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玻璃鋼化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玻璃鋼化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玻璃鋼化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鋼化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二次加工產品,鋼化玻璃的加工可分為物理鋼化法和化學鋼化法。物理鋼化玻璃又稱為淬火鋼化玻璃。它是將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熱到接近玻璃的軟化溫度(640°C左右)時,通過自身的形變消除內部應力,然后將玻璃移出加熱爐,再用多頭噴嘴將高壓冷空氣吹向玻璃的兩面,使其迅速且均勻地冷卻至室溫,即可制得鋼化玻璃。這種玻璃處于內部受拉而外部受壓的應力狀態,一旦局部發生破損,便會發生應力釋放,玻璃被破碎成無數小塊,這些小的碎片沒有尖銳棱角,不易傷人。在鋼化玻璃的生產過程中,對產品質量影響最大的當是如何使玻璃形成較大而均勻的內應力。而對產量影響最大的則是如何防止炸裂和變形。
[0003]現有技術的玻璃鋼化爐大都采用電加熱式玻璃鋼化爐,其爐體長度為24米,通過輥道進行玻璃的傳輸,其先后經過加熱系統將玻璃溫度加熱到630-640度左右,在由輥道輸送至冷卻系統,在冷卻系統中急速冷卻至60-70度。現有的加熱系統采用直徑為4毫米的鋼化電爐絲作為引線進行加熱,其加熱的溫度雖達到要求,但使用壽命較短,導致加熱效果不佳,需要降低陶瓷輥道的速度,延長玻璃在保溫系統中停留的時間來完成玻璃的加熱處理。同時,電爐絲的能耗極高,因此在鋼化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電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能耗低的玻璃鋼化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0006]—種玻璃鋼化裝置,包括上片臺、加熱室、風柵冷卻室和下片臺,所述上片臺、加熱室、風柵冷卻室和下片臺分別設置有依次對接的輥道,所述輥道的上表面處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加熱室內設置有給玻璃加熱的熱風裝置,所述風柵冷卻室與外置的風機連接;所述玻璃鋼化裝置還包括制冷裝置,所述制冷裝置包括壓縮機、蒸發器和冷凝器,所述熱風裝置包括管形加熱室、送氣風扇和電發熱管,所述電發熱管設置于所述管形加熱室內,送氣風扇設置于管形加熱室的進氣端內,風柵冷卻室側壁上設置有排氣窗,所述冷凝器的出風口和排氣窗通過管道連接于管形加熱室的進氣端,所述蒸發器的出風口通過管道連接于風機的進風口。
[0007]進一步的,為提高輥道的耐高溫性能,在一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加熱室與風柵冷卻室的輥道為陶瓷輥道。
[0008]進一步的,為使玻璃鋼化與冷卻的時間可控,提高鋼化裝置的控制靈活性,所述上片臺、加熱室、風柵冷卻室和下片臺的輥道分別由獨立的驅動電機驅動運行。
[0009]進一步的,為提高玻璃鋼化裝置的能量使用效率,減少加熱室內的熱量向外擴散,所述加熱室的側壁與頂壁上分別設置有隔熱棉。
[0010]進一步的,提高風柵冷卻室的空氣循環效率,所述風柵冷卻室的排氣窗上設置有排氣扇。
[0011]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區別于現有的玻璃鋼化裝置單純采用電爐絲發熱,本實用新型新增加了制冷裝置,制冷裝置的冷凝器的出風口通過管道連接于熱風裝置的進風口,制冷裝置的蒸發器的出風口通過管道連接于風機的進風口,制冷裝置的熱風和冷風都被合理的被用于加熱玻璃和冷卻玻璃,大大降低了本玻璃鋼化裝置的能耗,同時,風柵冷卻室所排出的玻璃冷卻風(帶有大量熱量)被回送至熱風裝置進行二次加熱,大大提高了熱能的循環使用效率,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玻璃鋼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中熱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標號說明:
[0015]1、上片臺;2、加熱室;3、風柵冷卻室;4、下片臺;
[0016]5、制冷裝置;21、熱風裝置;22、31、隔熱棉;33、風機;
[0017]34、管道;35、排氣窗;11、23、32、41、輥軸;
[0018]51、壓縮機;52、蒸發器;53、冷凝器;54、膨脹閥;
[0019]211、送氣風扇;212、電發熱管;231、管形加熱室。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0021]請參閱圖1和圖2,一種玻璃鋼化裝置,包括上片臺1、加熱室2、風柵冷卻室3和下片臺4,所述上片臺I和下片臺4分別用于玻璃上片和玻璃鋼化后下架,所述加熱室3則是用于對玻璃進行加熱,使其溫度迅速升高,所述風柵冷卻室4則是用于對加熱后的玻璃進行風冷,從而實現鋼化過程。其中,在所述上片臺1、加熱室2、風柵冷卻室3和下片臺4上分別設置輥道,輥道上設置有輥軸11、23、32、41,所述輥道依次對接,輥道的上表面處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輥道是用于傳送玻璃,使其從上片臺1、加熱室2、風柵冷卻室3和下片臺4依次經過,從而實現鋼化的整個過程。在所述加熱室2內設置有給玻璃加熱的熱風裝置21,所述熱風裝置21產生大量的熱量,并作用于玻璃表面,使玻璃的溫度迅速升高;所述風柵冷卻室3與外置的風機33連接,通過風機33產生的大量的風量帶走玻璃的溫度,從而迅速降低玻璃的溫度,為減少加熱室的能量外散,所述加熱室的側壁與頂壁上分別設置有隔熱棉22,所述風柵冷卻室的側壁與頂壁也設置有隔熱棉31。所述上片臺1、加熱室2、風柵冷卻室3和下片臺4的輥道分別由獨立的驅動電機驅動運行,因此,只需將玻璃放置于上片臺上,玻璃即可被依次傳送至加熱室、風柵冷卻室和下片臺,整個鋼化過程無需人工操作(人工只負責玻璃上架與下架),自動化程度高。
