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的制作方法
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
技術領域
本發明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涉及在手扶式發動機缸蓋內安裝有回油架 和回油芯的缸蓋組件結構領域。
背景技術:
手扶式四沖程發動機主要用于可移動操作的動力源機械,如割灌機、旋耕機等,為 了回收存留在缸頭和缸蓋之間的氣門工作室內的潤滑油和移走氣門工作室內滲漏的油氣 體,則在可移動發動機的缸蓋內應設置有回油架和回油芯,用于回收潤滑油和移走潤滑油 氣體。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在安裝在四沖程發動機 缸頭上的缸蓋內加裝有回油架和回油芯,在缸蓋內形成有回油腔和吸氣腔,以便從缸頭和 缸蓋間的氣門工作室內回收存留的潤滑油和移走殘存的潤滑油氣體。
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它包括缸蓋、回油架和回油芯、氣門工作室位于缸 蓋內和缸頭之間,在回油架左安裝孔內通過左螺釘安裝在缸蓋左安裝柱中,在回油芯右安 裝孔中通過右螺釘安裝在缸蓋右安裝柱中,在回油架中部安裝孔和回油芯中安裝孔中共同 通過中螺釘安裝在缸蓋中安裝柱中,回油芯的左插管、中插管和右插管分別對應地插入在 回油架的左插孔、中插孔和右插孔中,使缸蓋、回油架和回油芯構成缸蓋組件結構一體件; 缸蓋內通過隔板分隔成帶輪工作室和回油架回油芯安裝室,在缸蓋的回油架回油芯安裝室 的內壁安裝面上有回油腔密封面和密封筋與回油架的回油腔相對應配合,吸氣腔密封面 與回油芯的吸氣腔相對應配合;在缸蓋頂部開有缸頭螺栓安裝孔和通氣嘴,在缸蓋底部有 環形密封槽;在回油架上開有內凹的回油腔,在回油架底部分別連接有的中下吸管、左下吸 管、右下吸管和回油管中分別開有的中下吸管小孔、左下吸管小孔、右下吸管小孔和回油管 小孔都與回油腔相連通,在回油架上開有左安裝孔、中部安裝孔以及左插孔、中插孔和右插 孔,在回油腔外側形成有一圈密封槽,回油架上還有回油架安裝面;在矩形狀的回油芯上有 內凹的吸氣腔,在吸氣腔外壁處連接有的中上吸管、左上吸管和右上吸管內分別開有中上 吸管小孔、左上吸管小孔和右吸管小孔,在回油芯的左插管、中插管和右插管中分別開有左 插管小孔、中插管小孔和右插管小孔,在吸氣腔內開有透氣孔,在回油芯的回油芯安裝面上 開有右安裝孔和中安裝孔。
四沖程發動機結構簡介如下在上箱體和下箱體之間的左油封孔和右油封孔內分別安裝有左油封和右油封,并在上 箱體和下箱體之間的左軸承孔和右軸承孔內分別安裝有左軸承和右軸承,曲軸穿裝在外側 的左油封和右油封內,以及內側的左軸承和右軸承內。
在曲軸上套裝有左油勺和右油勺,以供曲軸運轉時,將下箱體機油室內的潤滑油 通過左油勺和右油勺打入皮帶導管內;在曲軸上還套裝有主動皮帶輪,主動皮帶輪通過皮 帶導管內的同步皮帶與上箱體和缸蓋內的帶輪相連接,帶輪位于缸蓋的帶輪工作室內,皮 帶導管的下端延伸到機油室內部的曲軸附近,上端與缸頭連接在一起。
在曲軸上套裝有的連桿與活塞相連成一體,活塞位于缸體內,缸頭內上部為燃燒 室,在缸頭上端安裝有火花塞,火花塞的電極靠近燃燒室的中心區。
上箱體和下箱體用多個螺栓連接在一起。在上箱體和下箱體內構成機油室和曲軸 工作室。
在上箱體的缸體外有許多散熱片,在上箱體上部的缸頭上的燃燒室上部,有進氣 口和出氣口,在出氣口外安裝有消音器。
空濾器與化油器相連接,化油器與進氣口相連接,通氣管插入連接在缸蓋的通氣 嘴上和空濾器之間。
在缸蓋和皮帶導管、缸頭之間安裝有環型密封圈,環形密封圈與缸蓋中的環形密 封槽相配合,缸蓋中的隔板將缸蓋隔成回油架回油芯安裝室和帶輪工作室。
