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體的裝載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經導管輸送植入體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植入體的裝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為了減少植入體輸送時對人體造成的創傷,加之輸送導管的尺寸通常很小,因此要將植入體裝載進最低程度侵入的輸送系統的導管內很困難。如需要將支架壓縮至很小的直徑以載入導管中。而支架或支架上的瓣膜通常易因過度壓縮、壓縮不均勻、或局部意外彎折造成支架損傷或瓣膜破損,最終導致支架或瓣膜的功能有缺陷或使用壽命降低,甚至可能無法正常植入工作。尤其是在裝載自膨脹支架的時候會因為自膨脹支架自身的張力更為困難。此外,植入手術的時間過長增加手術風險。
[0003]—般而言,瓣膜支架包括開口端1、支架本體3,以及從開口端I向支架本體3收縮的過渡段2,如圖1所示。
[0004]現有專利W02013045262A1描述了一種將支架裝載進醫用輸送系統的方法和系統,沒有分級壓縮,實際操作中支架在壓縮過程中姿態不穩定,使得支架的掛耳準確地掛在輸送系統上,操作不夠簡便可靠。W02013177684A1描述了一種將假體裝載進輸送系統的方法和設備。該設備包括多個具有不同內徑的殼體(housing)來裝載支架,缺點是機構復雜,操作麻煩。
[0005]因此,需要一種將植入體均勻裝載到輸送系統的適當而安全的裝置,此外,該裝置應具有操作簡單、裝載效率高的特點,以防止因裝載時間過長增加手術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植入體的裝載裝置,能保證植入體能夠被均勻、無損地壓縮進輸送系統的導管中,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裝載效率高。
[0007]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植入體的裝載裝置,包括,引導錐,所述的引導錐的內腔包括第一壓縮區、第二壓縮區和置于第一壓縮區和第二壓縮區之間的握持區,所述的第一壓縮區的入口端直徑大于第二壓縮區的出口端直徑,所述的握持區提供對植入體的接觸。
[0008]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壓縮區、第二壓縮區、握持區為旋轉面定義的空間。
[0009]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面的母線為直線和/或曲線。
[0010]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壓縮區與握持區的連接端直徑小于第二壓縮區與握持區的連接端直徑。
[0011]進一步地,所述的植入體為瓣膜支架。
[0012]進一步地,所述裝載裝置還包括引導座,所述的引導座包括底座和置于底座上的漏斗狀引導柱。
[0013]進一步地,所述引導柱的高度與引導錐的高度比的范圍為0.8: I?1.2: 10
[0014]進一步地,所述引導柱的外圍設有第二連接區,所述引導錐通過所述第一連接區與所述第二連接區可拆卸連接。
[0015]進一步地,所述的引導座內部設有軸向貫通的內腔,所述內腔還包括第三壓縮區。
[0016]進一步地,所述的引導座設有貫通的內腔。
[0017]進一步地,所述的內腔還包括第三壓縮區。
[0018]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三壓縮區為漏斗狀空間。
[0019]進一步地,所述的引導座的底座表面上設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引導柱和第二連接區之間。
[0020]進一步地,所述的凹槽的內徑和所述植入體尾部的直徑比為1:1?1.1: 1,所述凹槽的寬度為I?5mm。
[0021]進一步地,所述裝載裝置還包括穩定管,且所述穩定管至少部分外表面直徑小于所述弓I導錐第二壓縮區的出口端直徑。
[0022]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提供的植入體的裝載裝置,通過在引導錐內設置第一壓縮區,第二壓縮區,和置于第一壓縮區和第二壓縮區之間的握持區,能保證植入體,尤其是自膨脹瓣膜支架,能夠被均勻、無損地壓縮進輸送系統的導管中,精簡了工具,簡化了結構,提高了裝載效率。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植入體的裝載裝置具有操作簡單、裝載效率高的特點,以防止因裝載時間過長增加手術風險。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瓣膜支架展開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引導椎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圖2中所示引導椎的剖視圖;
[0026]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引導座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5為圖1中所示引導座的剖視圖;
[0028]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將瓣膜支架安放入引導座和引導椎后的示意圖;
[0029]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將支架或支架瓣膜安放入引導座和引導椎后的示意圖;
