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筋彎曲設備,公開了一種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設置于平面彎曲設備的平面彎曲機構的一側,包括機架,滑動設置于機架上的彎曲支撐,彎曲支撐上設有相對其可伸縮以及旋轉的彎曲裝置,彎曲裝置彎曲鋼筋形成有第一彎曲平面,平面彎曲機構彎曲鋼筋形成有第二彎曲平面,第一彎曲平面與第二彎曲平面成角度設置。通過設置彎曲裝置且將彎曲裝置彎曲鋼筋所形成的第一彎曲平面與平面彎曲機構彎曲鋼筋所形成的第二彎曲平面成角度設置,能夠實現對鋼筋的三維彎曲,且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裝置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只需在平面彎曲設備中增設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裝置,即可實現鋼筋的三維彎曲,自動生產出建筑工程上需要的三維箍筋。
【專利說明】
一種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筋彎曲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箍筋自動加工設備一一鋼筋自動彎箍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鋼筋自動彎箍機通常包括牽引機構、矯直機構、彎曲機構和剪切機構,通過上述各機構來實現對鋼筋的彎曲。但隨現有的鋼筋自動彎曲機只能把鋼筋在同一平面彎曲成各種形狀的箍筋,不能把鋼筋彎曲成立體形狀,而隨著建筑用鋼筋結構的高速發展,需要三維立體形狀的鋼筋支架越來越多,上述的鋼筋自動彎曲機已經不能滿足建筑用鋼筋的需求。因此,急需一種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且能實現三維彎曲建筑用鋼筋的專用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的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以解決現有的無法對鋼筋進行三維彎曲的問題。
[0004]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設置于平面彎曲設備的平面彎曲機構的一側,所述三維彎曲裝置包括機架,滑動設置于機架上的彎曲支撐,所述彎曲支撐上設有相對其可伸縮以及旋轉的彎曲裝置,所述彎曲裝置彎曲鋼筋形成有第一彎曲平面,平面彎曲機構彎曲鋼筋形成有第二彎曲平面,所述第一彎曲平面與第二彎曲平面成角度設置。
[0006]作為優選,所述彎曲裝置包括可伸縮以及旋轉的穿設在彎曲支撐上的彎曲主軸,固接在彎曲主軸一端的連接板,固設在連接板的彎曲心軸,以及設置在連接板上且與彎曲心軸偏心設置的彎曲軸。
[0007]作為優選,所述彎曲軸繞其軸心轉動的設置在連接板上。
[0008]作為優選,所述彎曲心軸與彎曲主軸同心設置。
[0009]作為優選,所述機架呈U型結構設置,其上水平設有導柱,彎曲支撐未設置彎曲裝置的一端套設在導柱上,并沿所述導柱滑動。
[0010]作為優選,所述機架沿導柱長度方向上設有氣缸,所述氣缸的輸出端連接于彎曲支撐未設置彎曲裝置的一端。
[0011]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彎曲平面與第二彎曲平面成90°角設置。
[0012]作為優選,所述平面彎曲機構包括平面彎曲支撐,可伸縮以及旋轉的穿設在平面彎曲支撐上的平面彎曲主軸,固接在平面彎曲主軸一端的第二連接板,固設在第二連接板上的平面彎曲心軸,以及設置在第二連接板上且與平面彎曲心軸偏心設置的平面彎曲軸。
[0013]作為優選,所述平面彎曲設備還包括牽引機構、矯直機構以及剪切機構,所述平面彎曲機構位于剪切機構的一側,鋼筋依次經過牽引機構、矯直機構以及剪切機構,并輸送至平面彎曲機構。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三維彎曲裝置通過設置彎曲裝置且將彎曲裝置彎曲鋼筋所形成的第一彎曲平面與平面彎曲機構彎曲鋼筋所形成的第二彎曲平面成角度設置,能夠實現對鋼筋的三維彎曲,且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裝置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只需在平面彎曲設備中增設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裝置,即可實現鋼筋的三維彎曲,自動生產出建筑工程上需要的三維箍筋。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三維彎曲裝置的主視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三維彎曲裝置的側視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三維彎曲裝置的俯視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三維彎曲裝置與平面彎曲設備配合使用過程中平面彎曲機構彎曲鋼筋時的狀態示意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三維彎曲裝置與平面彎曲設備配合使用過程中三維彎曲裝置開始彎曲鋼筋前的狀態示意圖;