在下箱體的曲軸工作室底部加裝有單向閥,單向閥位于出油孔一端,在出油孔另 端外通過大卡箍套裝緊固有出油管,出油管另端通過小卡箍緊固在缸頭的進油口上,潤滑 油最后進入到氣門工作室內,氣門工作室位于缸蓋和缸頭之間。在氣門工作室內安裝有凸 輪配氣機構、進氣門和排氣門,進氣門和排氣門用于打開和關閉缸頭上的進氣口和排氣口。
在下箱體的加油口上裝有機油尺和橡膠墊。
四沖程發動機的潤滑系統說明如下機油室內儲存著經加油口注入的定量潤滑油,在機油室內有左油勺和右油勺,分別壓 裝在主動皮帶輪左右兩側的曲軸上,左油勺和右油勺在徑向上成180°配置,左油勺和右油 勺在曲軸帶動下旋轉時,至少有一個油勺攪拌和分散著儲存在機油室中的潤滑油,無論發 動機處于何種操作位置,均可產生潤滑油油霧,潤滑油油霧經皮帶導管直接潤滑處于帶輪 工作室內的帶輪和凸輪芯軸等部件,潤滑油并可回落到機油室,形成一路潤滑油通路系統。
潤滑油的另一潤滑油通路系統包括潤滑油由機油室進入在上箱體上的通氣孔開 口、通氣孔、曲軸工作室、單向閥、出油孔、出油管、上箱體上進油口、缸蓋內的氣門工作室、 回油架的中下吸管、左下吸管和右下吸管、回油架的回油腔、回油管、回流孔,最后經皮帶導 管流回到機油室。
簧片筏的單向閥伴隨著活塞在缸體內壁上的往復運動可適時打開和關閉,活塞上 行時曲軸工作室為負壓,油霧從機油室通過上箱體的缸體中部的通氣孔進入曲軸工作室, 對曲軸連桿機構進行潤滑,此時,單向閥關閉;活塞下行時,曲軸工作室為正壓,單向閥打 開,油霧從曲軸工作室經單向閥、出油孔壓入到位于發動機外側的出油管,再經缸頭的進油 孔進入氣門工作室,對凸輪配氣機構進行潤滑。
上述另一潤滑通路系統使機油室與曲軸工作室相連通,并使曲軸工作室底部與氣 門工作室底部相連通。
上述另一路潤滑通路系統中的通氣孔開在上箱體的缸體上,使機油室通過皮帶導 管、上箱體上的通氣孔開口和缸體上的通氣孔與曲軸工作室相連通;其中設置在發動機主 體外邊的出油管使曲軸工作室底部與氣門工作室底部相連通,設計在上箱體的缸體和機油室之間的回油孔連通了回油架的回油腔和機油室,單向閥安裝在下箱體的曲軸工作室底 部,使潤滑油的油霧只能從曲軸工作室向出油管方向流動;上述通氣孔的通氣孔開口位于 皮帶導管中間處或中間附近。
出油管下端安裝在曲軸工作室下方的出油孔上,并用大卡箍固定,出油管上端安 裝在缸頭的外表面進油孔上,并用小卡箍固定,進油孔與缸頭內的氣門工作室相連通。
在氣門工作室內液化和殘留的潤滑油通過在缸蓋內設置的回油架和回油芯所組 成的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再經上箱體上的回流孔流入機油室內。
位于氣門工作室內的回流芯的透氣孔與吸氣腔相連通,吸氣腔與缸蓋的通氣嘴相 連通,通氣嘴上安裝有通氣管,通氣管又與空濾器相連通,則氣門工作室內的潤滑油滲漏氣 體通過上述通道進入空濾器后,再經化油器進入燃燒室燃燒。
上述回流芯的吸氣腔中的潤滑油分別經中上吸管、左上吸管和右上吸管通過連通 的左插管、中插管和右插管進入回油架的回油腔。
回油架的回油腔與缸蓋的回油腔密封面組成回油腔體,回油架的三根下吸管的末 端延伸到氣門工作室底面附近,通過上述三根下吸管的吸管小孔將氣門工作室內的潤滑油 吸入到回油腔,進入回油管的回油管小孔,回油管末端延伸到氣門工作室底面附近,在回流 管末端裝有橡膠圈與缸頭上的回油孔相連接,在回油管末端上方處還開有與回油管小孔相 連通的側吸小孔,回油小孔中的潤滑油經回油孔、皮帶導管回流入機油室。
在回油芯的吸氣腔的透氣孔上方還安裝有迷宮壁,使來自氣門工作室的油霧和滲 漏的氣體與迷宮壁碰撞被分離成氣體和液體,油霧和滲漏氣體通過透氣孔以及回油芯和缸 蓋間的間隙,傳遞到吸氣腔中,上述滲漏氣體經缸蓋上的通氣嘴、通氣管、空濾器,最后由化 油器進入燃燒室內。
