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具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多個模腔的模具裝置。
背景技術:
模具裝置是進行射出成型產品的重要工具。 一個模具裝置往往具有多個模腔,即 一模多穴。每個模腔與一個流道連接,每一流道均與一注口 (注口由注口襯套提供)連接, 而注口則與一射出機連接。射出成型時,射出料被加入到射出機的料筒中,經加熱到熔融狀 態,在射出機的螺桿或柱塞的推動下,經射出機的噴嘴進入注口 ,并分流到各個流道中,從 而進入各個模腔。 通常一套模具裝置對應成型生產一種產品,為了生產不同的產品往往需要相應制 作多套模具裝置,開模成本較高,開模周期較長。在同一模具裝置上設置不同的模腔,則可
以實現只要制作一套模具裝置即可生產不同產品。然,在射出成型過程中采用此種模具裝 置,同時成型所有不同類型的產品,不能選擇性成型。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提供一種方便對模腔進行選擇成型的模具裝置。 —種模具裝置,其包括第一模仁、第二模仁、第一注口襯套及第二注口襯套,第一 模仁內開設第一通孔,第一注口襯套及第二注口襯套可選擇性地收容于第一模仁的第一通 孔中;第一模仁包括第一表面,該第一表面向內開設有第一模穴、第二模穴、第一分流通道 及第二分流通道,該第一分流通道及第二分流通道分別與第一模穴及第二模穴連接;第二 模仁包括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朝向第一模仁的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向內開設有第三模 穴、第四模穴、第三分流通道及第四分流通道,該第三分流通道及第四分流通道分別與第三 模穴及第四模穴連接,該第一模穴與第三模穴組合后形成一第一模腔,第二模穴與第四模 穴組合后形成第二模腔;第一注口襯套包括貫穿其中的第一注口以及第一注口壁,第一注 口壁上開設有第一分流溝槽,第一分流溝槽的一端與第一注口連通,當第一注口襯套收容 于第一通孔時,該第一分流溝槽的另一端連通第一分流通道或第二分流通道;第二注口襯 套包括貫穿其中的第二注口以及第二注口壁,第二注口壁上開設有第二分流溝槽及第三分 流溝槽,當第二注口襯套收容于第一通孔時,該第二分流溝槽連接該第二注口與第一分流 通道,第三分流溝槽連接該第二注口與第二分流通道,第二分流溝槽、第一分流通道及第三 分流通道組合后連通第二注口與第一模腔,第三分流溝槽、第二分流通道及第四分流通道 組合后連通第二注口與第二模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模具裝置利用第一注口襯套及第二注口襯套可選擇性 地收容于第一模仁的第一通孔中,使得流道溝槽與分流通道相匹配,方便地實現對各模腔 的選擇式成型,增加整個模具裝置使用的靈活性。
圖1是本發明的模具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模具裝置中第二模仁及第一注口轉子的另一視角示意圖。 圖3是圖1的模具裝置裝配后翻轉90度后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模具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第二注口襯套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模具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第二注口轉子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提供的模具裝置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5,一種模具裝置包括第一模仁10、第二模仁20、第一注口襯套30、第二注口襯套40、第一注口轉子50及第二注口轉子60,第一注口襯套30及第二注口襯套40可分別貫通第一模仁10,第一注口轉子50及第二注口轉子60可分別貫通第二模仁20。 第一模仁10包括第一表面102及第三表面104,第三表面104與第一表面102相對設置,第一模仁10內開設第一通孔12,該第一通孔12位于第一模仁10的中部且貫通第一表面102及第三表面104,第一通孔12構成第一收容空間,第一通孔12分別與第一注口襯套30及第二注口襯套40的外形相匹配,用于裝配第一注口襯套30或第二注口襯套40。第一表面102面向第二模仁20,作為分模面。第一表面102向內開設有兩個相對設置且橫截面相同的第一模穴14、兩個相對設置且橫截面相同的第二模穴16、兩個第一分流通道18及兩個第二分流通道19,該兩個第一模穴14與該兩個第二模穴16圍繞該第一通孔12設置。第一分流通道18連接第一模穴14與第一通孔12,第二分流通道19連接第二模穴16與第一通孔12。第一模穴14與第二模穴16的橫截面不相同,且兩個第一模穴14連線與兩個第二模穴16連線相互垂直。第一分流通道18及第二分流通道19的形狀可以根據需要而設計,本實施例中,其均為半圓形且半徑相等。 