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合型車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車輛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復合型車架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車輛作為一種快速便捷的出行交通工具,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中。現有技術中,自行車大多沒有采用外殼,在夏天、冬季或雨天時無法為騎行提供遮陽、遮風、擋雨的功能,非常不便。而且,車輛的車架、車身部分主要采用焊接的結構,加工復雜,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型車架結構。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本發明提供一種復合型車架結構,用于三輪車或四輪車,包括:
[0006]主梁,包括二基礎主梁和二上支撐梁,二基礎主梁水平平行設置,二上支撐梁的頭部分別固定于二基礎主梁的前端,二上支撐梁的尾部相互連接,二上支撐梁由其頭部向尾部為由低到高傾斜設置,二基礎主梁、二上支撐梁為設定長度的棱柱,二基礎主梁的相對的側面上、二上支撐梁的相對的側面上、以及基礎主梁與上支撐梁的相對的側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外殼的卡槽;
[0007]至少二個橫梁,其兩端分別連接于二基礎主梁上。
[0008]本發明相較于現有技術,上支撐梁設置于基礎主梁的前端,二基礎主梁相對的側面上、二上支撐梁相對的側面上、以及基礎主梁與上支撐梁相對的側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外殼的卡槽,基礎主梁、上支撐梁均采用卡槽結構用于安裝外殼,不需要增加額外的連接件,安裝和拆卸更快速、方便,且成本低。
[0009]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可做如下改進:
[0010]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二上支撐梁的尾部形成一三角形結構,二上支撐梁由其頭部向尾部方向上依次設置有向車輛外凸出的折彎結構、向車輛內內凹的折彎結構。
[0011]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二上支撐梁上設置的折彎結構,一方面減小風阻,便于騎行;另一方面使得車輛前部盲區縮短,提高安全性能。
[0012]作為優選的方案,還設置有側身殼和上下外殼,側身殼設置于二基礎主梁與二上支撐梁相對的側面上的卡槽內,上下外殼設置于二基礎主梁相對的側面上、以及二上支撐梁相對的側面上的卡槽內;
[0013]側身殼、上下外殼形成密封的車身或半密封的車身。
[0014]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密封的車身或半密封的車身,更加人性化。
[0015]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側身殼的至少一側還設置有突出部,至少一個突出部活動設置于側身殼上,突出部的側壁為斜面。
[0016]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突出部可以增加部分空間,便于騎行時操作,使得有效空間最優化。至少一個突出部活動設置于側身殼上,可作為側門,便于人們上下車。同時,側壁為斜面,進一步減少空間,也可以進一步降低風阻。
[0017]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突出部前側的側壁上開設有通風孔,側身殼的兩側且位于突出部的上方設置有窗戶。
[0018]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增加通風孔,便于車輛的內部通風,更加方便。
[0019]作為優選的方案,還包括:
[0020]二后背支承桿,二后背支承桿為設定長度的棱柱,二后背支承桿的一端設置于基礎主梁上且其靠近車輛頭部的側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座椅靠背的卡槽;
[0021 ] 二后包邊桿,二后包邊桿為設定長度的棱柱,二后包邊桿的一端分別設置于二基礎主梁上,二后包邊桿的另一端分別與二后背支承桿連接,基礎主梁、后背支承桿、后包邊桿在側面形成一三角形結構且三者之間形成一收納空間,二后背支承桿的相對的側面上、以及二后包邊桿的相對的側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密封板的卡槽。
[0022]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座椅靠背直接安裝于后背支承桿的卡槽中,不需要單獨設置座椅,更加簡潔化;密封板滑動設置于后背支承桿、后包邊桿的卡槽內密封收納空間,收納空間直接設置于主梁上,也不會產生風阻,實現了車輛的車架、座椅和收納空間的一體化。
