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形空調前蓋及圓形空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圓形空調前蓋及圓形空調,前蓋包括固定面板及活動面板,固定面板上具有滑動槽及第一電源觸點;活動面板上具有固定銷及第二電源觸點;其中,當活動面板組裝至固定面板上時,所述固定銷于所述滑動槽內滑動直至所述第一電源觸點與所述第二電源觸點接觸。本實用新型的前蓋包括活動面板及固定面板,活動面板上設置有顯示面板,當活動面板相對固定面板旋轉組裝時,活動面板及固定面板上的電源觸點同時導通,實現組裝及通電的同步進行。
【專利說明】
圓形空調前蓋及圓形空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調節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圓形空調前蓋及圓形空調。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空調器中,為了方便顯示面板的導通及設計,帶有顯示面板的前蓋一般直接固定在空調器本體上,如此,不利于前蓋的拆卸及更換,更不利于加強用戶體驗。
[0003]再者,傳統的空調器中,通常都采用矩形的出風口,在出風口上普遍設置有橫格柵和縱格柵,通過橫格柵實現上下方向的導風,通過縱格柵來實現左右方向的導風。但是,傳統的導風結構在通過擺動橫格柵和縱格柵導風時,容易出現格柵抖動的現象,噪音較大,且由于格柵擺動角度受限,使送風角度較小,格柵的設計也阻擋了一部分風,減小了風力,影響了送風距離和送風效果。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圓形空調前蓋及圓形空調。
[0005]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圓形空調前蓋,包括:
[0006]固定面板,其上具有滑動槽及第一電源觸點;
[0007]活動面板,其上具有固定銷及第二電源觸點;
[0008]其中,當活動面板組裝至固定面板上時,所述固定銷于所述滑動槽內滑動直至所述第一電源觸點與所述第二電源觸點接觸。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滑動槽沿著所述固定面板的圓周方向延伸。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活動面板包括若干滑動槽及若干第一電源觸點,其中,若干滑動槽及若干第一電源觸點位于同一圓周上。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滑動槽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且所述固定銷遠離所述活動面板的一側具有插入端,所述第一端部的開口尺寸、所述插入端的尺寸及所述第二端部的開口尺寸逐漸減小。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當所述插入端到達所述第二端部時,所述第一電源觸點及所述第二電源觸點的接觸面積達到最大值。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前蓋還包括位于所述活動面板遠離所述固定面板一側的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活動面板相互固定,且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第二電源觸點相互導通。
[0014]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圓形空調,包括:
[0015]主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前蓋;
[0016]中空環形組件,其環繞所述主機設置,所述環形組件形成有相互導通的環形風道及出風口;
[0017]連接組件,其用于連接所述主機及所述環形風道;
[0018]其中,所述連接組件配置為帶動所述環形組件轉動以改變所述出風口的方向。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主機還包括后殼及前殼,所述前殼與所述連接組件連接,所述后殼及所述前蓋活動連接于所述前殼的兩端,所述后殼與所述前蓋固定連接,當所述連接組件帶動所述環形組件及所述前殼運動時,所述后殼及所述前蓋保持不動。
[0020]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后殼上形成有至少一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遠離所述后殼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前蓋。
[0021]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空調還包括渦流增壓風扇及容納所述渦流增壓風扇的集風罩,所述集風罩包括相互導通的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所述第一開口連通所述主機上的進風口,所述第二開口連通所述環形風道。
[002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前蓋包括活動面板及固定面板,活動面板上設置有顯示面板,當活動面板相對固定面板旋轉組裝時,活動面板及固定面板上的電源觸點同時導通,實現組裝及通電的同步進行。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導風裝置前視圖;
[0024]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導風裝置側視立體圖;
[0025]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導風裝置爆炸圖;
[0026]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一角度后殼及進風組件爆炸圖;