缸蓋通過穿裝在缸頭螺釘安裝孔的螺栓與缸頭連接成一體,氣門工作室被限定在 缸蓋和缸頭之間,在缸蓋外側的通氣嘴內有通氣嘴小孔,在缸蓋內側周邊和隔板上開有的 環形密封槽內安裝有環形密封圈,環形密封圈被密封在缸蓋和缸頭之間。
缸蓋內的隔板分隔在帶輪工作室和回油架回油芯安裝室之間,缸蓋內壁安裝面上 的密封筋安裝在回油架的密封槽中,在U型的密封筋內圍構成的回油腔密封面與回油架的 回油腔一起構成密封性的回油腔體;在缸蓋內壁中部還開有內凹的吸氣腔密封面,與回油 芯的吸氣腔一起形成吸氣腔體,缸蓋的內壁安裝面和回油芯的回油芯安裝面之間有間隙, 與氣門工作室相連接,在缸蓋的內壁安裝面上開有內螺紋的右安裝柱、左安裝柱和中安裝 柱中分別通過右螺釘、左螺釘和中螺釘安裝有回油架和回油芯。
本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中的回油架和回油芯均設置于缸蓋內,即使有一 些潤滑油從吸氣腔和回油腔兩腔中泄漏出,也只能返回到氣門工作室,然后,潤滑油和滲漏 的氣體又被上述缸蓋組件結構分別回收到機油室和化油器中,回收潤滑油效率高,無需檢 查油封結合面,也不需要用油泵來完成上述潤滑油的循環,使四沖程發動機結構簡化了。
圖1 :裝有缸蓋組件結構的四沖程發動機縱向剖視圖。
圖2 :為圖1中沿線A-A剖開的發動機剖視圖,圖2中,可見發動機主體外的出油 管34、消音器82、空濾器83、化油器84。
圖3 :為圖1中沿線B-B剖開的發動機剖視圖,圖3中,可見缸蓋組件結構I和氣門工作室20的安裝連接結構。
圖4 :為圖1中沿線C-C剖開的缸蓋4橫截面剖視圖。
圖5 :為缸蓋組件結構I和上箱體2的局部剖視圖。
圖6 :為圖4中沿線D-D剖開的氣門工作室20內的凸輪配氣機構7、缸蓋4、回油架5、回油芯6、回油管54、回油孔29、皮帶導管21和機油室30的回油結構圖。
圖7 :為缸蓋組件結構I三維爆炸示意圖。
圖8 :回油架5正面三維示意圖。
圖9 :回油架5背面三維示意圖。
圖10 :缸蓋4內側二維不意圖。
圖11 :回油芯6正面三維示意圖。
圖12 :回油芯6反面三維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在上箱體2和下箱體3之間的左油封孔23和右油封孔203內分別安裝 有左油封13和右油封103,并在上箱體2和下箱體3之間的左軸承孔24和右軸承孔204內 分別安裝有左軸承14和右軸承104,曲軸10穿裝在外側的左油封13和右油封103內,以及 內側的左軸承14和右軸承104內。
在曲軸10上套裝有左油勺12和右油勺102,以供曲軸運轉時,將下箱體3的機油 室30內的潤滑油打入皮帶導管21,到達皮帶輪工作室40內,對帶輪71、凸輪芯軸74進行潤滑。
在曲軸10上還套裝有主動皮帶輪11,主動皮帶輪11通過皮帶導管21內的同步皮 帶70與上箱體2和缸蓋4內的帶輪71相連接,帶輪71安裝在凸輪芯軸74 —側上,凸輪芯 軸74另一側裝有凸輪配氣機構7 ;皮帶導管21下端延伸到機油室30內的曲軸10附近,皮 帶導管21上端與缸頭26連接。
在曲軸10上套裝有的連桿15位于曲軸工作室31內,連桿15與杠體27內的活塞 16相連接,在缸頭26內,上部為燃燒室206,在缸頭26上端安裝有火花塞86,火花塞86的 電極靠近燃燒室206的中心區。在上箱體2上和缸體27上分別開有相互連通的通氣孔開 口 208和通氣孔28,使機油室30中潤滑油進入曲軸工作室31。
用多個螺栓連接在一起的上箱體2和下箱體3內構成機油室30和曲軸工作室31。
在缸體27外有許多散熱片207。
參見圖2,在下箱體3的潤滑油加油口 301上安裝有機油尺8和橡膠墊80。
參見圖2和圖3,通氣管84與空濾器83相連接,空濾器83與化油器85相連接。 參見圖3,化油器85與進氣口 25相連接。
