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391087閱讀:347來(lai)源(yuan):國(guo)知局(ju)

專利名稱::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配電領域的一種補償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力系統中,當正弦電壓施加在非線性電路上時,電流就變為非正弦波,非正弦電流在電網阻抗上產生壓降,會使電壓波形也變成非正弦波;相反非正弦電壓加在線性電路上,電流也是非正弦波既諧波。在工礦企業及各民用負荷中,大量電力電子等非線性整流裝置,如軋機、中頻爐、點焊機群等,會產生大量的諧波電流,同時由于負載變化比較快,導致該諧波電流會嚴重污染電網及影響其它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廠家研制出常規的普通靜態無功補償電容屏和利用晶閘管負荷開關作為投切控制的電容補償屏;普通靜態無功補償電容屏投切速度較慢,不適應頻繁的負載變化,容易產生欠補或過補,由此造成電網電壓波動,不僅影響電容器使用壽命,而且會導致用電設備的損壞;利用晶閘管負荷開關作為投切控制的電容屏,由于其控制主要為A、C相電源控制,而B相直接導通,這樣該電容屏即使能滿足頻繁的負載變化,但由于其不是過零投切,對電網電流沖擊相當嚴重,尤其在諧波場合下,對電子設備造成很大的危害,減少了電容器使用壽命,嚴重時使電容器損壞。總之,上述兩種常用的電容補償屏,一方面造成電網諧波放大,會燒毀電容器;另一方面由于跟蹤不上負載變化速度,而造成過補或欠補,對變壓器造成損耗。為了響應國家"清潔電網,綠化電網"的要求,研制一種可廣泛應用在工礦企業及各種民用負荷并能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的補償裝置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無電流沖擊,零電流投切無振蕩現象,系統響應時間《30ms,同時占地面積小,基建成本低,低壓操作,安全且易于維護,當出現故障時自動退出,不會影響整個供電系統的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包括運算控制單元和至少一組無功補償濾波支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和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并聯連接于電網母線上,并聯連接在電網母線上的運算控制單元與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串聯連接后與并聯連接在電網母線上的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并聯連接再與無功補償濾波支路電連接。而且,所述的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還并聯連接有防雷過壓保護單元。而且,所述的無功補償濾波支路上還連接有電壓開口保護單元和裝置過流保護單元。而且,所述的無功補償濾波支路可以采用三角型接法或星型接法,無功補償濾波支路的電抗器上還并聯有電容、電阻串接的保護支路。而且,所述的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由斷路器、繼電器和電阻串聯組成。而且,所述的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的連接是,三相交流電源U、V、W端分別連接第十一熔斷器(FUll)、第十二熔斷器(FU12)、第十三熔斷器(FU13)的一端,第十一熔斷器(FUll)、第十二熔斷器(FU12)、第十三熔斷器(FU13)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交流繼電器(UJ)、第二交流繼電器(VJ)、第三交流繼電器(WJ)常閉觸點的一端,第一交流繼電器(UJ)、第二交流繼電器(VJ)、第三交流繼電器(WJ)常閉觸點的另一端連接X1接線端子板第4接線端子;正24伏電壓分別連接第一交流繼電器(UJ)、第二交流繼電器(VJ)、第三交流繼電器(WJ)常開觸點UJK1、VJK1、WJK1的一端,常開觸點UK1、VJK1、WJK1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七電阻U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的一端串聯,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發光二極管(LED1)、第二發光二極管(LED2)、第三發光二極管(LED3)的一端,第一發光二極管(LED1)、第二發光二極管(LED2)、第三發光二極管(LED3)的另一端接地;220伏電壓輸入與第一交流繼電器(UJ)、第二交流繼電器(VJ)、第三交流繼電器(WJ)另一組常開觸點UJK2、VK2、WJK2串聯后連接XI接線端子板第5接線端子;XI接線端子板第5接線端子連接第一變壓器(TA1)—次側繞組的一端,第一變壓器(TA1)—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XI接線端子板第4接線端子,第一變壓器(TA1)二次側繞組的一端連接第十四熔斷器(FU14)的一端,第十四熔斷器(FU14)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橋式整流電路(DDI)的A端和第二橋式整流電路(DD2)的A端,第一橋式整流電路(DDI)的D端連接第一穩壓二極管(Dl)的一端、第七電容(C7)的負極、第二穩壓二極管(D2)的一端后接地,第一穩壓二極管(Dl)的另一端連接第十電阻(RIO)、第十一電阻(Rll)的一端后輸出正20伏電壓,第十電阻(R10)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橋式整流電路(DDI)的B端,第十一電阻(R11)的另一端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一端,第三二極管(D3)的另一端連接第七電容(C7)的正極、第十二電阻(R12)的一端,第十二電阻(R12)的另一端連接第二穩壓二極管(D2)的另一端后輸出正6.5伏電壓;第一橋式整流電路(DDI)的C端連接第一變壓器(TA1)二次側繞組的另一端和第二橋式整流電路(DD2)的C端,第二橋式整流電路(DD2)的D端連接第八電容(C8)的正極、第四穩壓二極管(D4)的一端后輸出正24V電壓,第八電容(C8)的另一端連接第二橋式整流電路(DD2)的B端、第十三電阻(Rl3)的一端后接地,第十三電阻(Rl3)的另一端連接第四穩壓二極管(D4)的另一端;X1接線端子板第7接線端子連接第十五熔斷器(FU15)的一端,第十五熔斷器(FU15)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變壓器(TA2)—次側繞組的一端,第二變壓器(TA2)—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XI接線端子板第4接線端子,第二變壓器(TA2)二次側繞組的一端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l接線端子,第二變壓器(TA2)二次側繞組的另一端輸出負12伏電壓;X2接線端子板第1接線端子連接第三橋式整流電路(DD3)的A端和第三開關(TM3)常開觸點的一端,第三橋式整流電路(DD3)的D端連接第九電容(C9)正極、第六二極管(D6)的一端、第十電容(C10)的正極、第十六電阻(R16)的一端,第六二極管(D6)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五電阻(R15)的一端,第十電容(C10)的負極連接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2引腳、第一滑動變阻器(PR1)的一端和滑動端、第七二極管(D7)的一端和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6引腳,第十六電阻U16)的另一端連接第一555定時芯片(U1)的第4、8引腳,第一555定時芯片(U1)的第3引腳連接第五發光二極管(LED5)的一端,第五發光二極管(LED5)的另一端連接第九二極管(D9)的一端和第一直流繼電器(ZJ1)的常閉觸點的一端,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1引腳連接第八穩壓二極管(D8)的一端,第八穩壓二極管(D8)的另一端連接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5引腳和第十一電容(C11)的一端,第九電容(C9)負極、第十五電阻(R15)的另一端、第一滑動變阻器(PR1)的另一端、第七二極管(D7)的另一端、第一555定時芯片(U1)的第1引腳、第十一電容(C11)的另一端、第九二極管(D9)的另一端和第一直流繼電器(ZJ1)的常閉觸點的另一端連接第三橋式整流電路(DD3)的B端后接地,第一直流繼電器(Zn)的第一常開觸點(JK11)的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另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第一直流繼電器(ZJ1)的第二常開觸點(JK12)的一端連接正20伏電壓,另一端連接正20伏電壓,第三橋式整流電路(DD3)的C端連接負12伏電壓和第四橋式整流電路(DD4)的C端,第三開關(TM3)常開觸點的另一端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2接線端子和第四橋式整流電路(DD4)的A端,第四橋式整流電路(DD4)的D端連接第十二電容(C12)正極、第十二極管(D10)的一端、第十三電容(C13)的正極、第十八電阻(R18)的一端,第十二極管(D10)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七電阻(R17)的一端,第十三電容(C13)的負極連接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2引腳、第二滑動變阻器(PR2)的一端和滑動端、第十一二極管(D11)的一端和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6引腳,第十八電阻(R18)的另一端連接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4、8引腳,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3引腳連接第六發光二極管(LED6)的一端,第六發光二極管(LED6)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三二極管(D13)的一端和第二直流繼電器(ZJ2)的常閉觸點的一端,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1引腳連接第十二穩壓二極管(D12)的一端,第十二穩壓二極管(D12)的另一端連接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5引腳和第十四電容(C14)的一端,第十二電容(C12)負極、第十七電阻(R17)的另一端、第二滑動變阻器(PR2)的另一端、第十一二極管(Dll)的另一端、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l引腳、第十四電容(C14)的另一端、第十三二極管(D13)的另一端和第二直流繼電器(ZJ2)的常閉觸點的另一端連接第四橋式整流電路(DD4)的B端后接地,第二直流繼電器(ZJ2)的常開觸點(JK2)的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另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16引腳連接正6.5伏電壓,第15引腳連接第二十一電阻(R21)、第十四二極管(D14)的一端,第二十一電阻(R2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三極管(VT1)的基極,第一三極管(VT1)的集電極連接第四直流繼電器(ZJ4)的常閉觸點的一端、第十五二極管(Dl5)的一端和復位開關的一端,第四直流繼電器(ZJ4)的常閉觸點的另一端連接第十六二極管(D16)的一端、第十五二極管(D15)的另一端和第十六電容的正極,第十六二極管(D16)的另一端輸出正20伏電壓并連接第三直流繼電器(ZJ3)的常閉觸點的一端、第二十二電阻(R22)的一端和第二十三電阻(R23)的一端,第二十三電阻(R23)的另一端連接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12引腳和第二十四電阻(R24)的一端,第二十二電阻(R22)的另一端連接第七發光二極管(LED7)的一端,第一三極管(VT1)的發射極連接復位開關的另一端和第十六電容(C16)的負極后接地,第三直流繼電器(Zn)的常閉觸點的另一端、第七發光二極管(LED7)的另一端、第二十四電阻(R24)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極管(VT1)的發射極連接后連接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8引腳,第十四二極管(D14)的另一端連接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11引腳、第三滑動變阻器(PR3)的一端和滑動端、第三滑動變阻器(PR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電阻(R20)的一端,第二十電阻(R20)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五電容(C15)的一端、第四滑動變阻器(PR4)的一端,第十五電容(C15)的另一端連接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9引腳,第四滑動變阻器(PR4)的另一端和滑動端連接第十九電阻(R19)的一端,第十九電阻U19)的另一端連接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10引腳,第三直流繼電器(ZJ3)的常開觸點(JK3)的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另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正24伏電壓;連接五二極管(D5)的一端、第五直流繼電器(ZJ5)常閉觸點的一端、第十四電阻U14)的一端,第十四電阻(R14)的另一端連接第四發光二極管(LED4)的一端,第四發光二極管(LED4)的另一端連接第五直流繼電器(ZJ5)常閉觸點的另一端和第五二極管(D5)的另一端并接地;正24伏電壓連接第八發光二極管(LED8)的一端,第八發光二極管(LED8)的另一端連接第六直流繼電器(ZJ6)常閉觸點的一端和第十七二極管(D17)的一端后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5接線端子,第六直流繼電器(ZJ6)第一常開觸點(JK61)的一端連接X1接線端子板第6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XI接線端子板第4接線端子,第六直流繼電器(ZJ6)第二常開觸點(JK62)的一端連接XI接線端子板第5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6接線端子,第六直流繼電器(ZJ6)第三常開觸點(K63)—端連接X1接線端子板第7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8接線端子;XI接線端子板第1接線端子連接三相交流電的U相,第2接線端子連接三相交流電的V相,第3接線端子連接三相交流電的W相,第4接線端子連接電網母線的N相,X2接線端子板第l接線端子為正12伏電壓,第3接線端子為正24伏電壓,第4接線端子為正24伏電壓。