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小型摩托車的儲藏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57162閱讀:243來源(yuan):國知(zhi)局
專利名稱:小型摩托車的儲藏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儲藏小型摩托車的頭盔的儲藏箱,特別是涉及發動機固定在車架上的小型摩托車的儲藏箱。
以往的小型摩托車,其發動機、或與用后端部支承后輪的變速箱一體化的所謂整體擺動式發動機是以可在上下方向自由擺動的方式配設在作為骨架部件的車架上。而且,在該發動機的上側,配置著用車座來開閉的儲藏箱,在該儲藏箱內可儲藏頭盔等。
但是,在這種摩托車中,在其整體擺動式發動機的上側配置儲藏箱,為了避免與發動機等的干涉,應當使儲藏箱的高度較高,故其重心也變高,同時配置在該儲藏箱上側的車座的高度也變高。
而且,儲藏在儲藏箱內的頭盔的方向由于其縱向是對應于車體前后方向,因此使得車體的前后方向大型化。
為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能使重心及車座的高度變低的小型摩托車儲藏箱。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防止車體前后方向大型化的小型摩托車儲藏箱。
為達到這些目的,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發明是這樣的一種小型摩托車的儲藏箱該小型摩托車在把手與車座之間設置低臺形的擱腳板,使發動機在該擱腳板的附近固定配置在車架上,在該發動機上,設置以前端部的樞軸為中心可上下自由擺動的后臂,在該后臂的后端部支承后輪,其特征是在上述車座的下側配置儲藏箱,該儲藏箱將頭盔儲藏部配置在上述發動機與后輪之間的樞軸上方的空間內。
權利要求2所記載的發明除上述效果外,其特征還在于上述頭盔儲藏部配置在對應于車座的前后方向的中途的最大寬度部分,并且可以將頭盔逆置、使該頭盔的縱向與車寬方向一致地儲藏。
下面描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圖1是關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小型摩托車的側面圖。
圖2是關于同一實施方式的把車體蓋類部件卸除后的小型摩托車的側面圖。
圖3是表示關于同一實施方式的儲藏箱的變形例的小型摩托車的側面圖。
圖4是表示有關同一實施方式的車架和儲藏箱等的概略平面圖。
圖5是同一實施方式的把蓋類部件卸除后的小型摩托車的正面圖。
圖6是表示有關同一實施方式的空氣濾清器的配設位置的概略平面圖。
圖7是關于同一實施方式的沿圖1的A-A線的斷面圖。
圖8是表示關于同一實施方式的發動機、燃料箱、后坐墊等的配設位置的從車輛后方看的概略圖。
圖9是表示有關同一實施方式的發動機及后臂等的水平斷面圖。
圖10是表示同一實施方式的后輪與左側分割部分之間的連結部分的斷面圖。
圖11是表示同一實施方式的排氣管等的配設位置的變形例的從車輛后方看的概略圖。
圖1~11表示該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用包含發明的整個自動兩輪小型摩托車來說明。
首先就結構進行說明,該實施方式的小型摩托車如圖1和2所示,概略地說其具有在把手1與車座2之間的低臺形的主擱腳板3;在該主擱腳板3附近,發動機4固定地配設在車體架5(下稱“車架5”)上;在該發動機4的后端部,配置著通過樞軸7可上下自由搖動的后臂8;后輪10被支承在該后臂8的后端部上。
