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型摩托車的發動機冷卻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將外界空氣導入發動機側對其進行冷卻的小型摩托車的發動機冷卻結構。
以往,在小型摩托車的發動機側設置V型皮帶變速器,在設置該V型皮帶變速器的皮帶室內,由于發動機熱的傳遞及V型皮帶的摩擦熱,致使溫度升高。
因此,對于50cc級別的小型摩托車,通過在V型皮帶的皮帶輪上設置葉片,對皮帶室內進行攪拌,可抑制該皮帶室內局部的溫度上升。
但是,當發動機的排氣量增大時,由于該方式不是十分滿意,因此在發動機上連接外界空氣導入管,將外界空氣導入該皮帶室內來進行冷卻。
然而,對于上述以往的技術,由于通過外界空氣導入管來將外界空氣導入其皮帶室內,因此具有會將塵埃及熱風等經該外界空氣導入管而導入的缺陷。而且,由于發動機是組件擺動式的,在該發動機上連接有外界空氣導入管,故必須使得即使該發動機上下運動也不至于產生惡劣的影響。
為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抑制塵埃及熱風等的導入,并且即使發動機上下運動也不產生惡劣影響的小型摩托車的發動機冷卻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發明是一種小型摩托車的發動機冷卻結構,其中該小型摩托車的組件擺動式發動機可相對于車架上下自由運動地連接著,在該組件擺動式發動機上連接有外界空氣導入管,通過從該外界空氣導入管的吸氣口吸入外界空氣來冷卻發動機,其特征是上述外界空氣導入管從上述組件擺動式發動機向前方延伸并固定在車體上,同時在該固定部位與上述組件擺動式發動機之間設置撓性部,并且上述吸氣口向隧道狀部內開口。
下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圖1是表示有關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小型摩托車的整體概況的側視圖。
圖2是表示有關同一實施例的小型摩托車的整體概況的側視圖。
圖3是表示有關同一實施例的小型摩托車的整體概況的平面圖。
圖4是表示有關同一實施例的小型摩托車的整體概況的平面圖。
圖5是表示有關同一實施例的小型摩托車的座椅取下狀態的整體概況的平面圖。
圖6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將蓋之類的部件組合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7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將蓋之類的部件組合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8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將蓋之類的部件取下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9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座椅等的局部剖開側視圖。
圖10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車架的平面圖。
圖11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車架的側視圖。
圖12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擱腳板的一部分的平面圖。
圖13是表示同一實施例車輛前部的分解透視圖。
圖14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把手蓋內部的正面視圖。
圖15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由駕駛員觀看到的儀表部件的視圖。
圖16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從側面觀看到的屏板和儀表殼板等的視圖。
圖17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第一、第二儀表殼板的分解透視圖。
圖18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前行李箱(fronttrunk)及行李掛鉤的視圖。