第二模仁20包括第二表面202及第四表面204,第二表面202與第四表面204相對設置,該第二表面202與第一模仁10的第一表面102相對,作為分模面。第二模仁20內開設第二通孔22,該第二通孔22位于第二模仁20的中部且貫通第二表面202及第四表面204,第二通孔22構成第二收容空間,第二通孔22分別與第一注口轉子50及第二注口轉子60的外形相匹配,用于裝配第一注口轉子50或第二注口轉子60。第二表面202向內開設有兩個相對設置且橫截面相同的第三模穴24、兩個相對設置且橫截面相同的第四模穴26、兩個第三分流通道28及兩個第四分流通道29,該兩個第三模穴24與該兩個第四模穴26圍繞該第二通孔22設置。第三分流通道28連接第三模穴24與第二通孔22,第四分流通道29連接第四模穴26與第二通孔22。第三模穴24與第四模穴26的橫截面不相同,且兩個第三模穴24連線與兩個第四模穴26連線相互垂直。該第三分流通道28與第一分流通道18相對應,該第四分流通道29與第二分流通道19相對應。第三分流通道28及第四分流通道29的形狀分別與第一分流通道18及第二分流通道19的形狀相同,本實施例中,其均為半圓形且半徑相等。 第一注口襯套30可裝配于第一模仁10的第一通孔12中,其外形與第一通孔12匹配即可,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注口襯套30及第一通孔12均為圓階梯形狀。第一注口襯套30包括貫穿其中的第一注口 33以及位于第一注口襯套30末端的第一注口壁34,第一注口壁34的表面開設有從第一注口 33分出的兩個第一分流溝槽31。第一分流溝槽31亦為半圓形,第一分流溝槽31的一端與第一注口 33連通,第一分流溝槽31的另一端與第一分流通道18連通,則第一分流溝槽31連通該第一注口 33與第一分流通道18。第一分流溝槽31的另一端亦可與第二分流通道19相連通,則第一分流溝槽31連通第一注口 33與第二分流通道19。 第二注口襯套40可裝配于第一模仁10的第一通孔12中,其外形與第一通孔12匹配即可。第二注口襯套40包括貫穿其中的第二注口 43以及位于第二注口襯套40末端的第二注口壁44,第二注口壁44的表面開設有從第二注口 43分出的兩個第二分流溝槽41及兩個第三分流溝槽42。第二分流溝槽41為半圓形,第二分流溝槽41的一端與第二注口43相連通,第二分流溝槽41的另一端與第一模仁10的第一分流通道18相連接,則第二分流溝槽41連通該第二注口 43與第一分流通道18 ;第三分流溝槽42亦為半圓形,其一端與第二注口 43相連通,其另一端與第二分流通道19連通,則第三分流溝槽42連通該第二注口 43與第二分流通道19。 第一注口轉子50的外形與第二模仁20的第二通孔22匹配,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注口轉子50及第二通孔22均為圓階梯形狀,第一注口轉子50可裝配于第二模仁20的第二通孔22中。第一注口轉子50包括第一孔穴53及位于第一注口轉子50末端的第三注口壁54,第三注口壁54上開設有從第一孔穴53分出的兩個第四分流溝槽51,即第四分流溝槽51也為半圓形,其一端與第一孔穴53連通,另一端與第三分流通道28連通,則第四分流溝槽51連通該第一孔穴53與第三分流通道28。第一注口轉子50的第一孔穴53呈正六角形狀,可利用內六角扳手旋轉第一注口轉子50以調整第一注口轉子50的角度,使得第四分流溝槽51與第三分流通道28配合精密。第四分流溝槽51的另一端亦可與第四分流通道29相互對準而相連通,則第四分流溝槽51連通第一孔穴53與第四分流通道29。
第二注口轉子60的外形與第二模仁20的第二通孔22匹配,第二注口轉子60可裝配于第二通孔22中。第二注口轉子60包括第二孔穴63及位于第二注口轉子60末端的第四注口壁64,第四注口壁64上開設有從第二孔穴63分出的兩個第五分流溝槽61及第六分流溝槽62,兩個第五分流溝槽61分別與第二模仁20的兩個第三分流通道28相連接,則第五分流溝槽61連通該第二孔穴63與第三分流通道28 ;兩個第六分流溝槽62分別與第二模仁20的兩個第四分流通道29相連接,則第六分流溝槽62連通該第二孔穴63與第四分流通道29。第二注口轉子60的第二孔穴63亦呈正六角形狀,亦可配合內六角扳手以起到調整第二注口轉子60的作用。 兩個第一模穴14與兩個第三模穴24組合后可形成兩個第一模腔,兩個第二模穴16與兩個第四模穴26組合后可形成兩個第二模腔。第一模腔與第二模腔形狀不相同,可以用于成型形狀不同的第一產品及第二產品。當第一注口襯套30及第一注口轉子50分別裝配于第一通孔12及第二通孔22、第一分流溝槽31與第一分流通道18連通且第四分流溝槽51與第三分流通道28連通時,第一孔穴53正對于第一注口 33,第一模腔及第二模腔與該第一注口 33形成一 90度的夾角,第一分流溝槽31、第一分流通道18、第三分流通道28及第四分流溝槽51共同組合后形成一完整的圓形流道用于連通第一注口 33與第一模腔,而第一注口 33與第二模腔之間沒有貫通,則僅可成型第一產品;而當第一分流溝槽31與第二分流通道19連通且第四分流溝槽51與第四分流通道29連通時,第一分流溝槽31、第二分流通道19、第四分流通道29及第四分流溝槽51共同組合后形成一完整的圓形流道用于連通第一注口 33與第二模腔,而第一注口 33與第一模腔之間沒有貫通,則僅可成型第二產品。