具體地說,在發動機4與后臂8之間安裝有后懸架48,而且發動機4是后面所述的汽缸部4a從曲軸箱4h向車體前方大致水平地突出的四沖程并列二氣缸發動機。如圖2及圖4所示,作為骨架的車架5在其前端部設有筒狀的頭管5a,從該頭管5a向后方延伸設置著上車架5b和下車架5c。
該上車架5b與頭管5a的后側的中央管5d接續而向后方延伸,同時一對前管5e從該中央管5d的后端部左、右分開地向后方延伸。在這樣的一對前管5e的后端部,通過把2塊板金呈合圍狀地接合的箱狀部5j,使比前管5e直徑要小的后管5f向后方斜向向上地延伸。而且,在這樣的一對后管5f上,沿車寬方向架設著橫管5g,并且后撐桿5h前端部的與上述箱狀部5j同樣形成的箱狀物通過托架5i而固定在該后管5f上,該后撐桿5h的后端部直接固定在后管5f的后部側上。
下車架5c設置成左、右一對。5Y是連接上述中央管5d與這一對下車架5c的加強架。
在該車架5的頭管5a上,支承著可自由回轉地插入其中的把手1的轉向軸11。而且,該轉向軸11的從上述頭管5a伸出的上端部11a通過頂桿13而與左、右前叉管14,14連結,同時該轉向軸11的從上述頭管5a伸出的下端部11b則通過下托架16而與左、右前叉管14,14連結(參見圖5)。
頂桿13由于其中央的與轉向軸連結的部分13a較高,兩端的與前叉管連結的部分13b較低而形成彎曲狀,并且在轉向軸連結部13a上一體地形成向上方突出的把手夾持部13c,因此可用鋁材(Al)由金屬模鑄造。
該前叉管連結部13b的上側由作為車體蓋的護腿板17的上面部17a覆蓋,上述轉向軸連結部13a上形成的把手夾持部13c就通過在護腿板上面部17a上所形成的貫通孔17b而面臨上方。
此外,在該轉向軸連結部13a的上側,上述把手1由上述把手夾持部13c與蓋形夾持器87夾持而被固定,該把手1由把手蓋19覆蓋,該把手蓋19的筒狀下部19a可回轉地插入上述護腿板17的貫通孔17b內。
護腿板17還覆蓋上述頭管5和前叉管14等的周圍。
此外,上述前叉管14是可伸縮式的,上部的內管14a在軸向可自由滑動地插入下部的外管14b內,同時該內管14a通過圖中省略的彈簧向上方施壓,前輪20支承在該外管14b的下端部上。
這樣,由于桿13以中央部分的轉向軸連結部13a較高、兩端部的前叉管連結部13b較低的方式形成折彎,因此如果轉向軸連結部13a的高度與以往的一樣,保持不變,那么前叉管連結部13b只會相應地下降,使覆蓋該前叉管連結部13b的上側的護腿板17的上面部17a的位置降低,從而使該護腿板17得以小型化。
而且,用護腿板17的上面部17a來覆蓋頂桿13的上側,并僅使該頂桿13的轉向軸連結部13a升高,使其面臨護腿板17的貫通孔17b的上方,就使該貫通孔17b可以變小,使關閉該貫通孔17b的把手蓋19得以小型化。
另外,頂桿13其中央部分的轉向軸連結部13a較高,可確保頭管5a的上下方向的尺寸H1,使得頭管5a對轉向軸11的支承剛度增大,提高了行駛性能。
如果采用延伸到該實施方式的頭管5a的上緣,并且在頭管5a的上側與下側左右相互連結的伸縮式前叉管14,同時提高上述轉向軸11的支承剛度,就也適用于大排氣量的車輛。
不言而喻,該實施方式也可用底部連接式的可伸縮式前叉管。
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發動機4上部的曲軸箱4h用橫跨前后管5e、5f的長螺栓22、23、24分別左右固定在上述前管5e與后管5f之間的箱狀部5j、固定在后管5f的橫管5g的兩端部上的托架5k、以及后撐桿5h的下端部的箱狀托架5i上。此外,上述一對下車架5c的后端部被壓成扁平形狀,同時在該后端部上分別固定板狀的托架5m,將發動機4的曲軸箱4h的前下部用螺栓25固結在該托架5m上。