圖19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前部開閉蓋的局部剖視圖。
圖20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前擋泥板的側視圖。
圖21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沿圖7的A-A截面剖開的剖視圖。
圖22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沿圖6的B-B截面剖開的剖視圖。
圖23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小型摩托車從后方觀看到的視圖。
圖24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發動機的一部分的平面圖。
圖25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后緩沖器與消聲器的側視圖。
圖26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后緩沖器與消聲器的平面圖。
圖27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后緩沖器的半剖視圖。
圖28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散熱器等的配置狀態的平面圖。
圖29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散熱器等的配置狀態的俯視圖。
圖30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從圖28的箭頭C方向觀看的正面圖。
圖31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小型摩托車的前部的側視圖。
圖32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電池箱的平面圖。
圖33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沿圖32的D-D截面剖開的剖視圖。
圖34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燃料箱配設部周圍的平面圖。
圖35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燃料箱配設部周圍的側視圖。
圖36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沿圖9的E-E截面剖開的剖視圖。
圖37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沿圖9的F-F截面剖開的剖視圖。
圖38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沿圖9的G-G截面剖開的剖視圖。
圖39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頭盔吊鉤的概略側視圖。
圖40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頭盔吊鉤的概略的平面圖。
圖41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后擋泥板的側視圖。
圖42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后擋泥板的平面圖。
圖43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沿圖42的H-H截面剖開的剖視圖。
圖44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從圖42的箭頭I方向觀看到的視圖。
圖45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從正面觀看到的第2防水折疊板等的視圖。
圖46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沿圖4的J-J截面剖開的剖視圖。
圖47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沿圖5的K-K截面剖開的剖視圖。
圖48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車體側護板的平面圖。
