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擺桿軸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擺桿軸承。
【背景技術】
[0002]擺桿軸承是往復鋸中的一種常用零件,其包括軸承芯、軸承殼、夾于所述軸承芯和軸承殼之間的鋼球,所述的鋼球由保持架保持。但目前所使用的擺桿軸承存在安裝不便,且連接強度差,同時當擺桿軸承的軸承芯與軸承殼之間的油脂過少或者沒有油脂時,鋼珠與軸承芯之間就處于干摩擦狀態,其摩擦的溫度會隨著摩擦的時間增加而升高,當溫度過高時,鋼珠就會滾動不連貫,甚至會出現熔化的現象,影響了電錘的正常使用。同時軸承芯與安裝軸之間也存在油脂過少或者沒有油脂時,軸承芯與安裝軸之間就處于干摩擦狀態,從而造成軸承芯與安裝軸的磨損,也會影響電錘的正常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擺桿軸承,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連接強度好,潤滑流道的設置不僅能夠潤滑軸承芯與軸承殼,而且能夠同時潤滑軸承芯與安裝軸,提高擺桿軸承的使用壽命。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擺桿軸承,包括軸承芯,所述軸承芯外套接有軸承殼,所述軸承芯與軸承殼之間安裝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內安裝有I個以上的鋼珠;所述軸承芯內開設有安裝通孔,所述安裝通孔一端與連接頭相連,所述連接頭包括連接外軸、卡位連接內軸、連接內軸,所述軸承芯內分別安裝有卡位連接內軸、連接內軸,所述卡位連接內軸分別與連接外軸、連接內軸相連。
[0006]所述軸承殼內開設有第一潤滑流道、所述軸承芯內分別開設有第二潤滑流道、第三潤滑流道,所述保持架內開設有第四潤滑流道,所述第四潤滑流道分別與第一潤滑流道、第二潤滑流道相連通安裝,所述第二潤滑流道與第三潤滑流道相連通安裝,且所述第二潤滑流道與安裝通孔相連通安裝。
[0007]所述軸承芯上分別開設有第一注入口、第二注入口,所述第一注入口、第二注入口均與第三潤滑流道相連通安裝,所述第一注入口、第二注入口上均安裝有第一密封堵頭。
[0008]所述軸承殼上分別開設有第一漏斗狀注入口、第二漏斗狀注入口,且所述第一潤滑流道分別與第一漏斗狀注入口、第二漏斗狀注入口相連通安裝。
[0009]所述第一漏斗狀注入口、第二漏斗狀注入口上均安裝有第二密封堵頭。
[0010]所述卡位連接內軸外套接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與軸承芯內側壁抵觸相連。
[0011]所述連接內軸與緩沖墊相連。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擺桿軸承,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連接強度好,潤滑流道的設置不僅能夠潤滑軸承芯與軸承殼,而且能夠同時潤滑軸承芯與安裝軸,提高擺桿軸承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實施例1
[0015]如圖1所示一種擺桿軸承,包括軸承芯I,所述軸承芯I外套接有軸承殼2,所述軸承芯I與軸承殼2之間安裝有保持架3,所述保持架3內安裝有I個以上的鋼珠6;所述軸承芯I內開設有安裝通孔4,所述安裝通孔4 一端與連接頭5相連,所述連接頭5包括連接外軸11、卡位連接內軸12、連接內軸13,所述軸承芯I內分別安裝有卡位連接內軸12、連接內軸13,所述卡位連接內軸12分別與連接外軸11、連接內軸13相連。連接頭5的設置由于卡位連接內軸12、連接內軸13安裝在軸承芯I內,連接外軸11安裝在軸承芯I外,所以連接頭5能夠起到連接作用,而且卡位連接內軸12的設置避免連接內軸13直接與連接外軸11相連,降低連接外軸11旋轉過程中剛性過大從而影響連接內軸13。
[0016]所述軸承殼2內開設有第一潤滑流道21、所述軸承芯I內分別開設有第二潤滑流道
22、第三潤滑流道23,所述保持架3內開設有第四潤滑流道24,所述第四潤滑流道24分別與第一潤滑流道21、第二潤滑流道22相連通安裝,所述第二潤滑流道22與第三潤滑流道23相連通安裝,且所述第二潤滑流道22與安裝通孔4相連通安裝。四潤滑流道24分別與第一潤滑流道21、第二潤滑流道22相連通安裝,其設置能夠能夠潤滑軸承芯I與軸承殼2,從而降低鋼珠6與軸承芯I之間的摩擦。所述第二潤滑流道22與安裝通孔4相連通安裝的設置能夠能夠潤滑軸承芯I與安裝軸。
[0017]所述軸承芯I上分別開設有第一注入口 17、第二注入口 18,所述第一注入口 17、第二注入口 18均與第三潤滑流道23相連通安裝,所述第一注入口 17、第二注入口 18上均安裝有第一密封堵頭14。第一注入口 17、第二注入口 18的設置當只需要潤滑軸承芯I與安裝軸時可通過第一注入口 17、第二注入口 18注入。