而且,所述的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包括依次電連接的功率單元、脈沖隔離單元、脈沖控制單元和相位控制單元,相位控制單元電連接電網母線,功率單元電連接無功補償濾波支路,脈沖控制單元電連接運算控制單元。而且,所述的脈沖隔離單元的連接是,脈沖隔離單元的P接線端子連接第二百四十電阻U240)的一端和第六變壓器(TA6)的一次側繞組的一端,第六變壓器(TA6)的一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百發光二極管(LED100)的一端和脈沖隔離單元的N接線端子,第一百發光二極管(LED100)的另一端連接第二百四十電阻(R240)的另一端,第六變壓器(TA6)的二次側繞組的一端連接第六橋式整流電路(DD6)的A端,第六橋式整流電路(DD6)的D端連接第一百六十電容(C160)的負極和脈沖隔離單元的G接線端子,第六橋式整流電路(DD6)的C端連接第六變壓器(TA6)的二次側繞組的另一端,第六橋式整流電路(DD6)的B端連接第一百六十電容(C160)的正極和脈沖隔離單元的K接線端子。而且,所述的脈沖控制單元的連接是,X3接線端子板第11接線端子連接第二十五電阻(R25)的一端和第五橋式整流電路(DD5)的A端,第五橋式整流電路(DD5)的C端連接第二十五電阻(R25)的另一端和X3接線端子板第12接線端子,第五橋式整流電路(DD5)的D端連接第二十七電阻(R27)的一端、第二十六電阻(R26)的一端和第十八二極管(D18)的一端,第十八二極管(D18)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六電阻U26)的另一端和第五橋式整流電路(DD5)的B端后接地,第二十七電阻(R27)的另一端連接第五滑動變阻器(PR5)的一端,第五滑動變阻器(PR5)的另一端和滑動端連接第十七電容(C17)、第十九二極管(D19)和第二十八電阻(R28)的一端,第十七電容(C17)、第十九二極管(D19)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八電阻(R28)的另一端連接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正向輸入端,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反向輸入端連接第二十九電阻(R29)的一端,第二十九電阻(R29)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另兩端分別連接VCC電壓和接地,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輸出端連接第三十一電阻(R31)的一端,第三十一電阻U31)的另一端連接第三百電阻(R300)一端、第十八電容(C18)—端和第五十二放大器(U52)的反向輸入端,第第五十二放大器(U52)的正向輸入端連接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反向輸入端和第三十電阻(R30)的一端,第三十電阻(R30)的另一端接地,第五十二放大器(U52)的另兩端接空,第三百電阻(R300)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十八電容(C18)另一端接地,第五十二放大器(U52)的輸出端連接第三十二電阻(R32)的一端和第四十鎖存器(U40)的S引腳,第三十二電阻(R32)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四十鎖存器(U40)的VCC、EN引腳連接VCC電壓,第四十鎖存器(U40)的R引腳接RESET信號,第四十鎖存器(U40)的GND引腳接地,第四十鎖存器(U40)的Q引腳連接第二十二極管(D20)的一端和第三三極管(VT3)的基極,第三三極管(VT3)的集電極連接VCC電壓,第三三極管(VT3)的發射極連接第三十五電阻(R35)的一端,第三十五電阻(R35)的另一端連接第九發光二極管(LED9)的一端,第九發光二極管(LED9)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二極管(D20)的另一端連接CN3接線端子板第7接線端子和第三十三電阻(R33)的一端,第三十三電阻(R3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三極管(VT2)的基極,第二三極管(VT2)的集電極連接第三十四電阻(R34)的一端并輸出FAUL信號,第二三極管(VT2)的發射極接地,第三十四電阻(R34)的另一端連接第六光耦隔離開關(U6)的輸入端的一端,第六光耦隔離開關(U6)的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六光耦隔離開關(U6)的輸出端的一端連接第三十六電阻(R36)的一端,第三十六電阻(R36)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六光耦隔離開關(U6)的輸出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三十七電阻(R37)的一端和第一場效應管(Ml)的柵極,第一場效應管(Ml)的漏極連接X3接線端子板的第4接線端子,第一場效應管(Ml)的源極連接第一場效應管(Ml)的襯底、第三十七電阻(R37)的另一端和COM信號;VCC電壓連接第九十三電阻(R93)的一端,第九十三電阻(R93)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一三極管(Til)的集電極并輸出PLUSE信號,第十一三極管(Til)的基極連接第九十四電阻(R94)的一端,第九十四電阻(R94)的另一端連接CN3接線端子板的第9接線端子,第十一三極管(Til)的發射極接地;X3接線端子板的第l接線端子連接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ll)輸入端的一端,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ll)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第八十五電阻(R85)的一端,第八十五電阻(R85)的另一端連接COM信號,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ll)輸出端的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11)輸出端的另一端連接第八十六電阻(R86)的一端并輸出EN1信號,第八十六電阻(R86)的另一端接地;X3接線端子板的第3接線端子連接第十二光耦隔離開關(U12)輸入端的一端,第十二光耦隔離開關(U12)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第八十七電阻(R87)的一端,第八十七電阻(R87)的另一端連接COM信號,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ll)輸出端的一端連接第八十八電阻(R88)的一端,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11)輸出端的另一端接地,第八十八電阻(R88)的另一端連接第九三極管(T9)的基極,第九三極管(T9)的發射極接VCC電壓,第九三極管(T9)的集電極連接第八十九電阻(R89)的一端、第十三極管(T10)的集電極、RESET信號和第三十二極管(D30)的一端,第八十九電阻(R89)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二極管(D30)的另一端連接CN3接線端子板的第l接線端子,第十三極管(T10)的發射極連接VCC電壓,第十三極管(T10)的基極連接第九十電阻(R90)的一端、第五十電容(C50)的正極和第三十一二極管(D31)的一端,第九十電阻(R90)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五十電容(C50)的負極和第三十一二極管(D31)的另一端并接地;X3接線端子板的第2接線端子連接第十三光耦隔離開關(U13)輸入端的一端,第十三光耦隔離開關(U13)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一電阻(R91)的一端,第九十一電阻(R91)的另一端連接COM信號,第十三光耦隔離開關(U13)輸出端的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十三光耦隔離開關(U13)輸出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二電阻(R92)的一端和第三十與非門(U30)的第四輸入端,第九十二電阻(R92)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與非門(U30)的第一、二輸入端連接VCC電壓,第三十與非門(U30)的第三輸入端輸入EN1信號,第三十與非門(U30)的輸出端輸出EN信號;CN3接線端子板第2、3、8接線端子連接的電路結構相同,第8接線端子連接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CLK引腳,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D引腳輸入EN信號,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RST引腳輸入RESET復位信號,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SET引腳接地,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5引腳接空,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Q引腳連接第七十與非門(U70)第一輸入端,第七十與非門(U70)第二輸入端連接CN3接線端子板第8接線端子、第七十與非門(U70)第三、四輸入端分別輸入FAUL、PLUSE信號,第七十與非門(U70)輸出端連接第六三極管(T6)的基極,第六三極管(T6)的集電極連接VCC電壓,第六三極管(T6)的發射極連接第八光耦隔離開關(U8)的輸入端的一端,第八光耦隔離開關(U8)的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五十三電阻(R53)的一端,第五十三電阻(R53)的另一端接地,第八光耦隔離開關(U8)的輸出端的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八光耦隔離開關(U8)的輸出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五十六電阻(R56)、第二十三電容(C23)和第五十七電阻(R57)的一端,第五十六電阻(R56)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場效應管(M2)的柵極、第二十三電容(C23)的另一端和第五十八電阻(R58)的一端,第五十七電阻(R57)的另一端連接第五十八電阻U58)的另一端和第二場效應管(M2)的源極和襯底,第二場效應管(M2)的漏極連接CN4接線端子板的第2接線端子,CN3接線端子板第2、3接線端子連接的電路的輸出分別連接CN4接線端子板的第4、6接線端子;VCC電壓連接第六十九電容(C69)和第六十八電容(C68)的一端,第六十九電容(C69)和第六十八電容(C68)的另一端連接并輸出C0M信號,VCC電壓連接第五十七電容(C57)、第五十八電容(C58)、第五十九電容(C59)、第六十電容(C60)、第六十一電容(C61)、第六十二電容(C62)、第六十五電容(C65)、第六十六電容(C66)、第六十七電容(C67)的一端,第五十七電容(C57)、第五十八電容(C58)、第五十九電容(C59)、第六十電容(C60)、第六十一電容(C61)、第六十二電容(C62)、第六十五電容(C65)、第六十六電容(C66)、第六十七電容(C67)的另一端連接在一起接地。