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巨型焦化反應器的反應室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一對密封裝置的巨型焦化反應器的反應室門。
德國專利DE2532097C3公開了一種具有一對密封裝置的臥室式焦化爐的爐室密封裝置。和金屬門體壁一起安裝于剛性門體上的兩個密封裝置、反應室門框和壁保護板以及氣密連接于壁保護板上的其它金屬的反應室門框形成了所謂的預熱室。這種密封裝置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煉焦爐門,其剛性門體由鑄鐵制成,笨重的磚擋牢固地連接于其上。就已知門結構和專屬的密封裝置來說,與溫度有關的反應室門框變形的補償只可能在一個有限的范圍內進行。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也適于具有極大室容積的巨型焦化反應器的反應室門,而不會出現所述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任務,建議反應室門包括可拆連接的,并且需要時可單獨手動操作的內、外門,每個門具有自己的環繞門的密封裝置,它可彈性頂壓反應室門框。
在這種反應室門中,內、外門是松散連接著的,因此,為了保養和修理,可容易地更換二個門中的一個。此外,該內外門裝有單獨的門密封裝置,其單獨的彈性板簧頂壓在反應室門框上。該內外門可借助于這種方式使支承滑塊和支承梁嚙合來連接安裝在外門內側上的支承滑塊依靠安裝在內門外側上的支承梁嚙合。這種結構和普通煉焦爐門的門抽出裝置類似。內外門可共同裝入,或從反應室門框中抽出,這是其優點。
比較歐洲專利說明書EP0154232B1中所述的組合煉焦爐門,其內組合部分支承在反應室門框的凸塊內,該門框須支承由爐室內的爐料所施加的壓力,所述的內門并不懸掛在門框上,由反應室的爐料施加于門檔板上的壓力經擋桿、內外門間的接觸面、間隔墊和/或調節螺釘傳遞到外門的支承框架上。
按照本發明,內門包括一塊覆蓋整個門洞的灼熱隔板,它可以周邊自外側彈性頂壓在反應室門框上。在熱區,這是一種金屬對金屬的密封結構。由于高溫,沒有焦油凝結物沉積在這一區域,因此這種密封裝置幾乎是免保養的。為了補償在反應室門框和灼熱隔板之間的變形,采用了自外側頂壓反應室門框的板簧,它可調節地裝于檔桿的支承結構上。
在外門處的門密封裝置包括覆蓋整個門洞的隔板,其周邊有可彈性頂壓在反應室門框上的密封裝置,最好為設計成實心斷面或膠皮管的軟密封裝置。結果是,就本發明的這對密封裝置來說,這些外側的軟密封裝置并沒有被焦油沉積物所沾污,依然保持充分的彈性。
為了避免熱損失,在外門隔板的內側可采用一隔熱層。在該隔熱層內,適于安置間隔墊,它用于把由反應室內爐料所產生的力傳遞到安裝于支承框架上的調節螺釘上。按照本發明,外門處的密封裝置,像內門處的密封裝置一樣,通過采用最好沿反應室縱向安裝于外門支承框架上的單獨地或以成組方式可調的板簧,能頂壓在反應室門框上。
為了補償反應室門框和反應室門之間的變形,在外門處還可通過調節螺釘來改變支承結構和隔板之間的距離。
在隔板或連接于該隔板上的隔熱層與灼熱的內隔板以及反應室門框之間的空隙,按照本發明,可充以密封氣體,尤其是惰性氣體,這樣可保持壓力以避免天然氣泄漏。
此外,把兩個單獨的門框連接起來,如果需要在它們之間設置一隔熱層,以構成反應室門框,結果證明是有利的。在這種情況下,在內門處的密封裝置可接觸內門框,而外門處的密封裝置可接觸外門框。
為了進一步改進密封裝置,在門檔板的U形框架上設置一條可更換的環繞密封繩,使其頂靠在反應室壁上是有利的。
此外,給門檔板裝上梯形框架是適合的,它的二側表面形成錐面,在反應室的前部可賦于錐形室壁。
最后,借助于牢固地連接于支承框架上、并在其二自端設有一洞孔的導向件,用另一種方法來導向反應室門可能是得當的,幾個導引軸胎可推入這些洞孔內,作為強制的導軌,它們又裝于薄層板上。
借助于附圖較為詳細地解釋本發明,其中4幅圖以平常的表現方法表示了反應室門的橫截面。該反應室門由沿整個門高度延伸的支承框架1組成,在把門裝入反應室29的門框內后,呈細長物或簧板3形式的二個或幾個鎖合裝置和鎖扣30嚙合。支承框架1由2個垂直的U型梁組成。在安裝門時沿鎖扣30的內表面滑動的門導板32裝于U型梁外端。這些所謂的外門又包括外隔板8,到支承框架1的距離在目前的作業中通過調節螺釘也可以改變。在該隔板上,借助于板簧4,4a能頂壓外反應室門框24上密封面的可更換軟密封裝置9、10在外周上配置成一U形支承裝置。
按照
圖1,周圍旁邊的角形板簧4用螺釘6安裝于支承框架1上。為了補償凹凸不平的表面,板簧4端部和外隔板8之間的距離可通過螺釘5改變。
按照圖2,板簧4a有Z形結構,采用已知的夾緊板36和調節螺釘37,沿縱向可調地裝于支承框架1上。
周圍軟密封裝置在圖1中表示為實心斷面9,而在圖2中表示為膠皮管10。該外門還包括配置于外隔板8內側上的具有整體間隔墊的隔熱層11和以內門為界的門接觸面12。以外,借助于內門的支承梁14接合以搬運內門的支承滑塊13是和支承框架1連接的。內門包括二個具有水平支承梁14的垂直U型梁15及裝于U形梁上的周圍板簧16。板簧16的自由端把灼熱的隔板17頂壓在內室框架25上。以鉤子形式和門檔板19的支承塊22嚙合的檔桿18通過螺釘牢固地跟U形梁15及灼熱的隔板17固定在一起。門檔板由用耐火材料或耐熱鋼制成的外U形框架20和內隔熱層21組合。為使門檔板19相對于垂直室壁以及相對于室底與室頂密封,在框架20外邊裝有可更換的環繞密封繩31。
為避免天然氣泄漏,若有需要,可將一種壓力密封氣體,尤其是惰性氣體輸送到內隔板17與外隔板8或隔熱層21之間的空隙23內。二個反應室門框24和25通過薄層板26構成一個整體,并和支柱27一起固定反應器加熱壁28。
該二反應室門框具有矩形或多角形斷面,保持在薄層板26前邊的適當位置上,若需要,具有附加的隔熱層。如有需要可獨立更換。軟密封裝置9、10擱置于外室門框24上,而灼熱隔板17的外端擱置于內室門框25上。
作為設計的結果,在靠著反應室門框25的內密封裝置和隔板17處的溫度將高到避免形成焦油凝結,因此免除了密封處的清理。尤其當采用預熱的煤爐料時,由反應器室29內的爐料在門檔板19上所施加的壓力,經檔板部件20、21懸掛塊23,檔桿18,U形梁15,門接觸面12,間隔墊7和調節螺釘2被直接傳遞到支承框架1上,并經閂3傳遞到鎖扣30上。
