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除油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涂裝除油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吸附除油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汽車涂裝前處理是重要的工藝生產線,而脫脂是首要的關鍵工序,為了獲得良好的涂裝質量,滿足涂層抗腐蝕性及外觀裝飾性的要求,需要對脫脂液進行油水分離,吸附除油裝置由于除油率高、不污染環境被人們廣泛使用,但在使用傳統的吸附除油裝置時會存在以下缺點:吸油濾帶上的油容易二次帶入脫脂槽內,除油效果差,不徹底;擠油口長期使用后容易造成堵塞,導致無法除油,維修清理頻率高,不能滿足企業的使用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除油效果好的吸附除油裝置。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吸附除油裝置,包括:脫脂主槽和脫脂副槽,在所述脫脂主槽的一側上端設置有溢流槽,在所述脫脂副槽內通過隔室過濾板設置有吸油室和清液室,所述溢流槽通過第一管道與吸油室的上端相連通,所述脫脂主槽的另一側上端通過第二管道與清液室的下端相連通,在所述第二管道上設置有水栗,在所述吸油室內設置有吸油裝置,所述吸油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脫脂副槽一側的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伸入吸油室的底部與主動輪相連接,在所述脫脂副槽的上端設置有第一從動輪、第二從動輪和第三從動輪,所述主動輪通過吸油濾帶與第一從動輪、第二從動輪和第三從動輪相連接,在所述脫脂副槽的上端一側設置有錐形擠油口,所述第二從動輪伸入錐形擠油口內,在所述錐形擠油口的下方設置有儲油槽,在所述儲油槽上通過支撐架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的電機軸伸入錐形擠油口內第二從動輪的下端與滾刷相連接,所述滾刷與吸油濾帶相互配合,在所述錐形擠油口的上端設置有吹氣口,所述吹氣口通過軟管與空壓機相連接。
[0005]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上述吸附除油裝置,通過在錐形擠油口內的吸油濾帶下端設置滾刷,能夠不停將吸油濾帶上的油清理到錐形擠油口內,防止吸油濾帶將油二次帶入脫脂槽內,除油效果好,同時在錐形擠油口上端設置吹氣口,可以通過向錐形擠油口內吹氣將油及時吹入儲油槽內,防止錐形擠油口發生堵塞造成機器停滯,滿足了企業的生產要求。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吸附除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07]圖中:1、脫脂主槽,2、脫脂副槽,3、溢流槽,4、隔室過濾板,5、吸油室,6、清液室,7、第一管道,8、第二管道,81、水栗,9、驅動電機,10、電機軸,11、主動輪,12、第一從動輪,13、第二從動輪,14、第三從動輪,15、吸油濾帶,16、錐形擠油口,17、儲油槽,18、支撐架,19、電機,20、電機軸,21、滾刷,22、吹氣口,23、軟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描述一下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
[0009]如圖1所示,吸附除油裝置,包括:脫脂主槽1和脫脂副槽2,在所述脫脂主槽1的一側上端設置有溢流槽3,在所述脫脂副槽2內通過隔室過濾板4設置有吸油室5和清液室6,所述溢流槽3通過第一管道7與吸油室5的上端相連通,所述脫脂主槽1的另一側上端通過第二管道8與清液室6的下端相連通,在所述第二管道8上設置有水栗81,在所述吸油室5內設置有吸油裝置,所述吸油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脫脂副槽2 —側的驅動電機9,所述驅動電機9的電機軸10伸入吸油室5的底部與主動輪11相連接,在所述脫脂副槽2的上端設置有第一從動輪12、第二從動輪13和第三從動輪14,所述主動輪11通過吸油濾帶15與第一從動輪12、第二從動輪13和第三從動輪14相連接,在所述脫脂副槽2的上端一側設置有錐形擠油口 16,所述第二從動輪13伸入錐形擠油口 16內,在所述錐形擠油口 16的下方設置有儲油槽17,在所述儲油槽17上通過支撐架18設置有電機19,所述電機19的電機軸20伸入錐形擠油口 16內第二從動輪13的下端與滾刷21相連接,所述滾刷21與吸油濾帶15相互配合,在所述錐形擠油口 16的上端設置有吹氣口 22,所述吹氣口 22通過軟管23與空壓機相連接。