而且,所述的相位控制單元的連接是,Xl接線端子第1、2、3接線端子分別連接第一百電阻(R100)、第一百零一電阻(RIOI)和第一百零二電阻(R102)的一端,第一百電阻(RIOO)、第一百零一電阻(R101)和第一百零二電阻(R102)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二十一熔斷器(FU21)、第二十二熔斷器(FU22)和第二十三熔斷器(FU23)的一端,第二十一熔斷器(FU21)的另一端連接第三變壓器(TA3)一次側繞組的一端和第四變壓器(TA4)—次側繞組的一端,第三變壓器(TA3)—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三熔斷器(FU23)的另一端和第五變壓器(TA5)—次側繞組的一端,第四變壓器(TA4)—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二熔斷器(FU22)的另一端和第五變壓器(TA5)—次側繞組的另一端,第三變壓器(TA3)、第四變壓器(TA4)、第五變壓器(TA5)二次側繞組的一端分別輸出電壓信號VR、VS、VT,第三變壓器(TA3)、第四變壓器(TA4)、第五變壓器(TA5)二次側繞組的另一端接地;電壓信號VR、VS和VT連接的電路結構相同,電壓信號VR連接第六滑動變阻器(PR6)的一端,第六滑動變阻器(PR6)的另一端和滑動端連接第一百一十電阻(R110)的一端和第七十電容(C70)的一端,第七十電容(C70)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百一十電阻(R110)的另一端連接第四十二極管(D40)、第四十一二極管(D41)的一端和第一百放大器(U100)的正向輸入端,第四十二極管(D40)和第四十一二極管(D41)的另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一百放大器(U100)的反向輸入端連接第一百一十—電阻(R111)的一端和第一百一十二電阻(R112)的一端,第一百一十—電阻(R11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百放大器(U100)的另兩個輸入端連接VCC電壓,第一百一十二電阻(R112)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百放大器(U100)的輸出端和第一百零一放大器(U101)的反向輸入端,第一百零一放大器(UIOI)的正向輸入端接地,第一百零一放大器(U101)的另兩個輸入端接空,第一百零一放大器(U101)的輸出端連接第一百一十三電阻(R1U)的一端,第一百一十三電阻(R113)的另一端連接第四十二二極管(DM)的一端和CN1接線端子板第8引腳,第四十二二極管(D42)的另一端接地,電壓信號VS和VT連接的電路的輸出分別連接在CN1接線端子板第3、2引腳;CN1接線端子板第2、3接線端子分別連接第九十二二極管(D92)和第九十一二極管(D91)的一端,第九十二二極管(D92)和第九十一二極管(D91)的另一端連接在一起后連接第一百三十四電阻(R134)的一端和第六十與非門(U60)的第一、二輸入端,第一百三十四電阻(R134)的另一端接地,第六十與非門(U60)的輸出端連接第六十一與非門(U61)和第六十三與非門(U63)的輸入端,第六十一與非門(U61)的輸出端接空,第六十三與非門(U63)的輸出端分別連接第一百三十五電阻(R135)和第一百三十六電阻(R136)的一端,第一百三十五電阻(R135)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三二極管(D93)的一端,第九十三二極管(D93)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二電容(C92)的一端和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SET引腳,第九十二電容(C9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D引腳連接第六十二與非門(U62)的輸出端,第六十二與非門(U62)的第一輸入端連接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Q引腳,第六十二與非門(U62)的第二輸入端連接第九十六電容(C96)的一端和第一百三十九電阻(R139)的一端,第九十六電容(C96)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百三十九電阻(Rl39)的另一端連接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Q引腳,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Q引腳接空,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SET引腳連接第九十五電容(C95)的一端和第一百三十七電阻(R137)的一端,第九十五電容(C95)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一百三十七電阻(R137)的另一端接地,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D引腳連接CN1接線端子板的第8接線端子,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CLK引腳連接第九十四電容(C94)的一端和第一百三十八電阻(R138)的一端,第九十四電容(C94)的另一端連接CN1接線端子板的第3接線端子,第一百三十八電阻(R138)的另一端接地,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RST引腳接地,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CLK引腳連接CN1接線端子板第9接錢端子和第五百零二與非門(U502)的輸出端,第五百零二與非門(U502)的輸入端連接第一百電容(C100)的一端和第五百零一與非門(U501)的輸出端,第五百零一與非門(U501)的輸入端連接第一百七十一電阻(R171)的一端和第五百與非門(U500)的輸出端,第五百與非門(U500)的輸入端連接第一百六十一電阻(R161)的一端,第一百六十一電阻(R16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百七十一電阻(R171)的另一端和第一百電容(C100)的另一端,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RST引腳連接第九十七電容(C97)的一端、第一百四十電阻(R140)的一端并連接CN1接線端子板的第l接線端子,第一百四十電阻(R140)的另一端接地,第九十七電容(C97)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Q引腳連接第一百四十一電阻(R141)的一端,第一百四十一電阻(R141)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八電容(C98)的一端、CN1接線端子板的第7接線端子和第七場效應(M7)的柵極,第九十八電容(C98)的另一端接地,第七場效應(M7)的漏極連接第九十六二極管(D96)的一端和第十一發光二極管(LED11)的一端,第十一發光二極管(LED1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百五十一電阻(R151)的一端,第一百五十一電阻(R151)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七場效應(M7)的源極連接第七場效應(M7)的襯底和第九十六二極管(D96)的另一端后接地;VCC電壓連接第二百電阻(R200)和第二百二十電阻(R220)的一端,第二百電阻(R200)和第二百二十電阻(R220)的另一端接地,接線端子板第11引腳連接第五十發光二極管(LED50)的一端,第五十發光二極管(LED50)的另一端連接第二百三十電阻(R230)的一端,第二百三十電阻(R230)的另一端連接端子COM;VCC電壓連接第一百電容(CIOO)、第一百零一電容(CIOI)、第一百零二電容(C102)、第一百零三電容(C103)、第一百零四電容(C104)的一端,第一百電容(CIOO)、第一百零一電容(CIOI)、第一百零二電容(C102)、第一百零三電容(C103)、第一百零四電容(Cl04)的另一端連接在一起并接地;VCC電壓連接第一百四十電容(C140)、第一百五十電容(C150)的一端,第一百四十電容(C140)、第一百五十電容(C150)的另一端連接在一起并接地。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主要由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運算與控制單元、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和無功補償濾波支路組成,結構簡單,成品的拒體尺寸為1000mm*1000mm*2200mm(寬*深*高);該裝置根據負載補償容量變化可增加到12面拒整體并聯(該裝置12路輸出控制),并采用8、4、2、l二進制編碼投切,進行快速的跟蹤補償,擺脫了以往電容屏等比循環投切的模式解決了用戶增容問題,方便了用戶的使用。2.本實用新型的電路中還連接有防雷過壓保護元件和電壓開口保護電路。在主斷路器TM3閉合期間出現過電莊現象時,防雷過壓保護元件FS1-3動作,自動將整套裝置退出運行;當無功補償濾波支路在共補時采用A接法的時候,如果出現斷相的故障,電壓開口保護電路動作,使整套裝置退出運行,同時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中在三相交流電中任意一相出現短路或斷路故障時,也使整套裝置不能啟動。以上保護電路的設置,極大的保證了整套裝置運行的安全性。3.本實用新型中的無功補償濾波支路的濾波電容器與濾波電抗器在共補時采用△接法、分相補償時采用Y接法,其中電容器為防暴、自愈、濾波型電容器,鐵心電抗器無射頻干擾。由于電抗器的存在,在TPDM模塊關斷瞬間,會產生過高的反電動勢,這樣會給控制模塊TPDM造成反相擊穿的危險,所以在無功補償濾波支路中還設置有與電抗器并聯的電容和電阻串接的保護支路,該支路可有效的避免TPDM被反電動勢擊穿的危險。4.本實用新型專門接于電網中變壓器二次側作為無功功率補償及諧波治理的裝置,其中的運算與控制模塊以負載的實時無功功率為投切物理量,在小于20ms內完成信號數據采集、計算、及控制輸出;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接到投切指令后,在小于10ms內完成零電流投入和切除,投切無涌流,對電網無沖擊,并且采用電容器預充電技術,避免了投切電容器的沖擊,使運行更加穩定、安全、可靠。為保證實時跟蹤投切,整個系統響應時間小于30ms,而普通電容屏大于15S,可滿足快速變化負栽的需要,實現快速補償,提高電網功率因數,穩定電網電壓,減小對電網的沖擊,增加了電容器的使用壽命。5.本實用新型的額定工作電壓400V1140V,裝置本身電路不產生諧波;快速投切技術,無電流沖擊,零電流投切無振蕩現象,系統響應時間<3Oms,同時占地面積小,基建成本低,低壓操作,安全且易于維護,當出現故障時自動退出,不會影響整個供電系統;可以有效減少供配電系統損耗,節能效果顯著,可以濾除用戶負載產生的諧波,凈化電網,使供配電系統及自動控制系統運行更為安全可靠。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的電路原理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的連接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的裝置連接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的脈沖控制單元的電路原理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的相位控制單元的電路原理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的脈沖隔離單元的電路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下述實施例是說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實施例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施例中使用的功率單元TPDM為北京拓荒技術研究所生產的晶閘管模塊一TPDM22,運算控制單元在中國專利CN200620026590.6中已公開,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中的Ul、U2為555定時芯片,U3為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4060芯片。如圖1至圖8所示,一種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包括運算控制單元和至少一組無功補償濾波支路,在電路中還包括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和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并聯連接于電網母線上,并聯連接在電網母線上的運算控制單元與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串聯連接后與并聯連接在電網母線上的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并聯連接再與無功補償濾波支路電連接。在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還并聯連接有由第一防雷過壓保護器(FS1)、第二防雷過壓保護器(FS2)、第三防雷過壓保護器(FS3)組成的防雷過壓保護單元,在無功補償濾波支路上還連接有電壓開口保護單元和由第一熔斷器(FU1)、第二熔斷器(FU2)、第三熔斷器(FU3)組成的裝置過流保護單元,其中無功補償濾波支路可以采用三角型接法或星型接法,本實施例中采用星型接法,同時無功補償濾波支路的第一電抗器(Ll)、第二電抗器(L2)、第三電抗器(L3)上還分別并聯有由第四電容(C4)、第四電阻(R4)串接,第五電容C5)、第五電阻(R5)串接,第六電容(C6)、第六電阻(R6)串接的保護支路。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由第二斷路器(TM2)、繼電器(K)和第一電阻(Rl)、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串聯組成。