按照圖3,反應室門不是由門導板32導向,而是由導向件34導向的,它們各有一園柱孔,若需要也可有一園錐孔35,其中當關閉反應室門時裝于薄層板26上的導向軸胎被推入。
按照圖4,反應器室29在其前區有一園錐室壁38。相應地,門檔板19配備梯形框架40,在這一實施例中,其側壁39形成錐形。這一結構便于反應室門的安裝與取出。
權利要求
1.具有雙重密封裝置的巨型焦化反應器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反應室門由可拆連接的,若需要可單獨手動操作的內外門組成,它們各自具有彈性頂壓在反應室門框(24,25)上的環繞著門的密封裝置。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巨型焦化反應器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內外門借助于當提升外門時嚙合的支承滑塊(13)和支承梁(14)連接。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由反應室(29)的爐料施加于門檔板19上的壓力經檔桿(18)、門接觸面(12)、間隔墊(7)和/或調節螺釘(2)傳遞到支承框架(1)上。
4.按照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門具有一個覆蓋整個門框的灼熱隔板(17),它能沿周邊彈性頂靠反應室門框(25)。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灼熱隔板(17)通過可調節地連接于檔桿(18)的支承結構(15)自外側頂壓反應室門框(25)。
6.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幾項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外門密封裝置包括覆蓋整個門框的隔板(8),它具有可彈性頂壓反應室門框(24)的周圍密封裝置,最好是一種實心斷面(9)或膠皮軟管(10)形成的軟密封裝置。
7.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在隔板(8)的內側上設置隔熱層(11)。
8.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在隔熱層(11)內設置間隔墊(7)以便把反應室(29)的爐料所施加的力傳遞到調節螺釘(2)上。
9.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密封裝置(9)(10)借助于最好沿反應室(29)的縱向單獨或以成組方式可調地安裝于外門支承框架(1)上的板簧(4)頂壓反應室門框(24)。
10.按上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幾項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在外門上處于支承結構(1)和隔板(8)之間的距離可借助于調節螺釘(2)來改變。
11.按上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幾項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適當的連接支管可用來對外隔板(8)或隔熱層(11)和灼熱隔板(17)以及反應室門框(24),(25)之間的空隙(23)充以密封氣體。
12.按上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幾項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反應室門框由二個獨立的,一個外門框(24)和一個內門框(25)組成,若有必要,在它們之間設置一隔熱層。
13.按上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幾項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門檔板(19)設有一條裝于U形框架(20)內的可更換的環繞密封繩(31)。
14.按上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幾項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門檔板(19)具有一梯形框架(40),其二側表面(39)形成錐面,這些錐面可被確定為反應室(29)進口區內的錐形室壁(38)。
15.按上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或幾項所述的反應室門,其特征在于在薄層板(26)處設置2個或4個導向軸胎(33),而反應室門裝有各具一孔(35)的導向件(34)。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具有雙重密封裝置的巨型焦化反應器的反應室門。按照本發明,反應室門包括一個外門和一個內門,它們是可折連接的,若需要可單獨手動操作,各自裝有可彈性頂壓反應室門框(24),(25)的包圍門的密封裝置。
文檔編號C10B25/06GK1055945SQ9110251
公開日1991年11月6日 申請日期1991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1990年4月20日
發明者格爾德·納香, 克勞斯·威西佩, 赫里伯特·伯特林, 沃納·阿本德羅思, 赫爾穆特·多爾, 曼弗雷德·弗里德里克斯, 格爾德·克林肯伯格, 曼弗雷德·布拉斯, 海因茨·德塞倫, 岡特·邁耶, 沃爾夫岡·羅德 申請人:礦業聯會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