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收縮圓形內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空腔構件用模具領域,具體講涉及一種可收縮圓形內模裝置。
背景技術:
在具有長內孔結構的水泥構件的生產中,現有的模具內模是一個完整的圓柱體。由于水泥凝固后會收縮,從而導致產品從內模上脫出困難,脫模力很大。過大的脫模力會對產品的結構造成破壞,增加生產過程中廢品率。較大的脫模力對脫模設備的要求提高,需要企業增加脫模設備的投資,同時也會增加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收縮圓形內模裝置,可以減小產品的脫模力,裝置在產品澆注過程中,內模處于合模狀態,即為一個完整的圓柱,由于水泥凝固收縮產生的壓應力不足以使內模變形,因此裝置不會造成產品的結構破壞;當產品達到脫模強度后,操作內模使得內模縮小,這樣可以大大減小產品的脫模力,提高產品的表面質量。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種可收縮圓形內模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第一圓弧板、第二圓弧板和第三圓弧板,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第一圓弧板、第二圓弧板和第三圓弧板通過鉸鏈連接組成圓柱形內模,圓柱形內模的內部設有限位塊、第一限位連桿、第二限位連桿和第一收縮連桿、第二收縮連桿、第三收縮連桿。其中所述第一收縮連桿、第二收縮連桿和第三收縮連桿的一端連接于圓柱形內模,另一端通過鉸鏈相互連接。其中所述第一圓弧板內側焊接有加強筋,所述限位塊、第二限位連桿和第三收縮連桿設置于加強筋上。其中第二限位連桿與第一圓弧板的鉸接處裝有扭轉彈簧,該扭轉彈簧可使第二限位連桿繞其與第一圓弧板的鉸接點沿圓周方向向下運動。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連桿一端與第二限位連桿連接,另一端與第三收縮連桿連接。其中所述第一收縮連桿通過鉸鏈固定于第二圓弧板上,所述第二收縮連桿通過鉸鏈固定于第三圓弧板上,所述第三收縮連桿通過鉸鏈固定于第一圓弧板上。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連桿和第二限位連桿位于同一條直線時,所述裝置處于合模狀態,即裝置為一個完整的圓柱。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I)內模裝置性能可靠,可以提高產品的表面質量第一限位連桿和第二限位連桿和第三收縮連桿和第一圓弧板組成曲柄搖桿機構,當第一限位連桿和第二限位連桿位于同一直線時,內模處于合模狀態,即為一個完整的圓柱;第一限位連桿與第二限位連桿連成一條直線,裝置位于死點位置,使得整個內模不會因工件凝固過程中產生的收縮擠壓力而往里縮小,從而造成工件坍塌;2)內模裝置可實現收縮功能,減小脫模力[0015]第二限位連桿的一端通過鉸鏈與第一圓弧板相連形成轉動副且在鉸接處裝有扭轉彈簧,扳動第二限位連桿,使第二限位連桿轉動至限位塊處,此時第二限位連桿帶動第一限位連桿,第一限位連桿牽引第三收縮連桿,在第三收縮連桿拉力的作用下,第一收縮連桿和第二收縮連桿向圓內部運動,從而實現內模的收縮,內模收縮消除了產品與內模間的壓應力,從而達到順利脫模的目的;松開扳動第二限位連桿外力,則第二限位連桿在扭轉彈簧的作用恢復至初始位置,從而帶動帶動第一限位連桿、第一收縮連桿、第二收縮連桿和第三收縮連桿運動實現內模的合模使其成為一完整的圓柱。3)裝置操作簡單、性能可靠、維修方便此裝置全部采用常規的部件,使得維修方便,制造成本低。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I是內模結構示意圖;圖2是內模機構圖;圖3是內模機構收縮后示意圖;附圖標記I-第一限位連桿、2-第二限位連桿,3-第一圓弧板、4-第二圓弧板、5-第三圓弧板,6-第一收縮連桿、7-第二收縮連桿、8-第三收縮連桿,9-限位塊,第二限位連桿與第一圓弧板的鉸接處裝有扭轉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本發明的內模由8個構件組成,包括限位塊9,三塊圓弧形板件,第一圓弧板3、第二圓弧板4和第三圓弧板5,通過鉸鏈連接在一起。其中第二限位連桿2與第一圓弧板3的鉸接處裝有扭轉彈簧。第一圓弧板3的內側焊接有一定數量的加強筋,限位塊9焊接在第一圓弧板3的加強筋上,第一限位連桿I和第三收縮連桿8通過鉸鏈連接在構件3上,第一限位連桿I通過鉸鏈連接第二限位連桿2和第三收縮連桿8。第三收縮連桿8通過鉸鏈與第一收縮連桿6、第二收縮連桿7連接,第一收縮連桿6通過鉸鏈與第二圓弧板4連接,第二收縮連桿7通過鉸鏈與第三圓弧板5連接。