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堆垛起重機及其桅桿的輕量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堆垛起重機,尤其涉及桅桿的輕量化。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l (日本實開平6-67412)公開有一種使堆垛起重機的桅桿的 強度從下向上逐漸變小的方案。發明人通過研究堆垛起重機的輕量化,并 研究在支承作用于桅桿的水平應力的同時能夠輕量化的構造,而得到本發 明。
專利文獻l:日本實開平6-6741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課題在于使堆垛起重機的桅桿輕量化。本發明中的追加課題在于通過使粗細不同的部分相互接合的桅桿來引導升降臺的升降。
本發明的特征為在各自具有行進馬達的下部臺車和上部臺車之間,設置有強度沿高度方向變化的桅桿的堆垛起重機中,其特征為相對上述 桅桿的上下兩端部的各自,使桅桿的高度方向中央部的強度降低。
優選為,上述桅桿的強度的順序為,上下兩端部〉高度方向中央部。而且優選為,使上述桅桿的升降臺側的面從下端部到上端部配置在同 一個面上,并且至少上述各中間部由多個中空管構成,由此使從升降臺側 觀察到的上述桅桿的兩側面從下端部到上端部分別設置在同一個面上。
在本發明中,對在各自具有行進馬達的下部臺車和上部臺車之間設置 有強度沿高度方向變化的桅桿的堆垛起重機,通過相對上述桅桿的上下兩 端部的各自,使桅桿的高度方向中央部的強度降低,來使桅桿輕量化。
發明效果
本發明中,由于根據作用于桅桿上的應力改變高度方向的強度,所以
能夠使桅桿輕量化,隨之使堆垛起重機的高速行進變容易。并且,當將桅 桿的升降臺側的面從下端部到上端部設置在同一個面上時,即使桅桿的強 度在高度方向上變化,升降臺的引導也變得容易。另外,當由多個中空管 構成寬度變窄的桅桿中間部時,使桅桿的兩側面從下端部到上端部分別處 在同一個面上,在升降臺的側面的引導變得容易。
圖1為實施例的堆垛起重機的側視圖。
圖2為表示實施例中的桅桿的柱截面的圖,從下開始依次表示上下端 部、高度方向中間下部和中間上部、以及高度方向中央部。 圖3為表示在實施例中將升降臺配置在桅桿上的俯視圖。 圖4為圖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視圖。
圖5為表示裝卸導片滑輪時的狀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視圖。 圖6為變形例的堆垛起重機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視圖。 圖7為圖3的IV IV方向縮小鉛直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表示實施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 實施例
圖1 7表示實施例的堆垛起重機2。 4為下部臺車,6為上部架,8為 上部臺車。10為設置在下部臺車4上的行進馬達,11為設置在上部臺車8 上的行進馬達。12為升降馬達,14為滾筒,通過巻取/輸出未圖示的吊持 材料,使升降臺28升降。通過行進馬達IO、 11驅動驅動車輪16、 17,沿 著行進軌道30、 31使堆垛起重機2行進。18為從動車輪。
實施例中之所以使上部架6和上部臺車8為分體,是為了通過由上部 臺車8推拉上部架6來降低堆垛起重機2的設置高度。另外,也可以不設 置上部架6而直接由上部臺車8支承桅桿20的上端。另外,下部臺車4的 結構或上部臺車8的結構以及上部架6的結構為任意結構。并且在實施例 中,使用設置在升降臺28的行進方向前后的2根支柱作為桅桿20,也可以 使用僅由1根支柱構成的桅桿或由3 4根支柱構成的桅桿。桅桿20是連
接上下臺車4、 8之間而能夠獨立的裝置即可,優選為多根桅桿,尤其優選 由設置在升降臺28的行進方向前后的多根支柱來構成桅桿。并且在本說明 書中,桅桿20以面向升降臺28側的面為正面,以升降臺28的相反側的面 為背面,以堆垛起重機2的行進方向的左右方向的2面為側面。