而且,所述的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的連接是,三相交流電源U、V、W端分別連接第十一熔斷器(FUll)、第十二熔斷器(FU12)、第十三熔斷器(FU13)的一端,第十一熔斷器(FUll)、第十二熔斷器(FU12)、第十三熔斷器(FU13)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交流繼電器(UJ)、第二交流繼電器(VJ)、第三交流繼電器(WJ)常閉觸點的一端,第一交流繼電器(UJ)、第二交流繼電器(VJ)、第三交流繼電器(WJ)常閉觸點的另一端連接X1接線端子板第4接線端子;正24伏電壓分別連接第一交流繼電器(UJ)、第二交流繼電器(VJ)、第三交流繼電器(WJ)常開觸點UJK1、VJK1、WJK1的一端,常開觸點UJK1、VJK1、WJK1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的一端串聯,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發光二極管(LED1)、第二發光二極管(LED2)、第三發光二極管(LED3)的一端,第一發光二極管(LED1)、第二發光二極管(LED2)、第三發光二極管(LED3)的另一端接地;220伏電壓輸入與第一交流繼電器(UJ)、第二交流繼電器(VJ)、第三交流繼電器(WJ)另一組常開觸點UJK2、VJK2、WJK2串聯后連接XI接線端子板第5接線端子;XI接線端子板第5接線端子連接第一變壓器(TA1)—次側繞組的一端,第一變壓器(TA1)—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XI接線端子板第4接線端子,第一變壓器(TA1)二次側繞組的一端連接第十四熔斷器(FU14)的一端,第十四熔斷器(FU14)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橋式整流電路(DDI)的A端和第二橋式整流電路(DD2)的A端,第一橋式整流電路(DDI)的D端連接第一穩壓二極管(Dl)的一端、第七電容(C7)的負極、第二穩壓二極管(D2)的一端后接地,第一穩壓二極管(Dl)的另一端連接第十電阻(RIO)、第十一電阻(Rll)的一端后輸出正20伏電壓,第十電阻(RIO)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橋式整流電路(DDI)的B端,第十一電阻(Rll)的另一端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一端,第三二極管(D3)的另一端連接第七電容(C7)的正極、第十二電阻(R12)的一端,第十二電阻(R12)的另一端連接第二穩壓二極管(D2)的另一端后輸出正6.5伏電壓;第一橋式整流電路(DDI)的C端連接第一變壓器(TA1)二次側繞組的另一端和第二橋式整流電路(DD2)的C端,第二橋式整流電路(DD2)的D端連接第八電容(C8)的正極、第四穩壓二極管(DO的一端后輸出正24V電壓,第八電容(C8)的另一端連接第二橋式整流電路(DD2)的B端、第十三電阻(R13)的一端后接地,第十三電阻(R13)的另一端連接第四穩壓二極管(D4)的另一端;x1接線端子板第7接線端子連接第十五熔斷器(FU15)的一端,第十五熔斷器(FU15)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變壓器(TA2)—次側繞組的一端,第二變壓器(TA2)—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XI接線端子板第4接線端子,第二變壓器(TA2)二次側繞組的一端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l接線端子,第二變壓器(TA2)二次側繞組的另一端輸出負12伏電壓;X2接線端子板第1接線端子連接第三橋式整流電路(DD3)的A端和第三開關(TM3)常開觸點的一端,第三橋式整流電路(DD3)的D端連接第九電容(C9)正極、第六二極管(D6)的一端、第十電容(C10)的正極、第十六電阻(R16)的一端,第六二極管(D6)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五電阻(R15)的一端,第十電容(C10)的負極連接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2引腳、第一滑動變阻器(PR1)的一端和滑動端、第七二極管(D7)的一端和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6引腳,第十六電阻(R16)的另一端連接第一555定時芯片(U1)的第4、8引腳,第一555定時芯片(U1)的第3引腳連接第五發光二極管(LED5)的一端,第五發光二極管(LED5)的另一端連接第九二極管(D9)的一端和第一直流繼電器(ZJ1)的常閉觸點的一端,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1引腳連接第八穩壓二極管(D8)的一端,第八穩壓二極管(D8)的另一端連接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5引腳和第十一電容(C11)的一端,第九電容(C9)負極、第十五電阻(R15)的另一端、第一滑動變阻器(PR1)的另一端、第七二極管(D7)的另一端、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1引腳、第十一電容(C11)的另一端、第九二極管(D9)的另一端和第一直流繼電器(ZJ1)的常閉觸點的另一端連接第三橋式整流電路(DD3)的B端后接地,第一直流繼電器(ZJ1)的第一常開觸點(JK11)的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另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第一直流繼電器UJ1)的第二常開觸點(JK12)的一端連接正20伏電壓,另一端連接正20伏電壓,第三橋式整流電路(DD3)的C端連接負12伏電壓和第四橋式整流電路(DD4)的C端,第三開關(TM3)常開觸點的另一端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2接線端子和第四橋式整流電路(DD4)的A端,第四橋式整流電路(DD4)的D端連接第十二電容(C12)正極、第十二極管(D10)的一端、第十三電容(C13)的正極、第十八電阻(R18)的一端,第十二極管(D10)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七電阻(R17)的一端,第十三電容(C13)的負極連接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2引腳、第二滑動變阻器(PR2)的一端和滑動端、第十一二極管(D11)的一端和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6引腳,第十八電阻(R18)的另一端連接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4、8引腳,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3引腳連接第六發光二極管(LED6)的一端,第六發光二極管(LED6)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三二極管(D13)的一端和第二直流繼電器(ZJ2)的常閉觸點的一端,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1引腳連接第十二穩壓二極管(D12)的一端,第十二穩壓二極管(D12)的另一端連接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5引腳和第十四電容(C14)的一端,第十二電容(C12)負極、第十七電阻(R17)的另一端、第二滑動變阻器(PR2)的另一端、第十一二極管(Dll)的另一端、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1引腳、第十四電容(C14)的另一端、第十三二極管(D13)的另一端和第二直流繼電器(ZJ2)的常閉觸點的另一端連接第四橋式整流電路(DD4)的B端后接地,第二直流繼電器(ZJ2)的常開觸點(JK2)的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另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16引腳連接正6.5伏電壓,第15引腳連接第二十一電阻U21)、第十四二極管(D14)的一端,第二十一電阻(R2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三極管(VT1)的基極,第一三極管(VT1)的集電極連接第四直流繼電器(ZJ4)的常閉觸點的一端、第十五二極管(Dl5)的一端和復位開關的一端,第四直流繼電器(ZJ4)的常閉觸點的另一端連接第十六二極管(D16)的一端、第十五二極管(D15)的另一端和第十六電容的正極,第十六二極管(D16)的另一端輸出正20伏電壓并連接第三直流繼電器(ZJ3)的常閉觸點的一端、第二十二電阻(R22)的一端和第二十三電阻(R23)的一端,第二十三電阻(R23)的另一端連接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12引腳和第二十四電阻(R2"的一端,第二十二電阻(R22)的另一端連接第七發光二極管(LED7)的一端,第一三極管(VT1)的發射極連接復位開關的另一端和第十六電容(C16)的負極后接地,第三直流繼電器(ZJ3)的常閉觸點的另一端、第七發光二極管(LED7)的另一端、第二十四電阻(R24)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極管(VT1)的發射極連接后連接第一"級二進制串^f亍計數/分頻器(U3)的第8引腳,第十四二極管(D14)的另一端連接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11引腳、第三滑動變阻器(PR3)的一端和滑動端、第三滑動變阻器(PR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電阻(R20)的一端,第二十電阻(R20)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五電容(C15)的一端、第四滑動變阻器(PR4)的一端,第十五電容(C15)的另一端連接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9引腳,第四滑動變阻器(PR4)的另一端和滑動端連接第十九電阻(R19)的一端,第十九電阻(R19)的另一端連接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10引腳,第三直流繼電器(ZJ3)的常開觸點(JK3)的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另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正24伏電壓連接第五二極管(D5)的一端、第五直流繼電器(ZJ5)常閉觸點的一端、第十四電阻(R14)的一端,第十四電阻(R14)的另一端連接第四發光二極管(LED4)的一端,第四發光二極管(LED4)的另一端連接第五直流繼電器(Z15)常閉觸點的另一端和第五二極管(D5)的另一端并接地;正24伏電壓連接第八發光二極管(LED8)的一端,第八發光二極管(LED8)的另一端連接第六直流繼電器(Z16)常閉觸點的一端和第十七二極管(D17)的一端后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5接線端子,第六直流繼電器(Z16)第一常開觸點(JK61)的一端連接X1接線端子板第6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XI接線端子板第4接線端子,第六直流繼電器(Z16)第二常開觸點(JK62)的一端連接XI接線端子板第5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6接線端子,第六直流繼電器(Z16)第三常開觸點(JK63)—端連接X1接線端子板第7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8接線端子;XI接線端子板第1接線端子連接三相交流電的U相,第2接線端子連接三相交流電的V相,第3接線端子連接三相交流電的W相,第4接線端子連接電網母線的N相,X2接線端子板第1接線端子為正12伏電壓,第3接線端子為正24伏電壓,第4接線端子為正24伏電壓。而且,所述的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包括依次電連接的功率單元、脈沖隔離單元、脈沖控制單元和相位控制單元,相位控制單元電連接電網母線,功率單元電連接無功補償濾波支路,脈沖控制單元電連接運算控制單元。而且,所述的脈沖隔離單元的連接是,脈沖隔離單元的P接線端子連接第二百四十電阻(R240)的一端和第六變壓器(TA6)的一次側繞組的一端,第六變壓器(TA6)的一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百發光二極管(LED100)的一端和脈沖隔離單元的N接線端子,第一百發光二極管(LED100)的另一端連接第二百四十電阻(R240)的另一端,第六變壓器(TA6)的二次側繞組的一端連接第六橋式整流電路(DD6)的A端,第六橋式整流電路(DD6)的D端連接第一百六十電容(C160)的負極和脈沖隔離單元的G接線端子,第六橋式整流電路(DD6)的C端連接第六變壓器(TA6)的二次側繞組的另一端,第六橋式整流電路(DD6)的B端連接第一百六十電容(C160)的正極和脈沖隔離單元的K接線端子。而且,所述的脈沖控制單元的連接是,X3接線端子板第11接線端子連接第二十五電阻(R25)的一端和第五橋式整流電路(DD5)的A端,第五橋式整流電路(DD5)的C端連接第二十五電阻(R25)的另一端和X3接線端子板第12接線端子,第五橋式整流電路(DD5)的D端連接第二十七電阻(R27)的一端、第二十六電阻U26)的一端和第十八二極管(D18)的一端,第十八二極管(D18)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六電阻U26)的另一端和第五橋式整流電路(DD5)的B端后接地,第二十七電阻(R27)的另一端連接第五滑動變阻器(PR5)的一端,第五滑動變阻器(PR5)的另一端和滑動端連接第十七電容(C17)、第十九二極管(D19)和第二十八電阻(R28)的一端,第十七電容(C17)、第十九二極管(D19)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八電阻(R28)的另一端連接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正向輸入端,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反向輸入端連接第二十九電阻(R29)的一端,第二十九電阻(R29)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另兩端分別連接VCC電壓和接地,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輸出端連接第三十一電阻(R31)的一端,第三十一電阻(R31)的另一端連接第三百電阻(R300)一端、第十八電容(C18)—端和第五十二放大器(U52)的反向輸入端,第第五十二放大器(U52)的正向輸入端連接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反向輸入端和第三十電阻(R30)的一端,第三十電阻(R30)的另一端接地,第五十二放大器(U52)的另兩端接空,第三百電阻(R300)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十八電容(C18)另一端接地,第五十二放大器(U52)的輸出端連接第三十二電阻(R32)的一端和第四十鎖存器(U40)的S引腳,第三十二電阻(R32)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四十鎖存器(U40)的VCC、EN引腳連接VCC電壓,第四十鎖存器(U40)的R引腳接RESET信號,第四十鎖存器(U40)的GND引腳接地,第四十鎖存器(U40)的Q引腳連接第二十二極管(D20)的一端和第三三極管(VT3)的基極,第三三極管(VT3)的集電極連接VCC電壓,第三三極管(VT3)的發射極連接第三十五電阻(R35)的一端,第三十五電阻(R35)的另一端連接第九發光二極管(LED9)的一端,第九發光二極管(LED9)