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聚氨酯彈性體的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鞋底材料的制備技術。
背景技術:
聚氨酯作為新型多功能高分子材料,屬于高科技、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產品,在材料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發展成為世界六大合成材料之一。在眾多的聚氨酯分支領域(泡沫、彈性體、涂料、膠粘劑、纖維等)中,微孔聚氨酯彈性體是介于泡沫與彈性體之間的新型材料,兼具彈性體良好的機械性能和泡沫的舒適性,與一般橡膠相比具有強度高、韌性好、重量輕、壓縮應力傳遞平穩、耐油和抗疲勞性能優異的力學性能。其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具有優異的吸收沖擊性能,對沖擊能量的吸收率高達75~95%,因而廣泛應用于防震緩沖材料,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橡膠材料而被廣泛應用于汽車軟性部件和制鞋業。
聚氨酯鞋底呈微孔結構,具有強度高、耐磨、韌性好、耐折、穿著輕便舒適的特點,同時由于聚氨酯材料的摩擦系數大,耐油、耐化學樣品性能好,且易于加工成型和改變品種型號,故可以制成各種不同用途、不同花色品種的鞋,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聚氨酯微孔彈性體進入制鞋工業始于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全球聚氨酯微孔彈性體用于鞋底材料的量僅為0.7萬噸。隨著聚氨酯鞋業的迅猛發展,到2000年已達到33.4萬噸,其年增長率為39.2%,而同期其它鞋料的增長率僅為11.1%,可見其發展速度之快。這在很大程度上與聚氨酯鞋底所具有的優異性能有關。
通常聚氨酯鞋底有兩種類型聚酯型和聚醚型。前者有較好的機械性能,但其低溫性能較差,易水解(鞋底中的酯鍵與空氣中水份結合后發生水解,相對分子質量降低,分子重排使拉伸強度減弱,撓曲性能變差,造成鞋底龜裂)和生物降解(聚酯型聚氨酯鞋底的防菌性極差,在有一定的濕度的環境中就能被霉菌所降解而不能使用)、加工困難、工藝也比較復雜。聚醚型克服了聚酯型的缺點,耐用性好,而且成本比聚酯型低,特別在水解穩定性方面,聚醚型比聚酯型有突出的優勢(醚鍵耐水解),隨著戶外運動的廣泛開展,水解穩定性的重要使聚醚型系統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尤其在高溫、高濕、寒冷的環境中,聚醚型鞋底具有聚酯型所無法替代的作用。聚醚型聚氨酯鞋底的機械性能差,這主要是由于制造聚氨酯的原料聚醚多元醇的品質不高所造成的。傳統的聚醚多元醇生產是環氧化物在KOH作用下按陰離子聚合機理進行,在聚合過程中,存在著兩種競爭性反應①在環氧丙烷環上的化學反應,開環聚合生成聚醚多元醇;②堿襲擊甲基產生副反應,生成烯丙醇。烯丙醇起著單官能度引發劑的作用,進一步丙氧基化,生成單醇,形成較高的不飽和度,使聚醚實際的官能度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低溫性能、耐撓曲性能優良,機械性能高的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以無環境污染的水為發泡劑,利用申請號為00122073.X的發明專利合成高分子量、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通過使用部分小分子改性劑對預聚體進行改性,提高硬段在多元醇軟段中的相容性,減少硬段相外延,以改善成品的微相分離程度,降低玻璃化溫度,從而提高微孔彈性體的機械性能。該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可用于鞋底材料,與聚酯型和傳統聚醚型鞋料相比,該新型聚醚鞋料在低溫性能和耐撓曲性能方面顯示出較強的優勢。
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的制備將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擴鏈劑、水、催化劑、表面活性劑按重量比為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擴鏈劑∶水∶催化劑∶表面活性劑=100∶5-15∶5-15∶0.3-1.2∶1.0-2.0∶0.3-1.0;在容器內升溫至60-70℃,充分混合1-2h,混合均勻后,再冷卻至35~40℃出料,密封保存。
(2)改性異氰酸酯封端半預聚體-B組份的制備將二異氰酸酯、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和能與異氰酸酯反應的低分子改性劑按重量比為二異氰酸酯∶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低分子改性劑=80-90∶5-10∶5-10,在80-90℃反應2-3小時,真空脫除氣泡,自然降溫、出料,分析游離的-NCO含量,密封保存。
(3)使A組份溫度維持在30~35℃,使B組份溫度維持在40~45℃,將A、B兩組份在控制異氰酸酯指數為90至102,40-50℃溫度下充分混合,迅速注入表面涂有脫模劑、溫度控制在50±2℃的模具模塑成型,放入溫度為45-55℃的烘箱中,熟化5-10min后,脫模得制品。
對步驟(3)得制品可在48hr后測試各項物性。
如上所述的二異氰酸酯是脂肪族、環狀脂肪族和芳香族二異氰酸酯,最適宜的是芳香族二異氰酸酯;最好的是具有兩個苯環結構的芳香族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