[0018]所述軸承殼2上分別開設有第一漏斗狀注入口15、第二漏斗狀注入口 16,且所述第一潤滑流道21分別與第一漏斗狀注入口 15、第二漏斗狀注入口 16相連通安裝。所述第一漏斗狀注入口 15、第二漏斗狀注入口 16上均安裝有第二密封堵頭19。當同時需要潤滑軸承芯I與軸承殼2,潤滑軸承芯I與安裝軸時可通過第一漏斗狀注入口 15、第二漏斗狀注入口 16注入。且漏斗狀的設置能夠增加注入量。
[0019]所述卡位連接內軸12外套接有密封圈20,且所述密封圈20與軸承芯I內側壁抵觸相連。所述連接內軸13與緩沖墊7相連。
[0020]本實施例的一種擺桿軸承,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連接強度好,潤滑流道的設置不僅能夠潤滑軸承芯與軸承殼,而且能夠同時潤滑軸承芯與安裝軸,提高擺桿軸承的使用壽命O
【主權項】
1.一種擺桿軸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軸承芯(I),所述軸承芯(I)外套接有軸承殼(2),所述軸承芯(I)與軸承殼(2)之間安裝有保持架(3),所述保持架(3)內安裝有I個以上的鋼珠(6);所述軸承芯(I)內開設有安裝通孔(4),所述安裝通孔(4)一端與連接頭(5)相連,所述連接頭(5)包括連接外軸(11)、卡位連接內軸(12)、連接內軸(I3),所述軸承芯(I)內分別安裝有卡位連接內軸(I2)、連接內軸(13),所述卡位連接內軸(12)分別與連接外軸(11)、連接內軸(13)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擺桿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殼(2)內開設有第一潤滑流道(21)、所述軸承芯(I)內分別開設有第二潤滑流道(22)、第三潤滑流道(23),所述保持架(3)內開設有第四潤滑流道(24),所述第四潤滑流道(24)分別與第一潤滑流道(21)、第二潤滑流道(22)相連通安裝,所述第二潤滑流道(22)與第三潤滑流道(23)相連通安裝,且所述第二潤滑流道(22)與安裝通孔(4)相連通安裝。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擺桿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芯(I)上分別開設有第一注入口(17)、第二注入口( 18),所述第一注入口( 17)、第二注入口( 18)均與第三潤滑流道(23)相連通安裝,所述第一注入口( 17)、第二注入口( 18)上均安裝有第一密封堵頭(14)。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擺桿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殼(2)上分別開設有第一漏斗狀注入口(15)、第二漏斗狀注入口(16),且所述第一潤滑流道(21)分別與第一漏斗狀注入口( 15 )、第二漏斗狀注入口( 16)相連通安裝。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擺桿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斗狀注入口(15)、第二漏斗狀注入口(16)上均安裝有第二密封堵頭(19)。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擺桿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連接內軸(12)外套接有密封圈(20),且所述密封圈(20)與軸承芯(I)內側壁抵觸相連。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擺桿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內軸(13)與緩沖墊(7)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擺桿軸承,包括軸承芯,所述軸承芯外套接有軸承殼,所述軸承芯與軸承殼之間安裝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內安裝有1個以上的鋼珠;所述軸承芯內開設有安裝通孔,所述安裝通孔一端與連接頭相連,所述連接頭包括連接外軸、卡位連接內軸、連接內軸,所述軸承芯內分別安裝有卡位連接內軸、連接內軸,所述卡位連接內軸分別與連接外軸、連接內軸相連。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擺桿軸承,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連接強度好,潤滑流道的設置不僅能夠潤滑軸承芯與軸承殼,而且能夠同時潤滑軸承芯與安裝軸,提高擺桿軸承的使用壽命。
【IPC分類】F16C33/78, F16C33/66, F16C9/04
【公開號】CN205244109
【申請號】CN201521028676
【發明人】梁孟沛, 王君昌
【申請人】新昌縣新凌凱博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