內模收縮的實現第二限位連桿2的一端通過鉸鏈與第一圓弧板3相連形成轉動副且在鉸接處裝有扭轉彈簧,扳動第二限位連桿2,使第二限位連桿2轉動至限位塊9處,此時第二限位連桿2帶動第一限位連桿1,第一限位連桿I牽引第三收縮連桿8,在第三收縮連桿8拉力的作用下,第一收縮連桿6和第二收縮連桿7向圓內部運動,從而實現內模的收縮,內模收縮消除了產品與內模間的壓應力,從而達到順利脫模的目的;松開扳動第二限位連桿2外力,則第二限位連桿2在扭轉彈簧的作用恢復至初始位置,從而帶動帶動第一限位連桿I、第一收縮連桿6、第二收縮連桿7、第三收縮連桿8、運動實現內模的合模使其成為一完整的圓柱。可縮小內模機構的3D圖如圖2、3所示。第一限位連桿I、第二限位連桿2,第三收縮連桿8和第一圓弧板3組成曲柄搖桿機構,當第二限位連桿2位于圖I所示的初始位置時,內模處于合模狀態,即為一個完整的圓柱。此時第一限位連桿I與第二限位連桿2連成一條直線,位于死點位置。使得整個內模不會因工件凝固過程中產生的收縮擠壓力而往里縮小,從而造成工件坍塌。第一圓弧板3、第二圓弧板4、第三圓弧板5和第一收縮連桿6、第二收縮連桿7、第三收縮連桿8組成六桿機構,通過第三收縮連桿8的擺動帶動第二圓弧板4、第三圓弧板5運動實現縮小要求。合模時第一收縮連桿6和第三收縮連桿8連成一條直線,支撐住第二圓弧板4,使得內模能 承受較大的壓力。此處已經根據特定的示例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下進行適當的替換或修改將是顯而易見的。示例性的實施例僅僅是例證性的,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定義。
權利要求1.一種可收縮圓形內模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第一圓弧板(3)、第二圓弧板(4)和第三圓弧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弧板(3)、第二圓弧板(4)和第三圓弧板(5)通過鉸鏈連接組成圓柱形內模,圓柱形內模的內部設有限位塊、第一限位連桿(I)、第二限位連桿(2)和第一收縮連桿出)、第二收縮連桿(7)、第三收縮連桿(8)。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收縮圓形內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縮連桿(6)、第二收縮連桿(7)和第三收縮連桿(8)的一端連接于圓柱形內模,另一端通過鉸鏈相互連接。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收縮圓形內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弧板(3)內側焊接有加強筋,所述限位塊、第二限位連桿⑵和第三收縮連桿⑶設置于加強筋上,其中第二限位連桿(2)與第一圓弧板(3)的鉸接處裝有扭轉彈簧,該扭轉彈簧可使第二限位連桿(2)繞其與第一圓弧板(3)的鉸接點沿圓周方向向下運動。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收縮圓形內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連桿(I) 一端與第二限位連桿(2)連接,另一端與第三收縮連桿(8)連接。
5.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可收縮圓形內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縮連桿(7)通過鉸鏈固定于第三圓弧板(5)上,所述第三收縮連桿(8)通過鉸鏈固定于第一圓弧板(3)上,所述第一收縮連桿(6)通過鉸鏈固定于第二圓弧板(4)上。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收縮圓形內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連桿(I)和第二限位連桿(2)位于同一條直線時,所述裝置處于合模狀態,即裝置為一個完整的圓柱。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收縮圓形內模裝置,屬于空腔構件用模具領域。本裝置可以減小產品的脫模力,提高產品的表面質量,減小生產過程中的廢品率。內模裝置包括由三塊圓弧板通過鉸鏈連接組成的圓柱形內模,圓柱形內模的內部設有限位擋銷、限位連桿和收縮連桿,裝置在產品澆注過程中,內模處于合模狀態,即為一個完整的圓柱,由于水泥凝固收縮產生的壓應力不足以使內模變形,因此裝置不會造成產品的結構破壞;當產品達到脫模強度后,操作內模使得內模向內縮小,這樣可以大大減小產品的脫模力。本裝置部件均為常用件或標準件,維護方便,操作簡單,制造成本低。
文檔編號B28B7/30GK202640541SQ20112047296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4日
發明者謝友寶, 徐仁春, 孫玉華, 孫濤, 袁剛 申請人:徐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