如上所述的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是分子量為2000-6000官能度為2.0和/或3.0的不飽和度小于0.007meg/g的聚醚多元醇。最好是分子量為3000、官能度為3.0、不飽和度小于0.007meg/g的聚醚多元醇。
如上所述的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是分子量為2000-8000官能度為2.0和/或3.0的不飽和度小于0.007meg/g的聚醚多元醇,其伯羥基含量為85%以上。
如上所述的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其制備方法詳見亢茂青、王心葵申請的發明專利“雙金屬氰化物復合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申請號為00122073.X。
如上所述的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其制備方法詳見亢茂青、王心葵申請的發明專利“雙金屬氰化物復合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申請號為00122073.X,在反應結束后,加入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按傳統方法進行環氧乙烷封端反應。
如上所述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為是以丙烯晴、苯乙烯等為乙烯基單體與三羥基聚醚多元醇進行接枝反應而成。它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它的分散相固體微粒在發泡過程中附著在泡孔壁上起弱化作用,增加開孔率。改善發泡工藝;二是分散體中的聚合物微粒類似于有機填料,對鞋底起增強作用,提高了模量、回彈和壓縮復合性能。同時,因為引入高分子量大體積側鏈,增加了分子鏈的旋轉空間位壘和內摩擦力,即增加了分子鏈節的剛度,從而使制品顯示出較高的硬度和承載性。
如上所述的擴鏈劑是一種或多種小分子二元醇。適宜的擴鏈劑可以是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一縮二乙二醇、一縮二丙二醇等。優選1,4-丁二醇。
如上所述的能與異氰酸酯反應的低分子改性劑為分子量低于500的低聚物多元醇,如一縮二乙二醇、一縮二丙二醇、聚氧化丙烯二元醇。
如上所述的催化劑是叔胺類和錫類有機物,較適宜的催化劑是三乙烯二胺、四甲基二亞乙基三胺、辛苦酸亞錫、二月硅酸二丁基錫一種或幾種混合物。優選33%三亞乙基二胺+67%一縮二乙二醇。
如上所述的表面活性劑是有機硅類表面活性劑,最好為聚硅氧烷與聚氧化烯烴共聚物。
本發明在制備過程還可添加著色劑、抗氧劑、光穩定劑、填料、阻燃劑等以滿足不同的要求。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以水為發泡劑,環境友好;(2)耐水解、抗霉變;(3)優異的低溫韌性、耐撓曲疲勞、耐用性好;、。
(4)機械性能提高,加工工藝簡單,成本降低。
具體實施例方式對比例1、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制備將100份傳統聚醚多元醇(ED-28OHV=28mgKOH/g,Mn≈4000,f=2,C=>0.01mmol/g,伯羥基含量70~75%)、9份1,4-丁二醇、0.38份水、1.8份33%(重量)三亞乙基二胺的一縮二丙二醇溶液、0.5份美國氣體化學公司的有機硅氧烷-聚醚共聚物勻泡劑(DabcoDC 3042/3043)在容器內充分混合1.5小時,保持溫度60-65℃,靜止脫氣后即可制得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
2、異氰酸酯半預聚體(B組份)制備將72份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28份傳統聚醚多元醇330N(OHV=35mgKOH/g,Mn≈3000,f=3),在80-90℃反應2.5小時,制得改性半預聚體(B組份)。經分析端異氰酸酯基含量為NCO%=23.1%。
3、將異氰酸酯封端的半預聚體與多元醇混合物在控制異氰酸酯指數為98,45℃溫度下充分混合6秒,經澆注,發泡,脫模得試片。48小時后進行性能測試,結果見表一。
2、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制備在1升帶攪拌的反應釜中裝入40g聚氧化丙烯二醇(分子量為400)起始物和雙金屬氰化物絡合物催化劑(見亢茂青、王心葵申請的發明專利“雙金屬氰化物復合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申請號為00122073.X)0.0115g(最終多元醇中催化劑含量22.5ppm)。將混合物攪拌并加熱至108℃,抽真空氮氣鼓泡置換以除去該起始物中的微量水和反應釜中的氧。反應釜充氮氣至常壓時,預投環氧丙烷16,進入催化劑的“誘導期”,反應釜壓力為3.2kg/cm2。然后注意觀察反應釜的壓力。當反應釜出現加速的壓降時,表明催化劑活化——“誘導期”結束。控制反應溫度105-108℃,以150g/hr的速度逐漸加入環氧丙烷375g。投料結束后在105℃內壓反應1.5hr至恒壓。然后加入堿金屬催化劑氫氧化鉀,按傳統方法加入75g環氧乙烷進行環氧乙烷封端反應。反應結束后在真空下從多元醇產品中脫除未反應的單體,冷卻后放料,制得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經分析分子量為5050、不飽和度為0.006meq/g,伯羥基含量85%、分子量分布為1.15、官能度為2.0。
