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中的油循環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內燃機中的油循環結構。
【背景技術】
[0002]作為內燃機中的油循環結構,存在已知的這樣的結構,在該結構中,在氣缸蓋中形成有多個油孔,所述油孔使油從設有多個排氣口的氣缸蓋流入到氣缸體。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0. (JPA)描述了油孔形成在氣缸蓋中的排氣口之間,并且此夕卜,油孔在氣缸蓋的縱向方向上形成在最外側排氣口的外側,使得油孔與最外排氣口相鄰。
【發明內容】
[0003]在內燃機中的油循環結構中,在油孔形成為JPA中所描述的那樣的情況下,經過油孔的油從排氣口中的排氣接收熱量,使得油的溫度可能由于熱量而易于升尚O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內燃機中的油循環結構,該循環結構能夠抑制油的溫度升高。
[0005]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種內燃機中的油循環結構。油循環結構包括氣缸體和氣缸蓋。氣缸蓋包括多個排氣口。氣缸蓋具有多個油孔,該油孔在與氣缸體接觸的表面上開口。油通過多個油孔被給至氣缸體。多個油孔包括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第一油孔在氣缸體的縱向方向上被置于最外側排氣口的外側。第二油孔在氣缸體的縱向方向上被布置在第一油孔的外側。第二油孔具有比第一油孔的直徑大的直徑。這增加從氣缸蓋通過油孔流入氣缸體的油中的流經第二油孔的油的流速。與流經第一油孔的油相比,流經第二油孔的油難以從排氣口中的排氣接收熱量。這是因為,第二油孔與第一油孔相比形成在離排氣口更遠的位置處,并且從排氣口到第二油孔的熱傳遞被流經布置在第二油孔與排氣口之間的第一油孔的油中斷。通過如上文所描述的那樣增加難以從排氣口中的排氣接收熱量的第二油孔中的油的流速,能夠抑制從氣缸蓋流向氣缸體的油的溫度升高。
[0006]在油循環結構中,氣缸體可以包括油接收部和水套。油接收部可以被構造成從多個油孔接收油。水套可以與油接收部相鄰。根據油循環結構,從第二油孔流入到油接收部中的油通過與流經與油接收部相鄰的水套的冷卻水進行熱交換而被有效地冷卻。
[0007]在油循環結構中,第二油孔在氣缸體側上可以具有開口。第二油孔的內周表面在第二油孔的氣缸體側上可以包括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的直徑可以朝向第二油孔的開口擴大。根據油循環結構,當第二油孔中的油流入到油接收部中時,油由于第二油孔的內周表面的較靠近氣缸體側(油接收部側)上的開口的第二部分而擴散,也就是,油由于朝向開口擴大的第二部分而擴散。因此,由于油流動遍及油接收部的內壁的寬范圍,所以油能夠通過與水套的冷卻水進行熱交換而被有效地冷卻。
[0008]在油循環結構中,第一油孔在氣缸體側上可以具有開口。第一油孔的內周表面在第一油孔的氣缸體側上可以具有第一部分。該第一部分的直徑可以朝向第一油孔的開口擴大。根據油循環結構,當第一油孔中的油流入到油接收部中時,油由于第一油孔的內周表面的較靠近氣缸體側(油接收部側)上的開口的第一部分而擴散,也就是,油由于朝向開口擴大的第一部分而擴散。因此,由于油流動遍及油接收部的內壁的寬范圍,所以油可以通過與水套的冷卻水進行熱交換而被有效地冷卻。因此,如果穿過第一油孔的油從排氣口中的排氣接收熱量并且其溫度升高,則油被有效地冷卻,同時油沿著油接收部的內壁流動,從而抑制油的溫度升高。
【附圖說明】
[0009]下面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特征、優點以及技術和工業意義,其中相似的數字符號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0010]圖1為用圖解方式說明根據本實施例的內燃機的氣缸蓋中的排氣口的結構的平面圖;