參見圖3,在下箱體3的曲軸工作室31底部加裝有單向閥32,單向閥32位于出油 孔33 —端,在出油孔33另一端外通過大卡箍35套裝緊固有出油管34 ;如圖2所示,出油 管34另一端通過小卡箍36緊固在缸頭26上的進油口 22上,如圖1所示,潤滑油由進油口 22最后進入到氣門工作室20內,氣門工作室20位于缸蓋4和缸頭26之間,如圖3所示,在 氣門工作室20內安裝有凸輪配氣機構7、進氣門72和排氣門73,進氣門72和排氣門73用于打開和關閉缸頭26上的進氣口 25和排氣口 205,排氣口 205排出的廢氣經消音器82排 到大氣中。
參見圖4,潤滑油由進油口 22進入到氣門工作室20,經中下吸管51、左下吸管52 和右下吸管53吸入回油腔50后,再經回油管54流回機油室30。
參見圖5,通氣管84連接在缸蓋4上的通氣嘴43上,缸蓋4內的滲漏氣體經通氣 嘴43、通氣管84、空濾器83、化油器85進入燃燒室206內。
參見圖6,在缸蓋4和皮帶導管21、缸頭26之間安裝有環型密封圈81,參見圖4和 圖10,環形密封圈81安裝在缸蓋4中的環形密封槽42中,缸蓋4中的隔板41將缸蓋4內 側分隔成氣門工作室20和帶輪工作室40。
參見圖6,在氣門工作室20內液化和殘留的潤滑油通過缸蓋4內設置的回油架5 和回油芯6所組成的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1,流經上箱體2上的回流孔29、皮帶導 管21流入機油室30內。
參見圖7,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它包括缸蓋4、回油架5和回油芯6、氣門 工作室20位于缸蓋4內和缸頭26之間,在回油架5左安裝孔59內通過左螺釘93安裝在 缸蓋4左安裝柱49中,在回油芯6右安裝孔68中通過右螺釘91安裝在缸蓋4右安裝柱48 中,在回油架5中部安裝孔509和回油芯6中安裝孔609中共同通過中螺釘92安裝在缸蓋 4中安裝柱409中,回油芯6的左插管65、中插管66和右插管67分別對應地插入在回油架 5的左插孔55、中插孔56和右插孔57中,使缸蓋4、回油架5和回油芯6構成缸蓋組件結構I一體件;缸蓋4內通過隔板41分隔成帶輪工作室40和回油架回油芯安裝室,在缸蓋4的 回油架回油芯安裝室的內壁安裝面47上有回油腔密封面45和密封筋44與回油架5的回 油腔50相對應配合,吸氣腔密封面46與回油芯6的吸氣腔60相對應配合;在缸蓋4頂部 開有缸頭螺栓安裝孔404和通氣嘴43,在缸蓋4底部有環形密封槽42 ;在回油架5上開有 內凹的回油腔50,在回油架5底部分別連接有的中下吸管51、左下吸管52、右下吸管53和 回油管54中分別開有的中下吸管小孔501、左下吸管小孔502、右下吸管小孔503和回油管 小孔504都與回油腔50相連通,在回油架5上開有左安裝孔59、中部安裝孔509以及左插 孔55、中插孔56和右插孔57,在回油腔50外側形成有一圈密封槽58,回油架5上還有回 油架安裝面508 ;在矩形狀的回油芯6上有內凹的吸氣腔60,在吸氣腔60外壁處連接有的 中上吸管61、左上吸管62和右上吸管63內分別開有中上吸管小孔601、左上吸管小孔602 和右上吸管小孔603,在回油芯6的左插管65、中插管66和右插管67中分別開有左插管小 孔605、中插管小孔606和右插管小孔607,在吸氣腔60內開有透氣孔64,在回油芯6的回 油芯安裝面69上開有右安裝孔68和中安裝孔609。
參見圖8和圖9,在回油架5的回油架安裝面508上分別開有的左安裝孔59和中 部安裝孔509均為圓通孔,回油架安裝面508與缸蓋4的內壁安裝面47兩平面相互密封貼八口 ο
在回油架5的內凹的U型回油腔50外圍構有的一圈內凹的U型密封槽58中,卡 裝有相互配合的缸蓋4內壁上一圈外凸的密封筋44。