[0027]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另一角度后殼及進風組件爆炸圖;
[0028]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后殼及進風組件組裝示意圖;
[0029]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前蓋處于爆炸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前蓋的固定面板及活動面板結構示意圖;
[0031 ]圖9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后殼、前殼及固定面板爆炸圖;
[0032]圖10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前殼結構示意圖;
[0033]圖1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內部結構立體圖;
[0034]圖1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內部結構俯視圖;
[0035]圖1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導風裝置側面剖視圖;
[0036]圖1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前殼、環狀組件及連接組件的配合示意圖;
[0037]圖15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環狀組件及連接組件的配合示意圖;
[0038]圖16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環狀組件及連接組件的第一視角爆炸圖;
[0039]圖17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環狀組件及連接組件的第二視角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0041 ]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前”、“前方”、“后”、“后方”、“上”、“上方”等表示空間相對位置的術語是出于便于說明的目的來描述如附圖中所示的一個單元或特征相對于另一個單元或特征的關系,且本文相對位置的術語是以實際運用狀態下的相對位置為準,例如,空調顯示溫度的一側或出風的一側為前方。空間相對位置的術語可以旨在包括設備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圖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將圖中的設備翻轉,則被描述為位于其他單元或特征“前方”的單元將位于其他單元或特征“后方”。因此,示例性術語“前方”可以囊括前方和后方這兩種方位。設備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轉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應地解釋本文使用的與空間相關的描述語。
[0042]如圖1及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多風向空調導風裝置結構示意圖。多風向空調導風裝置包括主機10、中空環形組件20及連接組件30,中空環形組件20環繞所述主機10設置,所述環形組件20形成有相互導通的環形風道21及出風口 22;連接組件30用于連接所述主機10及所述環形風道21;其中,所述連接組件30配置為帶動所述環形組件20轉動以改變所述出風口 22的方向。
[0043]在本實施方式中,風道由環形組件20的中空內部形成,即此時風道為環形風道21,環形風道21可將由主機10通過連接組件30輸送的熱交換風集中由出風口 22送出,風量集中且風力大,制冷/制熱效果較佳;熱交換風在環形組件20中受到的阻力較小,且環形組件20不會抖動,從而降低噪音;環形組件20可在連接組件30的作用下相對主機10進行多角度、多方向轉動,實現出風的多方向性,提高用戶體驗。
[0044]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主機10及所述環形組件20之間形成環形間隙S,所述連接組件30覆蓋部分所述環形間隙S。這里,連接組件30僅覆蓋環形間隙S的一小部分區域,在保證主機10內的熱交換風可由連接組件30輸送至環形組件20的前提下,可提高環形組件20轉動靈敏度。
[0045]在本實施方式中,環形組件20靠近主機10的一側形成環形出風口 22,出風口 22的開口方向朝向前方,且出風口 22的端面不超過環形組件20前端面,即此時出風口22位于環形間隙S內部。所述出風口 22于第一方向的寬度小于所述環形風道21于第一方向的寬度,所述第一方向為所述環形組件20由內向外的方向,當環形組件20為圓環形時,所述第一方向即為環形組件20的徑向。
[0046]在本實施方式中,主機10依次包括前蓋11、前殼12及后殼13,前殼12及后殼13圍設成一容置空間14。
[0047]主機10整體呈圓形,提高了美觀度及后續環形組件20的轉動便捷性,當然,主機10也可為其他形狀。