3、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制備將90份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10份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9328(OHV=42-44mgKOH/g,固含量28-30%,f=3,伯羥基含量70~75%)、10份1,4-丁二醇、0.38份水、1.6份33%(重量)三亞乙基二胺的一縮二丙二醇溶液、0.5份美國氣體化學公司的有機硅氧烷-聚醚共聚物勻泡劑(Dabco DC 3042/3043)在容器內充分混合2.0小時,保持溫度60-65℃,靜止脫氣后即可制得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
4、異氰酸酯半預聚體(B組份)制備將72份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28份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在85-90℃反應2.5小時,制得改性半預聚體(B組份)。經分析端異氰酸酯基含量為NCO%=23.3%。
5、將異氰酸酯封端的半預聚體與多元醇混合物在控制異氰酸酯指數為101,45℃溫度下充分混合7秒,經澆注,發泡,脫模得試片。48小時后進行性能測試,結果見表一。
2、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I)制備在1升帶攪拌的反應釜中裝入40g聚氧化丙烯三醇(分子量為700)起始物和雙金屬氰化物絡合物催化劑(見亢茂青、王心葵申請的發明專利“雙金屬氰化物復合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申請號為00122073.X)0.0110g(最終多元醇中催化劑含量25ppm)。將混合物攪拌并加熱至110℃,抽真空氮氣鼓泡置換以除去該起始物中的微量水和反應釜中的氧。反應釜充氮氣至常壓時,預投環氧丙烷18,進入催化劑的“誘導期即,反應釜壓力為3.2kg/cm2。然后注意觀察反應釜的壓力。當反應釜出現加速的壓降時,表明催化劑活化——“誘導期”結束。控制反應溫度105-110℃,以150g/hr的速度逐漸加入環氧丙烷325g。投料結束后在108℃內壓反應1.5hr至恒壓。然后加入堿金屬催化劑氫氧化鉀,按傳統方法加入60g環氧乙烷進行環氧乙烷封端反應。反應結束后在真空下從多元醇產品中脫除未反應的單體,冷卻后放料,制得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I)。經分析分子量為7658、不飽和度為0.007meq/g,伯羥基含量86%、分子量分布為1.18、官能度為3.0。
3、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制備將85份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I)、15份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9328(OHV=42-44mgKOH/g,固含量28-30%,f=3,伯羥基含量70~75%)、10份1,4-丁二醇、0.45份水、2.0份33%(重量)三亞乙基二胺的一縮二丙二醇溶液、0.5份美國氣體化學公司的有機硅氧烷-聚醚共聚物勻泡劑(Dabco DC 3042/3043)在容器內充分混合2.0小時,保持溫度60-65℃,靜止脫氣后即可制得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
4、改性半預聚體(B組份)制備將85.5份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7.5份一縮二乙二醇、7份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在90℃反應2.0小時,制得改性半預聚體(B組份)。經分析端異氰酸酯基含量為NCO%=22.5%。
5、將異氰酸酯封端的半預聚體與多元醇混合物在控制異氰酸酯指數為102,45℃溫度下充分混合7秒,經澆注,發泡,脫模得試片。48小時后進行性能測試,結果見表一。
2、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制備。同實施例1。
3、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I)制備。同實施例2。
4、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制備將80份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10份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I)、10份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9328(OHV=42-44mgKOH/g,固含量28-30%,f=3,伯羥基含量70~75%)、11份1,4-丁二醇、0.4份水、1.8份33%(重量)三亞乙基二胺的一縮二丙二醇溶液、0.5份美國氣體化學公司的有機硅氧烷-聚醚共聚物勻泡劑(Dabco DC 3042/3043)在容器內充分混合2.0小時,保持溫度60-65℃,靜止脫氣后即可制得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
5、改性半預聚體(B組份)制備。同實施例2。
6、將異氰酸酯封端的半預聚體與多元醇混合物在控制異氰酸酯指數為99,45℃溫度下充分混合6秒,經澆注,發泡,脫模得試片。48小時后進行性能測試,結果見表一。
2、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制備。同實施例1。