而且,在該發動機4的上側,配置由車架5支承的燃料箱27和在該燃料箱后側的物品儲藏箱29,車座2以前端的鉸鏈32為中心可自由回轉地設置在它們的上側。
通過將發動機4安裝在上述車架5上,由于發動機4具有作為車架主桿的功能,故可以取消這部分車架管而圖得車體的小型化,同時可圖得輕量化。此外,由于可使下車架5c變短、且可將作為重物的發動機4設在較低的位置上,故可降低車輛的重心。
而且,通過利用箱狀部5j及箱狀托架5i可容易地形成發動機4的連結部。
而且,與后懸架48安裝在發動機4與后臂8之間相配合,由各車輪10、20傳遞的大負荷在后臂8、發動機4及該發動機4前側的車架5之間傳遞,因此不會有大的負荷傳遞到后管5f側上,使得該后管5f側的直徑可以細化,這樣一來,燃料箱27和儲藏箱29就能大型化。
該實施方式在發動機4的后方設置了上車架5b的后管5f及后撐桿5h等。作為替代方式,如圖3所示,通過用螺栓23、24將用鋁材模鑄或板金制造的儲藏箱30固定在發動機4上,可取消該后管5f及后撐桿5h等。如此一來,既不需要車體后部的車架,又可進一步圖得儲藏箱30的大型化。
另一方面,在上述車架5的頭管5a的前方,如圖2及圖6所示,空氣濾清器34固定地配設在頭管5a上,該空氣濾清器34與上述發動機4通過吸氣管35相連結。
詳細地說,此空氣濾清器34固定在頭管5a上,即使在前叉管14象圖6中雙點劃線所示那樣地轉動的情況下,也構成不干涉的位置和形狀。此外,吸氣管35由各一對設置的第一吸氣管35a和第二吸氣管35b構成,在該第一吸氣管35a與第二吸氣管35b之間安裝吸氣室37。第一吸氣管35a從上述空氣濾清器34向后方延伸,如圖2及圖6所示,穿過頭管5a與前叉管14之間,連接到具有預定容積的吸氣室37上。該吸氣室37固定在車架5上,第二吸氣管35b從該吸氣室37進一步延伸,分別連接到一對汽化器38上,該汽化器38連接到發動機4上。
符號34a表示空氣濾清器34的吸入口,符號34b表示空氣濾清器34內配設的筒狀部件。而且從吸入口34a吸入的外部空氣在通過筒狀部件34b后,分岔流入一對第一吸氣管35a內,一旦在吸氣室37合流便再次分岔,從一對第二吸氣管35b導入汽化器38內。
這樣將汽缸部4a向前方大致水平地突出的發動機4配設在車座2的前下方的主擱腳板3附近,如果在其近旁配置必須有較大容積的空氣濾清器34,就會使得擱腳空間S1及腳通過的空間S2變窄,對于這種情況,可通過將該空氣濾清器34配置在頭管5a的前側,來確保使擱腳空間S1及腳通過的空間S2增大。
此外,將空氣濾清器34配置在頭管5a的前側,通過用直徑比較小的吸氣管35從該空氣濾清器34連結到后方的發動機4,可以避免該吸氣系與轉向系之間的干擾。
通過將空氣濾清器34配置在頭管5a的前側,同配置在主擱腳板3附近的場合等相比,可增大空氣濾清器34的容量,同時可以不通過導管而直接將外部空氣導入該空氣濾清器34,也可以利用發動機進氣沖壓管灌入的空氣。
由于該空氣濾清器34的位置比較高的,因此不會沾上由前輪20濺起來的粉塵、泥水等,而能導入清潔的外部空氣。
此外,通過在吸氣管35的蜿延途中配設具有規定容積的吸氣室37,可抑制發動機4側的吸氣脈動,提高發動機性能。
上述實施方式的吸氣管35雖然穿過頭管5a與前叉管14之間,但如圖2中的雙點劃線所示,也可在下托架16下方穿過左右前叉管14之間而連接到發動機4上。
