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輥底式淬火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淬火爐,具體涉及一種輥底式淬火爐。
【背景技術】
[0002]淬火工藝是板材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能夠改善板材的內部分子應力,使板材達到需要的性能。但淬火工藝在長期的生產中存在以下問題:
[0003]1、傳統的淬火設備效率低下,在生產任務大時尤為明顯;
[0004]2、傳統的淬火設備需要的生產人員多,大大的浪費人力資源。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為解決傳統的淬火設備效率低,并且浪費人力資源的問題,進而提出一種輥底式淬火爐。
[0006]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輥底式淬火爐包括上料裝置、加熱爐、淬火裝置、烘干裝置和卸料裝置,上料裝置設置在加熱爐的入口處,卸料裝置設置在烘干裝置的出料口處,加熱爐、淬火裝置和烘干裝置由左至右依次設置在上料裝置與卸料裝置之間,上料裝置包括多個齒輪電機、多個鏈驅動裝置和第一輸送輥道,第一輸送輥道包括多個輸送輥,多個輸送輥由左至右依次平行設置,多個輸送輥的兩端均由多個鏈驅動裝置驅動,每個鏈驅動裝置與相應的一個齒輪電機的輸出軸連接,卸料裝置的結構與上料裝置的結構相同,加熱爐的殼體包括內殼和外殼,內殼懸掛設置在外殼的內壁上,內殼的下部設置有第二輸送輥道,內殼的上部設置有多個循環風機,
[0007]淬火裝置內部包括硬沾火區、軟沾火區和后冷卻區,淬火裝置內部的下部設置有第三輸送輥道,硬沾火區與軟沾火區交疊設置,硬沾火區和后冷卻區沿著板材的運行方向依次分布,硬沾火區和后冷卻區內第三輸送輥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設置有多個第一噴嘴,硬沾火區內的第三輸送輥道的上部和下部的每個第一噴嘴的中心軸線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為15°?30°,后冷卻區內第三輸送輥道的上部的每個第一噴嘴均豎直設置,后冷卻區內第三輸送輥道的下部的每個第一噴嘴的中心軸線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為15°?30°,軟沾火區內第三輸送輥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設置有多個第二噴嘴,多個第二噴嘴均豎直設置,軟沾火區內第三輸送輥道的上部的每個第二噴嘴的高度上下可調,硬沾火區內的多個第一噴嘴與軟沾火區內的多個第二噴嘴交錯設置。
[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發明將傳統的高度位移轉化為長度位移,通過輥道運行的方式,將加熱爐、淬火裝置和烘干裝置依次排列,通過輥道的旋轉運行,將板材依次帶入上述工藝部分之中,最終出來的板材就可以吊下并運往下一工序進行處理。整個過程可實現自動化控制,節省了人力資源,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了 40%,本發明維護方便、使用壽命長,適合生產及工藝要求。淬火裝置內部包括硬沾火區、軟沾火區和后冷卻區,與之前的只有一個沾火區域相比,使得沾火效果更加穩定,并且硬沾火區與軟沾火區重疊設置,節省了設備的長度,節省淬火爐的占用空間,并且通過改變沾火時間和輥道的運行速度,對于不同的合金和不同材料的板材,都可以控制其板形,使其不易翹曲。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1 ]圖2是淬火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2]圖3是圖2的A-A處剖視圖;
[0013]圖4是硬沾火區和軟沾火區內第三輸送輥道上部噴嘴的布置結構示意圖;
[0014]圖5是硬沾火區和軟沾火區內第三輸送輥道下部噴嘴的布置結構示意圖;