[0010]上述吸附除油裝置使用時,脫脂液進入脫脂主槽1內,脫脂主槽1上端的浮油和脫脂液的混合物通過溢流槽3和第一管道7進入脫脂副槽2內,由于脫脂副槽2被隔室過濾板4分割成吸油室5和清液室6兩個室體,進入脫脂副槽2內的脫脂液在隔室過濾板4的作用下停留在吸油室5內,啟動驅動電機9,驅動電機9的電機軸10帶動主動輪11旋轉,主動輪11在吸油濾帶15的作用下帶動第一從動輪12、第二從動輪13和第三從動輪14同時旋轉,浮油通過吸油濾帶15輸送到錐形擠油口 16內,由于第二從動輪13在錐形擠油口 16內,送入錐形擠油口 16內的浮油容易從吸油濾帶15的下方循環帶入到吸油室5內造成重復除油,此時啟動電機19,電機19的電機軸20帶動滾刷21旋轉,此時滾刷21與吸油濾帶15的旋轉方向相反,滾刷21將吸油濾帶15上的浮油全部刷入錐形擠油口 16內,不會將錐形擠油口 16內的浮油循環帶入到吸油室5內造成重復除油,除油效果好,同時將軟管23與空壓機相連接,軟管23通過吹氣口 22向錐形擠油口 16內吹氣將浮油迅速送入儲油槽17內。
[0011]脫脂液進入脫脂主槽1內,脫脂主槽1上端的浮油和脫脂液的混合物通過第一溢流槽3和第一管道4進入脫脂副槽2內,給U型加熱管通電或往U型進氣管12內通入蒸汽的方式對脫脂副槽2進行加熱,加熱后的浮油和脫脂液的混合物進行分離,浮油通過兩個第二溢流槽8和輸油管81排出進入儲油槽82內,啟動水栗51,脫脂副槽2內的脫脂液可以通過第二管道5送入脫脂主槽1內。在脫脂副槽2內的三個腔體15內會有淤渣沉淀,定期打開三個一級排污閥19將三個腔體15內的淤渣通過一級排污管17送入淤渣收集裝置18內,關閉一級排污閥19,打開二級排污閥21,將淤渣收集裝置18內的淤渣排出,能夠防止脫脂液隨淤渣排出造成浪費。
[0012]上述吸附除油裝置,通過在錐形擠油口內的吸油濾帶下端設置滾刷,能夠不停將吸油濾帶上的油清理到錐形擠油口內,防止吸油濾帶將油二次帶入脫脂槽內,除油效果好,同時在錐形擠油口上端設置吹氣口,可以通過向錐形擠油口內吹氣將油及時吹入儲油槽內,防止錐形擠油口發生堵塞造成機器停滯,滿足了企業的生產要求。
【主權項】
1.吸附除油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脫脂主槽⑴和脫脂副槽⑵,在所述脫脂主槽(1)的一側上端設置有溢流槽(3),在所述脫脂副槽(2)內通過隔室過濾板(4)設置有吸油室(5)和清液室(6),所述溢流槽(3)通過第一管道(7)與吸油室(5)的上端相連通,所述脫脂主槽(1)的另一側上端通過第二管道(8)與清液室¢)的下端相連通,在所述第二管道(8)上設置有水栗(81),在所述吸油室(5)內設置有吸油裝置,所述吸油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脫脂副槽⑵一側的驅動電機(9),所述驅動電機(9)的電機軸(10)伸入吸油室(5)的底部與主動輪(11)相連接,在所述脫脂副槽(2)的上端設置有第一從動輪(12)、第二從動輪(13)和第三從動輪(14),所述主動輪(11)通過吸油濾帶(15)與第一從動輪(12)、第二從動輪(13)和第三從動輪(14)相連接,在所述脫脂副槽(2)的上端一側設置有錐形擠油口(16),所述第二從動輪(13)伸入錐形擠油口(16)內,在所述錐形擠油口(16)的下方設置有儲油槽(17),在所述儲油槽(17)上通過支撐架(18)設置有電機(19),所述電機(19)的電機軸(20)伸入錐形擠油口(16)內第二從動輪(13)的下端與滾刷(21)相連接,所述滾刷(21)與吸油濾帶(15)相互配合,在所述錐形擠油口(16)的上端設置有吹氣口(22),所述吹氣口(22)通過軟管(23)與空壓機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吸附除油裝置,包括:脫脂主槽和脫脂副槽,在所述脫脂主槽的一側上端設置有溢流槽,在所述脫脂副槽內通過隔室過濾板設置有吸油室和清液室,所述溢流槽通過第一管道與吸油室的上端相連通,所述脫脂主槽的另一側上端通過第二管道與清液室的下端相連通,在所述第二管道上設置有水泵,在所述吸油室內設置有吸油裝置,所述吸油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脫脂副槽一側的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伸入吸油室的底部與主動輪相連接,在所述脫脂副槽的上端設置有第一從動輪、第二從動輪和第三從動輪,所述主動輪通過吸油濾帶與第一從動輪、第二從動輪和第三從動輪相連接。
【IPC分類】B01D17/035, B01D17/025
【公開號】CN204996167
【申請號】CN201520728611
【發明人】張曉同, 郭友春, 郭偉, 顏中玉, 陳燕
【申請人】江蘇蘇力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