圖49是表示同一實施例的沿圖48的L-L截面剖開的剖視圖。
圖1~圖49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下文,以本發明的實施例來敘述包括發明情況的小型摩托車的整體結構。
概略地說,該實施例的小型摩托車在車體架1(以下單稱“車架”)上可在上下方向搖動自如地連接著組件擺動式發動機2,同時在車架1的前部配設前輪3,在該組件擺動式發動機2一側配設后輪4。
而且,如圖10及11所示,作為其骨架的車架1是由多個管子連接構成,在該車架1的周圍裝著多個蓋。
具體地說,首先,如圖6所示,以在車架1的車輛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配置的成為“中央蓋”的擱腳板6為基準,在該擱腳板6的前側順次安裝作為“其它蓋”的腿護板7、前面板8及前護板9,并且在擱腳板6的后側安裝作為“其它蓋”的側蓋11及串聯式擱腳板12,而且在擱腳板6的橫側安裝側護板13。此外,在其下側配設下部蓋58。
如圖12所示,該擱腳板6從車輛后方觀看在左側形成有基準螺栓孔6a,在相對側形成有把該基準螺栓孔6a與中心線夾持在中間的在車寬方向延長的長孔6b,并且在該基準螺栓孔6a及長孔6b的前側分別形成蓋孔6c、6d。
而且,從圖3和圖10等所示的支柱1a突設的圖中省略的螺栓插入并螺旋緊固在該基準螺栓孔6a內,由于該基準螺栓孔6a與其螺栓是大致同直徑地設定,故可確定擱腳板6的左右前后方向的位置。但是,不能確定以基準螺拴孔6a為中心的回轉方向的位置。
同樣地,在上述長孔6b及游動插孔6c、6d內插入并螺旋緊固從各支柱1b、1c、1d突設的圖中省略的螺栓。通過將螺栓螺旋緊固在該長孔6b內,可確定上述回轉方向的位置。
這樣就將擱腳板6相對于車架1安裝在所定位置。
接著,以該擱腳板6為基準,將吻合該擱腳板6的前端緣位置的腿護板7螺旋緊固在車架1上。該情況下腿護板7的安裝是,雖然圖中未示出,通過將螺栓插入游動插孔內,即使在位置多少發生錯位的情況下,也可以吸收該位置的錯位。
而且,可以將支架15以可動狀態地暫時連接在固定于車架1上的托架1e上,同時可暫時設置前面板8,將該前面板8與頭燈16暫時緊固在支架15上。此后,把該頭燈16螺旋緊固在前面板8上,同時以腿護板7為基準將前面板8螺旋緊固在該腿護板7上(參照圖13)。
接著,將支柱15與頭燈16及前面板8連接起來,然后,將支柱15與托架1e連接起來。
另一方面,擱腳板6的后側的側蓋11在吻合以該擱腳板6為基準的位置的狀態下,經圖中省略的插孔來克服位置的變化進行配設。
由于這樣以擱腳板6為基準順次將其它的蓋組裝到前側或后側上,同前端部或后端部為基準進行組裝的情況相比,可減少前端部或后端部的誤差,提高組裝精度。
另一方面,在車架1的前端部上形成的頭管1f上,可自由回轉地支承著把手18,該把手18由把手蓋19覆蓋。該把手蓋19沿把手18大致呈V字狀地形成,在該把手蓋19內配索各種線束21及后輪盤式制動器用的制動纜線22(參照圖14)。
該制動纜線22穿入具有剛性的彎曲管23及樹脂制造的管子24內。該彎曲管23配設在制動把手25的近旁,同時樹脂制造的管子24的端部嵌合連接在該彎曲管23的端部。
該制動纜線22通過制動把手25的操作而被牽引(收縮拉緊),使該制動纜線22在管子23、24內作相對移動而進行盤式制動器的制動操作。
而且,通過這樣將制動纜線22穿入具有剛性的彎曲管23內,即使在彎曲成V字狀的大的把手蓋19內,由于配置有該制動纜線22,制動纜線22等也不會露出到把手蓋19的外側,從而可確保美觀性。
另外,通過將該把手蓋19作成V字狀,如圖15所示,可確保由駕駛員對速度計等儀表類部件26的觀看性,同時可提高美觀性。
另一方面,在該儀表類部件26的前側上,如圖15、16及17所示,立設著儀表殼板28,在該儀表殼板28的前側上,保持一定的間隙c而配設比該儀表殼板28要大的屏板29。
如圖17等所示,該儀表殼板28由第一儀表殼板30與第二儀表殼板31構成,在該第一儀表殼板30上配設前述儀表類部件26,該第一、第二儀表殼板30、31由螺栓32緊固安裝。
而且,在該第二儀表殼板31的外表面的車寬方向的中央部沿上下方向形成凹部31a。
此外,如圖16所示,屏板29的下端部29a側用螺釘緊固安裝在第二儀表殼板31上,其水平斷面在與第二儀表殼板31大致同心的圓上彎曲地形成。
將安裝有儀表類部件26的儀表殼板31及屏板29分組組裝著,并可裝卸地安裝在車架1及腿護板7等上。由此可以提高儀表類部件26等的拆裝操作性,簡單地進行速度計的閥更換等。
而且,在第二儀表殼板30上,由于在間隙c側形成有凹部31a,該部分使得與屏板29之間的間隙c擴大,通過將手伸入可容易地掃除屏板29的里側,同時由于該凹部31a形成在車寬方向的中央部、即間隙c的最深的部分,如果將手伸入該部分,也可簡單地掃除與該凹部31a的兩側對應部分的屏板29的里面側。
