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充氣內胎″u″形防剌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車輛輪胎充氣內胎的保護裝置。
車輛輪胎一般由外胎和內胎組成,作為充氣內胎,胎內氣體具有一定壓力,以承受車輛本身和載物的重量。但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時而發生尖銳硬物如鐵釘等刺穿外胎后刺破內胎而泄氣的現象,造成行駛中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充氣內胎“U”形防刺帶,防刺帶〔1〕置于外胎〔2〕和充氣內胎〔3〕之間(見
圖1),可有效保護內胎,即使外胎被刺穿,內胎仍可保持完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結構由圖2、圖3、圖4繪出,圖3為圖2的Ⅰ部放大圖,圖4為圖3的A-A視圖。本實用新型由“U”形金屬帶圈〔4〕和橡膠套〔5〕組成,金屬帶圈位于橡膠套內,所述的“U”形金屬帶圈由若干塊“U”形金屬片〔6〕搭接而成,金屬帶圈的首、尾“U”形金屬片不固定。金屬帶圈用于阻止尖銳物在刺穿外胎后再繼續刺向內胎。橡膠套可防止金屬帶圈損壞外胎和內胎。當尖銳物如鐵釘等刺穿外胎和橡膠套外層后,因金屬帶圈的阻止而橫置,從而有效保護充氣內胎。
指定圖3為說明書摘要附圖。
實施例。見圖5、圖6、圖7、圖8。圖5、圖6為實施例“U”形金屬片零件圖,材質為低碳鋼;圖7為相鄰金屬片的搭接情形;圖8為首、尾金屬片的銜接情形及結構。本實施例用于本田125型后輪充氣內胎保護。“U”形金屬片首先沖制單平片,平片厚0.3毫米,長55毫米,寬15毫米,然后制成“U”形,其弦長46毫米,并設置卷耳〔8〕,見圖5、圖6,設置卷耳的目的是避免金屬片邊角鋒利和便于定位點焊。搭接時,一塊金屬片的插端插入另一塊的卷耳,搭接尺寸為7.5毫米,見圖7。制成帶圈。首、尾金屬片不固定。在尾塊上設置插接塊〔9〕以形成插槽〔10〕,首塊一端插入該槽即可。然后壓制耐溫橡膠套,銜接段的橡膠套壓制或粘結為一體。插接塊也可固定于首塊上形成插槽,由尾塊插入。首、尾塊采取插入、不固定結構,是為了滿足因輪胎受力而引起金屬帶產生少量變形或伸縮的需要。使用本實用新型時,首先將其裝入外胎,外胎內側面與橡膠套外側面用膠粘結,然后裝內胎。裝入輪胎時,金屬片搭接方向與車輪前進,運轉方向相反,見圖8。
車輛充氣內胎裝上本實用新型,可有效防止被尖銳硬物刺破而損壞,延長內胎使用壽命,使用效果可靠,安裝方便,既可與新制外胎配套,又可安置于已應用的車輛輪胎。
權利要求1.一種充氣內胎U形防刺帶,其特征是由“U”形金屬帶圈[4]和橡膠套[5]組成,“U”形金屬帶圈位于橡膠套內,所述的“U”形金屬帶圈[4]由若干塊“U”形金屬片搭接而成,其首、尾金屬片連接不固定。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帶,其特征是“U”形金屬片上有卷耳〔8〕。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帶,其特征是“U”形金屬片尾塊上有插接塊〔9〕以形成插槽〔10〕,首塊一端插入該槽,或者是首塊上設插接塊〔9〕以形成插槽,尾塊一端插入。
專利摘要充氣內胎“U”形防刺帶。由“U”形金屬帶圈(4)和橡膠套(5)組成。“U”形金屬帶圈位于橡膠套內,由若干塊“U”形金屬片搭接而成,其首、尾塊不固定;“U”形金屬片上設卷耳,便于搭接和固定;尾塊上設插接塊以形成插槽,首塊一端插入該槽,即為首、尾銜接。本實用新型置于車輪外胎與內胎之間,可防止尖銳硬物如鐵釘刺破內胎而泄氣,可延長內胎使用壽命,可有效地避免因內胎泄氣而引起的事故和因泄氣而貽誤時間。使用效果好,安裝方便。
文檔編號B60C19/12GK2078242SQ90219709
公開日1991年6月5日 申請日期1990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1990年10月22日
發明者易再雄 申請人:易再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