[0015]圖6是加熱爐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7是上料裝置或卸料裝置的局部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8是上料裝置或卸料裝置的局部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和圖8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輥底式淬火爐包括上料裝置1、加熱爐2、淬火裝置3、烘干裝置4和卸料裝置5,上料裝置I設置在加熱爐2的入口處,卸料裝置5設置在烘干裝置4的出料口處,加熱爐
2、淬火裝置3和烘干裝置4由左至右依次設置在上料裝置I與卸料裝置5之間,上料裝置I包括多個齒輪電機1_1、多個鏈驅動裝置I _2和第一輸送棍道1-3,第一輸送棍道I _3包括多個輸送輥,多個輸送輥由左至右依次平行設置,多個輸送輥的兩端均由多個鏈驅動裝置1-2驅動,每個鏈驅動裝置1-2與相應的一個齒輪電機1-1的輸出軸連接,卸料裝置5的結構與上料裝置I的結構相同,加熱爐2的殼體包括內殼2-1和外殼2-2,內殼2-1懸掛設置在外殼2-2的內壁上,內殼2-1的下部設置有第二輸送棍道2-3,內殼2-1的上部設置有多個循環風機2-4 ;
[0019]淬火裝置3內部包括硬沾火區3-1、軟沾火區3-2和后冷卻區3-3,淬火裝置內部的下部設置有第三輸送輥道3-4,硬沾火區3-1與軟沾火區3-2交疊設置,硬沾火區3-1和后冷卻區3-3沿著板材的運行方向依次分布,硬沾火區3-1和后冷卻區3-3內第三輸送輥道3-4的上部和下部均設置有多個第一噴嘴3-5,硬沾火區3-1內的第三輸送輥道3-4的上部和下部的每個第一噴嘴3-5的中心軸線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為15°?30°,后冷卻區3-3內第三輸送輥道3-4的上部的每個第一噴嘴3-5均豎直設置,后冷卻區3-3內第三輸送輥道3-4的下部的每個第一噴嘴3-5的中心軸線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為15°?30°,軟沾火區3-2內第三輸送輥道3-4的上部和下部均設置有多個第二噴嘴3-6,多個第二噴嘴3-6均豎直設置,軟沾火區3-2內第三輸送輥道3-4的上部的每個第二噴嘴3-6的高度上下可調,硬沾火區3-1內的多個第一噴嘴3-5與軟沾火區3-2內的多個第二噴嘴3-6交錯設置。
[0020]本實施方式中,硬沾火區3-1、軟沾火區3-2與后冷卻區3-3內的噴嘴均由不同的變頻水栗單獨控制,硬沾火區3-1與軟沾火區3-2重疊設置,節省了整個淬火爐的占用空間,硬沾火區3-1內的第三輸送輥道3-4的上部和下部的每個第一噴嘴3-5的中心軸線與豎直方向傾斜一定角度,以防止水順著板材6的表面回流到爐區,對于板材6的厚度大于35mm的板材,只對其進行硬沾火,即只啟動硬沾火區3-1內的多個第一噴嘴3-5;對于板材6的厚度小于35_且大于8_的板材,只對其進行軟沾火,即只啟動軟沾火區3-2內的多個第二噴嘴3-6。
[0021]多個第一噴嘴3-5采用全錐形噴嘴,第一噴嘴3-5的型號為L = 4250.B = 410。多個第二噴嘴3-6采用扁平噴嘴,且第一噴嘴3-5和第二噴嘴3-6的布置形式避免板材6通過時產生漂浮,適當的噴嘴布置可以引導來自頂部傾斜噴嘴的水到達側部并沿板材6的寬度流動到邊部。多個變頻水栗通過選擇栗速,可以無級調節水流密度。且設置在第三輸送輥道3-4上部和下部的噴嘴均獨立操作。為了使板材6變形降至最低程度,使淬火速率最高,最佳操作參數輸送速度,噴嘴壓力和水流密度可以自動預選,依板材厚度與合金種類而定。
[0022]【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6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加熱爐2內第二輸送輥道2-3的下方設置有噴嘴集管2-5,噴嘴集管2-5為管式噴嘴,管式噴嘴的上端設置有噴嘴帽。如此設置,確保氣流分配的最優化。其他組成與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0023]【具體實施方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