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二極管(D20)的另一端連接CN3接線端子板第7接線端子和第三十三電阻(R33)的一端,第三十三電阻(R3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三極管(VT2)的基極,第二三極管(VT2)的集電極連接第三十四電阻(R34)的一端并輸出FAUL信號,第二三極管(VT2)的發射極接地,第三十四電阻(R34)的另一端連接第六光耦隔離開關(U6)的輸入端的一端,第六光耦隔離開關(U6)的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六光耦隔離開關(U6)的輸出端的一端連接第三十六電阻(R36)的一端,第三十六電阻(R36)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六光耦隔離開關(U6)的輸出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三十七電阻(R37)的一端和第一場效應管(Ml)的柵極,第一場效應管(Ml)的漏極連接X3接線端子板的第4接線端子,第一場效應管(Ml)的源極連接第一場效應管(Ml)的襯底、第三十七電阻(R37)的另一端和COM信號;VCC電壓連接第九十三電阻(R93)的一端,第九十三電阻(R93)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一三極管(Til)的集電極并輸出PLUSE信號,第十一三極管(Til)的基極連接第九十四電阻(R94)的一端,第九十四電阻(R94)的另一端連接CN3接線端子板的第9接線端子,第十一三極管(T11)的發射極接地;X3接線端子板的第1接線端子連接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11)輸入端的一端,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11)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第八十五電阻(R85)的一端,第八十五電阻(R85)的另一端連接COM信號,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ll)輸出端的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11)輸出端的另一端連接第八十六電阻(R86)的一端并輸出EN1信號,第八十六電阻(R86)的另一端接地;X3接線端子板的第3接線端子連接第十二光耦隔離開關(U12)輸入端的一端,第十二光耦隔離開關(U12)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第八十七電阻(R87)的一端,第八十七電阻(R87)的另一端連接COM信號,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ll)輸出端的一端連接第八十八電阻(R88)的一端,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ll)輸出端的另一端接地,第八十八電阻(R88)的另一端連接第九三極管(T9)的基極,第九三極管(T9)的發射極接VCC電壓,第九三極管(T9)的集電極連接第八十九電阻(R89)的一端、第十三極管(T10)的集電極、RESET信號和第三十二極管(D30)的一端,第八十九電阻(R89)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二極管(D30)的另一端連接CN3接線端子板的第l接線端子,第十三極管(T10)的發射極連接VCC電壓,第十三極管(T10)的基極連接第九十電阻(R90)的一端、第五十電容(C50)的正極和第三十一二極管(D31)的一端,第九十電阻(R90)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五十電容(C50)的負極和第三十一二極管(D31)的另一端并接地;X3接線端子板的第2接線端子連接第十三光耦隔離開關(U13)輸入端的一端,第十三光耦隔離開關(U13)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九^"一電阻(R91)的一端,第九十一電阻(R91)的另一端連接COM信號,第十三光耦隔離開關(U13)輸出端的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十三光耦隔離開關(U13)輸出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二電阻(R92)的一端和第三十與非門(U30)的第四輸入端,第九十二電阻(R92)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與非門(U30)的第一、二輸入端連接VCC電壓,第三十與非門(U30)的第三輸入端輸入EN1信號,第三十與非門(U30)的輸出端輸出EN信號;CN3接線端子板第2、3、8接線端子連接的電路結構相同,第8接線端子連接第二十雙D觸發器(MO)的CLK引腳,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D引腳輸入EN信號,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RST引腳輸入RESET復位信號,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SET引腳接地,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5引腳接空,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Q引腳連接第七十與非門(U70)第一輸入端,第七十與非門(U70)第二輸入端連接CN3接線端子板第8接線端子、第七十與非門(U70)第三、四輸入端分別輸入FAUL、PLUSE信號,第七十與非門(U70)輸出端連接第六三極管(T6)的基極,第六三極管(T6)的集電極連接VCC電壓,第六三極管(T6)的發射極連接第八光耦隔離開關(U8)的輸入端的一端,第八光耦隔離開關(U8)的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五十三電阻(R53)的一端,第五十三電阻(R53)的另一端接地,第八光耦隔離開關(U8)的輸出端的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八光耦隔離開關(U8)的輸出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五十六電阻(R56)、第二十三電容(C23)和第五十七電阻(R57)的一端,第五十六電阻(R56)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場效應管(M2)的柵極、第二十三電容(C23)的另一端和第五十八電阻(R58)的一端,第五十七電阻(R57)的另一端連接第五十八電阻(R58)的另一端和第二場效應管(M2)的源極和襯底,第二場效應管(M2)的漏極連接CN4接線端子板的第2接線端子,CN3接線端子板第2、3接線端子連接的電路的輸出分別連接CN4接線端子板的第4、6接線端子;VCC電壓連接第六十九電容(C69)和第六十八電容(C68)的一端,第六十九電容(C69)和第六十八電容(C68)的另一端連接并輸出COM信號,VCC電壓連接第五十七電容(C57)、第五十八電容(C58)、第五十九電容(C59)、第六十電容(C60)、第六十一電容(C61)、第六十二電容(C62)、第六十五電容(C65)、第六十六電容(C66)、第六十七電容(C67)的一端,第五十七電容(C57)、第五十八電容(C58)、第五十九電容(C59)、第六十電容(C60)、第六十一電容(C61)、第六十二電容(C62)、第六十五電容(C65)、第六十六電容(C66)、第六十七電容(C67)的另一端連接在一起接地。而且,所述的相位控制單元的連接是,Xl接線端子第1、2、3接線端子分別連接第一百電阻(R100)、第一百零一電阻(RIOI)和第一百零二電阻(R102)的一端,第一百電阻(RIOO)、第一百零一電阻(R101)和第一百零二電阻(R102)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二十一熔斷器(FU21)、第二十二熔斷器(FU22)和第二十三熔斷器(FU23)的一端,第二十一熔斷器(FU21)的另一端連接第三變壓器(TA3)一次側繞組的一端和第四變壓器(TA4)—次側繞組的一端,第三變壓器(TA3)—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三熔斷器(FU23)的另一端和第五變壓器(TA5)—次側繞組的一端,第四變壓器(TA4)—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二熔斷器(FU22)的另一端和第五變壓器(TA5)—次側繞組的另一端,第三變壓器(TA3)、第四變壓器(TA4)、第五變壓器(TA5)二次側繞組的一端分別輸出電壓信號VR、VS、VT,第三變壓器(TA3)、第四變壓器(TA4)、第五變壓器(TA5)二次側繞組的另一端接地;電壓信號VR、VS和VT連接的電路結構相同,電壓信號VR連接第六滑動變阻器(PR6)的一端,第六滑動變阻器(PR6)的另一端和滑動端連接第一百一十電阻(R110)的一端和第七十電容(C70)的一端,第七十電容(C70)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百一十電阻(R110)的另一端連接第四十二極管(D40)、第四十一二極管(D41)的一端和第一百放大器(U100)的正向輸入端,第四十二極管(D40)和第四十一二極管(D41)的另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一百放大器(U100)的反向輸入端連接第一百一十—電阻(Rlll)的一端和第一百一十二電阻(R112)的一端,第一百一十—電阻(R11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百放大器(U100)的另兩個輸入端連接VCC電壓,第一百一十二電阻(R112)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百放大器U100)的輸出端和第一百零一放大器(U101)的反向輸入端,第一百零一放大器(U101)的正向輸入端接地,第一百零一放大器(U101)的另兩個輸入端接空,第一百零一放大器(U101)的輸出端連接第一百一十三電阻(R113)的一端,第一百一十三電阻(R113)的另一端連接第四十二二極管(D42)的一端和CN1接線端子板第8引腳,第四十二二極管(D42)的另一端接地,電壓信號VS和VT連接的電路的輸出分別連接在CN1接線端子板第3、2引腳;CN1接線端子板第2、3接線端子分別連接第九十二二極管(D92)和第九十一二極管(D91)的一端,第九十二二極管(D92)和第九十一二極管(D91)的另一端連接在一起后連接第一百三十四電阻(R134)的一端和第六十與非門(U60)的第一、二輸入端,第一百三十四電阻(R134)的另一端接地,第六十與非門(U60)的輸出端連接第六十一與非門(U61)和第六十三與非門(U63)的輸入端,第六十一與非門(U61)的輸出端接空,第六十三與非門(U63)的輸出端分別連接第一百三十五電阻(R135)和第一百三十六電阻(Rl36)的一端,第一百三十五電阻(R135)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三二極管(D93)的一端,第九十三二極管(D93)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二電容(C92)的一端和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SET引腳,第九十二電容(C9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D引腳連接第六十二與非門(U62)的輸出端,第六十二與非門(U62)的第一輸入端連接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5引腳,第六十二與非門(U62)的第二輸入端連接第九十六電容(C96)的一端和第一百三十九電阻(R139)的一端,第九十六電容(C96)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百三十九電阻(Rl39)的另一端連接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Q引腳,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5引腳接空,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SET引腳連接第九十五電容(C95)的一端和第一百三十七電阻(R137)的一端,第九十五電容(C95)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一百三十七電阻(R137)的另一端接地,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D引腳連接CN1接線端子板的第8接線端子,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CLK引腳連接第九十四電容(C94)的一端和第一百三十八電阻(R138)的一端,第九十四電容(C94)的另一端連接CN1接線端子板的第3接線端子,第一百三十八電阻(R138)的另一端接地,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RST引腳接地,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CLK引腳連接CN1接線端子板第9接線端子和第五百零二與非門(U502)的輸出端,第五百零二與非門(U502)的輸入端連接第一百電容(C100)的一端和第五百零一與非門(U501)的輸出端,第五百零一與非門(U501)的輸入端連接第一百七十一電阻(R171)的一端和第五百與非門(U500)的輸出端,第五百與非門(U500)的輸入端連接第一百六十一電阻(R161)的一端,第一百六十一電阻(R16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百七十一電阻(R171)的另一端和第一百電容(C100)的另一端,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RST引腳連接第九十七電容(C97)的一端、第一百四十電阻(R140)的一端并連接CN1接線端子板的第l接線端子,第一百四十電阻(R140)的另一端接地,第九十七電容(C97)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Q引腳連接第一百四十一電阻(R141)的一端,第一百四十一電阻(R141)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八電容(C98)的一端、CN1接線端子板的第7接線端子和第七場效應(M7)的柵極,第九十八電容(C98)的另一端接地,第七場效應(M7)的漏極連接第九十六二極管(D96)的一端和第十一發光二極管(LED11)的一端,第十一發光二極管(LED1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百五十一電阻(R151)的一端,第一百五十一電阻(R151)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七場效應(M7)的源極連接第七場效應(M7)的襯底和第九十六二極管(D96)的另一端后接地;VCC電壓連接第二百電阻(R200)和第二百二十電阻(R220)的一端,第二百電阻(R200)和第二百二十電阻(R220)的另一端接地,接線端子板第11引腳連接第五十發光二極管(LED50)的一端,第五十發光二極管(LED50)的另一端連接第二百三十電阻(R230)的一端,第二百三十電阻(R230)的另一端連接端子C0M;VCC電壓連接第一百電容(C100)、第一百零一電容(CIOI)、第一百零二電容(C102)、第一百零三電容(C103)、第一百零四電容(C104)的一端,第一百電容(C100)、第一百零一電容(CIOI)、第一百零二電容(C102)、第一百零三電容(C103)、第一百零四電容(CI04)的另一端連接在一起并接地;VCC電壓連接第一百四十電容(CHO)、第一百五十電容(C150)的一端,第一百四十電容(C140)、第一百五十電容(C150)的另一端連接在一起并接地。