該發動機4為水冷式,在其兩側設有左右主擱腳板3,在這兩個主擱腳板3之間設置向上方突出的、在前后方向呈通道狀地延伸的中央蓋40。而且,在該主擱腳板3的擱腳面的下方,在上述前輪20與發動機4之間配置散熱器42。該散熱器42呈扁平的長方體形狀,其縱向沿車寬方向配設,中央部分向后方彎曲,而且向斜上方微微后傾地固定在車架5上。該散熱器42在中心部分兩側的呈箱艙形。在該散熱器42的后側,配置有將外部空氣導向該散熱器42的風扇43。
在上述中央蓋40內,配置上述發動機4的汽缸部4a,該汽缸部4a位于該散熱器42的上方。
如圖1及圖7所示,上述護腿板17的下部在散熱器42的兩側延伸,在該腿護板17的從車輛前方看的下部中央,配設有可自由裝卸的內板45。而且,為避免該護腿板17與前輪20相干涉,其在車寬方向的兩端部形成比中央部側更靠向車輛前方的形狀,在其兩端部的內側形成氣窗17c,從該氣窗17c導入行駛空氣,如圖7中的箭頭所示,向散熱器42的側部送風。此外,內板45可自由裝卸地設置在護腿板17的開口17d處,發動機4的汽缸部4a面對著該開口17d,同時在該內板45上也形成氣窗45a,從該氣窗45a導入行駛空氣和由風扇43引來的外部空氣,通過固定在內板45上的導向板88而引向散熱器,如圖7中的箭頭所示那樣向散熱器42送風。
內板45的上緣與向吸氣室37的后下方向傾斜的下表面圓滑地連接。
這樣,通過在主擱腳板3的擱腳面的下方配置散熱器42,由于該散熱器42能形成過渡到左右主擱腳板3的下方的寬度,因此當與配置在中央蓋40內配置的情況相比,擴大了散熱器42的面積。
此外,通過在主擱腳板3的擱腳面下方配置散熱器42,可以使發動機4與散熱器42接近,與散熱器42配置在頭管5a前側的情況相比,可使發動機4與散熱器42之間的配管縮短。
而且,由于通過在內板45與護腿板17的左右前面形成氣窗45a、17c,可從這些氣窗45a、17c的導風孔向散熱器42導入外部空氣,因此可提高冷卻性能。此外,通過將上述吸氣室37配置在頭管5a的正后方的中央管5d的下方,將該吸氣室37的下面37a用作導風板的一部分,用該下面37a將通過內板45上方的行駛空氣向下方導引,再從內板45的氣窗45a向內部導入這些行駛空氣,可進一步提高散熱器42及發動機4的冷卻性能。
在兩個主擱腳板3的車寬方向中央所形成的向上方突出的中央蓋40內,配置發動機4的汽缸部4a,使該汽缸部4a位于散熱器42上方,具有下述優點。
即,從車輛前方看,由于散熱器42與發動機汽缸部4a上下偏置,因此在散熱器42進行熱交換的空氣不會吹到發動機汽缸部4a,從而可提高冷卻性能。
而且,由于使發動機汽缸部4a設置在散熱器42的上方,縮短了發動機4和散熱器42總體所占的車輛前后方向的長度,使得軸距縮短了,也使作為重量物的發動機4與散熱器接近,從而可實現質量的集中化。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內板45可以裝卸,可以將該內板45與導向板88同時拆卸下來,通過護腿板17的開口17d來進行發動機4的維修(例如更換火花塞等),因此其維修性能良好。
而且,由于散熱器42向著斜上方并且彎曲,因此可增大傾斜轉彎的角度。
另外,如圖2所示,在上述發動機4的下側,在該發動機4與后臂8之間架設后懸架48。該后懸架48大致呈水平狀態,其前端部48a通過軸49可回轉自如地安裝在發動機4的下部,其后端部48b則通過軸50可回轉自如地安裝在后臂8上。該后懸架48由于來自后輪10的負荷而承受拉力。
如圖8所示,該后懸架48,如果從車輛后方看,是配置在發動機4的朝下方突出的油底殼4b與干式V型皮帶變速器4c之間的凹部4d內。