在回油架5的回油管54下部管壁上開有的側吸小孔505與回油管54內的回油管 小孔504相互垂直連通,其作用是協助將氣門工作室20內的殘剩潤滑油吸入后再經回油管 54底端排出到回油孔29 ;如圖6所示,在回流管54底端外壁上有一圈橡膠圈87與缸頭26相密封,流出回油孔29的潤滑油經皮帶導管21流入機油室30內。
回油架5上的中下吸管51、左下吸管52、右下吸管53和回油管54分別與回油架 5本體垂直相連接。
回油架5上的左插孔55、中插孔56和右插孔57均為與回油腔50相連通的圓通 孔。
參見圖10,在缸蓋4外壁上延伸出的通氣嘴43內有通氣嘴小孔403,如圖5所示 在通氣嘴43外安裝有與空濾器83相連通的通氣管84,如圖2所示,滲漏氣體經空濾器83 后進入化油器85,最后進入燃燒室206。
在缸蓋4的內壁安裝面47上開有內螺紋的右安裝柱48、中安裝柱409和左安裝柱 49。
缸蓋4內的吸氣腔密封面46與回油芯6的吸氣腔60之間有間隙405。
在缸蓋4內壁內還裝有迷宮壁604,迷宮壁604位于回油芯6的吸氣腔60上部,位 于吸氣腔60的透氣孔64上方。
在缸蓋4底部的環形密封槽42中安裝的環形密封圈81位于缸蓋4和缸頭26之 間。
參見圖11和圖12,在回油芯6的回油芯安裝面69上開有的右安裝孔68和中安 裝孔609均為圓通孔;回油芯6的中上吸管61內的中上吸管小孔601與左插管65中的左 插管小孔605相連通,左上吸管62內的左上吸管小孔602和右上吸管63內的右上吸管小 孔603都與右插管67中的右插管小孔607相連通,中插管66中的中插管小孔606與吸氣 腔60相連通;回油芯6的左插管小孔605、中插管小孔606和右插管小孔607都與回油架5 的回油腔50相連通。在回油芯6底部外凸的矩形狀透氣孔64與吸氣腔60相連通。
權利要求
1.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它包括缸蓋(4)、回油架(5 )和回油芯(6 )、氣門工作室(20)位于缸蓋(4)內和缸頭(26)之間,其特征在于在回油架(5)左安裝孔(59)內通過左螺釘(93)安裝在缸蓋(4)左安裝柱(49)中,在回油芯(6)右安裝孔(68)中通過右螺釘 (91)安裝在缸蓋(4)右安裝柱(48)中,在回油架(5)中部安裝孔(509)和回油芯(6)中安裝孔(609)中共同通過中螺釘(92)安裝在缸蓋(4)中安裝柱(409)中,回油芯(6)的左插管 (65)、中插管(66)和右插管(67)分別對應地插入在回油架(5)的左插孔(55)、中插孔(56) 和右插孔(57)中,使缸蓋(4)、回油架(5)和回油芯(6)構成缸蓋組件結構(I)一體件;缸蓋(4)內通過隔板(41)分隔成帶輪工作室(40)和回油架回油芯安裝室,在缸蓋(4)的回油架回油芯安裝室的內壁安裝面(47)上有回油腔密封面(45)和密封筋(44)與回油架(5)的回油腔(50)相對應配合,吸氣腔密封面(46)與回油芯(6)的吸氣腔(60)相對應配合;在缸蓋(4 )頂部開有缸頭螺栓安裝孔(404 )和通氣嘴(43 ),在缸蓋(4 )底部有環形密封槽(42 ); 在回油架(5)上開有內凹的回油腔(50),在回油架(5)底部分別連接有的中下吸管(51)、左下吸管(52)、右下吸管(53)和回油管(54)中分別開有的中下吸管小孔(501)、左下吸管小孔(502)、右下吸管小孔(503)和回油管小孔(504)都與回油腔(50)相連通,在回油架(5) 