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嬰兒車架靠背組接的結構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嬰兒車靠背組接的結構改良。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96201112.6中公告了“無段調整座椅角度的嬰兒車”。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體積小、調整方便、乘坐舒適的無段調整座椅角度的嬰兒車。它由車架、后支撐架、椅座結構和調整帶組成,其后支撐架呈夾鉗狀,由左右對稱交叉樞接的兩根彎折支桿組成,彎折支桿上、下端樞接在車架上;椅座結構由座布及復數塊夾板組成,座布底部系在車架上,其側緣布材呈松馳狀態,夾板縱向間隔排列在座布背部;調整帶中段設有調節長度的扣件,其兩端固定于車架上,調節帶位于座布背部后方并托住座布背后部及其上夾板,其不足之處在于該結構的嬰兒車雖因能調整座椅角度而使嬰兒乘坐舒適及躺臥入睡,但其結構較為復雜,為使椅背靠后仰角需加大車架間距,致使生產成本較高,而且調整座椅角度時須下蹲并雙手按壓調整機構方能調整座椅的角度,費時費力,調整較為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僅須控制固設在靠背管的拉柄做上或下移動而無須下蹲動作,即可輕松調整座椅角度的嬰兒車架靠背組接的結構改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通過設置在座布兩側片與后車架之間的織帶,在車臺打開時,隨后車架的張開拉動其連接織帶,織帶向后拉襯側片,側片向后方拉靠背連動背靠管,使其背靠管下端的固定釘定位于分段齒牙的第一段,即整個靠背自動定位于第一段位置;同時織帶拉襯兩側片,使其平順,美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
這種嬰兒車架靠背組接的結構改良,包括二推桿,分別在其頂端設有手握部,手握部底端設有第一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同時以銳角鉸接后車架,推桿的底部分別通過一連接機構鉸接前車架,各前車架底部并組設有前滾輪;兩前滾輪上端的前車架橫向之間鉸接一前腳架;二后車架,其一端分別樞設于第一連接件的前端處,另一端各自組設有后滾輪;二支承架,以交叉方式樞組在一起,其一端分別樞設于第二連接件,另一端分別樞設于前車架底部,兩后車架的第二連接件之間鉸裝一可在其中端形成鉸接關節的下橫桿,下橫桿上端的兩后車架之間鉸接一可在其中端形成鉸接關節的上橫桿,左右二靠背管與左右二座管之間套裝一座布,其特殊之處在于二后車架底端分別在各自第二連接件與前車架中端后設的鉚件之間鉸裝有座管,位于前、后車架的二座管中端分別經分段調整機構組接于靠背管的底端,二靠背管的上部分別固設有拉柄,位于二拉柄上端及二分段調整機構上端的二靠背管之間鉸接一鉸接架;左右二靠背管與左右二座管之間套裝一座布,該座布位于左右二靠背管拉柄上端的兩側片上各分別車縫一織帶,該織帶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左右二后車架對應的部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分段調整機構由靠背管底端與位于拉柄部位的靠背管上分別各自開設的一段長通槽、套裝于二長通槽之間的分段拉線、靠背管底端長通槽上端開設的鉚接孔、該鉚接孔與靠背管底端長通槽之間的靠背管內腔中套裝的分段彈簧、將拉柄與分段拉線固設在一起的鉚釘以及將套于靠背管底端的套管、分段拉線固設在一起的鉚釘、靠背管鉚接孔與底端長槽對應于座管相同部位的鉚接孔之間夾套且分別通過鉚釘固設帶有滑槽及齒牙定位機構的分段鐵片及分段護片組成。
分段鐵片由一瓜瓣狀本體、本體下端開設的月牙狀通孔、月牙狀通孔上端的滑槽以及下端的止擋位齒牙、位于月牙狀通孔上端本體上開設的若干鉚接孔組成。
鉸接架由以交叉方式共同樞組于中點的兩個構件、鉸接中點分別與各自靠背管上端鉸接的上構架中端所設的鉸設關節組成。
上橫桿與下橫桿分別在其中端形成鉸接關節的部位連接一連桿。
上橫桿與下橫桿的鉸接關節由兩端分別鉸接各自橫桿的鉸孔及將橫桿穿設于該鉸孔之中的鉚件組成。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各構件設計合理,受力均衡,操作簡便。