通過樞軸7而將后臂8安裝在該發動機4上,同時將后懸架48的前端部48a安裝在該發動機4上,并且將后端部48b安裝在后臂8上,可以使發動機4、后臂8、后懸架48單元(總成)化,將其作為分組件而組裝到車架5側上,因此可以簡化組裝作業。
由于后懸架48設定在較低的位置,可圖得低重心化,同時由于后懸架48配置在發動機4的下側近旁,可圖得質量的集中化。
在發動機4的下側,后懸架48沿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地配設在車寬方向的大致中央,可充分確保傾斜轉彎的角度,同時由于不是象以往那樣沿大致上下方向配設在車體后部,因此可提高車體后部的空間效率。
而且,后懸架48配置在油底殼4b與干式V型皮帶變速器4c之間的凹部4d內,可提高空間效率,同時確保地上高度,并可進一步增大傾斜轉彎角度。
在上述下車架5c的后下端部(大致為重心位置),在固定于上述發動機4下部的上述托架5m上,安裝著能以軸53為中心自由回轉的側支架52,如圖1和圖2中的雙點劃線所示,通過使該側支架52轉動并沿發動機4側面呈大致水平狀態地收起,該側支架52可在行駛中和倒轉等時保護突出地設置于發動機4側面的輔助器件(水泵55及水管56)。
而且,通過將水管56與處于收起狀態的側支架52平行地配置,可進一步提高該管子56的保護性能。
另一方面,主支架58在重心位置的后方、配置在發動機4的后部下面,在使用該主支架58來支承發動機4的狀態下,可從車架5上拆卸該發動機4,并將發動機4、后臂8、后輪10及后懸架48等一并支撐在該主支架58上,從而能夠提高這些組裝件的裝配性能和維護保養性能。
另外,如圖9所示,上述發動機4是水冷式四沖程并列二汽缸發動機,活塞4e的驅動力通過曲軸4f、上述干式V型皮帶變速器4c而傳遞給離合機構4g,來自該離合機構4g的驅動力通過齒輪減速機構傳遞給設置在上述后臂8內的二次傳動裝置60。90是平衡塊。
同時,如圖9所示,后臂8被分割成左側分割部62與右側分割部63兩部分,該分割部62、63的安裝凸部62a、63a互相向對方延長并相接,象圖2所示那樣通過三點(A、B、C)定位固定。而且,上述后懸架48的后端部48b被夾裝在左側分割部62與右側分割部63之間。
兩分割部62、63的前端部62b、63b連結在樞軸7的兩側,兩分割部62、63的后端部62c、63c則連結在后輪軸65上。
樞軸7被分割為左右兩部分,其中的車體左側、即左側分割部62側的樞軸7’由螺栓緊固在曲軸箱4h上,右側分割部63側的樞軸7”可回轉自如地支承在固定于右側分割部63上的曲軸箱4h上。
上述二次傳動裝置60是這樣運轉的,在輸出軸91上固定第一鏈輪60a,該第一鏈輪60a通過第一無聲鏈條60b連結到第二鏈輪60c上進行第一階段的減速,與該第二鏈輪60c同軸一體地轉動并設置在該第二鏈輪60c內側的第三鏈輪60d通過第二無聲鏈條60e連結到第四鏈輪60f上進行第二階段的減速。
左側分割部62是由右半殼體62d與左半殼體62e結合構成,形成液密構造,其內部貯存油液。
這樣將發動機4固定在車體側上,并將干式V型皮帶變速器4c配置在固定于車體側的發動機4的曲軸箱4h內,可以減輕后臂8側的重量,從而可減輕彈簧下重量。
通過在發動機4的曲軸箱4h內設置干式V型皮帶變速器4c、在后臂8內配設二次傳動裝置60,可以不必通過暴露在外面的長的鏈條來傳遞動力,因此可提高精度。同時通過將二次傳動裝置60做成濕式結構可延長壽命,與以往相比可減少安全檢查的頻率。
由于第三、第四鏈輪60d、60f配置在第一、第二鏈輪60a、60c內側,因此左側分割部62的外形能如圖9所示那樣越向后越靠向內側,從而可增大傾斜轉彎角度。
