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器支架及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行駛系統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變速器支架及車架。
【背景技術】
[0002]車架是整個車輛的基體,汽車絕大多數部件和總成,例如發動機、變速器等都是通過車架來固定其位置的。車架一般為剛性構架,包括橫梁和縱梁,變速器通過變速器支架固定安裝在橫梁上,橫梁再通過其兩端的連接板固定在縱梁上,一般采用焊接固定方式。
[0003]現有車輛中,變速器支架與橫梁為一體式結構,此種結構形式對變速器的不同布置安裝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安裝點位置不利于調整,根據不同布置需要對橫梁的結構進行重新設計,成本較高;變速器支架的另一種結構形式,是將變速器支架做成較規則的盒狀體,搭接并焊接在橫梁相應位置上,此種結構形式與橫梁連接時,其連接處的接觸面積得不到保證,故兩者之間的連接強度與剛度較低,連接處容易發生撕裂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變速器支架及車架,以解決變速器支架與橫梁之間連接強度與剛度低、連接處容易發生撕裂現象的技術問題。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6]一種變速器支架,使用時將所述變速器支架固定在橫梁上,所述變速器支架包括支架本體,所述支架本體固接有:與所述橫梁的上表面緊密貼合的上翼板,與所述橫梁的下表面緊密貼合的卡固部,與所述橫梁的上、下表面之間的側表面緊密貼合的左翼板和右翼板。
[0007]進一步的,所述支架本體包括上、下支撐板,所述上支撐板的左、右兩個側邊對稱地固設有縱向向下延伸的左、右側板,所述下支撐板固接在所述左、右側板之間,所述下支撐板的前邊緣與所述橫梁的下表面相接;
[0008]所述上支撐板向前延伸出所述上翼板,所述左側板的前邊緣向左延伸出所述左翼板,所述右側板的前邊緣向右延伸出所述右翼板;所述左、右側板的下邊緣均向下且向前延伸出所述卡固部。
[0009]進一步的,所述左、右側板和上支撐板為一體鈑金件。
[0010]進一步的,所述上支撐板與所述左、右側板間交接處的輪廓線為曲線。
[0011]進一步的,所述下支撐板的左、右邊緣均向下延伸出第一翻邊,且與所述左、右側板緊密貼合且焊接固定。
[0012]進一步的,所述下支撐板的后邊緣向后且向上延伸出一斜支撐板,且延伸至所述上支撐板的下表面,所述下支撐板與所述斜支撐板之間的夾角范圍為125°?135°。優選的,所述下支撐板與所述斜支撐板之間的夾角為130°。
[0013]進一步的,所述斜支撐板的上邊緣向前延伸出第二翻邊,且與所述上支撐板緊密貼合且焊接固定。
[0014]進一步的,自所述斜支撐板的上邊緣至所述下支撐板的前邊緣對稱的固設有加強肋。
[0015]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變速器支架具有以下優勢:
[001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變速器支架的支架本體上固接:與所述橫梁的上表面緊密貼合的上翼板、與所述橫梁下表面緊密貼合的卡固部、與所述橫梁的后表面緊密貼合的左翼板和右翼板。使用時將其固定在橫梁上(例如,汽車橫梁),上翼板、左翼板、右翼板和卡固部所圍成的空間相應的將橫梁的上表面、側表面和下表面包裹住,以增加變速器支架與橫梁之間連接處的接觸面積,增強變速器支架與橫梁之間的連接強度及剛度,降低兩者連接處由于受力過大撕裂現象的發生概率,甚至避免此現象的發生。
[0017]本實用新型中,減速器支架包裹橫梁相鄰的三個表面,分別為上表面、下表面和側表面,其中側表面為橫梁的上、下表面之間的前表面或后表面。
[0018]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架,包括橫梁和上述變速器支架,所述上翼板與所述橫梁的上表面緊密貼合且焊接固定,所述左、右翼板與所述橫梁的側表面緊密貼合且焊接固定,所述卡固部的上邊緣與所述橫梁的下表面緊密貼合且焊接固定。
[0019]進一步的,所述上翼板設有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橫梁上表面的交接處為焊接固定。
[002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架,上翼板、左翼板、右翼板和卡固部能夠將橫梁完全包裹且固定在四者所圍成的空間內,增加了變速器支架與橫梁的連接接觸面積,能夠增強變速器支架與橫梁之間的連接強度與剛度,降低兩者連接處由于受力過大撕裂現象的發生率,甚至避免此現象的發生,進而提高車架、甚至車輛的NVH性能與舒適性、安全性,保證整車品質。