本裝置的工作原理是1、首先接通電源后,合上第一斷路器TM1后,"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通電工作(如果電網缺相則整套裝置不能啟動)。2、然后合上第二斷路器TM2并按下操作控制回路按扭SB,繼電器JK吸合,"無功補償濾波支路"中電容器回路開始進行預沖電(約IO秒),使電容器端電壓達到峰值,如果充電期間投切控制模塊TPDM中A、B、C三相有任何一相出現短路或斷路故障,則整套裝置不能啟動。3、"裝置運算控制單元"在第二斷路器TM2閉合后得電開始自檢并以負栽無功功率為投切物理量,進行實時監測,在20ms內完成信號數據采集、計算、及控制輸出;4、充電結束后閉合第三斷路器TM3后整體裝置處于待機狀態(如果合閘期間出現過電壓現象,防過壓保護器件FS1、FS2和FS3動作,裝置自動退出運行)。5、當"運算控制單元"采集到負荷無功功率投切物理量時,在20ms內完成信號數據采集、計算、及控制,輸出給"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一個待機信號,該單元接到指令后,在電容器電流過零時給"功率單元"TPDM—個觸發信號,使"功率單元,'TPDM零電流投入,電容補償支路通電工作,Hll投切指示燈亮(因補償支路電容采用三角形接法,如果出現斷相CT1"電壓開口保護"線路工作,使裝置退出運行,如果出現過電流則FU1、FU2和FU3線路工作,使裝置退出運行)。6、當裝置"運算及控制單元"采集到電網無功功率投切物理量低于裝置第一路補償容量的5(W時,向"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發出切除指令,'該單元在電容器電流過零時關斷"功率單元"TPDM,使補償支路退出運行(在模塊關斷瞬間,由于電抗器存在,會產生過高反電動勢,這樣會給控制模塊TPDM造成反相擊穿的危險;故此線路中設置了R4、C4,R5、C5及R6、C6的保護線路)。本裝置中的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的工作原理是1、該投切中心接通電源后,"相位控制單元"中"T-S、T-R、T-T"三只變壓器采樣出單相電源信號,該信號通過"移相電路"被控制在電源電壓變化為零時輸出比較信號(電壓過零投入),然后該信號經過該單元的"運放電路"使其輸出周期為10ms的矩形方波,給"脈沖控制單元"提供一個脈沖觸發信號。如果在電源接通期間出現相序顛倒或者缺相,那么該"相位控制單元"中的"謂0、U501、U502、U60、U61"信號檢測電路檢測出其輸入端缺一信號或者相位偏移120度,則給"D觸發器U201"線路發出一個觸發信號,使其觸發一場效應管(M7)并顯示故障指示(線路板上紅燈亮),同時封閉線路信號輸出,使"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退出工作。如果接入線路正常該單元則輸出三相矩形方波信號傳遞給"脈沖控制單元"作為該單元零電流觸發比較信號。2、當"脈沖控制單元"接受到"相位控制單元"中電流觸發比較信號時,使本單元中"雙D觸發器U20、U21、U22"線路輸入端(CN1—1、CN1—2、CN1—3)維持在高電位上,當其另一輸入端"EN"也得到高電平信號時,該觸發器輸出一高電平信號給"與非門U70、U71、U72"電路使其翻轉導通,輸出三個直流脈沖信號傳遞給該"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的"脈沖隔離單元"中。輸入端"EN"高電平信號取自本實用新型中"運算控制單元",該單元輸出12—24V直流電壓,該電壓輸入到"脈沖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入端"611、615"端,該端得到電壓信號后,使其"光耦隔離開關U8、U9、U10"動作后觸發"與非門U30"電路,使其輸出高電平連接到"雙D觸發器U20、U21、U22"線路輸入端"EN"端,這樣"雙D觸發器"得到信號后觸發下一級線路工作。3、"脈沖控制單元"中保護線路是由"橋式整流電路DD5"、"運放電路U51、U52"以及"R、S鎖存器U40"三部分組成。當該線路接受本實用新型中的CT1"電壓開口保護,,信號(或其他大于7.5V電壓信號)時,該信號經過"橋式整流電路DD5"整流后輸出大于7.5V的電壓信號,該電壓使"運放電路U51、U52"電路工作,使其控制"R、S鎖存器U40"線路工作并觸發場效應管(Ml)發出故障指示(線路板上綠燈亮),并且封閉線路信號輸出,使"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退出工作。4、"脈沖控制單元"輸出的三個直流脈沖信號傳遞給該"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的"脈沖隔離單元"的"P、N"兩端后,經過變壓器降壓整流后輸出一個電壓為IOV周期為10ras的脈沖電壓后,使其觸發"功率單元"中晶閘管TPDM模塊,同時該變壓器又阻斷了晶閘管關閉時產生的反電動勢,保護了上一級電子器件。實驗例1本裝置在815V/2500KW中頻爐實驗應用該中頻爐由于變流及變頻等原因造成諧波超標,功率因數過低,當采用本裝置進行動態補償及諧波治理后,其效果明顯,見表l和表2:<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0</column></row><table><table><row><column></column><column>=0.23-0.49</column><column>=0.78</column><column>=0.79</column><column>=0.99</column><column>0.4</column><column></column></row><row><column>視在電流(A)</column><column>80~100A</column><column>20-40A</column><column>157A</column><column>115~120A</column><column>70-100A</column><column>20-40A</column></row><table>表2:治理前后的電壓、電流諧波對比<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column></row><table>通過實驗使用該裝置,使其電網諧波含量均達到國家標準《GB/T14549—93》的要求,并提高了功率因數,降低了線路損耗。實驗例2:本裝置在400V拔管設備該設備由于其使用交流設備無諧波,但負載變化相當快,采用常規無功功率靜態補償時功率因數O.7,當采用本裝置(400V)時,投切后其效果明顯,見表3:表3:拔管設備治理前后的功率因數的對比<table><row><column></column><column>治理前</column><column>治理后</column></row><row><column>月生產鋼管數量</column><column>1170T</column><column>1170T</column></row><row><column>功率因數</column><column>COS/=0.7</column><column>COS/=0.99</column></row><row><column>月耗總電量</column><column>153998.6kwh</column><column>113240kwh</column></row><row><column>月電費總計</column><column>87779.2元</column><column>62983.01元</column></row><row><column>單位耗電量</column><column>131.62kwh/T</column><column>96.79kwh/T</column></row><row><column>平均每噸節電</column><column>34.83kwh</column></row><row><column>月生產1170T比治理前節約電費</column><column>¥24796.19元</column></row><table>通過實驗使用該裝置,提高了功率因數,降低了線路損耗,節約了電費。權利要求1.一種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包括運算控制單元和至少一組無功補償濾波支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和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并聯連接于電網母線上,并聯連接在電網母線上的運算控制單元與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串聯連接后與并聯連接在電網母線上的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并聯連接再與無功補償濾波支路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還并聯連接有防雷過壓保護單元。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功補償濾波支路上還連接有電壓開口保護單元和裝置過流保護單元。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功補償濾波支路可以采用三角型接法或星型接法,無功補償濾波支路的電抗器上還并聯有電容、電阻串接的保護支路。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由斷路器、繼電器和電阻串聯組成。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的連接是,三相交流電源U、V、W端分別連接第十一熔斷器(FUll)、第十二熔斷器(FU12)、第十三熔斷器(FU13)的一端,第十一熔斷器(FUll)、第十二熔斷器(FU12)、第十三熔斷器(FU13)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交流繼電器(UJ)、第二交流繼電器(VJ)、第三交流繼電器(WJ)常閉觸點的一端,第一交流繼電器(UJ)、第二交流繼電器(VJ)、第三交流繼電器(WJ)常閉觸點的另一端連接X1接線端子板第4接線端子;正24伏電壓分別連接第一交流繼電器(UJ)、第二交流繼電器(VJ)、第三交流繼電器(WJ)常開觸點UJK1、VJK1、WJK1的一端,常開觸點UJK1、VJK1、WJK1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的一端串聯,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發光二極管(LED1)、第二發光二極管(LED2)、第三發光二極管(LED3)的一端,第一發光二極管(LED1)、第二發光二極管(LED2)、第三發光二極管(LED3)的另一端接地;220伏電壓輸入與第一交流繼電器(UJ)、第二交流繼電器(VJ)、第三交流繼電器(WJ)另一組常開觸點UJK2、VJK2、WJK2串聯后連接X1接線端子板第5接線端子;XI接線端子板第5接線端子連接第一變壓器(TA1)—次側繞組的一端,第一變壓器(TA1)—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X1接線端子板第4接線端子,第一變壓器(TA1)二次側繞組的一端連接第十四熔斷器(FU")的一端,第十四熔斷器(FU14)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橋式整流電路(DDI)的A端和第二橋式整流電路(DD2)的A端,第一橋式整流電路(DDI)的D端連接第一穩壓二極管(Dl)的一端、第七電容(C7)的負極、第二穩壓二極管(D2)的一端后接地,第一穩壓二極管(Dl)的另一端連接第十電阻(RIO)、第十一電阻(Rll)的一端后輸出正20伏電壓,第十電阻(RIO)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橋式整流電路(DDI)的B端,第十一電阻(Rll)的另一端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一端,第三二極管(D3)的另一端連接第七電容(C7)的正極、第十二電阻(R12)的一端,第十二電阻(R12)的另一端連接第二穩壓二極管(D2)的另一端后輸出正6.5伏電壓;第一橋式整流電路(DDI)的C端連接第一變壓器(TA1)二次側繞組的另一端和第二橋式整流電路(DD2)的C端,第二橋式整流電路(DD2)的D端連接第八電容(C8)的正極、第四穩壓二極管(D4)的一端后輸出正24V電壓,第八電容(C8)的另一端連接第二橋式整流電路(DD2)的B端、第十三電阻(R13)的一端后接地,第十三電阻(R13)的另一端連接第四穩壓二極管(D4)的另一端;Xl接線端子板第7接線端子連接第十五熔斷器(FU15)的一端,第十五熔斷器(FU15)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變壓器(TA2)—次側繞組的一端,第二變壓器(TA2)—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XI接線端子板第4接線端子,第二變壓器(TA2)二次側繞組的一端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l接線端子,第二變壓器(TA2)二次側繞組的另一端輸出負12伏電壓;X2接線端子板第1接線端子連接第三橋式整流電路(DD3)的A端和第三開關(TM3)常開觸點的一端,第三橋式整流電路(DD3)的D端連接第九電