[0020]圖6是本實用新型三維彎曲裝置與平面彎曲設備配合使用過程中三維彎曲裝置進行彎曲鋼筋時的俯視圖;
[0021]圖7是本實用新型三維彎曲裝置與平面彎曲設備配合使用過程中三維彎曲裝置彎曲鋼筋完成時的狀態不意圖;
[0022]圖8是本實用新型進行三維彎曲后完成切斷的成品立體鋼筋示意圖;
[0023]圖9是本實用新型中平面彎曲設備的平面彎曲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中:
[0025]1、三維彎曲裝置;2、平面彎曲機構;3、牽引機構;4、矯直機構;5、剪切機構;6、鋼筋;11、機架;12、彎曲支撐;13、彎曲裝置;14、導柱;15、氣缸;21、平面彎曲支撐;22、平面彎曲主軸;23、第二連接板;24、平面彎曲心軸;25、平面彎曲軸;121、支撐板;122、滑座;123、支撐座;124、軸承;131、彎曲主軸;132、連接板;133、彎曲心軸;134、彎曲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27]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以便實現鋼筋的三維彎曲,自動生產出建筑工程上需要的三維箍筋,具體的,如圖1-3所示,該三維彎曲裝置I包括機架11、彎曲支撐12、彎曲裝置13、導柱14以及氣缸15,其中:
[0028]機架11呈U型結構設置,用于承載上述的彎曲支撐12、彎曲裝置13、導柱14以及氣缸15。
[0029]彎曲支撐12滑動設置在機架11上,該彎曲支撐12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支撐板121,在兩個支撐板121的下端設有滑座122,該滑座122滑動設置在機架11上,兩個支撐板121的上端設有一圓筒狀結構的支撐座123,該支撐座123中間位置設有軸孔,在軸孔的上下兩端設有軸承124。
[0030]彎曲裝置13可伸縮以及旋轉的穿設在彎曲支撐12的支撐座123的軸孔內,具體其可通過驅動機構(圖中未示出)來實現伸縮以及旋轉功能,本實施例中,上述驅動機構可以通過氣缸以及電機來實現彎曲裝置13的伸縮以及旋轉,也可以通過其他現有的結構方式來實現,在此不再對驅動機構的結構加以贅述。
[0031]上述彎曲裝置13包括可伸縮以及旋轉的穿設在支撐座123的軸孔內的彎曲主軸131,該彎曲主軸131連接于上述驅動機構;在彎曲主軸13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132,在連接板132遠離彎曲主軸131的一面上固設有彎曲心軸133以及彎曲軸134,彎曲軸134與彎曲心軸133偏心設置,兩者之間的間隔用于鋼筋6的穿過,在彎曲裝置13進行彎曲鋼筋6時,通過驅動機構帶動彎曲主軸131下降至鋼筋6的位置處,隨后驅動彎曲主軸131旋轉,彎曲主軸131則帶動連接板132以及其上的彎曲心軸133以及彎曲軸134旋轉,通過彎曲心軸133以及彎曲軸134的旋轉將鋼筋6彎曲。
[0032]優選的,上述彎曲軸134繞其軸心轉動的設置在連接板132上,當對鋼筋6彎曲時,由于彎曲軸134能夠繞其軸心自轉,能夠防止出現鋼筋6彎曲時卡死受阻的情況發生。
[0033]更為優選的,本實施例將彎曲心軸133與彎曲主軸131同心設置,這樣相對于非同心設置的情況,同心設置能夠使得彎曲主軸131與彎曲心軸133之間的力臂最小,進而彎曲心軸133獲得的旋轉力會更大,有助于更好的實現鋼筋6的彎曲。
[0034]本實施例中,導柱14設置為兩個,其水平且對稱的設置在機架11的U型結構內部,彎曲支撐12未設置彎曲裝置13的一端套設在導柱14上,并沿導柱14滑動。優選的,機架11沿導柱14長度方向上設有氣缸15,該氣缸15的輸出端連接于彎曲支撐12未設置彎曲裝置13的一端,也就是說,通過氣缸15的伸縮,能夠帶動彎曲支撐12沿導柱14滑動,進而帶動其上的彎曲裝置13滑動。
[0035]參照圖4-7,本實施例的上述該三維彎曲裝置I設置于平面彎曲設備的平面彎曲機構2的一側(具體為圖4所示的右側),其通過與平面彎曲設備相配合使用,可以實現鋼筋6的三維彎曲,自動生產出建筑工程上需要的三維箍筋。
[0036]本實施例中,上述平面彎曲設備包括有平面彎曲機構2、牽引機構3、矯直機構4以及剪切機構5,其中平面彎曲機構2位于剪切機構5—側,鋼筋6依次經過牽引機構3、矯直機構4以及剪切機構5后,輸送至平面彎曲機構2進行彎曲,隨后在輸送至三維彎曲裝置I進行三維彎曲,以形成三維立體鋼筋。
[0037]具體的,如圖9所示,平面彎曲機構2包括平面彎曲支撐21,可伸縮以及旋轉的穿設在平面彎曲支撐21上的平面彎曲主軸22,固接在平面彎曲主軸22—端的第二連接板23,固設在第二連接板23上的平面彎曲心軸24,以及設置在第二連接板23上且與平面彎曲心軸24偏心設置的平面彎曲軸25。本實施例中的平面彎曲機構2與三維彎曲裝置I的區別僅在于平面彎曲機構2是直接固定在平面彎曲設備的架體上的,其無法滑動,其余結構與三維彎曲裝置I的結構基本相同,其彎曲原理與三維彎曲裝置I的彎曲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贅述。
[0038]本實施例中,三維彎曲裝置I的彎曲裝置13進行彎曲鋼筋時,其形成有第一彎曲平面(圖中未示出),平面彎曲機構2彎曲鋼筋時形成有第二彎曲平面(圖中未示出),上述第一彎曲平面與第二彎曲平面成角度設置,進而保證最終彎曲后的鋼筋為立體結構。優選的,本實施例的第一彎曲平面與第二彎曲平面成90°角設置。