【附圖說明】
[0021]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變速器支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圖1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上支撐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3為圖1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下支撐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所述的車架中,橫梁與變速器支架的位置連接結構的俯視圖;
[0026]圖5為圖4中,橫梁與變速器支架的位置連接結構的第一視角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7]圖6為圖4中,橫梁與變速器支架的位置連接結構的第二視角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101-上支撐板,102-上翼板,103-通孔;
[0030]201-左側板,202-右側板,203-左翼板,204-右翼板,205-卡固部;
[0031]301-下支撐板,302-斜支撐板,303-第一翻邊,304-第二翻邊,305-加強肋;
[0032]401-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0033]本實用新型的中心思想,是將變速器支架的支架本體上固接:上翼板、卡固部、左翼板和右翼板,并能夠相應包裹橫梁相鄰三個表面,即:上表面、下表面及側表面,從而可以將橫梁完全包裹在上翼板、左翼板、右翼板和卡固部四者所圍成的空間內,使變速器支架與橫梁之間連接處的大部分為面面接觸,從而提高兩者連接處的連接強度及剛度,降低兩者連接處撕裂現象的發生概率,甚至避免此現象的發生。
[0034]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35]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所提到的用來描述方位的術語,“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36]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37]實施例一
[0038]本實施例是一種變速器支架,如圖1所示,該變速器支架包括支架本體,該支架本體固接有:與橫梁401的上表面緊密貼合的上翼板102,與所述橫梁401下表面緊密貼合的卡固部205,與所述橫梁401的上、下表面之間的側表面緊密貼合的左翼板203和右翼板204。當將該支架固定在橫梁401 (例如,汽車橫梁或其他安裝梁)上時,該支架將橫梁401的三個相鄰表面,即上表面、側表面(前表面或后表面)和下表面包裹在上翼板102、左翼板203、右翼板204和卡固部205所圍成的空間內,如圖1所示,這樣就可以增加變速器支架與橫梁401之間連接處的接觸面積,增強兩者之間的連接強度及剛度,降低兩者連接處由于受力過大撕裂現象的發生概率,甚至避免此撕裂現象的發生。
[0039]具體的,本實施例中的變速器支架包括上、下支撐板,上支撐板101的左右兩個側邊對稱地固設有縱向向下延伸的左、右側板,下支撐板301固接在左、右側板之間,且下支撐板301的前邊緣與橫梁401的下表面相接。
[0040]其中,上支撐板101向前延伸出上翼板102,左側板201的前邊緣向左延伸出左翼板203,右側板202的前邊緣向右延伸出右翼板204,左、右側板的下邊緣均向下且向前延伸出卡固部205 ;上翼板102與卡固部205均向前凸出于左、右翼板,如圖2和圖3所示。
[0041]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上翼板102、左翼板203、右翼板204及卡固部205,四者圍成的空間用來將其安裝在橫梁401上,此時橫梁401完全被包裹在此空間內,使變速器支架中的上翼板102、左翼板203和右翼板204與橫梁401之間均為面面接觸連接,且使卡固部205與橫梁401之間為面面接觸、或線面接觸連接,很明顯,大大增加了變速器支架與橫梁401的直接連接處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強變速器支架與橫梁401之間的連接強度與剛度,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