容(C9)正極、第六二極管(D6)的一端、第十電容(C10)的正極、第十六電阻(R16)的一端,第六二極管(D6)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五電阻U15)的一端,第十電容(CIO)的負極連接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2引腳、第一滑動變阻器(PR1)的一端和滑動端、第七二極管(D7)的一端和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6引腳,第十六電阻(R16)的另一端連接第一555定時芯片(U1)的第4、8引腳,第一555定時芯片(U1)的第3引腳連接第五發光二極管(LED5)的一端,第五發光二極管(LED5)的另一端連接第九二極管(D9)的一端和第一直流繼電器(ZJ1)的常閉觸點的一端,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1引腳連接第八穩壓二極管(DS)的一端,第八穩壓二極管(D8)的另一端連接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5引腳和第十一電容(C11)的一端,第九電容(C9)負極、第十五電阻(R15)的另一端、第一滑動變阻器(PR1)的另一端、第七二極管(D7)的另一端、第一555定時芯片(Ul)的第1引腳、第十一電容(Cll)的另一端、第九二極管(D9)的另一端和第一直流繼電器(ZJ1)的常閉觸點的另一端連接第三橋式整流電路(DD3)的B端后接地,第一直流繼電器(Zn)的第一常開觸點(JK11)的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另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第一直流繼電器(ZJ1)的第二常開觸點(JK12)的一端連接正20伏電壓,另一端連接正20伏電壓,第三橋式整流電路(DD3)的C端連接負12伏電壓和第四橋式整流電路(DD4)的C端,第三開關(TM3)常開觸點的另一端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2接線端子和第四橋式整流電路(DD4)的A端,第四橋式整流電路(DD4)的D端連接第十二電容(C12)正極、第十二極管(D10)的一端、第十三電容(C13)的正極、第十八電阻(R18)的一端,第十二極管(D10)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七電阻(R17)的一端,第十三電容(C13)的負極連接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2引腳、第二滑動變阻器(PR2)的一端和滑動端、第十一二極管(D11)的一端和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6引腳,第十八電阻(R18)的另一端連接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4、8引腳,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3引腳連接第六發光二極管(LED6)的一端,第六發光二極管(LED6)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三二極管(D13)的一端和第二直流繼電器(ZJ2)的常閉觸點的一端,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1引腳連接第十二穩壓二極管(D12)的一端,第十二穩壓二極管(D12)的另一端連接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5引腳和第十四電容(C14)的一端,第十二電容(C12)負極、第十七電阻(R17)的另一端、第二滑動變阻器(PR2)的另一端、第i~一二極管(Dll)的另一端、第二555定時芯片(U2)的第1引腳、第十四電容(C14)的另一端、第十三二極管(D13)的另一端和第二直流繼電器(ZJ2)的常閉觸點的另一端連接第四橋式整流電路(DD4)的B端后接地,第二直流繼電器(ZJ2)的常開觸點(JK2)的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另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16引腳連接正6.5伏電壓,第15引腳連接第二十一電阻(R21)、第十四二極管(D14)的一端,第二十一電阻(R2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三極管(VT1)的基極,第一三極管(VT1)的集電極連接第四直流繼電器(ZJ4)的常閉觸點的一端、'第十五二極管(D15)的一端和復位開關的一端,第四直流繼電器(ZJ4)的常閉觸點的另一端連接第十六二極管(D16)的一端、第十五二極管(D15)的另一端和第十六電容的正極,第十六二極管(D16)的另一端輸出正20伏電壓并連接第三直流繼電器(ZJ3)的常閉觸點的一端、第二十二電阻(R22)的一端和第二十三電阻(R23)的一端,第二十三電阻(R23)的另一端連接第一H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12引腳和第二十四電阻(R24)的一端,第二十二電阻(R22)的另一端連接第七發光二極管(LED7)的一端,第一三極管(VT1)的發射極連接復位開關的另一端和第十六電容(C16)的負極后接地,第三直流繼電器(ZJ3)的常閉觸點的另一端、第七發光二極管(LED7)的另一端、第二十四電阻(R24)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極管(VT1)的發射極連接后連接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8引腳,第十四二極管(D14)的另一端連接第——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11引腳、第三滑動變阻器(PR3)的一端和滑動端、第三滑動變阻器(PR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電阻(R20)的一端,第二十電阻(R20)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五電容(C15)的一端、第四滑動變阻器(PR4)的一端,第十五電容(C15)的另一端連接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9引腳,第四滑動變阻器(PR4)的另一端和滑動端連接第十九電阻(R19)的一端,第十九電阻(R19)的另一端連接第一14級二進制串行計數/分頻器(U3)的第10引腳,第三直流繼電器(ZJ3)的常開觸點(K3)的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另一端連接正24伏電壓;正24伏電壓連接第五二極管(D5)的一端、第五直流繼電器(ZJ5)常閉觸點的一端、第十四電阻U14)的一端,第十四電阻(R14)的另一端連接第四發光二極管(LED4)的一端,第四發光二極管(LED"的另一端連接第五直流繼電器(ZJ5)常閉觸點的另一端和第五二極管(D5)的另一端并接地;正24伏電壓連接第八發光二極管(LED8)的一端,第八發光二極管(LED8)的另一端連接第六直流繼電器(ZJ6)常閉觸點的一端和第十七二極管(D17)的一端后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5接線端子,第六直流繼電器(ZJ6)第一常開觸點(JK61)的一端連接X1接線端子板第6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X1接線端子板第4接線端子,第六直流繼電器(ZJ6)第二常開觸點(JK62)的一端連接XI接線端子板第5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6接線端子,第六直流繼電器(ZJ6)第三常開觸點(JK63)—端連接X1接線端子板第7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X2接線端子板第8接線端子;XI接線端子板第1接線端子連接三相交流電的U相,第2接線端子連接三相交流電的V相,第3接線端子連接三相交流電的W相,第4接線端子連接電網母線的N相,X2接線端子板第l接線端子為正12伏電壓,第3接線端子為正24伏電壓,第4接線端子為正24伏電壓。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包括依次電連接的功率單元、脈沖隔離單元、脈沖控制單元和相位控制單元,相位控制單元電連接電網母線,功率單元電連接無功補償濾波支路,脈沖控制單元電連接運算控制單元。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脈沖隔離單元的連接是,脈沖隔離單元的P接線端子連接第二百四十電阻(R240)的一端和第六變壓器(TA6)的一次側繞組的一端,第六變壓器(TA6)的一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百發光二極管(LED100)的一端和脈沖隔離單元的N接線端子,第一百發光二極管(LED100)的另一端連接第二百四十電阻(R240)的另一端,第六變壓器(TA6)的二次側繞組的一端連接第六橋式整流電路(DD6)的A端,第六橋式整流電敏DD6)的D端連接第一百六十電容(C160)的負極和脈沖隔離單元的G接線端子,第六橋式整流電路(DD6)的C端連接第六變壓器(TA6)的二次側繞組的另一端,第六橋式整流電路(DD6)的B端連接第一百六十電容(C160)的正極和脈沖隔離單元的K接線端子。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脈沖控制單元的連接是,X3接線端子板第11接線端子連接第二十五電阻(R25)的一端和第五橋式整流電路(DD5)的A端,第五橋式整流電路(DD5)的C端連接第二十五電阻(R25)的另一端和X3接線端子板第12接線端子,第五橋式整流電路(DD5)的D端連接第二十七電阻(R27)的一端、第二十六電阻(R26)的一端和第十八二極管(D18)的一端,第十八二極管(D18)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六電阻U26)的另一端和第五橋式整流電路(DD5)的B端后接地,第二十七電阻(R27)的另一端連接第五滑動變阻器(PR5)的一端,第五滑動變阻器(PR5)的另一端和滑動端連接第十七電容(C17)、第十九二極管(D19)和第二十八電阻(R28)的一端,第十七電容(C17)、第十九二極管(D19)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八電阻(R28)的另一端連接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正向輸入端,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反向輸入端連接第二十九電阻(R29)的一端,第二十九電阻(R29)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另兩端分別連接VCC電壓和接地,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輸出端連接第三十一電阻(R31)的一端,第三十一電阻(R31)的另一端連接第三百電阻(R300)一端、第十八電容(C18)—端和第五十二放大器(U52)的反向輸入端,第第五十二放大器(U52)的正向輸入端連接第五十一放大器(U51)的反向輸入端和第三十電阻(R30)的一端,第三十電阻(R30)的另一端接地,第五十二放大器(U52)的另兩端接空,第三百電阻(R300)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十八電容(C18)另一端接地,第五十二放大器(U52)的輸出端連接第三十二電阻(R32)的一端和第四十鎖存器(U40)的S引腳,第三十二電阻(R32)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四十鎖存器(U40)的VCC、EN引腳連接VCC電壓,第四十鎖存器(IM0)的R引腳接RESET信號,第四十鎖存器(U40)的GND引腳接地,第四十鎖存器(U40)的Q引腳連接第二十二極管(D20)的一端和第三三極管(VT3)的基極,第三三極管(VT3)的集電極連接VCC電壓,第三三極管(VT3)的發射極連接第三十五電阻(R35)的一端,第三十五電阻(R35)的另一端連接第九發光二極管(LED9)的一端,第九發光二極管(LED9)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二極管(D20)的另一端連接CN3接線端子板第7接線端子和第三十三電阻(R33)的一端,第三十三電阻(R3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三極管(VT2)的基極,第二三極管(VT2)的集電極連接第三十四電阻(R34)的一端并輸出FAUL信號,第二三極管(VT2)的發射極接地,第三十四電阻(R34)的另一端連接第六光耦隔離開關(U6)的輸入端的一端,第六光耦隔離開關(U6)的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六光耦隔離開關(U6)的輸出端的一端連接第三十六電阻(R36)的一端,第三十六電阻U36)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六光耦隔離開關(U6)的輸出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三十七電阻U37)的一端和第一場效應管(Ml)的柵極,第一場效應管(Ml)的漏極連接X3接線端子板的第4接線端子,第一場效應管(Ml)的源極連接第一場效應管(Ml)的襯底、第三十七電阻(R37)的另一端和COM信號;VCC電壓連接第九十三電阻(R93)的一端,第九十三電阻(R93)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一三極管(T11)的集電極并輸出PLUSE信號,第十一三極管(T11)的基極連接第九十四電阻(R94)的一端,第九十四電阻(R94)的另一端連接CN3接線端子板的第9接線端子,第十一三極管(T11)的發射極接地;X3接線端子板的第1接線端子連接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11)輸入端的一端,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11)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第八十五電阻(R85)的一端,第八十五電阻(R85)的另一端連接COM信號,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