此外,在該小型摩托車的前側,在前行李箱36的上側配設著吊掛行李的行李掛鉤35(參照圖18、19及20)。
即,該前行李箱36的開閉蓋36b配設在具有行李儲藏室的行李箱本體36a上,該開閉蓋36b以其下端部36c通過鉸鏈可自由回轉地安裝著,通過該開閉蓋36b,可以開閉行李箱本體36a,在該行李箱本體36a的開口周緣部上環形地配設著密封部件36e,通過與開閉蓋36b的周緣部相接來進行密封。而且,在該開閉蓋36b的上部配設鎖止裝置36d。
而且,上述行李掛鉤35配設在該開閉蓋36b的鎖止裝置36d的上側。該行李掛鉤35具有固定在車體側的安裝部35a和從該安裝部35a向后方延長的鉤形的掛鉤部35b。
該安裝部35a被插入在腿護板7上形成的安裝凹部7a內,通過螺栓37、螺母38,與該腿護板7共同緊固在車架1上所固定的支架1g上。
該掛鉤部35b的行李吊掛位置P由于突出在比開閉蓋36b的一般面要靠后的位置,在將行李吊掛在該掛鉤部35b的情況下,該行李的重量不會直接作用在開閉蓋36b上,從而減少對該開閉蓋36b與行李箱本體36a之間的密封部件36e的損傷。
此外,該行李掛鉤35由于配置在鎖止裝置36d的上側近旁,因此該鎖止裝置36d配設部周圍的腿護板7的剛性較高,可以確保行李掛鉤35的支承強度。而且,由于其安裝在車架1的支架1g上,可進一步提高支承強度。
而且,由于在腿護板7上形成行李掛鉤35的配設部分的平面形狀的平面形安裝部7b,因此掛鉤35不會向后方如此程度地突出,可確保該行李的帶子的掛置空間。
進一步,在圖18中,在該行李掛鉤35的右橫方向,主開關40經托架1h安裝在車架1的頭管1f上。而且,該主開關40的上端部40a從腿護板7上形成的開口7c露出,可由插入該主開關上端部40a的鑰匙孔內的鑰匙來進行閉鎖、開鎖。
并且,通過使該腿護板7上面部的開口7a的周緣部7d向下方凹進去,水就很難浸入主開關40內。
另一方面,在上述前面板8的前面的下部兩側上形成下側開放的切口部8a,前閃光轉向信號燈42配設在該切口部8a內。
即,前閃光轉向信號燈42以圖6中的a、b、c三個位置安裝在前面板8上。該各位置a、b、c的安裝是,以如圖22所示位置a為代表,安裝凸座8b向后方突設于該切口部8a的周緣部上,另外安裝片42b突設在前述前閃光轉向信號燈42的燈體42a上。于是,通過螺釘43將該安裝片42b緊固在前述安裝凸座8b上,由此可將前閃光轉向信號燈42嵌合安裝在該切口部8a內。
按照這種方式,由于前閃光轉向信號燈42設置在前面板8的前面的最下端部,如圖21中的箭頭所示,手容易插入該前閃光轉向信號燈42的里側,因此燈泡42c的更換操作性良好。
此外,通過將該前閃光轉向信號燈42安裝在切口部8a內,即使切口部8a的下側開放,也可確保該前閃光轉向信號燈42安裝部分的表面剛性。
而且,切口部8a的下側開放,通過將前閃光轉向信號燈42配設于此,可擴大向下方的照射范圍。
如圖5及6所示,前述擱腳板6在車寬方向中央部形成向上方突出的隧道狀部6e,在該隧道狀部6e的兩側形成擱腳部6f。
如圖6所示,該擱腳部6f向后上方形成,在其后端部形成維修開口6g。在該維修開口6g處配設有串聯擱腳板12,在該串聯擱腳板12上形成一部分凹口12a,在圖6中的兩個位置用螺釘12b安裝到車架1上。
通過取下該串聯擱腳板12,從該維修開口6g進行發動機2側的維修(火花塞更換等),該串聯擱腳板12兼作維修蓋之用。
此外,該串聯擱腳板12通過形成凹口12a,如果如圖6中的雙點劃線所示地將同乘者的腳擱置在該凹口12a內,則腳部無需過度地伸張,而可以以舒適的狀態來擱置腳部。
雖然在該凹口12a的上側的側蓋11上形成向側方膨脹的脹出部11a,但通過形成凹口12a,使該凹口12a底面的位置降低,由于在該脹出部11a的下側設置能避開該脹出部11a的該凹口12a的擱腳面,因此可以確保同乘者乘坐時用的空間。
而且,如圖23所示,在側蓋11的后面部11b的內側配設尾燈47,在該側蓋后端部11b上配設上下一對燈開口11c,可從該燈開口11c接近尾燈47。該尾燈47在一透鏡47a的里側配設燈泡47b,該透鏡47a跨越前述兩個燈開口11c而露出到外部。
設置這樣的上下一對燈開口11c,由于可從此將一個尾燈47的不同部分露出來,因此在外觀上看到的好比是配設了兩個尾燈47,從而可提高美觀性。
另一方面,如圖1所示,在前述組件擺動式發動機2前側下部安裝托架49,其通過軸50可相對于車架1上下自由搖動地安裝。
而且,后緩沖器51的下端部51a可自由回轉地安裝在該發動機2的后端部側上,該后緩沖器51的上端部51b則可自由回轉地支承在固定于車架1上的托架54上。
如圖24所示,該組件擺動式發動機2在氣缸體2a內配設有活塞2b,該活塞2b通過連桿2c連接到曲軸2d上。而且,該曲軸2d通過鏈條2e連接到水泵2f上,同時在該曲軸2d的端部配設有V形皮帶變速器2g。