桅桿20的前后一對的支柱分別以從下部臺車向上部架6的順序順次連 接i下側的端部21、 ii下側的中間部26、 iii高度方向的中央部24、 iv 上側的中間部27、 v上側的端部22。這里上下端部21、 22由同一鋼材的角 管構成,其強度相等。并且上下的中間部26、 27也由相同鋼材的角管構成, 強度相同。但是也可以使上下的端部21、 22的強度不同或使上下的中間部 26、 27的強度不同。各部分相對桅桿20的全高的的比例為上下端部21、 22例如各為10%左右,中央部24為例如20%左右、中間部26、 27例如各 為30%左右。
圖2表示端部21、下側中間部26、中央部24的截面。另外,上側的 端部22與下側的端部21為同一截面,上側中間部27與下側中間部26為 同一截面。各部件21、 26、 24由管狀的角鋼構成,其厚度相同,截面積不 同,截面形狀例如為正方形。由此端部21的強度最大,中間部26的強度 最小,中央部24的強度處在中間。接下來為了提供對升降臺28的左右引 導面,將端部21、中間部26和中央部24的正面設置在同一個垂直方向基 準面F上。接下來因為端部21、中間部26和中央部24的寬度不同,所以 這些側面不能夠作為引導面使用。因此,在端部2K中間部26和中央部 24的左右兩側面上設置角管狀的側部軌道38、 39、 40。而且側部軌道38 40從桅桿突出的面設置在沿著鉛直方向的同一個面上,能夠在左右方向上 引導升降臺。這里的左右方向為與堆垛起重機的行進方向在水平面內成直 角的方向。另外,這些情況對于中間部27以及端部22也相同。
端部21、中間部26以及中央部24等的正面設置有例如左右一對的中 央軌道36、 36,其結構對于部件21 27的全部都通用。中央軌道36為例 如門狀,將沿著堆垛起重機的行進方向相對置的、門的內側的2面作為引 導面50、 51。并且,為了連接不同尺寸的部件21 27,使用例如圖2的凸 緣34。
圖3 圖7中以端部21為例,表示升降臺28和桅桿的關系。另外,
32為滑叉,33為升降臺28的前后兩端的托架。46、 49為導片滑輪,44、 48為它們的托架。托架44從升降臺28的前后兩端的中央部向前后方向延 伸,在其兩側設置有一對導片滑輪49、 49。托架48設置在升降臺28的4 角,在其前端設置有導片滑輪49。
將圖3中的中央軌道36和托架44的周圍放大并在圖4中表示出來, 托架44通過螺栓54等連接用具安裝在托架33上。這里,在取下磨損了的 導片滑輪46的情況下,以及將新的導片滑輪46安裝到中央軌道36內的情 況下,如圖5所示使托架44圍繞水平軸旋轉例如90° 。然后從中央軌道 36、 36之間的開口 56將導片滑輪46放入或取出于中央軌道36。這樣,能 夠容易地將導片滑輪46放入或取出于中央軌道36。
圖6表示關于放入或取出導片滑輪46的變形例,托架44由一對托架 58、 59構成,通過未圖示的螺栓螺母等相互固定。并且一對導片滑輪46 一個個安裝在托架58、 59上。而且在取出或裝入導片滑輪46時,當將托 架44分解為托架58、 59時,能夠簡單地從開口 56出入。
如圖7所示,托架44以及導片滑輪46沿著升降臺28的高度方向例如 設置一對,合計每個升降臺28設置4個托架44和8個導片滑輪46。這樣, 能夠進一步分散從升降臺28施加到桅桿上的力,并且能夠使升降臺28對 桅桿保持規定的姿勢。
表示實施例的動作。下部臺車4和上部臺車8的各自上設置有行進馬 達10、 11,其各自的輸出大致相等。而且當如實施例那樣構成桅桿20時, 施加在桅桿20的各部分的水平方向的應力如圖1的右側所示。另外,該應 力為施加在桅桿20上的來自臺車4、 8的力,和由桅桿20的慣性力引起的 力。作為施加在桅桿20上的力,除此以外還有由桅桿20的自重或升降臺 28的重量等產生的重力,而支承重力比支承應力容易。并且,在桅桿20 上除此以外,還有使升降臺28的移載裝置工作時的左右方向的應力,但是 該應力比行進時的應力小。
因為與臺車4、 8相連接,所以上下端部21、 22上施加了大的應力。 中央部24自身不發生撓曲,必須保持大致直線形狀,為此接下來施加大的 應力。而且對中間部26、 27的應力最小。因此,當根據這些應力使各部件 21 27的強度變化時,能夠使桅桿20輕量化。并且,當使桅桿20輕量化
時慣性力減小,還能夠取得進一步削減桅桿20的強度的效果。