l1)輸出端的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ll)輸出端的另一端連接第八十六電阻(R86)的一端并輸出EN1信號,第八十六電阻(R86)的另一端接地;X3接線端子板的第3接線端子連接第十二光耦隔離開關(U12)輸入端的一端,第十二光耦隔離開關(U12)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第八十七電阻(R87)的一端,第八十七電阻(R87)的另一端連接COM信號,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ll)輸出端的一端連接第八十八電阻(R88)的一端,第十一光耦隔離開關(Ul1)輸出端的另一端接地,第八十八電阻(R88)的另一端連接第九三極管(T9)的基極,第九三極管(T9)的發射極接VCC電壓,第九三極管(T9)的集電極連接第八十九電阻(R89)的一端、第十三極管(T10)的集電極、RESET信號和第三十二極管(D30)的一端,第八十九電阻U89)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二極管(D30)的另一端連接CN3接線端子板的第1接線端子,第十三極管(T10)的發射極連接VCC電壓,第十三極管(T10)的基極連接第九十電阻U90)的一端、第五十電容(C50)的正極和第三i~一二極管(D31)的一端,第九十電阻(R90)的另一端連4妾VCC電壓,第五十電容(C50)的負極和第三十一二極管(D31)的另一端并接地;X3接線端子板的第2接線端子連接第十三光耦隔離開關(U13)輸入端的一端,第十三光耦隔離開關(U13)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一電阻(R91)的一端,第九十一電阻(R91)的另一端連接COM信號,第十三光耦隔離開關(Ul3)輸出端的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十三光耦隔離開關(U13)輸出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二電阻(R92)的一端和第三十與非門(U30)的第四輸入端,第九十二電阻(R92)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與非門(U30)的第一、二輸入端連接VCC電壓,第三十與非門(U30)的第三輸入端輸入EN1信號,第三十與非門(U30)的輸出端輸出EN信號;CN3接線端子板第2、3、8接線端子連接的電路結構相同,第8接線端子連接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CLK引腳,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D引腳輸入EN信號,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RST引腳輸入RESET復位信號,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SET引腳接地,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g引腳接空,第二十雙D觸發器(U20)的Q引腳連接第七十與非門(U70)第一輸入端,第七十與非門(U70)第二輸入端連接CN3接線端子板第8接線端子、第七十與非門(U70)第三、四輸入端分別輸入FAUL、PLUSE信號,第七十與非門(U70)輸出端連接第六三極管(T6)的基極,第六三極管(T6)的集電極連接VCC電壓,第六三極管(T6)的發射極連接第八光耦隔離開關(U8)的輸入端的一端,第八光耦隔離開關(U8)的輸入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五十三電阻(R53)的一端,第五十三電阻(R53)的另一端接地,第八光耦隔離開關(U8)的輸出端的一端連接VCC電壓,第八光耦隔離開關(U8)的輸出端的另一端連接第五十六電阻(R56)、第二十三電容(C23)和第五十七電阻(R57)的一端,第五十六電阻(R56)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場效應管(M2)的相〖極、第二十三電容(C23)的另一端和第五十八電阻(R58)的一端,第五十七電阻(R57)的另一端連接第五十八電阻U58)的另一端和第二場效應管(M2)的源極和襯底,第二場效應管(M2)的漏極連接CN4接線端子板的第2接線端子,CN3接線端子板第2、3接線端子連接的電路的輸出分別連接CN4接線端子板的第4、6接線端子;VCC電壓連接第六十九電容(C69)和第六十八電容(C68)的一端,第六十九電容(C69)和第六十八電容(C68)的另一端連接并輸出C0M信號,VCC電壓連接第五十七電容(C57)、第五十八電容(C58)、第五十九電容(C59)、第六十電容(C60)、第六十一電容(C61)、第六十二電容(C62)、第六十五電容(C65)、第六十六電容(C66)、第六十七電容(C67)的一端,第五十七電容(C57)、第五十八電容(C58)、第五十九電容(C59)、第六十電容(C60)、第六十一電容(C61)、第六十二電容(C62)、第六十五電容(C65)、第六十六電容(C66)、第六十七電容(C67)的另一端連接在一起接地。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位控制單元的連接是,XI接線端子第1、2、3接線端子分別連接第一百電阻(R100)、第一百零一電阻(RIOI)和第一百零二電阻(R102)的一端,第一百電阻(RIOO)、第一百零一電阻(R101)和第一百零二電阻(Rl02)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二十一熔斷器(FU21)、第二十二熔斷器(FU22)和第二十三熔斷器(FU23)的一端,第二十一熔斷器(FU21)的另一端連接第三變壓器(TA3)一次側繞組的一端和第四變壓器(TA4)—次側繞組的一端,第三變壓器(TA3)—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三熔斷器(FU23)的另一端和第五變壓器(TA5)—次側繞組的一端,第四變壓器(TA4)—次側繞組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二熔斷器(FU22)的另一端和第五變壓器(TA5)—次側繞組的另一端,第三變壓器(TA3)、第四變壓器(TA4)、第五變壓器(TA5)二次側繞組的一端分別輸出電壓信號VR、VS、VT,第三變壓器(TA3)、第四變壓器(TA4)、第五變壓器(TA5)二次側繞組的另一端接地;電壓信號VR、VS和VT連接的電路結構相同,電壓信號VR連接第六滑動變阻器(PR6)的一端,第六滑動變阻器(PR6)的另一端和滑動端連接第一百一^f"電阻(R110)的一端和第七十電容(C70)的一端,第七十電容(C70)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百一~h電阻U110)的另一端連接第四十二極管(D40)、第四十一二極管(D41)的一端和第一百放大器(U100)的正向輸入端,第四十二極管(D40)和第四十一二極管(D41)的另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一百放大器(U100)的反向輸入端連接第一百一"f"一電阻(R111)的一端和第一百一~h二電阻(R112)的一端,第一百一^h—電阻(R11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百放大器(U100)的另兩個輸入端連接VCC電壓,第一百一^h二電阻(R112)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百放大器(U100)的輸出端和第一百零一放大器(U101)的反向輸入端,第一百零一放大器(U101)的正向輸入端接地,第一百零一放大器(U101)的另兩個輸入端接空,第一百零一放大器(U101)的輸出端連接第一百一~h三電阻(R113)的一端,第一百一十三電阻(R113)的另一端連接第四十二二極管(D42)的一端和CN1接線端子板第8引腳,第四十二二極管(D42)的另一端接地,電壓信號VS和VT連接的電路的輸出分別連接在CN1接線端子板第3、2引腳;CN1接線端子板第2、3接線端子分別連接第九十二二極管(D92)和第九十一二極管(D91)的一端,第九十二二極管(D92)和第九十一二極管(D91)的另一端連接在一起后連接第一百三十四電阻U134)的一端和第六十與非門(MO)的第一、二輸入端,第一百三十四電阻(R134)的另一端接地,第六十與非門(1160)的輸出端連接第六十一與非門(U61)和第六十三與非門(U63)的輸入端,第六十一與非門(U61)的輸出端接空,第六十三與非門(U63)的輸出端分別連接第一百三十五電阻(R135)和第一百三十六電阻(R136)的一端,第一百三十五電阻(R135)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三二極管(D")的一端,第九十三二極管(D93)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二電容(C92)的一端和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SET引腳,第九十二電容(C9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D引腳連接第六十二與非門(U62)的輸出端,第六十二與非門(U62)的第一輸入端連接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引腳,第六十二與非門(U62)的第二輸入端連接第九十六電容(C96)的一端和第一百三十九電阻(R139)的一端,第九十六電容(C96)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百三十九電阻U139)的另一端連接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Q引腳,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5引腳接空,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SET引腳連接第九十五電容(C95)的一端和第一百三十七電阻Ul")的一端,第九十五電容(C95)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一百三十七電阻(R137)的另一端接地,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D引腳連接CN1接線端子板的第8接線端子,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CLK引腳連接第九十四電容(C94)的一端和第一百三十八電阻(R138)的一端,第九十四電容(C94)的另一端連接CN1接線端子板的第3接線端子,第一百三十八電阻(R138)的另一端接地,第兩百雙D觸發器(U200)的RST引腳接地,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CLK引腳連接CN1接線端子板第9接線端子和第五百零二與非門(U502)的輸出端,第五百零二與非門(U502)的輸入端連接第一百電容(C100)的一端和第五百零一與非門(U501)的輸出端,第五百零一與非門(U501)的輸入端連接第一百七十一電阻(Rin)的一端和第五百與非門(U500)的輸出端,第五百與非門(U500)的輸入端連接第一百六十一電阻(R161)的一端,第一百六十一電阻(R16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百七十一電阻(R171)的另一端和第一百電容(C100)的另一端,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RST引腳連接第九十七電容(C97)的一端、第一百四十電阻(R140)的一端并連接CN1接線端子板的第l接線端子,第一百四十電阻(R140)的另一端接地,第九十七電容(C97)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二百零一D觸發器(U201)的Q引腳連接第一百四十一電阻(R141)的一端,第一百四十一電阻(R141)的另一端連接第九十八電容(C98)的一端、CN1接線端子板的第7接線端子和第七場效應(M7)的柵極,第九十八電容(C98)的另一端接地,第七場效應(M7)的漏極連接第九十六二極管(D96)的一端和第十一發光二極管(LED11)的一端,第十一發光二極管(LED1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百五十一電阻(R151)的一端,第一百五十一電阻(R151)的另一端連接VCC電壓,第七場效應(M7)的源極連接第七場效應(M7)的村底和第九十六二極管(D96)的另一端后接地;VCC電壓連接第二百電阻(R200)和第二百二十電阻(R220)的一端,第二百電阻(lU00)和第二百二十電阻(R220)的另一端接地,接線端子板第11引腳連接第五十發光二極管(LED50)的一端,第五十發光二極管(LED50)的另一端連接第二百三十電阻(R230)的一端,第二百三十電阻(R230)的另一端連接COM;VCC電壓連接第一百電容(CIOO)、第一百零一電容(CIOI)、第一百零二電容(C102)、第一百零三電容(C103)、第一百零四電容(C104)的一端,第一百電容(CIOO)、第一百零一電容(CIOI)、第一百零二電容(C102)、第一百零三電容(C103)、第一百零四電容(Cl04)的另一端連接在一起并接地;VCC電壓連接第一百四十電容(C140)、第一百五十電容(C150)的一端,第一百四十電容(C140)、第一百五十電容(C150)的另一端連接在一起并接地。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型動態無功補償晶閘管濾波裝置。本裝置包括運算控制單元和至少一組無功補償濾波支路,它還包括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和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裝置啟動控制及缺相保護單元并聯連接于電網母線上,并聯連接在電網母線上的運算控制單元與相位控制及零電流投切控制單元串聯連接后與并聯連接在電網母線上的裝置預充電及短路保護單元并聯連接再與無功補償濾波支路電連接。本裝置無電流沖擊,零電流投切無振蕩現象,系統響應時間≤30ms,同時占地面積小,基建成本低,低壓操作,安全且易于維護,當出現故障時自動退出,不會影響整個供電系統。文檔編號H02H3/08GK201181848SQ20082007456公開日2009年1月14日申請日期2008年4月28日優先權日2008年4月28日發明者孫澤林,崔永棚,李相國,繽王申請人:天津市津開電氣有限公司
網友(you)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