通路21經由通路部件30的圓筒部30A內的通路連接于主閥27、先導閥28以及失效保險閥29。另外,設于殼體26的底部26A的通路槽34比通路部件30的凸緣部30B更向外周側延伸,連通于室35。室35在殼體26內與形成于主體36以及先導體38的周圍的室35連通。該室35經由通路槽34、殼體26的底部26A的開口部33、以及外筒3的開口 24連接于儲存缸4。通路槽34在儲存缸4的儲存缸軸向上的相同軸向位置利用開口部33的側壁面33A限制從室35朝向周向的流動,形成了限制油液的流動的限制部。使用圖2、圖3進行說明。這里,圖2所示的實線箭頭表示實際的油液的流動,圖2、圖3所示的虛線箭頭表示在不具備限制部時產生的、實際上不會產生的油液的流動。
[0039]在圖2中,在儲存缸軸向上的相同軸向位置,朝向分隔管20的周向的流動(F2)被開口部33的側壁面33A限制(切斷流動),主要成為朝向儲存缸4的下方的流動(Fl)。
[0040]接著,對如以上那樣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作用進行說明。
[0041]緩沖器I以活塞桿6側朝向上方、基體閥10側朝向下方而安裝在車輛的懸架裝置的彈簧上(車身側)、彈簧下(車輪側)之間等能夠相對移動的兩個部件之間,螺線管組件30的線圈40連接于控制裝置。
[0042]在活塞桿6的伸長沖程時,根據缸體2內的活塞5的移動,活塞5的止回閥13關閉,在盤閥14開閥前,缸體上室2A側的流體被加壓而通過通路22以及環狀通路21,從分隔管20的支管23向衰減力產生機構25的通路部件30流入。然后,從通路部件30流入的流體通過主閥27、先導閥28、以及失效保險閥29向由殼體26包圍的室35流動,而且通過殼體26的端部的通路槽34以及外筒3的開口 24向儲存缸4流入。
[0043]此時,與活塞5移動的量相應的量的流體從儲存缸4打開基體閥10的止回閥17向缸體下室2B流入。此外,若缸體上室2A的壓力達到活塞5的盤閥14的開閥壓力,則盤閥14打開,將缸體上室2A的壓力向缸體下室2B釋放,從而防止缸體上室2A的壓力過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