[0022]進一步的,為提高加熱室的電能轉換效率,降低玻璃鋼化裝置的整體能耗,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熱風裝置包括管形加熱室213、送氣風扇211和電發熱管212,所述電發熱管212設置于所述管形加熱室213內,送氣風扇211設置于管形加熱室213的進氣端內,風柵冷卻室3側壁上設置有排氣窗35,排氣窗35上設置有排氣扇,所述排氣窗35通過管道34連接于管形加熱室213的進氣端。
[0023]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自動化玻璃鋼化裝置還包括制冷裝置5,所述制冷裝置5與傳統的壓縮制冷裝置的結構和原理都相同,包括壓縮機51、蒸發器52、膨脹閥54和冷凝器53,所述壓縮機51、冷凝器53、膨脹閥54、蒸發器52依次通過銅管串聯,形成密封循環管道,循環管道內循環有制冷制。優選的,所述壓縮機51為變頻壓縮機。所述冷凝器53的出風口通過管道連接于熱風裝置21的進風口(即管形加熱室213的進氣端),所述蒸發器52的出風口通過管道連接于風機33的進風口。因此,所述冷凝器53所釋放出來的熱量被輸送至熱風裝置21內,對熱風裝置21內的空氣進行預熱,預熱后的空氣經再加熱后被用于加熱玻璃;所述蒸發器52所吹出的冷風則被風機33吹送到風柵冷卻室3內用于玻璃降低。可見制冷裝置5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包括熱風和冷風)被合理的用于玻璃加熱和玻璃降溫,同時,相對于傳統的電發熱裝置,壓縮式制冷裝置5的能量轉換率最高,是傳統發熱裝置的5?6倍(理論上可達到8倍),因此,大大提高了電能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裝置的整體能耗。
[0024]本實用新型新增加了制冷裝置,制冷裝置的冷凝器的出風口通過管道連接于熱風裝置的進風口,制冷裝置的蒸發器的出風口通過管道連接于風機的進風口,制冷裝置的熱風和冷風都被合理的被用于加熱玻璃和冷卻玻璃,大大降低了本玻璃鋼化裝置的能耗,同時,風柵冷卻室所排出的玻璃冷卻風(帶有大量熱量)被回送至熱風裝置進行二次加熱,大大提高了熱能的循環使用效率,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
[0025]在一實施方式中,為提高輥道的耐高溫性能,所述加熱室2與風柵冷卻室3的輥道為陶瓷輥道,陶瓷輥道上的每一輥軸23和32的表面都是由陶瓷制成的,具有良好的耐高溫性能。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形狀或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玻璃鋼化裝置,包括上片臺、加熱室、風柵冷卻室和下片臺,所述上片臺、加熱室、風柵冷卻室和下片臺分別設置有依次對接的輥道,所述輥道的上表面處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加熱室內設置有給玻璃加熱的熱風裝置,所述風柵冷卻室與外置的風機連接;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制冷裝置,所述制冷裝置包括壓縮機、蒸發器和冷凝器,所述熱風裝置包括管形加熱室、送氣風扇和電發熱管,所述電發熱管設置于所述管形加熱室內,送氣風扇設置于管形加熱室的進氣端內,風柵冷卻室側壁上設置有排氣窗,所述冷凝器的出風口和排氣窗通過管道連接于管形加熱室的進氣端,所述蒸發器的出風口通過管道連接于風機的進風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鋼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室與風柵冷卻室的輥道為陶瓷棍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鋼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臺、加熱室、風柵冷卻室和下片臺的輥道分別由獨立的驅動電機驅動運行。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鋼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室的側壁與頂壁上分別設置有隔熱棉。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鋼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柵冷卻室的排氣窗上設置有排氣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玻璃鋼化裝置,包括上片臺、加熱室、風柵冷卻室和下片臺,所述上片臺、加熱室、風柵冷卻室和下片臺分別設置有依次對接的輥道,所述加熱室內設置有給玻璃加熱的熱風裝置,風柵冷卻室與外置的風機連接;玻璃鋼化裝置還包括制冷裝置,制冷裝置包括壓縮機、蒸發器和冷凝器,熱風裝置包括管形加熱室、送氣風扇和電發熱管,電發熱管設置于所述管形加熱室內,送氣風扇設置于管形加熱室的進氣端內,風柵冷卻室側壁上設置有排氣窗,冷凝器的出風口和排氣窗通過管道連接于管形加熱室的進氣端,蒸發器的出風口通過管道連接于風機的進風口。本實用新型玻璃鋼化裝置的電能使用效率高,能耗低。
【IPC分類】C03B27/012
【公開號】CN204848642
【申請號】CN201520458529
【發明人】林金忠, 王富錚, 肖鄭穎
【申請人】莆田學院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