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平移式自動門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985537閱讀:32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平移式自動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移式自動門,特別是一種客車車門或行李艙艙門。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大中型公路客車車門大多為自動外擺型,部分為內擺型和折疊型等 形式。外擺型機構占用空間大,其正常工作是需要400-600mm車身外無其障礙物才能 打開車門,在停車場,客運站等空間較小的場合車門的開啟很不方便。對于內擺門機構 而言,上下轉臂之間需要保留80-120毫米的空間距離,這就使得車的密封效果較差, 在行駛中有很多灰塵進入車廂,影響車用空調效果。而對于折疊門機構而言,除密封性 問題外,還存在門板不能和車體成流線型的問題,影響車輛整體美觀。此外,現有的國 外生產的6米以下的各種客車有很多用的是手動外平移門和鉸鏈式外拉門,開啟十分費 力,使用很不方便。
對于行李艙而言,現有的能自動開啟的門結構有翻轉型和外擺型兩種結構,他們 的共同缺點是開啟時占用空間很大,往往需要500-1000毫米的空間才能打開艙門。 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僅使車門或艙門的開啟不方便,且降低了空間的利用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 開門占有空間尺寸小,且開關方便的平移式自動門。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它包括門板,門板的上端面設有槽孔,槽孔中安裝直線電機,直線電機上端設有直 線電機導軌;門板的上端前后面上設有滑輪,滑輪下方位于門板外側設有滑輪導軌;門 板的下端面設有限位槽。
上述的滑輪在門板的前后面上對稱設置。
上述的滑輪共有四個,前后各兩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取得了以下的技術效果
1、 在傳統的自動門機構上引入直線電機,利用電機直線運動的特點直接驅動門的 移動,避免了旋轉運動到直線運動的轉化,精簡了運動傳遞鏈,大大提高了機構的可靠 性,穩定性;
2、 通過簡單的電氣設計,駕駛員可在司機座位上控制車門或行李艙門的開、關, 還可以通過搖控裝置實現下車后對車門、行李艙門的開啟與關閉,減少原有結構的車門 需在車廂內安裝立柱、固定支架部件,增加車內空間的同時可使得車門與車身一體化成 流線結構,密封效果好;
3、 通過車門框底部設置的導軌槽支撐車門,從而使得車門頂部的直線電機移動更
為輕便;
4、 此裝置所需的開門空間小,僅為外擺型的十分之一不到,駕乘人員可放心地開 啟而不必擔心會碰到車外人員,同時提高車站的利用率,縮短車輛之間的停放距離,增 強了安全性和裝置的簡潔性;
5、 通過在所述的直線電機與槽孔之間還設有緩沖墊,可以進一步提高裝置的穩定 性,同時也提高了裝置的使用壽命;
6、 通過滑輪在門板的前后面上對稱設置,增強了門板運動的平衡性,使門的開啟 更加輕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示意其中,1-直線電機導軌、2-直線電機、3-緩沖墊圈、4-滑輪、5-滑輪導軌、6-門板、 7-限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1:
如圖1、 2所示的平移式自動門,它包括矩形門板6,門板6的上端面設有矩形槽孔,
當然,這里并不限于矩形。槽孔中通過緩沖墊3安裝直線電機2,直線電機上端設有直 線電機導軌l,直線電機可沿著直線電機導軌滑動;門板6的上端前后面上對稱的各設 有兩個滑輪4,滑輪下方位于門板外側設有滑輪導軌5,滑輪可在滑輪導軌上運動;門 板6的下端面設有限位槽7。
當需要開啟時,控制器發出指令,直線電機2將作直線運動,使得門板及滑輪4 在電機的帶動下沿滑輪導軌5同步運動。運動過程中,由直線電機提供動力,四個對稱 的滑輪4承擔門板6的重力,而限位槽7則對門板6進行導向和限位。
權利要求1、一種平移式自動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門板(6),門板(6)的上端面設有槽孔,槽孔中安裝直線電機(2),直線電機上端設有直線電機導軌(1);門板(6)的上端前后面上設有滑輪(4),滑輪下方位于門板外側設有滑輪導軌(5);門板(6)的下端面設有限位槽(7)。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移式自動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輪在門板的前后面上對稱設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移式自動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輪共有四個,前后各兩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移式自動門,它包括門板,門板的上端面設有槽孔,槽孔中安裝直線電機,直線電機上端設有直線電機導軌;門板的上端前后面上設有滑輪,滑輪下方位于門板外側設有滑輪導軌;門板的下端面設有限位槽。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節省空間,操作方便,開啟輕便,可靠性高,穩定性好,可廣泛應用于各種客車車門或行李艙艙門。
文檔編號B60J5/06GK201330541SQ200920083310
公開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9日
發明者戩 楊, 千 畢 申請人:武漢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