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的換檔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車輛的換檔機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車輛的換檔機構,特別是關于一種換檔軸可提供雙邊輸出的換檔機構。
背景技術:
一般全地形車輛的換檔機構是設于引擎中,全地形車輛包含有一曲軸箱及一連接曲軸箱的傳動箱,該曲軸箱內設有曲軸、換檔軸、變速轂、撥叉與齒輪組,曲軸可被引擎的活塞帶動,該換檔軸僅具有一輸出端,該輸出端伸出該曲軸箱,進一步與全地形車輛的排檔機構連接,該換檔軸與變速轂連接,變速轂連接撥叉,且撥叉連接齒輪組,其中,使用者可操控該排檔機構,讓排檔機構帶動換檔軸,進一埠帶動變速轂與撥叉,使撥叉可控制齒輪組的換檔作業。然上述中,該換檔機構的換檔軸僅設有一輸出端,屬于單邊輸出,若換檔軸的輸出端為右邊,全地形車輛的排檔機構只能設計于右邊,若換檔軸的輸出端為左邊,全地形車輛的排檔機構只能設計在左邊,所以換檔機構的換檔軸采用單邊輸出會造成適用性受限制的問題,以及導致引擎要搭配不同車輛時會受到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的換檔機構,希藉此設計,改善換檔機構的換檔軸采用單邊輸出會造成適用性受限制的問題,以及導致引擎要搭配不同車輛時會受到限制。為達成前揭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車輛的換檔機構,該車輛包含有一曲軸箱及一傳動箱,該曲軸箱與傳動箱連接,該曲軸箱內設有曲軸、換檔軸、變速轂、撥叉與齒輪組,該傳動箱內設有可被曲軸帶動的傳動輪組,其中,該曲軸箱包含有相配合的一第一箱體及一第二箱體,該第一箱體與第二箱體上皆設有配合換檔軸的軸孔預備區,且該第一箱體與第二箱體的軸孔預備區至少擇一設置軸孔。上述中,該車輛的換檔機構是藉由換檔軸與車輛的排檔機構連接,其中,該第一箱體與第二箱體的軸孔預備區可至少擇一設置軸孔提供換檔軸伸出,使該換檔軸可搭配并適用于不同的車輛的左側或右側的排檔機構,提升適用性,讓換檔機構連接的引擎可適用于不同的車輛上。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中,該傳動箱包含有組合的一本體及一蓋體,該第一箱體連接該本體,以及該第一箱體與本體的外側面之間形成一預留空間。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中,該第一箱體于軸孔預備區設置第一軸孔,該換檔軸于鄰近第一軸孔的一側形成一第一輸出端,該第一輸出端伸出第一軸孔并伸入該預留空間。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中,該第二箱體于軸孔預備區設置第二軸孔,該換檔軸于鄰近第二軸孔的一側形成一第二輸出端。[0010]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中,該第一箱體于軸孔預備區設置第一軸孔,第二箱體于軸孔預備區設置第二軸孔,該換檔軸的兩側分別形成一第一輸出端及一第二輸出端,該第一輸出端伸出第一軸孔并伸入該預留空間,第二輸出端伸出第二軸孔。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中,該曲軸箱上形成一凸臺,該凸臺具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所述第一軸孔位于第一側面上。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中,所述第二軸孔位于第二側面上,以及所述預留空間位于凸臺的第一側面與本體的外側面之間。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中,該換檔軸連接變速轂,變速轂連接撥叉,且撥叉連接齒輪組。
圖1 為本實用新型車輛的換檔機構之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圖2 為本實用新型車輛的換檔機構之一較佳實施例之上視示意圖。圖3 為本實用新型車輛的換檔機構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前視示意圖。圖4 為本實用新型車輛的換檔機構之一較佳實施例之曲軸箱與傳動箱內構件組合上視示意圖。圖5 為本實用新型車輛的換檔機構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示意圖。圖6 為本實用新型車輛的換檔機構之一較佳實施例之曲軸箱與傳動箱內構件組合側視示意圖。10曲軸箱11第一箱體12第二箱體 13第一軸孔 14第二軸孔15凸臺 16第一側面17第二側面 20傳動箱21本體22 蓋體 23預留空間30 曲軸 31換檔軸 32第一輸出端33第二輸出端 34變速轂35撥叉 36齒輪組37扇形齒40傳動輪組41主動輪盤42被動輪盤43皮帶50 活塞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圖2,為本實用新型車輛的換檔機構之一較佳實施例,該車輛包含有一曲軸箱10及一傳動箱20,該曲軸箱10與傳動箱20連接,如圖3所示,該曲軸箱10內設有曲軸30、換檔軸31、變速轂34、撥叉35與齒輪組36,該傳動箱20內設有可被曲軸30帶動的傳動輪組40,其中,該曲軸箱10包含有相配合的一第一箱體11及一第二箱體12,該傳動箱20包含有組合的一本體21及一蓋體22,該第一箱體11連接該本體21,以及該第一箱體11與本體21的外側面之間形成一預留空間23,該第一箱體11與第二箱體12上皆設有配合換檔軸31的軸孔預備區,且該第一箱體11與第二箱體12的軸孔預備區至少擇一設置軸孔。