[0011]圖2為當從箭頭I1-1I的方向觀察時圖1的內燃機中的氣缸蓋和氣缸體的示意圖;并且
[0012]圖3為當從油接收部側觀察時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油孔的開口和第二油孔的開口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參照圖1至3來描述內燃機中的油循環結構的一個實施例。如圖1中所示,內燃機的氣缸蓋I被固定到氣缸體8的頂面。氣缸體8設有水套11,以使用于發動機的冷卻水流動。在氣缸蓋I中,成列布置的四個氣缸#1至#4中的每一個氣缸設有多個排氣口3a、3b (在該實例中,一個氣缸兩個排氣口)。多個排氣口 3a、3b被布置在氣缸#1至#4對齊的方向上,也就是,與氣缸體8的縱向方向平行。排氣口 3a、3b被連接到它們的對應的氣缸的燃燒室2。
[0014]第一氣缸#1的排氣口 3a和排氣口 3b在排氣流動方向上的下游處匯集,從而形成集合排氣口 4。第二氣缸#2的排氣口 3a和排氣口 3b在排氣流動方向上的下游處匯集,從而形成集合排氣口 5。第三氣缸#3的排氣口 3a和排氣口 3b在排氣流動方向上的下游處匯集,從而形成集合排氣口 6。第四氣缸M的排氣口 3a和排氣口 3b在排氣流動方向上的下游處匯集,從而形成集合排氣口 7。集合排氣口 4至7在進一步下游處匯集。集合排氣口 4至7在與第一氣缸#1至第四氣缸#4對齊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圖中的右左方向)上對齊。
[0015]氣缸蓋I具有多個油孔9、10,以使潤滑內燃機中的閥系統等的油從氣缸蓋I流到氣缸體8,并且多個油孔9、10與氣缸體8的縱向方向平行地形成。油孔9、10在氣缸蓋I的與氣缸體8接觸的表面上開口。多個油孔9、10包括:第一油孔9,該第一油孔9與集合排氣口 4、6、7的相鄰;和第二油孔10,該第二油孔10在氣缸體8的縱向方向上被置于最外側第一油孔9的進一步外側,第二油孔10與最外側第一油孔9相比被設置成離集合排氣口 7更遠。在氣缸體8的縱向方向上與最外側集合排氣口 7相鄰的第一油孔9被置于集合排氣口 7的進一步外側。此外,第二油孔10在氣缸體8的縱向方向上被置于與集合排氣口 7相鄰的第一油孔9的進一步外側。第二油孔10被形成為具有比第一油孔9的直徑大的直徑。
[0016]圖2為當從箭頭I1-1I的方向觀察時圖1中的氣缸蓋I和氣缸體8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氣缸體8包括用于從多個油孔9、10接收油的油接收部12,并且油接收部12被形成為與水套11相鄰(圖1)。此外,油接收部12以在氣缸體8的縱向方向上延長的形狀形成,并且油接收部12具有內壁12a,該內壁12a具有用于將從多個油孔9、10流出的油收集到收集部分P中的形狀。油接收部12的收集部分P被置于油接收部12的延伸方向上(在氣缸蓋8的縱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中,并且該收集部分P被連接到油盤以保持潤滑氣缸內燃機的每個部分的油。
[0017]如圖3中所示,第二油孔10的內周表面的較靠近氣缸體8側(油接收部12側)上的開口 1b的一部分設有擴大部分10a,該擴大部分1a通過朝向開口 1b擴大第二油孔10而形成。圖3為示出當從氣缸體8側觀察時圖2所示的第二油孔10和離第二油孔10最近的第一油孔9 (與集合排氣口 7相鄰的第一油孔9)的透視圖。如從圖3能夠看到的,第一油孔的內周表面的離第二油孔10最近的一部分設有通過朝向開口 9b擴大第一油孔9而形成的擴大部分9a,所述一部分較靠近油接收部12側上的開口 %。
[0018]接著將描述內燃機中的油循環結構的操作。潤滑圖2所示的內燃機的氣缸蓋I中的閥系統等的油通過第一油孔9和第二油孔10流入到氣缸體8的油接收部12中。當第二油孔10中的油流入到油接收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