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玻璃鋼化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玻璃鋼化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玻璃鋼化爐。
背景技術:
玻璃經鋼化工藝后,其機械性能得到了極大改善,應用也越來越廣。玻璃鋼化爐的結構由上、下集風箱和與之對應并構成成型層的風柵機構、連接于二者之間的導風管構成。目前玻璃鋼化爐中所使用的導風管有兩種結構其一由帆布卷制而成,在玻璃鋼化工藝過程中,由于風柵機構構成的成型層根據不同的設計而彎曲變形成不同的形狀,帆布導風管也隨之伸長、縮短或變形,甚至彎曲而形成死摺,從而會影響甚至阻礙導風管的通風效果,嚴重地影響了玻璃鋼化所需要的通風量,降低鋼化玻璃的成品率;其二,由玻璃纖維材料制成,這種導風管盡管不存在影響通風量的問題,但由于其材料本身易老化,因而使用時易形成碎渣,并隨導風管進入鋼化玻璃成型層而影響玻璃的純度,極易造成鋼化玻璃質量的嚴重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其內壁耐磨、而且通風效果不會隨風柵構成的成型層的彎曲而變化的玻璃鋼化爐。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玻璃鋼化爐包括集風箱、由風柵機構形成的鋼化玻璃成型層和連接于集風箱、風柵之間的導風管,所述的導風管由彈簧型骨架和相間粘貼于兩側的布層和膠層構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相間粘貼于彈簧型骨架兩側的布層和膠層分別為2-5層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構成導風管內壁的膠層為氯丁橡膠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構成導風管外壁的膠層為具有阻燃性能的材料構成。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玻璃鋼化爐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由于連接于集氣箱和構成成型層的風柵之間的導風管采用彈簧骨架結構,從而使得該導風管可隨風柵的彎曲變形而伸長、縮短或彎曲,而不至于使其截面面積縮小,從而保證了玻璃鋼化工藝中所設計的通風量,降低了鋼化玻璃的廢品率;其二,由于導風管的內壁采用耐磨、抗老化的膠層結構,解決了因老化所形成的碎掉渣進入成型層,影響鋼化玻璃純度的問題。
圖1為玻璃鋼化爐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用于玻璃鋼化爐中的導風管的軸向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玻璃鋼化爐的結構和使用原理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為玻璃鋼化爐的結構示意圖,即包括上、下集風箱1、1′和所對應上、下風柵3、3′,連接于集風箱1、1′和對應的風柵3、3′之間的如圖2所示的其中間為金屬彈簧骨架9、內側為內布層1 2和內膠層6,外側為外布層7和外膠層8構成的上、下導風管2、2′。其中上、下風柵3、3′之間構成玻璃鋼化成型層4。
在上述的導風管結構中,內壁面、金屬彈簧骨架的兩側均為膠層結構,且膠層和布層相間粘合,導風管內壁面的膠層6由耐磨性能好、耐老化的氯丁橡膠材料構成。而形成于導風管外壁面的布或膠層為具有阻燃性能材料的布料或膠料構成。根據試驗導風管中的金屬彈簧骨架9的內、外依次粘合有膠層10、10′、布層12、7、膠層6、8和粘合于導風管外壁的阻燃布層11共七層結構時,其性能價格比最為適宜。當然也可以根據不同型號的玻璃鋼化爐相應增加形成管壁的膠層和布層。
本實用新型玻璃鋼化爐按下述方式進行工作當熔融狀態的玻璃原料進入由上、下風柵3、3′構成的成型層后,冷空氣經上、下進風口5、5′進入上、下集風箱1、1′,然后經上、下導風管2、2′和上、下風柵3、3′進入成型層4,對進入成型層4中的玻璃原料進行冷卻,隨著上、下風柵3、3′的彎曲變形而固化,形成不同形狀和厚度的鋼化玻璃產品。上、下風柵3、3′的變形帶動導風管伸長縮短,由于導風管2和2′帶有彈簧骨架層9,使導風管2、2′的內徑保持不變,保障了良好的通風,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權利要求1.一種玻璃鋼化爐,其結構包括集風箱、由風柵機構形成的鋼化玻璃成型層和連接于集風箱、風柵之間的導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風管由彈簧型骨架和相間粘貼于兩側的布層和膠層構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玻璃鋼化爐,其特征為所述的相間粘貼于彈簧型骨架兩側的布層和膠層分別為2-5層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玻璃鋼化爐,其特征為所述的構成導風管內壁的膠層為氯丁橡膠層。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玻璃鋼化爐,其特征為所述的構成導風管外壁的膠層為具有阻燃性能的材料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玻璃鋼化設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玻璃鋼化爐。其主要技術特征包括集風箱、風柵層、連接于二者之間的由中間為金屬彈簧骨架兩側為布層、膠層相間粘合形成的導風管和上、下風柵構成的鋼化玻璃成型層。解決了由于導風管在鋼化玻璃成型層變形時易彎曲、形成死褶影響通風量或由于導風管內壁不耐磨、易掉渣而降低鋼化玻璃產品質量的問題。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玻璃鋼化爐可以生產出各種形狀及純度的鋼化玻璃產品。
文檔編號C03B27/04GK2635671SQ0326965
公開日2004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03年7月6日
發明者陳憲橋 申請人:陳憲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