2.零件設計精良,結構堅固耐用,使用時可有效避免與其它構件碰撞而損壞,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3.座椅調整到位后鎖扣可靠,安全性能好,另在打開車臺時,隨后車架的張開拉動其連接織帶,織帶向后拉襯側片,側片向后方拉靠背連動背靠管,使其背靠管下端的固定釘定位于分段齒牙的第一段,即整個靠背自動定位于第一段位置,使其不阻礙車臺的打開。
4.由于在座布兩側片與后車架之間設置了織帶,靠背在第一段時,織帶拉襯兩側片,使其平順、美觀。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組設側視位置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背靠組接架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座椅分段調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設置在座布兩側片與后車架之間的織帶的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述
請參閱圖1、圖2。該嬰兒車架靠背組接的結構包括二推桿11,分別在其頂端設有手握部111,手握部111底端設有第一連接件112,該第一連接件112同時以銳角鉸接后車架16,推桿11的底部分別通過一連接機構13鉸接前車架14,各前車架14底部并組設有前滾輪2;兩前滾輪2上端的前車架14橫向之間鉸接一前腳架15;二后車架16,其一端分別樞設于第一連接件112的前端處,另一端各自組設有后滾輪2′;二支承架17,以交叉方式樞組在一起,其一端分別樞設于第二連接件161,另一端分別樞設于前車架14底部,兩后車架16的第二連接件161之間鉸裝一可在其中端形成鉸接關節的下橫桿3,下橫桿3上端的兩后車架16之間鉸接一可在其中端形成鉸接關節的上橫桿3′,上橫桿3′與下橫桿3分別在其中端形成鉸接關節31的部位連接一連桿32。上橫桿3′與下橫桿3的鉸接關節31由兩端分別鉸接各自橫桿3、3′的鉸孔311、311′及將橫桿3、3′分別穿設于該鉸孔311、311′之中的鉚件組成。二后車架16底端分別在各自第二連接件161與前車架14中端后設的鉚件141之間鉸裝有座管4,位于前、后車架的二座管中端分別經分段調整機構5組接于靠背管61的底端,二靠背管61的上部分別固設有拉柄62,位于二拉柄62上端及二分段調整機構5上端的二靠背管61之間鉸接一鉸接架81。鉸接架81由以交叉方式共同樞組于中點的兩個構件811、812、鉸接中點810分別與各自靠背管61上端鉸接的上構架811、812中端所設的鉸設關節813組成。
請參閱圖3,分段調整機構5由靠背管61底端與位于拉柄62部位的靠背管61上分別各自開設的一段長通槽51、51′、套裝于二長通槽51、51′之間的分段拉線52、靠背管61底端長通槽51上端開設的鉚接孔611、該鉚接孔611與靠背管61底端長通槽51之間的靠背管內腔中套裝的分段彈簧54、將拉柄62與分段拉線52固設在一起的鉚釘511以及將套于靠背管61底端的套管53、分段拉線52固設在一起的鉚釘41、靠背管鉚接孔611與底端長槽51對應于座管4相同部位的鉚接孔41′之間夾套且分別通過鉚釘41固設帶有滑槽711及齒牙定位機構712的分段鐵片71及分段護片72組成。分段鐵片71由一瓜瓣狀本體713、本體713下端開設的月牙狀通孔714、月牙狀通孔714上端的滑槽711以及下端的止擋位齒牙712、位于月牙狀通孔714上端本體713上開設的若干鉚接孔715組成。
請參閱圖4,左右二靠背管61與左右二座管4之間套裝一座布12,該座布12位于左右二靠背管拉柄62上端的兩側片121上各分別車縫一織帶122,該織帶122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左右二后車架16對應的部位。