3、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V)制備在1升帶攪拌的反應釜中裝入45g聚氧化丙烯三醇(分子量為700)起始物和雙金屬氰化物絡合物催化劑(見亢茂青、王心葵申請的發明專利“雙金屬氰化物復合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申請號為00122073.X)0.0096g(最終多元醇中催化劑含量25ppm)。將混合物攪拌并加熱至105℃,抽真空氮氣鼓泡置換以除去該起始物中的微量水和反應釜中的氧。反應釜充氮氣至常壓時,預投環氧丙烷18,進入催化劑的“誘導期”,反應釜壓力為3.0kg/cm2。然后注意觀察反應釜的壓力。當反應釜出現加速的壓降時,表明催化劑活化——“誘導期”結束。控制反應溫度105℃,以150g/hr的速度逐漸加入環氧丙烷270g。投料結束后在108℃內壓反應1.5hr至恒壓。然后加入堿金屬催化劑氫氧化鉀,按傳統方法加入55g環氧乙烷進行環氧乙烷封端反應。反應結束后在真空下從多元醇產品中脫除未反應的單體,冷卻后放料,制得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V)。經分析分子量為6050、不飽和度為0.007meq/g,伯羥基含量87%、分子量分布為1.16、官能度為3.0。
4、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制備將85份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7.5份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V)、7.5份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9328(OHV=42-44mgKOH/g,固含量28-30%,f=3,伯羥基含量70~75%)、10份1,4-丁二醇、0.4份水、1.8份33%(重量)三亞乙基二胺的一縮二丙二醇溶液、0.5份美國氣體化學公司的有機硅氧烷-聚醚共聚物勻泡劑(Dabco DC 3042/3043)在容器內充分混合2.0小時,保持溫度60-65℃,靜止脫氣后即可制得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
5、改性半預聚體(B組份)制備將86.5份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7.5份一縮二丙二醇、6份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在85℃反應2.5小時,制得改性半預聚體(B組份)。經分析端異氰酸酯基含量為NCO%=23.5%。
6、將異氰酸酯封端的半預聚體與多元醇混合物在控制異氰酸酯指數為99,45℃溫度下充分混合6秒,經澆注,發泡,脫模得試片。48小時后進行性能測試,結果見表一。
2、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制備。同實施例1。
3、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V)制備。同實施例4。
4、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V)制備在1升帶攪拌的反應釜中裝入45g聚氧化丙烯二醇(分子量為400)起始物和雙金屬氰化物絡合物催化劑(見亢茂青、王心葵申請的發明專利“雙金屬氰化物復合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申請號為00122073.X)0.0112g(最終多元醇中催化劑含量22ppm)。將混合物攪拌并加熱至105℃,抽真空氮氣鼓泡置換以除去該起始物中的微量水和反應釜中的氧。反應釜充氮氣至常壓時,預投環氧丙烷15,進入催化劑的“誘導期”,反應釜壓力為3.0kg/cm2。然后注意觀察反應釜的壓力。當反應釜出現加速的壓降時,表明催化劑活化——“誘導期”結束。控制反應溫度105℃,以150g/hr的速度逐漸加入環氧丙烷330g。投料結束后在105℃內壓反應1.5hr至恒壓。然后加入堿金屬催化劑氫氧化鉀,按傳統方法加入60g環氧乙烷進行環氧乙烷封端反應。反應結束后在真空下從多元醇產品中脫除未反應的單體,冷卻后放料,制得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V)。經分析分子量為3996、不飽和度為0.005meq/g、分子量分布為1.11、官能度為2.0。
5、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制備將40份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I)、40份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V)、10份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IV)、10份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9328(OHV=42-44mgKOH/g,固含量28-30%,f=3,伯羥基含量70~75%)、10份1,4-丁二醇、0.43份水、1.6份33%(重量)三亞乙基二胺的一縮二丙二醇溶液、0.5份美國氣體化學公司的有機硅氧烷-聚醚共聚物勻泡劑(Dabco DC 3042/3043)在容器內充分混合2.0小時,保持溫度60-65℃,靜止脫氣后即可制得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
6、改性半預聚體(B組份)制備。同實施例4。
7、將異氰酸酯封端的半預聚體與多元醇混合物在控制異氰酸酯指數為100,45℃溫度下充分混合6秒,經澆注,發泡,脫模得試片。48小時后進行性能測試,結果見表一。
表一物性測試數據