另外,后輪軸65被插入貫通上述第四鏈輪60f內,而圓筒部60g從該第四鏈輪60f朝后輪10那邊突出,該圓筒部60g與左側分割部62的右半殼體62d之間用密封部件93密封。此外,主要如圖10所示,將阻尼器97裝在第四鏈輪60f的與后輪10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中的離合器阻尼器67通過彈簧圈68壓緊固定在后輪10上,將從該離合器阻尼器67突出設置的花鍵軸67a插入上述第四鏈輪的圓筒部60g內通過花鍵99相連接。而在后輪10與右側分割部63之間,配置插有后輪軸65的制動鉗70。
后輪10與離合器阻尼器67在阻尼器97強壓縮的狀態下在上述彈簧圈68的作用下成為一體。
根據這樣的結構,只要拔掉后輪軸65,制動鉗70就會脫開,在后輪10與后臂右側分割部63之間會產生間隙(移動余量C),通過使該后輪10向右側分割部63側移動,可簡單地將第四鏈輪60f與離合器阻尼器67的花鍵99的連接拆除。而且,用這樣的結構單元,不必將需要很大的勞力才能如前所述地結合在一起的離合器阻尼器67與后輪10分開,就可進行裝卸,僅需卸除花鍵99的連接這樣簡單的作業即可容易地進行后輪10的輪胎更換等工作。同時由于不必取下二次傳動裝置60側的第四鏈輪60f等部件,所以不必拆卸鏈條60e,因此可極大地提高維修保養性能。特別是,由于后臂左側分割部62內的二次傳動裝置60是濕式結構,因此也可不分解該二次傳動裝置60側,這是非常有益的。
即使在花鍵99的連接難以拆除的情況下,通過彈簧圈68也可防止離合器阻尼器67與后輪10的分離。
另外,此處的發動機4是并列二汽缸的,從汽缸部4a向車輛后方伸出的2個排氣管84,如圖8所示,通過后懸架48的右側連接到從后方看是配置在后輪10右側的消聲器85上。當然,可以如圖8中的雙點劃線所示,將兩個排氣管84收束成一個,還可以如圖11所示將排氣管84左右分開而連接到左右分開配置的消聲器85上。在圖11所示的實施例中,主支架58與后懸架48是左右分開的。
另一方面,如圖2及圖4所示,在發動機4的上側,燃料箱27被支承在一對后管5f之間,在該燃料箱27的后側,上述儲藏箱29被支承在一對后管5f和后撐桿5h之間。
在該燃料箱27的上部設有給油口27a,通過打開車座2的蓋部2a,可以從該給油口供油。
如圖8所示,在該燃料箱27的下側的發動機4上面的前述干式V型皮帶變速器4c與離合器機構4g之間的位置形成凹部4i,在由該凹部4i與燃料箱27所形成的空間內,插入制動器繩纜和電氣配線等配線部件72,同時由于行駛空氣通過該凹口4i將發動機4的熱氣向車體后方排出,故可提高放熱性能。
由于將燃料箱27這個重物配置在發動機4的上方,因此可得到質量集中的效果。
再者,如圖2所示,前述儲藏箱29,其帽子型的頭盔儲藏部29a配置在發動機4與后輪10之間的樞軸7上方的空間內。在該頭盔儲藏部29a內,駕駛員用的頭盔76是逆置的,如圖4所示,可以將該頭盔以其縱向與車寬方向一致的方式儲藏,而且該頭盔儲藏部29a可配置在與車座2的前后方向的中途部的最大寬度B部分對應的位置。此外,該儲藏箱29從頭盔儲藏部29a向后方延伸,其后部儲藏部29b內可儲藏同乘者用的噴氣發動機(,jet)型頭盔77。在行駛中,即在頭盔76、77在未被儲藏的狀態下,如圖2及圖4中的雙點劃線所示,也可儲藏四角形的袋子78。
后部儲藏部29b下表面的車寬方向的中央部向上凹入,形成輪胎罩94。
這樣利用樞軸7上方的空間來配置儲藏箱29的頭盔儲藏部29a,由于該頭盔儲藏部29a的位置被降低了,因此可降低重心并可降低在其上配置的車座2的高度。