操作實施時,用手拉動拉柄62,拉柄62所連接的分段拉線52隨之作向上或向下之作動,與分段拉線52扣為一體且置于分段調整機構滑槽711內的特殊鉚件511隨之作出調整,沿其滑槽711動作嵌合于一定位齒牙712中,該動作同時聯動底端的靠背管61向前或向后偏移,從而帶動固設于其上的座椅作相應的角度調整。該調整動作無須下蹲,只需輕輕撥動拉柄62,即可輕易地實現嬰兒車座椅處于最佳乘座的舒適位置。在車臺打開時,隨后車架的張開拉動其連接織帶122,織帶122向后拉襯側片,側片向后方拉靠背連動背靠管61,使其背靠管61下端的固定釘定位于分段齒牙的第一段,即整個靠背自動定位于第一段位置;同時織帶122拉襯兩側片,使其平順,美觀。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嬰兒車架靠背組接的結構改良,包括二推桿,分別在其頂端設有手握部,手握部底端設有第一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同時以銳角鉸接后車架,推桿的底部分別通過一連接機構鉸接前車架,各前車架底部并組設有前滾輪;兩前滾輪上端的前車架橫向之間鉸接一前腳架;二后車架,其一端分別樞設于第一連接件的前端處,另一端各自組設有后滾輪;二支承架,以交叉方式樞組在一起,其一端分別樞設于第二連接件,另一端分別樞設于前車架底部,兩后車架的第二連接件之間鉸裝一可在其中端形成鉸接關節的下橫桿,下橫桿上端的兩后車架之間鉸接一可在其中端形成鉸接關節的上橫桿,左右二靠背管與左右二座管之間套裝一座布,其特征在于二后車架底端分別在各自第二連接件與前車架中端后設的鉚件之間鉸裝有座管,位于前、后車架的二座管中端分別經分段調整機構組接于靠背管的底端,左右二靠背管的上部分別固設有拉柄,位于左右二拉柄上端及左右二分段調整機構上端的左右二靠背管之間鉸接一鉸接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車架靠背組接的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分段調整機構由靠背管底端與位于拉柄部位的靠背管上分別各自開設的一段長通槽、套裝于二長通槽之間的分段拉線、靠背管底端長通槽上端開設的鉚接孔、該鉚接孔與靠背管底端長通槽之間的靠背管內腔中套裝的分段彈簧、將拉柄與分段拉線固設在一起的鉚釘以及將套于靠背管底端的套管、分段拉線固設在一起的鉚釘、靠背管鉚接孔與底端長槽對應于座管相同部位的鉚接孔之間夾套且分別通過鉚釘固設帶有滑槽及齒牙定位機構的分段鐵片及分段護片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嬰兒車架靠背組接的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分段鐵片由一瓜瓣狀本體、本體下端開設的月牙狀通孔、月牙狀通孔上端的滑槽以及下端的止擋位齒牙、位于月牙狀通孔上端本體上開設的若干鉚接孔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車架靠背組接的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上橫桿與下橫桿分別在其中端形成鉸接關節的部位連接一連桿。
5.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嬰兒車架靠背組接的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上橫桿與下橫桿的鉸接關節由兩端分別鉸接各自橫桿的鉸孔及將橫桿穿設于該鉸孔之中的鉚件組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車架靠背組接的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在座布兩側片上車縫一織帶,該織帶的另一端固定于后車架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僅須控制固設在靠背管的拉柄做上或下移動而無須下蹲動作,即可輕松調整座椅角度的嬰兒車架靠背組接的結構改良。它包括二后車架底端分別在各自第二連接件與前車架中端后設的鉚件之間鉸裝有座管,位于前、后車架的二座管中端分別經分段調整機構組接于靠背管的底端,二靠背管的上部分別固設有拉柄,位于二拉柄上端及二分段調整機構上端的二靠背管之間鉸接一鉸接架,左右二靠背管與左右二座管之間套裝一座布,在座布兩側片上車縫一織帶,該織帶的另一端固定于后車架上。
文檔編號B62B9/00GK2758147SQ200420095339
公開日2006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19日
發明者林高賢 申請人:林高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