該水泵2f通過上述鏈條2e的傳遞而使葉輪2h回轉,通過后面將詳述的散熱器56的供給軟管57a而向發動機2內流入冷卻水,并且在發動機2內循環過的冷卻水通過回流軟管57b而返回到散熱器56。
而且,V型皮帶變速器2g在曲軸2d上配設有主動側的皮帶輪2i,V型皮帶2j卷繞在該皮帶輪2i的V字狀槽內,通過該槽的寬度的變化,使得V型皮帶2j的位置變化。而且,該V型皮帶2j卷繞圖中省略的從動側的皮帶輪上,將動力傳遞給后輪4。該從動側的皮帶輪的槽寬度也可變化。
此外,將外界空氣導入而進行冷卻的外界空氣導入管52經元件2m連接到配設V型皮帶變速器2g的變速室2k內。
該外界空氣導入管52從前述組件擺動式發動機2向前方延伸,具有橡膠制造的撓性部52a和合成樹脂制造的剛體部52b。該撓性部52a的前側大致一半的部分形成蛇腹狀,后端部連接到皮帶室(發動機2)內,另外,剛體部52b的后端部連接到撓性部的前端部上。而且,該剛體部52b,其后端部近旁的車架1上固定有皮帶53,并從該固定位置向前側上方延伸,其上端部插入擱腳板的隧道狀部6e內,在與隧道狀部6e上面對峙的位置,該外界空氣導入管52的吸氣口52c朝上方開口。
這樣的發動機2是組件擺動式的,可相對于車架1沿上、下方向擺動,由其外界空氣導入管52的撓性部52a來吸收組件擺動式發動機2與車架1之間的相對移動。
此外,由于該外界空氣導入管52的吸氣口52c設定在隧道狀部6e內的較高的位置,并且外界空氣導入管52的吸氣口52c向隧道狀部6e內開口,因此由各車輪3、4帶起的泥水以及發動機2的熱氣不會從該吸氣口52c吸入,可以將清潔的冷卻的外界空氣供給該變速室2k內,確保了冷卻性。在該變速室2k內,通過在皮帶輪2i上形成的風扇2n而將該外界空氣向后方送風。
然而,雖然也可看到將車架1作為管子利用起來,但如果直徑細小的話則在單位時間內外界空氣的流入量不能大到一定程度,存在著不能確保冷卻性的缺陷,而當直徑增大時,則招致車體重量的增加。
與此相對,通過設置與車架1分開的另外的外界空氣導入管52,不會招致這種程度的重量增加,通過增大直徑而可確保冷卻性。
而且,如圖25、26及27所示,在前述兩個后緩沖器51上配設進行初始調整的調整部件51c,在配設在其內的消聲器55與后輪4之間的另一方的后緩沖器51的調整部件51c上,通過焊接突設著向斜下方突出的操作管51d,用圖示省略的車載工具來操作該操作管51d,通過讓調整部件51c回轉,可以進行初始調整。
通過這樣將操作管51d焊接成向消聲器55下方突設的形式,即使后緩沖器51配設在消聲器55與后輪4之間的情況下,消聲器55也不會造成任何障礙,可簡單地進行初始調整。
圖28中的符號56是散熱器,其經前述供給軟管57a及回流軟管57b而連接到前述水平橫置地配設的發動機2上。
該散熱器56配設在腿護板7的隧道狀部7e內,并且配設在從車架1的頭管1f向斜下方延伸的左、右管子1i之間(參照圖30)。
該散熱器56在上、下設有水箱部56a、56b,同時該兩個水箱部56a、56b通過散熱片部56c連接起來。由于行駛空氣通過該散熱片部56c之間,可與流過該散熱片部56c內的冷卻水進行熱交換而冷卻。而且,在其下水箱部56a上,從車輛后方觀看在車體右側連接有供給軟管57a,該軟管57a一直延伸到發動機2;并且在發動機2上連接回流軟管57b,該軟件57b向前方延伸連接到上水箱56b的從車體后方觀看的車體右側上。該回流軟管57b被插入隧道狀部7e、6e內。
通過這樣在上、下配設水箱部56a、56b,由于散熱器56的左右的寬度變窄,因此可確保擱腳空間并且縮短左右的車體寬度。
而且,通過將回流軟管57b配設在隧道狀部7e、6e內,回流軟管57b的配置不存在困難,同時通過隧道狀部7e、6e可保護回流軟管57b。
如圖31所示,上述散熱器56以稍微前傾的狀態配設在覆蓋車體下方的下部蓋58上,在該散熱器56的后方配設散熱器護板59。
該下部蓋58,通過其前端部向上方直立起來,在散熱器56前側形成百葉窗部58b,行駛空氣從該百葉窗部58b導入散熱器56內。
此外,在該下部蓋58上,在散熱器56的后方位置形成冷卻風排出口58a,并且該下部蓋58的后端部58c如圖6所示地向后方一直延伸到串聯擱腳板12近旁。
該下部蓋58與以往的在內板與下蓋之間一體地形成的情況相當。
而且,前述散熱器護板59,其水平斷面呈]字狀,在散熱器56的側部設有沿車輛前后方向的一對側壁59c和連接該兩側壁59c的后壁59d。
該散熱器護板59的下端部59a插入下部蓋58的冷卻風排出口58a內,另外其上端部59b則覆蓋散熱器56的上側。
這樣,從百葉窗部58b導入的冷卻風在通過該散熱器56而進行熱交換后,其熱風被導向散熱器護板59,從下部蓋58的冷卻風排出口58a向下方排出。
如圖1等所示,在該散熱器護板59上安裝空氣過濾器60。
另一方面,圖9中的符號64是兩人乘用的座椅,在該座椅64的前側下部配設燃料箱65,并且在該燃料箱65的后側配設儲藏箱66。
