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直接空氣循環方式冷熱交換技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直接空氣循環方式冷熱交換技術裝置,涉及鋼鐵、石油、化工、造紙、船舶、機械、醫藥、紡織、食品、電子電器、金屬表面處理等眾多領域內的升溫和降溫調節交換裝置。
背景技術:
冷熱交換裝置,廣泛的應用于工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現有的冷熱交換裝置內部都是以水,油及其它高壓氣體為交換介質。這些交換介質經過冷熱交換后,需要有一個很大的存儲空間來保存,并且在進入循環使用時還必須有其它動力或裝置來充分釋放交換過程中吸收的熱量才能更次使用,設備投入大,運行成本高,而且在使用中會造再次的能源消耗。特別是現在有大量的中小型生產企業為了節省設備投入和生產運行費用,僅以粗放的生產方式直接用自來水或是偷采地下水的形式接入冷熱交換裝置中放任自流以帶走熱量維持日常生產,白白的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水資源,加之這些制造行業本身都有一定污染性, 也容易造成更多更大范圍的環境污染。
發明創造內容直接空氣循環方式冷熱交換技術裝置,是一個吸收和釋放冷熱能量的轉換裝置。 現有的冷熱交換技術裝置都是采用在交換裝置的外壁安裝有吸收和釋放冷熱能量的交換體,并且是由內部流體介質在運動中向外部釋放能量的過程來完成冷熱交換。此發明的特征就是在現有交換裝置已有的外部冷熱交換體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了內部冷熱交換體,使裝置內外都具有吸收和釋放冷熱能量的轉換功能,并創造性的把現有冷熱交接裝置的曲形細長管冷熱交換方式變成短管立柱式蜂窩狀排列冷熱交換裝置,相當于把現在冷熱交換裝置的外部功能轉變成內部功能,再新增一外部功能,達到吸收釋放雙效合一的功效。這種結構一方面保存了原交換裝置的外部自然流動性,另一方面在單位面積相等的情況下,充分增加了冷熱吸收和釋放體的有效面積,加上這種蜂窩排列結構方式,使交換功效提高幾倍以上,交換更徹底,裝置的造型結構更穩固。真正做到了冷熱交換裝置即可以從外部吸收釋放也可以從內部吸收釋放,用在不同的領域可以有不同的吸收釋放方式選擇,特別是能在液體物質中一次性直接用空氣流動的方式將多余的冷熱能量吸收和釋放出來。此裝置真正解決了目前冷熱交接裝置在內部只能用水或油等液體流動介質或是高壓氣體介質進行能量交換的問題,可以節省更多設備投入,用最廉價和環保的自然空氣來代替日益減少的水資源做交換介質,加上不用回收,不需要存貯空間,沒有二次冷熱能量吸收釋放,也沒有能源的二次消耗,大大降低生產運行成本。運行中也無需添加其它非空氣成份,完全沒有環境污染的問題。直接空氣循環方式冷熱交換技術裝置由空氣入口(1)、空氣冷熱交換腔體(2)、空氣冷熱交換吸收釋放管(3)、內部冷熱吸收釋放體G)、外部冷熱吸收釋放體(5)、空氣出口構成。
圖1是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側視局部放大圖。圖3是(3)的立體結構示意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并用最佳的實施示例對本發明作詳細的說明。參閱(圖1)(圖2)(圖3),一種直接空氣循環方式冷熱交換裝置由空氣入口(1)、 空氣冷熱交換腔體O)、空氣冷熱交換吸收釋放管(3)、內部冷熱吸收釋放體G)、外部冷熱吸收釋放體(5)、空氣出口(6)構成。空氣冷熱交換腔體O)為中空結構,空氣冷熱交換吸收釋放管C3)按立式方式夾入內壁;空氣冷熱交換吸收釋放管C3)是一通透的管狀物,內外壁上均勻分布有橫向或縱向內部冷熱吸收釋放體(4)和外部冷熱吸收釋放體(5);空氣冷熱交換吸收釋放管C3)在箱體內排列有序(如圖1),交換柱內外壁的流體均可自由流動。 