表一中,對比例為采用傳統聚醚多元醇的配方組成,其物性測試結果表明各項性能較差。而在相同的密度范圍,通過采用改性的異氰酸酯半預聚體(B組份)以及在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中改用新型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的實施例1、2、3、4、5中,在良好的加工工藝條件下,拉伸強度、撕裂強度、伸長率、永久變形等性能明顯提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另外,在低溫脆化性能和耐撓曲性能方面也顯示出較強的優勢,滿足了制鞋業行業標準的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聚醚基聚氨酯微孔彈性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多元醇混合物-A組份的制備將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擴鏈劑、水、催化劑、表面活性劑按重量比為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擴鏈劑∶水∶催化劑∶表面活性劑=100∶5-15∶5-15∶0.3-1.2∶1.0-2.0∶0.3-1.0;在容器內升溫至60-70℃,充分混合1-2h,混合均勻后,再冷卻至35~40℃出料,密封保存。(2)改性異氰酸酯封端半預聚體一B組份的制備將二異氰酸酯、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和能與異氰酸酯反應的低分子改性劑按重量比為二異氰酸酯∶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低分子改性劑=80-90∶5-10∶5-10,在80-90℃反應2-3小時,真空脫除氣泡,自然降溫、出料,分析游離的-NCO含量,密封保存。(3)使A組份溫度維持在30~35℃,使B組份溫度維持在40~45℃,將A、B兩組份在控制異氰酸酯指數為90至102,40-50℃溫度下充分混合,迅速注入表面涂有脫模劑、溫度控制在50±2℃的模具模塑成型,放入溫度為45-55℃的烘箱中,熟化5-10min后,脫模得制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異氰酸酯是脂肪族、環狀脂肪族和芳香族二異氰酸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異氰酸酯為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是分子量為2000-6000、官能度為2.0和/或3.0、不飽和度小于0.007meg/g的聚醚多元醇,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是分子量為3000、官能度為3.0、不飽和度小于0.007meg/g的聚醚多元醇。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是分子量為2000-8000、官能度為2.0和/或3.0、伯羥基含量為大于85%、不飽和度小于0.007meg/g的聚醚多元醇。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擴鏈劑是一種或多種小分子二元醇。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分子二元醇是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一縮二乙二醇、一縮二丙二醇或1,4-丁二醇。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聚醚型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與異氰酸酯反應的低分子改性劑為分子量低于500的低聚物多元醇。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聚醚型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聚物多元醇是一縮二乙二醇、一縮二丙二醇或聚氧化丙烯二元醇。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劑是叔胺類和錫類有機物。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劑是三乙烯二胺、四甲基二亞乙基三胺、辛苦酸亞錫、二月硅酸二丁基錫一種或幾種混合物。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劑是33Wt%三亞乙基二胺+67Wt%一縮二乙二醇。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劑是有機硅類表面活性劑。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硅類表面活性劑是聚硅氧烷與聚氧化烯烴共聚物。
全文摘要
一種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備方法,是以水作發泡劑,利用雙金屬氰化物催化劑合成的新型高活性、低不飽和度聚醚多元醇以及采用部分含活性氫的小分子改性劑,制得異氰酸酯封端的改性半預聚體。該改性半預聚體與多元醇混合物組份經充分混合、澆注、發泡、脫模,制得了聚氨酯微孔彈性體。該材料在拉伸強度、撕裂強度、伸長率、永久變形等性能得到明顯提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另外,在低溫脆化性能和耐撓曲性能方面也顯示出較強的優勢,滿足了制鞋業行業標準的要求。
文檔編號A43B13/02GK1453299SQ0312233
公開日2003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30日
發明者亢茂青, 殷寧, 馮月蘭, 趙雨花, 王軍威, 張清運, 瞿波, 王心葵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