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汽車部件造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汽車燃油蒸汽控制系統中的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
背景技術:
碳罐是隸屬于汽車汽油蒸發控制系統(EVAP)的一部分,該系統是為了避免發動機停止運轉后燃油蒸汽逸入大氣而被引入的。汽油是ー種易揮發的液體,在常溫下燃油箱經常充滿蒸氣,現在電噴車都有燃料蒸發排放控制系統,作用是將蒸氣引入燃燒并防止揮發到大氣中。這個過程起重要作用的就是活性碳罐。因為活性碳有吸附功能,當汽車運行或熄火吋,燃油箱的汽油蒸氣通過管路進入活性碳罐的上部,新鮮空氣則從活性碳罐下部 進入活性碳罐。發動機熄火后,汽油蒸氣與新鮮空氣在罐內混合并貯存在活性碳罐中,當發動機啟動后,裝在活性碳罐與進氣歧管之間的燃油蒸發凈化器的電磁閥門打開,活性碳罐內的汽油蒸氣被吸入進氣歧管參加燃燒,既減少了油氣對空氣的污染,又能降低燃油的消耗量。但是,燃油蒸發排放系統中的碳罐在進行燃油蒸汽的吸附時會隨著吸附量的増加而導致溫度的上升,溫度的升高將導致碳罐吸附能力的降低,使得燃油蒸汽從碳罐中溢出污染環境;當碳罐進行脫附時,碳罐內吸附熱量,使得碳罐的溫度降低,隨著溫度的降低碳罐的脫附能力將會降低,不利于對碳罐所吸附的燃油蒸汽的清洗,降低碳罐的工作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有效的提高碳罐的吸附能力和脫附能力的減少環境污染的ー種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ー種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包括內部裝有活性炭的碳罐殼體;所述碳罐殼體下部設置有底座;所述碳罐殼體分別連接有吸附管、脫附管和通氣管,所述碳罐殼體表面設置有溫度調節裝置。所述溫度調節裝置為設置在碳罐殼體外表面的半導體芯片;所述半導體芯片為熱電制冷片。所述半導體芯片表面設置有散熱殼體。所述碳罐殼體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由于在汽車碳罐殼體外表面設置有半導體熱電制冷片和散熱殼體;碳罐殼體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因此汽車碳罐的溫度是可以調節的,提高了碳罐的吸附和脫附能力,降低環境污染。
[0012]圖I是本實用新型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結構示意圖。附圖中主要部件符號說明圖中I、吸附管2、通氣管3、脫附管4、散熱殼體5、半導體芯片 6、活性炭7、溫度傳感器 8、碳罐殼體9、底座。·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附圖I可知,ー種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包括內部裝有活性炭6的碳罐殼體8 ;所述碳罐殼體8下部設置有底座9 ;所述碳罐殼體8分別連接有吸附管I、脫附管3和通氣管2,所述碳罐殼體8表面設置有溫度調節裝置;所述溫度調節裝置為設置在碳罐殼體外表面的半導體芯片5 ;所述半導體芯片5為熱電制冷片;所述半導體芯片5表面設置有散熱殼體4 ;所述碳罐殼體8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7。本實用新型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由于在汽車碳罐殼體外表面設置有半導體熱電制冷片和散熱殼體;碳罐殼體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因此汽車碳罐的溫度是可以調節的,提高了碳罐的吸附和脫附能力,降低環境污染。本實用新型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在進行燃油蒸汽的吸附時會隨著吸附量的增加而導致溫度的上升,此時熱電制冷片制冷;碳罐的溫度保持不變,使得燃油蒸汽不會從碳罐中溢出,因此不會污染環境;當碳罐進行脫附時,碳罐內吸附熱量,使得碳罐的溫度降低,此時熱電制冷片制熱;碳罐的溫度保持不變,碳罐的脫附能力不會降低,有利于對碳罐所吸附的燃油蒸汽的清洗,提高了碳罐的工作效率。
權利要求1.ー種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包括內部裝有活性炭的碳罐殼體;所述碳罐殼體下部設置有底座;所述碳罐殼體分別連接有吸附管、脫附管和通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殼體表面設置有溫度調節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調節裝置為設置在碳罐殼體外表面的半導體芯片;所述半導體芯片為熱電制冷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導體芯片表面設置有散熱殼體。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殼體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專利摘要一種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包括內部裝有活性炭的碳罐殼體;所述碳罐殼體下部設置有底座;所述碳罐殼體分別連接有吸附管、脫附管和通氣管,所述碳罐殼體表面設置有溫度調節裝置;所述溫度調節裝置為設置在碳罐殼體外表面的半導體芯片;所述半導體芯片為熱電制冷片;所述半導體芯片表面設置有散熱殼體;所述碳罐殼體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本實用新型可調節溫度的汽車碳罐,由于在汽車碳罐殼體外表面設置有半導體熱電制冷片和散熱殼體;碳罐殼體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因此汽車碳罐的溫度是可以調節的,提高了碳罐的吸附和脫附能力,降低環境污染。
文檔編號F02M25/08GK202659377SQ20122029058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明者李德勝 申請人:李德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