[0048]—并參閱圖4及圖5,后殼13處形成有若干弧形進風組件132,這里以兩個進風組件132為例,但不以此為限。當兩個進風組件132組裝到一起時,兩個進風組件132圍成一環形,以與后殼13匹配,這里,以若干進風組件132的形式組裝可降低組裝難度,同時降低每一進風組件132的成型難度,多個進風組件132之間還可預留電源插接位置133。所述后殼13包括圓形底部1301及垂直凸伸出所述底部的側壁1302,每一進風組件132包括與后殼13的側壁1302相匹配的弧形本體1321及垂直凸伸出所述本體1321的底邊1322,所述底邊1322與后殼13的圓形底部1301相匹配。這里,進風組件132的本體1321上形成有第一卡扣部1323,進風組件132的底邊1322上形成有若干用以容納磁吸件1324的容置槽1325,后殼13的側壁1302上形成有第二卡扣部1326,當所述后殼13及所述進風組件132相互配合時,如圖6所示,所述第一卡扣部1323與所述第二卡扣部1326相互配合以實現后殼13及進風組件132于徑向的固定,所述磁吸件1324同時吸附所述后殼13及所述進風組件132以實現后殼13及進風組件132于軸向的固定,從而避免軸向有空隙,徑向及軸向的雙重配合可以實現后殼13及進風組件132的穩定配合,同時,由于卡扣部及磁吸件都是暫時固定件,方便進風組件132的拆卸。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卡扣部和磁吸件可以設置在同一方位上,例如都設置為軸向起固定作用,后殼13的底部1301對應磁吸件1324的位置處可設置金屬片,但不以此為限,進風組件132的底邊1322上可形成有若干多方向排列的容置槽1325,第一卡扣部1323上形成有扣手部1327,方便進風組件132的拆卸及組裝。
[0049]繼續參閱圖6,當進風組件132組裝至后殼13上時,所述本體1321位于所述側壁1302遠離所述容置空間14的一側,所述底邊1322位于所述底部1301遠離所述容置空間14的一側,如此,可先將后殼13與其他部件(如前蓋11、前殼12等)相互固定再組裝進風組件,進一步降低組裝及拆卸難度。進風組件132的本體1321還形成有若干進風口 1328,在本實施方式中,若干進風口 1328交錯排列,所述進風口 1328處形成有濾網(未標示),以同時實現過濾及進風,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進風口 1328與所述濾網一體成型。
[0050]參圖7及圖8,前蓋11位于主機10的前端。前蓋11具體包括固定面板111、活動面板112及顯示面板113,固定面板111上具有滑動槽1111及第一電源觸點1112,這里,以固定面板111上具有四個滑動槽1111及兩個第一電源觸點1112為例,活動面板112上具有固定銷1121及第二電源觸點1122,這里,以活動面板112上具有四個固定銷1121及兩個第二電源觸點1122為例,所述顯示面板113位于所述活動面板112遠離所述固定面板111的一側,所述顯示面板113與所述活動面板112相互固定,且所述顯示面板113與所述第二電源觸點1122相互導通。當活動面板112組裝至固定面板111上時,所述固定銷1121于所述滑動槽1111內滑動直至所述第一電源觸點1112與所述第二電源觸點1122接觸,第一電源觸點1112與容置空間14內的電源相導通,從而可將電源引導至顯示面板113處以實現顯示面板113上溫度或設置參數的顯示。需要說明的是,固定面板111靠近前殼12的一面可形成有加強筋1115。
[0051]具體的,所述滑動槽1111沿著所述固定面板111的圓周方向延伸,四個滑動槽1111及兩個第一電源觸點1112位于同一圓周上。所述滑動槽1111包括第一端部1113及第二端部1114,且所述固定銷1121遠離所述活動面板112的一側具有插入端1123,所述第一端部1113的開口尺寸、所述插入端1123的尺寸及所述第二端部1114的開口尺寸逐漸減小。這里,固定銷1121位于活動面板112靠近固定面板111的一面上,固定銷1121的插入端1123與活動面板112之間具有連接部1124,連接部1124的橫截面尺寸小于插入端1123的尺寸,此時連接部1124及插入端1123組合形成傘狀,如此,當將活動面板112組裝至固定面板111上時,先將插入端1123由滑動槽1111的第一端部1113插入至滑動槽1111內,而后順時針旋轉活動面板112,由于固定銷1121的連接部1124橫截面尺寸較小,固定銷1121可在滑動槽1111內順利旋轉至第二端部1114,此時,由于插入端1123的尺寸大于第二端部1114的開口尺寸,固定銷1121不會脫離滑動槽1111,且當所述插入端1123到達所述第二端部1114時,所述第一電源觸點1112及所述第二電源觸點1122的接觸面積達到最大值。當然,當需要將活動面板112脫離固定面板111時,只需逆時針旋轉活動面板112即可,方便活動面板112的組裝及拆卸。
[0052]一并參閱圖9,所述后殼13及所述前蓋11活動連接于所述前殼12的兩端,所述后殼13與所述前蓋11固定連接,當所述連接組件30帶動所述環形組件20及所述前殼12運動時,所述后殼13及所述前蓋11保持不動。具體的,所述后殼13上凸伸設置有至少一固定柱1303,這里以均勻分布的四根固定柱1303為例,固定柱1303靠近前蓋11的一端設置有螺栓1212,固定柱1303及螺栓1212穿過前殼12而與前蓋11的固定面板111相互固定,如此,實現后殼13與前蓋11的相互固定。
[0053]再者,一并參閱圖10,前殼12包括相互固定的前殼蓋板121及連接環122,連接環122上形成有一開口 1221,所述開口 1221用于容納連接組件30,前殼蓋板121處形成有若干槽體1211,與后殼13固定柱1303連接的螺栓1212穿過所述槽體1211,且槽體1211與螺栓1212并未相互卡和,如此,前殼蓋板121可通過螺栓1212及槽體1211的配合相對前蓋11及后殼13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0054]參見圖11至圖13,主機10的內部結構包括位于容置空間14內的風扇組件、第一電機142及第二電機143、連接板144、電路板(未標示)等組件,風扇組件包括渦流增壓風扇(未標示)及容納所述渦流增壓風扇的集風罩141,連接板144連接前殼蓋板121,第一電機142通過連接板144控制前殼蓋板121的轉動。這里,所述集風罩141包括相互導通的第一開口 1411及第二開口 1412,所述第一開口 1411連通所述進風口 1328,所述第二開口 1412用于輸送熱交換風,也就是說,所述第二開口 1412連通環形風道21。主機10的內部結構還包括冷凝器(未標示),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進風口 1328及所述第一開口 1411之間,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呈拱橋狀,且所述冷凝器呈軸對稱,且所述冷凝器的對稱軸與所述第一開口 1411的中心軸重合,也就是說,冷凝器僅環繞第一開口 1411設置,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冷凝器可以環繞整個集風罩141設置。所述冷凝器及所述第一開口 1411之間連接有遮蔽板(未標示),所述遮蔽板、所述冷凝器及所述第一開口 1411圍設成一半封閉通道,所述半封閉通道與集風罩141相互導通。
