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陶瓷燃煤隧道窯濕法化學消煙除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濕法化學消煙除塵裝置。
目前國內對加熱爐的消煙除塵,大多采用濕法除塵,如文丘里除塵器,但除塵效果不理想,特別是對煙氣黑度高、含塵量大的油性煙塵,治理效果不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除塵效果好的濕法消煙除塵裝置。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麻石水膜除塵原理,在水中加入適當比例的化學活性劑,利用化學活性劑與水混合對煙氣進行噴淋,以增加對煙氣的濕潤性、去油性和洗滌效果。其消煙除塵的流程路線是窯爐煙氣→重力沉降器→雙旋除塵器→氣水分離器→引風機→煙囪→大氣。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Ⅰ-Ⅰ剖面示意圖;附圖3為Ⅱ-Ⅱ剖面示意圖。
圖中(1)-重力除塵器,(2)-雙旋除塵器內筒,(3)-雙旋除塵器外筒,(4)-氣水分離器,(5)-水密封池,(6)-水泵,(7)-沉淀池,(8)-噴頭,(9)-環形噴管,(10)-水管。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為封閉式的管道系統,它由重力除塵器、雙旋除塵器、氣水分離器和噴淋系統組成,重力除塵器的下部連接窯爐煙道,上部與雙旋除塵器的內筒相通,雙旋除塵器是由內筒和外筒構成的封閉式管道,其內筒從外筒頂部中心穿過,內筒上部連接重力除塵器,內筒下部與外筒的下部空間相通,外筒上部與氣水分離器的上部相通,氣水分離器的下部與引風機管道和煙囪相通。
本實用新型的噴淋系統包括沉淀池、水泵、水管、噴頭、環形噴管。噴頭設置在雙旋除塵器內筒的頂部,環形噴管設置在雙旋除塵器外筒中上部內壁的周圍。
燃煤遂道窯的煙氣經過管道進入重力除塵器,煙氣中粒徑較大的顆粒自然落入重力除塵器的下部,較小粒徑的煙塵上升進入雙旋除塵器的內筒,沿內筒下降至雙旋除塵器外筒下部,而后沿外筒上升至筒頂進入氣水分離器,再沿氣水分離器下降由引風機引入煙囪排出大氣。同時,為了增加煙氣的濕潤性以利除塵效果,在雙旋除塵器內筒的進風口和外筒的中上部內壁四周用含有化學活性劑的水對其進行噴淋。噴淋過的水落入設置在雙旋除塵器下部的漏斗形出灰口,經灰溝流入高水位密封池,再進入沉淀池。
為了對除塵器出灰口進行密封,同時為了便于出渣,減小沉淀池的容積,本實用新型在雙旋除塵器及氣水分離器的漏斗形出灰口和沉淀池之間設置高水位密封池。
本實用新型將重力除塵器與雙旋除塵器內筒的連接處以及將雙旋除塵器外筒與氣水分離器的連接處設計成螺旋形結構(剖面如圖2、圖3),煙氣流經此處時形成旋流,由于離心作用,使煙塵附于雙旋除塵器圓筒壁上,由水沖刷下來,增加了除塵效果。另外,氣水分離器上部連接雙旋除塵器外筒出口,由雙旋除塵器外筒來的煙氣照樣產生旋流,進入氣水分離器,進一步將水和微小煙塵分離出來,落入氣水分離器的下部漏斗形出灰口,經灰溝流入密封池。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標準除塵器相比較,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節省材料,造價低。由于采用重力沉降、雙旋除塵、化學雙噴、氣水分離等綜合措施,使消煙除塵效果好,煙氣黑度由林格曼5級降低到2級以下,符合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權利要求1.陶瓷燃煤遂道窯濕法化學消煙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由重力除塵器、雙旋除塵器、氣水分離器和噴淋系統組成,所述的重力除塵器的下部連接窯爐煙道,上部與雙旋除塵器的內筒相通,雙旋除塵器的內筒從外筒頂部中心穿過,通向外筒下部的空間,雙旋除塵器的外筒的上部與氣水分離器的上部相通,氣水分離器的下部通過管道與引風機和煙囪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法化學消煙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噴淋系統包括沉淀池、水泵、水管、噴頭和環形噴管,其噴頭位于雙旋除塵器內筒的頂部,環形噴管設置在雙旋除塵器外筒中上部內壁的周圍。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濕法化學消煙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雙旋除塵器及氣水分離器下部的漏斗形出灰口和沉淀池之間設置有高水位密封池。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法化學消煙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重力除塵器與雙旋除塵器的內筒連接處的剖面為螺旋形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法化學消煙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雙旋除塵器外筒與氣水分離器連接處的剖面為螺旋形結構。
專利摘要陶瓷燃煤隧道窯濕法化學消煙除塵裝置。由重力除塵器、雙旋除塵器、氣水分離器以及噴淋系統組成。該裝置采用麻石水膜除塵原理,在水中加入適當比例的化學活性劑,對煙氣進行兩次噴淋,再加上重力沉降、雙旋除塵、氣水分離等綜合措施,消煙除塵效果較好,煙氣黑度由林格曼5級降低到2級以下,符合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該裝置還具有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節省材料,造價低等特點。
文檔編號E21F5/00GK2104297SQ91220519
公開日1992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1991年7月9日 優先權日1991年7月9日
發明者劉芳卿, 蔡合保, 鄧林華 申請人:岳陽市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