于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可于第一箱體11的軸孔預備區上設置第一軸孔13, 或者可于第二箱體12的軸孔預備區上設置第二軸孔14,或者第一箱體11上設有第一軸孔 13及第二箱體12上設有第二軸孔14。上述中,該換檔軸31的兩側分別形成一第一輸出端32及一第二輸出端33,該第一輸出端32可伸出第一軸孔13并伸入該預留空間23,第二輸出端33可伸出第二軸孔14,其中,換檔軸31可依據設置需求而僅伸出第一軸孔13、第二軸孔14,或者同時伸出第一軸孔 13與第二軸孔14。于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該曲軸箱10上形成一凸臺15,該凸臺15具有一第一側面16及一第二側面17,所述第一軸孔13位于第一側面16上,所述第二軸孔14位于第二側面17上,以及所述預留空間23位于凸臺15的第一側面16與本體21的外側面之間。請參閱圖3所示,該換檔軸31位在曲軸箱10的中央部位,換檔軸31的高度低于該傳動箱20的頂緣,使換檔軸31的第一輸出端32受到傳動箱20的保護,不易受到外力的損傷。請參閱圖4、圖5所示,該曲軸可被引擎的活塞50帶動,該傳動輪組40包含有一主動輪盤41、一被動輪盤42及一皮帶43,該主動輪盤41可被曲軸30帶動,被動輪盤42套設于一輸出軸,該皮帶43環繞于主動輪盤41與被動輪盤42。如圖6所示,該換檔軸31與車輛的排檔機構連接,以及該換檔軸31上設有一扇形齒37與變速轂34及輸出軸上的齒輪嚙合,變速轂34連接撥叉35,且撥叉35連接齒輪組 36。據上所述,車輛的排檔機構設于車輛的左側時,排檔機構可與換檔軸31的第一輸出端32連接,帶動換檔軸31進一步帶動以扇形齒37及齒輪連接的變速轂34,變速轂34轉動并帶動撥叉35,藉由撥叉35控制連接的齒輪組36進行換檔作業。若車輛的排檔機構設于車輛的右側時,排檔機構可與換檔軸31的第二輸出端33 連接,帶動換檔軸31進一步帶動以扇形齒37及齒輪連接的變速轂34,變速轂34轉動并帶動撥叉35,藉由撥叉35控制連接的齒輪組36進行換檔作業。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車輛的換檔機構于曲軸箱10的第一箱體11、第二箱體12上設置軸孔預備區,依據設置需求而至少擇一軸孔預備區設置軸孔,提供換檔軸31的第一輸出端32及/或第二輸出端33伸出,以及該本體21與第一箱體11之間形成的預留空間23, 提供換檔軸31的第一輸出端32伸出后有可容置的空間,因此該換檔機構的換檔軸31可依據使用需求采用雙邊輸出的設計,該換檔機構的換檔軸31可搭配不同的車輛的左側或右側的排檔機構,可提升適用性,讓換檔機構連接的引擎可適用且配置于不同的車輛上。
權利要求1.一種車輛的換檔機構,該車輛包含有一曲軸箱及一傳動箱,該曲軸箱與傳動箱連接,該曲軸箱內設有曲軸、換檔軸、變速轂、撥叉與齒輪組,該傳動箱內設有能夠被曲軸帶動的傳動輪組,其特征在于該曲軸箱包含有相配合的一第一箱體及一第二箱體,該第一箱體與第二箱體上皆設有配合換檔軸的軸孔預備區,且該第一箱體與第二箱體的軸孔預備區至少擇一設置軸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傳動箱包含有組合的一本體及一蓋體,該第一箱體連接該本體,以及該第一箱體與本體的外側面之間形成一預留空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箱體于軸孔預備區設置第一軸孔,該換檔軸于鄰近第一軸孔的一側形成一第一輸出端,該第一輸出端伸出第一軸孔并伸入該預留空間。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箱體于軸孔預備區設置第二軸孔,該換檔軸于鄰近第二軸孔的一側形成一第二輸出端。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箱體于軸孔預備區設置第一軸孔,第二箱體于軸孔預備區設置第二軸孔,該換檔軸的兩側分別形成一第一輸出端及一第二輸出端,該第一輸出端伸出第一軸孔并伸入該預留空間,第二輸出端伸出第二軸孔。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曲軸箱上形成一凸臺,該凸臺具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所述第一軸孔位于第一側面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軸孔位于第二側面上,以及所述預留空間位于凸臺的第一側面與本體的外側面之間。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的換檔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換檔軸連接變速轂,變速轂連接撥叉,且撥叉連接齒輪組。
專利摘要一種車輛的換檔機構,該車輛包含有一曲軸箱及一傳動箱,該曲軸箱內設有曲軸、換檔軸、變速轂、撥叉與齒輪組,該曲軸箱包含有相配合的一第一箱體及一第二箱體,該第一箱體與第二箱體上皆設有配合換檔軸的軸孔預備區,且該第一箱體與第二箱體的軸孔預備區至少擇一設置軸孔,可搭配不同的車輛的左側或右側的排檔機構,讓換檔軸至少擇一軸孔預備區的軸孔伸出,達到提高適用性且降低引擎搭配車輛的限制。
文檔編號F16H63/32GK202338632SQ20112052543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5日
發明者賴建宏 申請人: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