[0023]其中,后背支承桿的用于安裝座椅靠背的卡槽采用平槽時,座椅靠背的網布兩端穿設網布壓條,網布壓條卡設與平槽中形成座椅靠背;后背支承桿的用于安裝座椅靠背的卡槽采用凹槽時,座椅靠背的網布兩端放置于凹槽內,網布壓條卡設于凹槽中并壓置于網布壓條上形成座椅靠背。同時,座椅靠背的網布與后背支承桿上的用于密封收納空間的密封板之間設置有間距,便于通風,提高舒適性。
[0024]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二后背支承桿內沿其長度方向還設置有用于安裝遮陽頂的滑槽。
[0025]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增加滑槽,可以按照遮陽頂,更加方便。
[0026]作為優選的方案,還包括前橋和后橋,前橋包括前橋主梁和二前橋連接軸組件,前橋主梁穿設于二基礎主梁上,二前橋連接軸組件分別穿設于前橋主梁的兩端;
[0027]后橋包括后橋主梁和二后橋連接軸組件,二后橋主梁穿設于二基礎主梁上,二后橋連接軸組件分別穿設于后橋主梁的兩端。
[0028]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前橋和后橋直接設置于二基礎主梁上,在車輛的行駛過程中不會產生風阻。
[0029]作為優選的方案,還包括前橋和后橋,前橋包括前橋主梁、二前橋支架和二前橋連接軸組件,二前橋支架分別設置于前橋主梁的兩端且滑動設置于二基礎主梁上,二前橋連接軸組件分別設置于前橋主梁的兩端;
[0030]后橋包括后橋主梁、二后橋支架和二后橋連接軸組件,二后橋支架分別設置于后橋主梁的兩端且滑動設置于二基礎主梁上,二后橋連接軸組件分別設置于后橋主梁的兩端。
[0031]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前橋和后橋設置于二基礎主梁上,在車輛的行駛過程中不會產生風阻。
【附圖說明】
[0032]圖1為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主梁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2為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34]其中,10.基礎主梁,11.橫梁,12.后背支承桿,13.后包邊桿,20.前橋主梁,21.二前橋支架,22.二前橋連接軸組件,30后橋主梁,31.二后橋支架,32.二后橋連接軸組件,40.上支撐梁。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
[0036]為了達到本發明的目的,如圖1所示,在本發明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提供一種復合型車架結構,用于三輪車或四輪車,包括:
[0037]主梁,包括二基礎主梁10和二上支撐梁40,二基礎主梁10水平平行設置,二上支撐梁40的頭部分別固定于二基礎主梁10的前端,二上支撐梁40的尾部相互連接,二上支撐梁40由其頭部向尾部為由低到高傾斜設置,二基礎主梁10、二上支撐梁40為設定長度的棱柱,棱柱不限于實心或空心結構,二基礎主梁10的相對的側面上、二上支撐梁40的相對的側面上、以及基礎主梁10與上支撐梁40的相對的側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外殼的卡槽;
[0038]二個橫梁11,其兩端分別連接于二基礎主梁10上。
[0039]本實施方式相較于現有技術,上支撐梁40設置于基礎主梁10的前端,二基礎主梁10相對的側面上、二上支撐梁40相對的側面上、以及基礎主梁10與上支撐梁40相對的側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外殼的卡槽,基礎主梁10、上支撐梁40均采用卡槽結構用于安裝外殼,不需要增加額外的連接件,安裝和拆卸更快速、方便,且成本低。
[0040]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發明的實施效果,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在前述內容的基礎上,上述的二上支撐梁40的尾部形成一三角形結構,二上支撐梁40由其頭部向尾部方向上依次設置有向車輛外凸出的折彎結構、向車輛內內凹的折彎結構。
[0041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二上支撐梁40上設置的折彎結構,一方面減小風阻,便于騎行;另一方面使得車輛前部盲區縮短,提高安全性能。
[0042]作為優選的方案,還設置有側身殼和上下外殼,側身殼設置于基礎主梁10與上支撐梁40相對的側面上的卡槽內,上下外殼設置于二基礎主梁10相對的側面上、以及二上支撐梁40相對的側面上的卡槽內;
[0043]側身殼、上下外殼形成密封的車身或半密封的車身。
[0044]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密封的車身或半密封的車身,更加人性化。
[0045]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