[0039]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三維彎曲裝置與平面彎曲設備配合使用完成鋼筋6的三維彎曲過程加以說明:
[0040]首先,如圖4所示,鋼筋6在牽引機構3以及矯直機構4的帶動下輸送至平面彎曲機構2處,平面彎曲機構2的平面彎曲主軸22轉動并帶動平面彎曲心軸24以及平面彎曲軸25轉動,將鋼筋6在形成的第二彎曲平面上彎曲,圖4所示為在第二彎曲平面上彎曲了兩個角度。此時三維彎曲裝置I沒有動作,牽引機構3繼續帶動鋼筋6向三維彎曲裝置I移動。
[0041]隨后,如圖5所示,牽引機構3驅動鋼筋6移動至三維彎曲裝置I處,三維彎曲裝置I通過氣缸15帶動彎曲裝置13移動至鋼筋6上方,隨后彎曲主軸131在驅動機構的帶動下向下移動,并使鋼筋6置于彎曲心軸133和彎曲軸134之間,此時三維彎曲裝置I準備開始進行鋼筋6的彎曲。
[0042]如圖6所示,三維彎曲裝置I的彎曲主軸131在驅動機構的帶動下轉動一定角度,并使得彎曲心軸133和彎曲軸134也隨之轉動一定角度,彎曲軸134在形成的第一彎曲平面上對鋼筋6進行彎曲,由于本實施例三維彎曲裝置I與平面彎曲機構2的第一彎曲平面與第二彎曲平面成角度設置,因此經三維彎曲裝置I彎曲后的鋼筋6呈現為三維立體狀態。
[0043]在三維彎曲裝置I彎曲鋼筋6完成后,如圖7所示,其彎曲主軸131在驅動機構的帶動下縮回(此時彎曲主軸131已停止轉動),鋼筋6在牽引機構3的帶動下向相反的方向(圖7所示的左側)移動到所需的長度,此時平面彎曲機構2可以繼續在第二彎曲平面上對鋼筋6進行彎曲動作,圖7中平面彎曲機構2沒有再進行彎曲,此時由剪切機構5完成對鋼筋6的剪切,生產出如圖8所示的成品立體箍筋。
[0044]需要說明的是,當進行平面彎曲動作而不需要三維彎曲裝置I工作時,彎曲支撐12可以在氣缸15的帶動下縮回,進而保證彎曲裝置13不會對平面彎曲造成干擾。三維彎曲裝置I和平面彎曲機構2相互配合使用,可以通過不同彎曲角度的變化,把鋼筋6彎曲生成各種三維形狀。
[0045]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設置于平面彎曲設備的平面彎曲機構(2)的一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維彎曲裝置(I)包括機架(11),滑動設置于機架(11)上的彎曲支撐(12),所述彎曲支撐(12)上設有相對其可伸縮以及旋轉的彎曲裝置(13),所述彎曲裝置(13)彎曲鋼筋形成有第一彎曲平面,平面彎曲機構(2)彎曲鋼筋形成有第二彎曲平面,所述第一彎曲平面與第二彎曲平面成角度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裝置(13)包括可伸縮以及旋轉的穿設在彎曲支撐(12)上的彎曲主軸(131 ),固接在彎曲主軸(131)—端的連接板(132),固設在連接板(132)上的彎曲心軸(133),以及設置在連接板(132)上且與彎曲心軸(133)偏心設置的彎曲軸(13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軸(134)繞其軸心轉動的設置在連接板(132)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心軸(133)與彎曲主軸(131)同心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1)呈U型結構設置,其上水平設有導柱(14),彎曲支撐(12)未設置彎曲裝置(13)的一端套設在導柱(14)上,并沿所述導柱(14)滑動。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1)沿導柱(14)長度方向上設有氣缸(15),所述氣缸(15)的輸出端連接于彎曲支撐(12)未設置彎曲裝置(13)的一端。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彎曲平面與第二彎曲平面成90°角設置。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彎曲機構(2)包括平面彎曲支撐(21),可伸縮以及旋轉的穿設在平面彎曲支撐(21)上的平面彎曲主軸(22),固接在平面彎曲主軸(22)—端的第二連接板(23),固設在第二連接板(23)上的平面彎曲心軸(24),以及設置在第二連接板(23)上且與平面彎曲心軸(24)偏心設置的平面彎曲軸(25)。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自動彎箍機的三維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彎曲設備還包括牽引機構(3)、矯直機構(4)以及剪切機構(5),所述平面彎曲機構(2)位于剪切機構(5)的一側,鋼筋依次經過牽引機構(3)、矯直機構(4)以及剪切機構(5),并輸送至平面彎曲機構(2)。
【文檔編號】B21F1/00GK205464062SQ201620203228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6日
【發明人】陳振東
【申請人】建科機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