[0030]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示出了將支架或支架瓣膜靠近頭部一端壓縮進入穩定管的不意圖;
[0031]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將引導錐從引導座上拔出,將引導座翻轉后使用壓縮錐體壓縮瓣膜支架的尾部,使得瓣膜支架壓縮進入穩定管中的示意圖;
[0032]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將瓣膜支架經由穩定管裝載進入輸送系統導管內的示意圖;
[0033]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引導椎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0034]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穩定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5]圖中:
[0036]4引導錐41第一壓縮區42第二壓縮區
[0037]43握持區44第一連接區45出口圓角
[0038]5引導座51引導柱52第三壓縮區
[0039]53底座54第二連接區55凹槽
[0040]6瓣膜支架61頭部掛鉤62尾部
[0041]63開口端64過渡段65支架本體
[0042]7輸送系統71內管72內管掛鉤
[0043]73外管8穩定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其中,植入體采用瓣膜支架作為示例來解釋實用新型,但是瓣膜支架不是對植入體的限制。
[004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瓣膜支架6舒展狀態下的示意圖。瓣膜支架6,例如心臟瓣膜支架,可被配置于經導管植入體內。雖然本優選實施例示出了一種常見的支架瓣膜的幾何形狀,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的瓣膜支架幾何形狀。
[0046]瓣膜支架6,如圖1所示,除了開口端63、支架本體65,以及從開口端63向支架本體65收縮的過渡段64,還可以包括頭部掛鉤61和尾部62。本實用新型對瓣膜支架的制作材料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是本領域現有任一種材料,優選地,由記憶合金支架組成。通常情況下,圖1所示的瓣膜支架6經過裝載工具裝載到輸送系統中,在如圖8所示的收縮狀態下由輸送系統導管送入體內至目標區域,然后釋放瓣膜支架6,展開成如圖1所示狀態。
[0047]請參見圖2、圖3、圖11,在優選實施例中,引導錐4具有內腔,所述的內腔包括第一壓縮區41、第二壓縮區42和置于第一壓縮區41和第二壓縮區42之間的握持區43,第一壓縮區41的入口端(未標出)直徑大于第二壓縮區42的出口端直徑。裝載時,第一壓縮區41對瓣膜支架初步壓縮,第二壓縮區42對瓣膜支架進一步壓縮,且第二壓縮區42對植入體提供第一接觸點時,握持區43提供對植入體如瓣膜支架的第二接觸點;對于瓣膜支架而言,此時第一接觸點位于瓣膜支架的開口端63,第二接觸點位于瓣膜支架的過渡段64。優選,第一壓縮區41、第二壓縮區42、握持區43均為引導錐的內表面定義的空間,所述內表面為旋轉面,所述旋轉面母線為直線或曲線。握持區43的入口端直徑大于出口端直徑。握持區43入口端是指握持區43與第一壓縮區41連接的一側,握持區43出口端是指握持區43與第二壓縮區42連接的一側。優選地,引導錐4的第二壓縮區42的出口端設有出口圓角45,以便于輸送系統7內管71進入、供瓣膜支架46的端部伸出。此外,引導錐4外表面的形狀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與定義內腔的內表面形狀相似,如圖2所示;也可以為其他形狀,例如圖11所示的錐形。引導錐4外表面可設置凸起、凹槽、花紋或磨砂層等,便于手握。
[0048]引導錐4內腔還包括與第一壓縮區41入口端連接的連接區44。通過連接區44,引導錐4可以與裝載裝置的其他部件連接,例如與引導座5可拆卸連接。具體的可拆卸連接的形式,本實用新型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插接的方式、卡扣的方式、螺紋的方式連接等。圖3-圖6顯示兩者采用插接的方式連接。
[0049]裝載時,瓣膜支架6的開口端63先進入第一壓縮區41,瓣膜支架6被初步壓縮,瓣膜支架6的開口端63的端部與第一壓縮區41的之間形成第一個接觸點。隨著瓣膜支架6繼續進入第一壓縮區41,第一壓縮區41上的第一個接觸點位置不斷上移。當瓣膜支架6的開口端63的端部進入握持區43的時候,第一壓縮區41上的第一個接觸點位于第一壓縮區41的出口端(即第一壓縮區41與握持區43的連接處),且不再上移。此時,瓣膜支架6上的第一個接觸點的位置不再處于瓣膜支架6的開口端63的端部。瓣膜支架6的開口端63繼續進入握持區43,瓣膜支架6上的第一個接觸點的位置向瓣膜支架6過渡段64的方向移動。當瓣膜支架6開口端63的端部進入第二壓縮區42,且與第二壓縮區42形成第二個接觸點時,瓣膜支架6上的第一個接觸點的位置處于瓣膜支架6的過渡段64。優選,形成第二個接觸點時,瓣膜支架6的開口端63的端部位于第二壓縮區42的出口端附近,以便于輸送系統7的內管掛鉤72能夠鉤上引導錐4中的瓣膜支架6的頭部掛鉤61。優選,瓣膜支架6的軸向長度大于引導錐4的軸向長度,當瓣膜支架6與第二壓縮區42形成第二個接觸點時,可以繼續對瓣膜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