[0055]這里,利用渦流增壓風扇及集風罩141的設置可實現風量的集中輸送,在保證送風量的同時,減小整個風扇組件的體積,同時可以減小對應的冷凝器的體積,如此,可大大降低整個圓形空調的整體尺寸。另外,渦流增壓風扇及集風罩141的設置可以提高熱交換效果。再者,由于冷凝器對應集風罩141的第一開口 1411設置,集風罩141與冷凝器的配合可以更加合理地進行風量的熱交換過程,從而進一步提高熱交換效率。
[0056]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4至圖17所示,所述連接組件30包括連接管31,所述連接管31用于導通所述主機10及所述環形風道21,連接管31與前殼12相互固定。連接管31呈倒“T”型,連接管31包括相互導通的第一端311、第二端312及第三端313,第一端311與集風罩141的第二開口 1412相互連接,以接收熱交換風,第二端312及第三端313分別連接環狀組件20,連接管31位于連接環122的開口 1221處。
[0057]具體的,如圖16至圖17所示,環形組件20對應連接環122的開口 1221處形成有進風部23,進風部23包括與環形風道21相互導通的第一進風口 231及第二進風口 232。第一進風口 231成圓形,第一進風口 231位于環形風道21的風道路徑上,這里,為了避讓第二電機143,第二進風口 232位于環形組件20的底部,即此時第二進風口 232的開口方向朝向環形組件20的中間區域,第二進風口 232呈方形。連接管31的內部形成有第一隔板314及第二隔板315,第一隔板314位于連接第一端311及連接管31底部的第一通道(未標示)中,第二隔板315位于連接第二端312及第三端313的第二通道(未標示)中,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相互導通,第一隔板314的末端未觸及第二隔板315,這里,通過第一隔板314及第二隔板315的設置,可以使熱交換風均勻輸送至第一進風口 231及第二進風口 232。
[0058]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組件30還包括轉向機構,所述轉向機構包括驅動組件及連接件,驅動組件包括上述的第一電機142及第二電機143,所述連接件包括相互分離的第一連接件32及第二連接件33。第一連接件32的一端與第一進風口 231及進風部23相互固定,第一連接件32的另一端與連接管31的第二端312活動連接。第二連接件33與連接管31的第三端313活動連接,這里,為了提高第二連接件33與連接管31相對轉動的靈活性,在第二連接件33及連接管31之間設置有軸承34;第二連接件33的底部形成有孔洞331,所述孔洞331與第二進風口 232相對設置,且孔洞331及第二進風口 232之間可設置密封墊35,第二連接件33于第二進風口 232處與進風部23相互固定;第二連接件33上還形成有分隔設置的活動槽332,連接管31的第三端313對應活動槽332形成有分隔設置的凸柱3131,當第二連接件33套設在連接管31上時,凸柱3131限位于活動槽332內。第二電機143設置于第二連接件33遠離連接管31的一側,第二電機143與第二連接件33之間設有第一間隔件36及第二間隔件37,第二間隔件37與第二電機143固定連接,第二連接件33的中部形成有作用槽333,第二電機143的輸出軸1431依次通過第二間隔件37及第一間隔件36而插入作用槽333內,這里,第一間隔件36的設置可提高傳動率。
[0059]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件32及第二連接件33均與連接管31活動連接,連接管31與前殼12固定連接,第一連接件32及第二連接件33與環形組件20固定連接,當第二電機143工作時,第二電機143通過輸出軸1431控制第二連接件33相對連接管31轉動,第二連接件33帶動環形組件20相對連接管33發生轉動,也就是說,此時與連接管31固定的前殼12不發生轉動,環形組件20相對前殼12發生前后的翻轉,此時環形組件20的前后翻轉更不會影響到后殼13及前蓋11,后殼13及前蓋11保持不動。當第一電機142工作時,第一電機142帶動前殼12發生順時針或逆時針的轉動,由于連接管31設置于進風部23處,此時前殼12的轉動會帶動環形組件20同步轉動,另外,由于后殼13及前蓋11活動設置在前殼12的兩端,前殼12的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不會影響到后殼13及前蓋11,后殼13及前蓋11仍然保持不動。
[0060]本實施方式的導風裝置主要包括兩種導風狀態。當所述導風裝置處于第一導風狀態時,第一電機142帶動所述環形組件20及所述前殼12同時環繞所述后殼13及前蓋11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當所述導風裝置處于第二導風狀態時,所述第二電機143帶動環形組件20靠近或遠離所述前蓋11轉動。
[0061]這里,第一導風狀態及第二導風狀態的旋轉范圍可分別由第一電機142及第二電機143控制,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導風狀態中環狀組件20的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范圍限定為60°,第二導風狀態中環狀組件20的前后翻轉范圍限定為60°。第一電機142及第二電機143獨立控制,且第一電機142與第二電機143不同時工作。