這里,由于從上下臺車4、 8向桅桿20施加的驅動力相等,所以雖然 桅桿20以中央部24為界上下對稱,但在這些驅動力不同的情況下,例如 下部臺車4的驅動力比來自上部臺車8的驅動力大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端 部21的強度比端部22的強度大,并使中間部26的強度比中間部27的強 度大。即使在該情況下,強度的順序不變,仍為端部2K 22最大,中央部 24在中間,中間部26、 27最小。
接下來通過使各部件21 27的靠近升降臺28的正面設置在同一鉛直 面上,能夠在前后方向(行進方向)上引導升降臺28。并且,在部件21 27上設置側部軌道38 40,并將引導面52、 53分別設置在鉛直面上,由 此即使在桅桿的兩側面也能夠引導升降臺28。另外,通過使側部軌道39、 40的左右方向的寬度稍微減小,即使省略對上下端部21、 22的側部軌道 38也可。并且,通過使中央部24的截面形狀由正方形變成長方形,即使省 略側部軌道39也可。即至少要對中間部26、 27設置側部軌道。
在中央軌道36的內側,具有相對置的引導面50、 51。當將升降臺28 的導片滑輪46安裝在中央軌道36內時,引導面50、 51之間剩下較小的余 隙。這里,當慣性力作用在升降臺28上時,前后導片滑輪46、 46共同由 中央軌道36引導。例如當圖3的右向慣性力起作用時,在左側的中央軌道 上導片滑輪與引導面50接觸,在右側的中央軌道上導片滑輪與引導面51 接觸。因此,能夠通過桅桿的左右支柱承受作用在升降臺28上的慣性力, 能夠使每根支柱的力約為1/2。
另外,通過設置左右一對的導片滑輪46,能夠使導片滑輪46的表面 壓力變小,并且能夠分散從升降臺28施加在桅桿上的力。并且,在升降臺 28因為某種原因發生撓曲的情況下,除了導片滑輪49以外通過導片滑輪 46也能夠抑制撓曲。
通過實施例能夠獲得以下效果。(1)通過根據施加在桅桿20上的水平 應力,來設定桅桿高度方向上的強度分布,能夠使桅桿20輕量化。因此堆 垛起重機2的高速行進變得容易。(2)雖然桅桿20沿高度方向的截面形狀 不均一,但通過將各部件21 27的靠近升降臺28的面設置在同一鉛直面 上,能夠在前后方向上引導升降臺28。并且,通過在各部件21 27上設置
側部軌道38 40,并設置通用的引導面52、 53,在左右的兩側面上也能夠 引導升降臺28。 (3)當在桅桿20的靠近升降臺的面上,設置具有前后一對 的引導面50、 51的中央軌道36時,能夠由桅桿的左右兩側的支柱承受作 用在升降臺上的慣性力。因此,能夠進一步使桅桿輕量化。(4)當將一對 的導片滑輪46安裝到托架44上時,能夠容易地將導片滑輪46放入或取出 于中央軌道36內。(5)通過使中央軌道36對各支柱設置左右一對,并在 升降臺28側的托架44上設置左右一對的導片滑輪46,能夠減小作用在導 片滑輪上的表面壓力,并能夠不在桅桿上施加局部的力。(6)當沿著升降 臺28的高度方向各設置多個托架44或導片滑輪46時,能夠更穩定地支承 升降臺28。
權利要求
1、一種堆垛起重機,在各自具有行進馬達的下部臺車和上部臺車之間,設置有強度沿高度方向變化的桅桿,其特征為相對上述桅桿的上下兩端部的各自,使桅桿的高度方向中央部的強度降低。
2、 如權利要求1的堆垛起重機,其特征為上述桅桿的強度的順序為, 上下兩端部>高度方向中央部〉下端部和上述中央部之間的中間部、以及 上端部和上述中央部之間的中間部。
3、 如權利要求2的堆垛起重機,其特征為使上述桅桿的升降臺側的 面從下端部到上端部配置在同一個面上,并且至少上述各中間部由多個中 空管構成,由此使從升降臺側觀察到的上述桅桿的兩側面從下端部到上端 部分別設置在同一個面上。
4、 一種桅桿的輕量化方法,對在各自具有行進馬達的下部臺車和上部 臺車之間設置有強度沿高度方向變化的桅桿的堆垛起重機,通過相對上述 桅桿的上下兩端部的各自,使桅桿的高度方向中央部的強度降低,來使桅 桿輕量化。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堆垛起重機及其桅桿的輕量化方法。使桅桿的2根支柱的強度在高度方向上變化,使強度在上下兩端部最強,中間部為中間強度,中央部和上下兩端之間的肩部最低。能夠使桅桿輕量化。
文檔編號B65G1/04GK101381063SQ20081013115
公開日2009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3日
發明者神出聰, 福田功 申請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