而且,如圖5、6、32及33所示,在該燃料箱65與儲藏箱66之間配設電池箱68。該電池箱68與作為“外裝蓋”的側蓋11一體地形成,電池69儲藏在其中,同時可由蓋70來開閉。
這樣,通過使電池箱68與側蓋11一體地形成,可削減部件數量并且可圖得空間的有效活用。
特別是,當電池箱68大型化時,如果配置在擱腳板6的下側,很難找到空間,而且在車輛前部側配置的情況下,不得不配置直到發動機2的長的電氣配線。
而在發動機2的附近,作為確保空間的場所,燃料箱65與儲藏箱66之間是最適宜的。
另一方面,如圖34及35所示,燃料箱65支承在車架1上,在上部的前端部上配設給油口65a。而且,在該燃料箱65的側面部上安裝燃油泵72,燃料箱65內的燃料被供給化油器73。
詳細地說,在該燃料箱65的底面部65c上連接從濾清器74延伸的軟管75,從該濾清器74延伸的軟管75連接到前述燃油泵72上。而且,該燃油泵72經軟管76連接到前述化油器73上,同時經負壓軟管77連接到進氣歧管78上。
按照這種方式,利用來自進氣歧管78的負壓,從燃料箱65經濾清器74而將燃料吸入燃油泵72內后,從該泵72輸出燃料,通過軟管76而將燃料供給化油器73。
這樣,由于燃料箱65設定在與化油器73的高度接近的位置,利用高低差,由于從燃料箱65向化油器73的良好的供給較困難,故可利用燃油泵72將燃料箱65內的燃料強制地輸送到化油器73側。
而且,該實施例采用燃油泵72,該燃油泵72的高度比化油器73的高度要高,同時通過縮短負壓軟管77,因此可圖得性能的穩定化。
而且,由于該燃油泵72安裝在燃料箱65的側面部65b上,在燃料箱65拆裝時,可以與該燃料箱65同時拆裝其它組件。
上述儲藏箱66具有能儲藏頭盔等的大小尺寸,其支承在車架1上,由前述座椅64來開閉其上部開口66a。
而且,如圖1及9所示,在該儲藏箱66的側面固定有配設在車架1的一部分上并向上方突出的直立把手81,該部分的儲藏箱66、座椅64及側蓋11的斷面構造如圖36所示。
即,在儲藏箱66的側壁66b的上端部上形成密封面部66c,在該密封面部66c的內側形成比該密封面部66c的一般面要向上方突出的堤壩部66d。而且,安裝在座椅64側的密封部件82與該密封面部66c相接。
此外,在該儲藏箱66的密封面部66c的外側上形成位置降低一個臺階的水平面部66e,該水平面部66e的車外側端部形成向斜上方延伸的傾斜片66f。通過該水平面部66e及傾斜片66f等“壁部”而形成凹部66g,座椅64的側緣部64a插入該凹部66g內。
而且,從側蓋11延伸的安裝片11i用小螺釘緊固在儲藏箱側壁66b上形成的固定部66h上,該側蓋11在對應于前述直立把手81的部位向上方脹出,在其上形成覆蓋把手81的覆蓋部11d,該覆蓋部11d的上端部11e重疊地連續配置在前述儲藏箱傾斜片66f的上端凸緣部66i上。
乘員可以從該測蓋11上形成的開口11f將手插入、握持該直立把手81而向上抬起車輛。該側蓋11以車體中心為中心可分割成左、右兩部分。
通過將該座椅側緣部64a插入凹部66g內,同時將側蓋11的上端部11e重疊在儲藏箱傾斜片66f的上端凸緣部66i上,可獲得座椅側緣部64a與側蓋11之間的連續性,確保美觀性。
此外,在密封面部66c的內側,形成向上方突出的堤壩部66d,這與將密封部件82連接在平坦的密封面部66c上進行密封的情況相比,能更可靠地防止水浸入儲藏箱66內。
而且,從座椅64等流落到凹部66g內的水,由于凹部66g前方降低,故向車輛前方流動而排水,可以防止水浸入儲藏箱66內。
如圖2所示,在該儲藏箱66的側壁66b上,安裝有AIS(二次空氣噴射系統)濾清器87,另外與該AIS濾清器87連接的AIS88安裝在使后輪4懸架的后臂90上。
該AIS88由于從外部將二次空氣導入排出的氣體內,利用發動機2的負壓而從外部吸入空氣。將該空氣供給到排氣歧管89的出口附近,通過促進氧化的催化劑來提高活性化。
而且,AIS濾清器87設置在吸氣途中,可阻止塵埃和水等的吸入。在該AIS濾清器87上連接管子87a,該管子87a的前端部插入車架1內,由此吸入的空氣被AIS濾清器87濾清后,通過管子87a而供給排氣歧管89。
該AIS濾清器87的一端安裝在固定于車架1上的托架91上,另外,其另一端安裝在儲藏箱66的側面部上。
而且,如圖9所示,在前述儲藏箱側壁66b上,配置金屬薄板84,座椅緩沖器85的后端部85a通過螺栓·螺母等安裝在該金屬薄板84上,該座椅緩沖器85的前端部85b安裝在前述座椅64上。該座椅緩沖器85通過前述電池箱68的側面而配置,如圖32所示,在覆蓋側蓋11的燃料箱65的部分上形成緩沖器用的開口11h,當打開座椅64時,可避開該開口11h,使得座椅緩沖器85可向上方轉動。
而且,在座椅64打開的狀態下,通過緩沖器用的開口11h,如圖32等所示,由于化油器73的先導控制螺釘73a露出,故可簡單地進行該先導控制螺釘73a的調整。