[0062]下面,列舉導風裝置的幾種工作模式。當導風裝置處于第一種工作模式時,導風裝置先進入第一導風狀態,環形組件20及前殼12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連接組件30的位置發生偏移,環形組件20的中心軸與前蓋11的中心軸平行,而后導風裝置進入第二導風裝置,環形組件20以該偏移的連接組件30為支點相對前蓋11做前后翻轉運動,此時環形組件20的中心軸與前蓋11的中心軸不平行。當導風裝置處于第二種工作模式時,導風裝置先進入第二導風狀態,環形組件20以連接組件30為支點相對前蓋11做前后翻轉運動,環形組件20的中心軸與前蓋11的中心軸不平行,而后導風裝置在未恢復初始狀態的情況下進入第一導風狀態,環形組件20及前殼12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環形組件20的中心軸與前蓋11的中心軸不平行。當然,本實施方式導風裝置的工作模式不以上述兩種工作模式為限。
[0063]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第一導風狀態及第二導風狀態的配合,可以實現環形組件20的多角度、多方向調整,從而調整出風口 22的出風方向。
[006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圓形空調,包括如上所述的多風向空調導風裝置、進風組件、內部結構、前蓋等等的至少其中之一。
[0065]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0066]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實用新型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圓形空調前蓋,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面板,其上具有滑動槽及第一電源觸點; 活動面板,其上具有固定銷及第二電源觸點; 其中,當活動面板組裝至固定面板上時,所述固定銷于所述滑動槽內滑動直至所述第一電源觸點與所述第二電源觸點接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形空調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槽沿著所述固定面板的圓周方向延伸。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形空調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面板包括若干滑動槽及若干第一電源觸點,其中,若干滑動槽及若干第一電源觸點位于同一圓周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形空調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槽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且所述固定銷遠離所述活動面板的一側具有插入端,所述第一端部的開口尺寸、所述插入端的尺寸及所述第二端部的開口尺寸逐漸減小。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圓形空調前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插入端到達所述第二端部時,所述第一電源觸點及所述第二電源觸點的接觸面積達到最大值。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形空調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還包括位于所述活動面板遠離所述固定面板一側的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活動面板相互固定,且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第二電源觸點相互導通。7.一種圓形空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機,其包括如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前蓋; 中空環形組件,其環繞所述主機設置,所述環形組件形成有相互導通的環形風道及出風口; 連接組件,其用于連接所述主機及所述環形風道; 其中,所述連接組件配置為帶動所述環形組件轉動以改變所述出風口的方向。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圓形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機還包括后殼及前殼,所述前殼與所述連接組件連接,所述后殼及所述前蓋活動連接于所述前殼的兩端,所述后殼與所述前蓋固定連接,當所述連接組件帶動所述環形組件及所述前殼運動時,所述后殼及所述前蓋保持不動。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圓形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殼上形成有至少一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遠離所述后殼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前蓋。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圓形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還包括渦流增壓風扇及容納所述渦流增壓風扇的集風罩,所述集風罩包括相互導通的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所述第一開口連通所述主機上的進風口,所述第二開口連通所述環形風道。
【文檔編號】F24F13/20GK205593135SQ201620273955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日
【發明人】吳劍, 周樞, 費兆軍, 馮志群, 代南海, 杜鵑
【申請人】青島海高設計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