當第二注口襯套40及第二注口轉子60分別裝配于第一通孔12及第二通孔22時,第二孔穴63正對于第二注口 43,該第一模腔及第二模腔與該第二注口 43形成一 90度的夾角,第二分流溝槽41、第一分流通道18、第三分流通道28及第五分流溝槽61共同組合后形成一完整的圓形流道用于連通第一注口 33與第一模腔,第三分流溝槽42、第二分流通道19、第四分流通道29及第六分流溝槽62組合后形成一完整的圓形流道用于連通第二注口43與第二模腔,則可同時成型第一產品及第二產品。本發明的模具裝置利用分流溝槽與分流通道的匹配,以選擇成型的模腔,實現各模腔的選擇式成型,增加整個模具裝置使用的靈活性。 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例如第一模腔及第二模腔與該第一注口 33形成一小于或等于90度的夾角,該第一模腔及第二模腔與該第二注口 43形成一小于或等于90度的夾角,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模具裝置,其包括第一模仁、第二模仁、第一注口襯套及第二注口襯套,第一模仁內開設第一通孔,第一注口襯套及第二注口襯套可選擇性地收容于第一模仁的第一通孔中;第一模仁包括第一表面,該第一表面向內開設有第一模穴、第二模穴、第一分流通道及第二分流通道,該第一分流通道及第二分流通道分別與第一模穴及第二模穴連接;第二模仁包括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朝向第一模仁的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向內開設有第三模穴、第四模穴、第三分流通道及第四分流通道,該第三分流通道及第四分流通道分別與第三模穴及第四模穴連接,該第一模穴與第三模穴組合后形成一第一模腔,第二模穴與第四模穴組合后形成第二模腔;第一注口襯套包括貫穿其中的第一注口以及第一注口壁,第一注口壁上開設有第一分流溝槽,第一分流溝槽的一端與第一注口連通,當第一注口襯套收容于第一通孔時,該第一分流溝槽的另一端連通第一分流通道或第二分流通道;第二注口襯套包括貫穿其中的第二注口以及第二注口壁,第二注口壁上開設有第二分流溝槽及第三分流溝槽,當第二注口襯套收容于第一通孔時,該第二分流溝槽連接該第二注口與第一分流通道,第三分流溝槽連接該第二注口與第二分流通道,第二分流溝槽、第一分流通道及第三分流通道組合后連通第二注口與第一模腔,第三分流溝槽、第二分流通道及第四分流通道組合后連通第二注口與第二模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注口轉子及第二注口轉 子,第二模仁內開設第二通孔,第一注口轉子及第二注口轉子可選擇性地收容于第二模仁 的第二通孔中;第一注口轉子包括第三注口壁,第三注口壁上開設有第一孔穴及第四分流溝槽,第四 分流溝槽的一端與第一孔穴連通,當第一注口襯套收容于第一通孔且當第一注口轉子收容 于第二通孔時,該第四分流溝槽的另 一端連通第三分流通道或第四分流通道;第二注口轉子包括第二孔穴以及第四注口壁,第四注口壁上開設有第五分流溝槽及第 六分流溝槽,當第二注口襯套收容于第一通孔且當第二注口轉子收容于第二通孔時,該第 五分流溝槽連接該第二孔穴與第三分流通道,第六分流溝槽連接該第二孔穴與第四分流通 道,第二分流溝槽、第一分流通道、第三分流通道及第五分流溝槽共同組合后連通第一注口 與第一模腔,第三分流溝槽、第二分流通道、第四分流通道及第六分流溝槽組合后連通第二 注口與第二模腔。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孔穴及第二孔穴均呈正六角形狀。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二、三、四、五、六分流溝槽及第 一、二、三、四分流通道的橫截面均為半圓形且半徑相等。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模腔與第二模腔形狀不相同。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模腔及第二模腔與該第一注口 形成一小于或等于90度的夾角。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模腔及第二模腔與該第二注口 形成一小于或等于90度的夾角。
全文摘要
一種模具裝置,其包括第一、第二模仁及第一、第二注口襯套,第一模仁開設有第一、第二模穴及第一、第二分流通道,第二模仁開設有第三、第四模穴及第三、第四分流通道,第一注口襯套包括貫穿其中的第一注口以及第一注口壁,第一注口壁上開設有第一分流溝槽,第一分流溝槽的一端與第一注口連通,該第一分流溝槽的另一端連通第一分流通道或第二分流通道,第二注口襯套包括貫穿其中的第二注口以及第二注口壁,第二注口壁上開設有第二分流溝槽及第三分流溝槽,該第二分流溝槽連接該第二注口與第一分流通道,第三分流溝槽連接該第二注口與第二分流通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模具裝置方便地實現對各模腔的選擇式成型。
文檔編號B29C45/26GK101733901SQ200810305460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0日
發明者林后堯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