上開有左安裝孔(59)、中部安裝孔(509)以及左插孔(55)、中插孔(56)和右插孔(57),在回油腔(50)外側形成有一圈密封槽(58),回油架(5)上還有回油架安裝面(508);在矩形狀的回油芯(6)上有內凹的吸氣腔(60),在吸氣腔(60)外壁處連接有的中上吸管(61)、左上吸管(62)和右上吸管(63)內分別開有中上吸管小孔(601)、左上吸管小孔(602)和右上吸管小孔(603),在回油芯(6)的左插管(65)、中插管(66)和右插管(67)中分別開有左插管小孔(605)、中插管小孔(606)和右插管小孔(607),在吸氣腔(60)內開有透氣孔(64),在回油芯(6)的回油芯安裝面(69)上開有右安裝孔(68)和中安裝孔(60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回油架(5)的回油架安裝面(508 )上分別開有的左安裝孔(59 )和中部安裝孔(509 )均為圓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回油架(5)的回油架安裝面(508)與缸蓋(4)的內壁安裝面(47)兩平面相互密封貼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回油架(5)的 U型回油腔(50 )外圍構的一圈內凹的U型密封槽(58 )中,卡裝有相互配合的缸蓋(4)內壁上一圈外凸的密封筋(44)。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回油架(5)的回油管(54)下部管壁上開有的側吸小孔(505)與回油管(54)內的回油管小孔(504)相互垂直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在缸蓋(4)的內壁安裝面(47)上開有內螺紋的右安裝柱(48)、中安裝柱(409)和左安裝柱(49)。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在缸蓋(4)內的吸氣腔密封面(46)與回油芯(6)的吸氣腔(60)之間有間隙(405)。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在缸蓋(4)底部的環形密封槽(42)中安裝的環形密封圈(81)位于缸蓋(4)和缸頭(26)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回油芯(6)的中上吸管(61)內的中上吸管小孔(601)與左插管(65)中的左插管小孔(605)相連通,左上吸管(62)內的左上吸管小孔(602)和右上吸管(63)內的右上吸管小孔(603)都與右插管(67) 中的右插管小孔(607)相連通,中插管(66)中的中插管小孔(606)與吸氣腔(60)相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回油芯(6)的左插管小孔(605)、中插管小孔(606)和右插管小孔(607)都與回油架(5)的回油腔(50)相連通。
全文摘要
四沖程發動機用缸蓋組件結構涉及在手扶式發動機缸蓋內裝有回油架和回油芯的缸蓋組件結構領域。回油架(5)和回油芯(6)通過螺釘安裝在缸蓋(4)內,回油芯(6)的三根插管分別插入在回油架(5)的三個插孔中,在回油架(5)上開有回油腔(50)和密封槽(58),回油架(5)下有三根下吸管和回油管(54);在回油芯(6)上開有吸氣腔(60)和透氣孔(64),在吸氣腔(60)壁上連有三根上吸管,分別與左插管(65)、右插管(67)相連通;隔板(41)將缸蓋(4)隔成帶輪工作室(40)和回油架回油芯安裝室。在缸蓋(4)的環形密封槽(42)中裝有環形密封圈(81)。缸蓋組件結構回收氣門工作室內的潤滑油效率高。
文檔編號F01M9/12GK103016188SQ20111028404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3日
發明者袁銀蘭, 黃勇, 袁曉春, 張榮山 申請人:江蘇林海動力機械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