而且,儲藏箱29的頭盔儲藏部29a由于對應于車座2的最大寬度B部分,并形成可以將駕駛員用的頭盔76逆置且以其縱向與車寬方向一致的方式儲藏的形式,因此可確保乘車性能,并可避免車體前后方向的大型化。
另一方面,該車座2具有前方的主座2b和后方的高一臺階的串列座2c,坐在主座2b上的駕駛員的腳擱置在前述主擱腳板3上,在該主擱腳板3的后方設置有供坐在串列座2c上的同乘者用的串列擱腳板81。
該串列擱腳板81設置在比前述主擱腳板3高的位置,在該串列擱腳板81的下側空間,如圖8所示,在前述發動機4的寬度上配置上下方向較厚的曲軸箱4h。
96是用于提高擱腳性的缺口。
主擱腳板3與串列擱腳板81的位置的設定,是與這樣的發動機4的形狀相配合的。與主擱腳板3和串列擱腳板81處于同樣高度的情況相比,由于降低了主擱腳板3的位置,因此也降低了主座2b的位置,從而改善了駕駛員的擱腳性。
而且,利用位置比主擱腳板3高的串列擱腳板81的下方空間,通過在發動機4的寬度范圍內設置上下方向較厚的曲軸箱4h,使空間得到有效利用,使發動機4與串列擱腳板81能以合適的位置關系有效地配置。
而且,此處作為同乘者的擱腳部件,雖然圖中所示的串列擱腳板81是與主擱腳板3一體形成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是另外的板狀形式或者棒狀形式。
如上所述,按照各項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發明,由于可利用樞軸上方空間來配置儲藏箱的頭盔儲藏部,故可降低重心并降低車座的高度。
按照權利要求2所記載的發明,由于儲藏箱的頭盔儲藏部對應于車座前后方向中途部的最大寬度部分,形成為可以將頭盔逆置且其縱向與車寬方向一致地儲藏的形式,因此可確保乘車性能并能避免車體前后方向的大型化,發揮所謂有益于實用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型摩托車的儲藏箱,該小型摩托車在把手與車座之間設置低臺形的擱腳板,發動機在該擱腳板的附近固定配置在車架上,在該發動機上設有可以前端部的樞軸為中心上下自由擺動的后臂,后輪支承在該后臂的后端部上,其特征是儲藏箱配置在上述車座的下側,該儲藏箱的頭盔儲藏部配置在上述發動機與后輪之間的樞軸上方的空間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小型摩托車的儲藏箱,其特征還在于上述頭盔儲藏部可供頭盔以逆置且其縱向與車寬方向一致的方式儲藏,并且配置在對應于車座的前后方向的中途的最大寬度部分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降低重心及車座高度的小型摩托車的儲藏箱,該小型摩托車在把手1與車座2之間設置低臺形的擱腳板3,發動機4在該擱腳板3的附近固定配置在車架5上,該發動機4上設有可以前端部的樞軸7為中心上下自由擺動的后臂8,后輪10支承在該后臂8后端部上,儲藏箱29配置在上述車座2的下側,該儲藏箱29將頭盔儲藏部29a配置在上述發動機4與后輪10之間的樞軸7上方的空間內。
文檔編號B62K19/00GK1235109SQ99107520
公開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1998年4月23日
發明者黑元敏則 申請人: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yan)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