如圖9所示,前述座椅64由座椅芯部件64b、緩沖部件64c及表皮64d疊層構成,其前端部64e經鉸鏈93可回轉自如地安裝車架1一側上。
在該座椅芯部件64b上突設座椅側負荷承受部64f,該承受部64f從車輛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朝向下方的水平斷面呈H形,另外,支承座94朝向內側固定在前述直立把手81途中。而且,側蓋11的凹部底面部11g用螺釘95緊固在該支承座94上,另外前述座椅側負荷承受部64f相接于該底面部11g上。
此外,如圖2及9所示,在對應于前述座椅64的后端部位置的車架1側,配設有鎖止座椅64的后端部的座椅鎖止裝置97,該座椅鎖止裝置97通過座椅鎖止纜線98而連接到前述主開關40上。
而且,當用鑰匙操作主開關40而使其動作到鎖止解除位置時,通過座椅鎖止纜線98收縮牽引的遠隔操作,可以解除座椅鎖止裝置97的鎖止。
該座椅鎖止纜線98在從前端部98a向后方插入隧道狀部6e、7e內后,插入斷面呈U字狀的保護器99內,并且從該保護器99的后端部99a插入車架1內,從該車架1的后端部引出而連接到座椅鎖止裝置97上。
通過將座椅鎖止纜線98插入該斷面呈U字狀的保護器99及管子形狀的車架1內進行保護,當從外部進行不正當的開鎖時,由于可防止該座椅鎖止纜線98的拉伸,故可以確保防盜性。
而且,如圖9、37、38所示,在前述座椅64的后方配設串聯把手101,在該串聯把手101等上安裝托架102與靠背103。
如圖37所示,該串聯把手101的前側腳部101a通過螺栓101b固定在車架1上,其后側安裝部101c通過螺栓101d安裝在車架1上。
另外,托架102的下側前端部的車架安裝部102a如圖38所示,由螺栓102c安裝在車架1上,該螺栓102c由前述串聯把手101的后側安裝部101c覆蓋。此外,該托架102的上側前端部的把手安裝部102b如圖9所示,通過螺栓102d安裝在串聯把手101上。
而且,如圖9所示,前述靠背103由螺栓103a固定在串聯把手101的后部上。
再者,如圖39及40所示,在前述座椅64的前端部側的里面,配設吊掛頭盔的頭盔掛鉤105。
該頭盔掛鉤105為金屬絲式,其一端部105a安裝在座椅64的里面,另一端部上設置環圈部105b,該環圈部105b可掛置到設置在座椅64里面的鉤桿106上或從其上脫開。而且,在座椅64的里面配設折返的部件109,由該折返部件109可以使頭盔掛鉤105在掛置途中折返。
另外,在燃料箱65側,在對應于前述鉤桿106位置,突設有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107。
該頭盔掛鉤105的使用方法是,在座椅64打開狀態下,將該掛鉤105插入頭盔的環圈108,然后將該掛鉤105的環圈部105b引到座椅64里面的鉤桿106上。而且,通過閉合座椅64,該鉤桿106在插入燃料箱65側的突起部107內的狀態下,可防止該環圈部105b從鉤桿106脫開。
此外,如圖20所示,覆蓋前述前輪3的上側的前擋泥板110的位于下托架111前側的前方部110a向上方突出,在該下托架111的下側后方的后方部110b降低一個臺階地形成。
如此,即使該前擋泥板110與前輪3一體地上、下運動,由于確保了前擋泥板110的后方部110b與下托架111之間的間隙H,因此前擋泥板110與下托架111之間不會發生干涉,同時由于高一個臺階的前擋泥板的前方部110a,使得從前方看不見與下托架111之間的間隙,因此可確保美觀性。
另一方面,如圖1~3、41~44所示,后輪4側設置的后擋泥板113是由覆蓋后輪4的上側的后擋泥板本體部113a、和從該后擋泥板本體部113a的前端部的右角部分延伸的覆蓋部113b形成。通過該覆蓋部113b來覆蓋前述AIS濾清器87。
而且,如圖43所示,在該覆蓋部113b與后擋泥板本體部113a之間的分界部分,形成有共計2個排水孔113c。
通過形成這樣的排水孔113c,后擋泥板113上的水可從該排水孔113c排出,防止水進入空氣濾清器115內。
即,作為由后輪4卷起的水等,后擋泥板本體部113a上的水由于在車體中心線的左側遮擋了空氣濾清器115本身而不會從配置在該空氣濾清器115的前側面的吸氣口115a浸入。此外,作為由后輪4卷起的水等而引起的存在于后擋泥板本體部113a上的水,由于在車體中心線的右側從排水孔113c排出,故不會向其前側流動,可防止從配置在該空氣濾清器115的前側面的吸氣口115a浸入水。
此外,如圖8及45所示,該空氣濾清器115的吸氣口115a朝向斜向外側,在該吸氣口115a的周圍配置箱子部116,該箱子部116的開口116a朝向側方,同時在該開口116a的周緣部形成朝向外側的防止水向開口116a內浸入的凸緣部116b。在該凸緣部116b的上部側形成切口部116c,海綿119配設于此。