使用時將冷熱交換裝置放于需要交換的流體內部,接好空氣入口(1)和空氣出口(6),這時能量就會通過冷熱交換裝置的空氣冷熱交換吸收釋放管(3)、外部冷熱吸收釋放體(5)充分吸收能量。外部自然空氣由空氣入口(1)進入空氣冷熱交換腔體(2)后,在經過空氣冷熱交換吸收釋放管(3)時,由內部冷熱吸收釋放體(4)吸收或釋放能量后,再經空氣出口(6) 自然排出,就完成了這一交換過程,也可反向交換,其原理一樣。實施示例為在電鍍行業生產中,電鍍槽液溫度必須保持在一定溫度值內才能能正常生產,但是電鍍也是一個電極放電發熱的過程電鍍槽液溫度會不斷上升,所以需要對溫度進行有效的調節和控制。現在電鍍行業中通用的做法就是在鍍液槽中放入許多彎曲形水管,再在水管中泵入自來水或是井水帶走多余溫度來實現溫度調節和控制的功能。也有企業為節約水源采用循環回收方式,建一巨型貯水池,但由于生產持續時間長用水量大,有限貯水池中溫度也會不斷上升,只有另外再加裝冷凍設備或是冷卻塔才能維持生產。這一方面是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另一方面也造成能源的二次消耗,此外這此企業都是高污染行業,所排放的水都是混合排放,很大的用水量也更加深了污染水的擴大化,容易對環境造成更多更大更廣泛的污染。這種直接空氣循環方式冷熱交換裝置放入電鍍槽液內不需要用水,只需要在空氣入口用風機吹入自然空氣,通過交換裝置就能將槽液內多余溫度從空氣出口自然排入空中,這項技術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無水實現降溫效果,不用貯水池、冷凍設備或冷卻塔就實現了電鍍生產的溫度調節和控制。以上示例證明同樣的方式一樣用于鋼鐵、 石油、化工、造紙、船舶、機械、醫藥、紡織、食品、電子電器、金屬表面處理等眾多領域中,特別是可以將這一裝置的技術方案延伸應用到空調制造等電器行業預期可以提高設備效率 20%以上。
權利要求
1.直接空氣循環方式冷熱交換技術裝置,特征在于有空氣入口(1)、空氣冷熱交換腔體(2)、空氣冷熱交換吸收釋放管(3)、內部冷熱吸收釋放體(4)、外部冷熱吸收釋放體(5)、 空氣出口(6)構成。
2.本裝置空氣冷熱交換腔體O)為中空結構,特征在于腔體內壁有內部冷熱吸收釋放體(4)和外壁有外部冷熱吸收釋放體(5)
3.本裝置空氣冷熱交換腔體(2)結構內,特征在于排列有若干空氣冷熱交換吸收釋放管⑶。
4.本裝置中的空氣冷熱交換吸收釋放管(3)特征在于內外壁均勻的分布有若干內部冷熱吸收釋放體(4)和外部冷熱吸收釋放體(5)。
全文摘要
直接空氣循環方式冷熱交換技術裝置,涉及鋼鐵、石油、化工、造紙、船舶、機械、醫藥、紡織、食品、電子電器、金屬表面處理等眾多領域中的溫度調節和控制技術。交換裝置由空氣入口、空氣冷熱交換腔體、空氣冷熱交換吸收釋放管、內部冷熱吸收釋放體、外部冷熱吸收釋放體、空氣出口等組成。解決了目前溫度調節和控制裝置的內部只能用液體流動交換介質(如水、油或是高壓氣體)。此裝置能充分利用自然空氣進行冷熱交換,無需水源及其它介質體,完全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空氣自然流動完全沒有環境污染問題,不用回收,不需要巨大的流體交換介質儲存空間,更不需要如現有設備一樣對交換介質進行二次冷熱交換再循環使用,所以能節省大量水資源、能源和設備投資,集節能環保高效于一體。
文檔編號F28D1/02GK102288045SQ20111014879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3日
發明者馮中宇 申請人:馮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