而且在吸氣口115a的上側,用條帶117a將在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防水折疊板117安裝垂設在車架1上,并且在該吸氣口115a的前側,通過將條帶118b插入孔118a內而安裝配設沿車寬方向的第二防水折疊板118。該兩個防水折疊板117、118是由橡膠制造并一體地形成。
通過該第一防水折疊板117可防止水從上方浸入吸氣口115a內,同時通過第二防水折疊板118可防止水從車輛前方浸入吸氣口115a內。
而且,在箱子部116上流動的水通過由海綿119吸收,可防止從開口116浸入空氣濾清器115的吸氣口115a內。按照設置這樣的海綿119,由于即使在水沖撞此處的情況下也可防止水上濺,因此與僅形成凸緣116b的情況相比,可有效地防止水的浸入。而且,在側護板13上,由于在第二防水折疊板118的里面近旁形成凸肋13g,因此可防止水從該第二防水折疊板118的前側回流到后側。
另外,圖46中符號120表示回收槽,該回收槽120配設在擱腳板6的下側。詳細地說,該回收槽120的槽本體120a可通過蓋120b開閉自由的設置,另一方面,該蓋120b從擱腳板6上形成的葫蘆形的槽開口6h面臨上方。而且,該槽開口6h由蓋121開閉。
在該蓋121上突設一對掛鉤片121a,另外在與該掛鉤片121a相反側的邊上形成可彈性變形的止擋片121b。而且,該對掛鉤片121a被嚙合在上述槽開口6h的周緣部的里面側,同時該止擋片121b可與該周緣部相接或脫開。
而且,在前述蓋120b上形成舌片120c,可通過夾持該舌片120c、拆下蓋120b來進行吸水。
當在該回收槽120內吸收冷卻水時,在拆下襯墊123后,通過操作蓋121的止擋片121b來解除止擋狀態,并且通過舌片120c來取下蓋120b。當取下該蓋120b時,通過將手指插入槽開口6h的葫蘆形的頭部內可摘下舌片120c,該頭部作為手指插入的空間。
前述側護板13與腿護板6的結合部分如圖5、47、48及49所示。即,在側護板13的上部形成大致水平延伸的安裝片13a,在該安裝片13a上形成螺栓孔13b,同時在該安裝片13a的更前端上形成突起片13c。而且,腿護板6的斷面呈]字狀的固定部6i用螺釘13d緊固在該安裝片13a上。
而且,在該側護板13的上端部形成載置襯墊123的端緣部的載置片13e,同時在該載置片13e上形成臺階部13f,襯墊123的端緣部被嵌合在該臺階部13f上。這樣,可確定襯墊123的位置,同時可防止該襯墊123的端緣部的浮動。
而且,由于在該側護板13的安裝片13a上形成更向前方延伸的突起部13c,在暫時止擋該側護板13時,在把該安裝片13a插入腿護板6的斷面呈]字狀的固定部6i的內側的狀態下,當將該側護板13放倒在外側上時,可以使該突起片13c與腿護板6的里面相接,從而可防止這種放倒。
如上所述,根據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發明,由于外界空氣導入管的吸氣口向座椅前側的隧道狀部內開口,各車輪帶起的泥水和發動機的熱氣等幾乎不從該吸氣口吸入,可確保向發動機內供給清潔的冷卻外界空氣的冷卻性能。
而且,發動機是組件擺動式的,由于其可相對于車架沿上下方向搖動,可以用該外界空氣導入管的撓性部來吸收發動機與車架之間的相對移動,從而發揮所謂實用上的有益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型摩托車的發動機冷卻結構,其中該小型摩托車的組件擺動式發動機可相對于車架上下自由運動地連接著,在該組件擺動式發動機上連接有外界空氣導入管,通過從該外界空氣導入管的吸氣口吸入外界空氣來冷卻發動機,其特征是上述外界空氣導入管從上述組件擺動式發動機向前方延伸并固定車體上,同時在該固定部位與上述組件擺動式發動機之間設置有撓性部,并且上述吸氣口向隧道狀部內開口。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小型摩托車的發動機冷卻結構,其可抑制塵埃和熱風的導入,同時即使發動機上下運動也不會產生惡劣影響。在小型摩托車的發動機冷卻結構中,該小型摩托車的組件擺動式發動機2可相對于車架1上下自由運動地連接著,在該組件擺動式發動機2上連接外界空氣導入管52,通過從該外界空氣導入管52的吸氣口52c吸入外界空氣來冷卻發動機2,上述外界空氣導入管52固定在從上述組件擺動式發動機2向前方延伸的車體上,同時在該固定部位與上述組件擺動式發動機2之間設置撓性部2a,并且上述吸氣口52c向隧道狀部內開口。
文檔編號B62K11/10GK1240176SQ9910761
公開日2000年1月5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1998年4月27日
發明者松本義治 申請人: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