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承重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重型機械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吊裝重型起重機的十字承重梁。
【背景技術】
[0002]在重型起重機的加工和組裝過程中通常需要將起重機吊起,例如在典型的折臂式起重機底部安裝電機、測試并調節起重機塔身平衡等。傳統的吊裝工藝一般使用行車連接多個手拉葫蘆通過吊帶將起重機吊離地面進行作業。但一方面,由于受限于手拉葫蘆的極限載荷,不適用于起重機這樣的過重的機械;另一方面,折臂式起重機塔身吊點間的距離一般小于5m,無法滿足行車吊鉤之間操作安全距離不得小于8m的要求,因此不能同時使用兩輛行車同時操作,進一步限制了吊裝的重量。另外,手拉葫蘆操作繁瑣,導致起重機塔身平衡的測試和調節工序也相應地十分繁瑣。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可用于重型起重機吊裝工序的十字承重梁。
[0004]本發明的一種十字承重梁,包括縱梁、橫梁、吊耳以及筋板,其中,
[0005]所述橫梁和所述縱梁在各自的中點處垂直相交,并且所述縱梁的長度大于所述橫梁的長度;
[0006]所述吊耳進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縱梁的兩端對稱的位置且在同一方向上垂直于所述橫梁與所述縱梁所在的平面延伸的一對第一吊耳、位于所述橫梁兩端對稱的位置且以相反于所述第一吊耳的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二吊耳、以及位于所述縱梁上的一點且以與所述第二吊耳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吊耳;
[0007]所述一對第二吊耳和所述第三吊耳之間的連線構成三角形狀;
[0008]在所述橫梁與所述縱梁相交所構成的直角處設置筋板。
[0009]進一步地,所述橫梁和所述縱梁分別包括由鋼板焊接而成的外殼和焊接固定在所述外殼內部的多個加強板。
[0010]進一步地,所述加強板包括垂直于所述橫梁與所述縱梁所在平面的第一加強板和第二加強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強板和所述第二加強板相互垂直地設置。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強板具有凹槽,用于在與所述第二加強板相交時允許所述第二加強板插入并穿過所述第一加強板,其中所述凹槽的寬度等于所述第二加強板的寬度。
[0012]進一步地,所述一對第一吊耳之間的距離為8.4m。
[0013]進一步地,所述一對第二吊耳之間的距離為4.4m。
[0014]進一步地,每一個所述吊耳可承載120噸的載荷。
[0015]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0016]1.無需使用大噸位手拉葫蘆,節約操作成本;
[0017]2.縱梁程度大于行車之間操作安全距離時可以同時使用兩輛行車進行吊裝作業,提尚安全系數;
[0018]3.十字承重梁具有測量平衡的能力,簡化起重機塔身平衡調節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0019]4.十字承重梁本身由外殼和內部的加強板構成,在保證了機械性能的同時減小了自身的重量。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依據本發明的十字承重梁的示意圖;
[0021]圖2為示例性十字承重梁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0023]1縱梁,2橫梁,31第一吊耳,32第二吊耳,33第三吊耳,4筋板,5縱梁外殼,6橫梁外殼,71第一加強板,711第一加強板,712第一加強板,713第一加強板,72第二加強板,721第二加強板,722第二加強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25]圖1為依據本發明的十字承重梁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十字承重梁總體包含垂直相交的縱梁1和橫梁2,其中縱梁1的長度大于橫梁1的長度。二者的交點分別位于縱梁1和橫梁2的中點,即縱梁1以橫梁2為對稱軸對稱,同時橫梁2以縱梁1為對稱軸對稱。
[0026]在縱梁1和橫梁2的不同位置設置有多個吊耳。其中一對第一吊耳31位于縱梁1的兩端對稱的位置,并且在同一方向上垂直于橫梁2與縱梁1所在的平面延伸。一對第二吊耳32位于橫梁2兩端對稱的位置,并且以相反于第一吊耳31的方向延伸。以及一個第三吊耳33位于縱梁上的一點,并且以與第二吊耳32相同的方向延伸。一對第一吊耳31用于連接行車上的吊帶,因此十字承重梁具有第一吊耳31的一面也可稱為上面。一對第二吊耳32和第三吊耳33分別用于吊裝起重機的三個面,因此十字承重梁具有第二吊耳32和第三吊耳33的面也可稱為下面。其中一對第二吊耳32對稱地吊起起重機的兩側,第三吊耳33用于吊起起重機的另外一面,使起重機保持穩定。這樣設置的優點在于,當需要在起重機底部安裝發動機等裝置時,同時使用第二吊耳32和第三吊耳33以使起重機在安裝過程中保持穩定;當需要測試起重機的平衡性時,僅需卸下第三吊耳33的束縛,即可依據橫梁2的搖擺程度來確定起重機的平衡性,進而有針對性地調節。相比于傳統調整工藝中需要操作不同的手拉葫蘆來測試起重機的平衡性,本發明的十字承重梁有效地簡化了該工序。
[0027]在縱梁1與橫梁2相交所構成的直角處設置由多個筋板4,用于加強十字承重梁的力學性能。
[0028]作為優選地,縱梁1和橫梁2分別采用外殼包裹加強板的形式,以在保證力學性能的同時盡量減輕十字承重梁的重量。如圖2所示。承重梁外部具有由鋼板焊接而成的縱梁外殼5和橫梁外殼6,以及焊接固定在外殼內部的多個加強板。
[0029]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加強板包括彼此相互垂直設置的第二加強板72和第一加強板71,并且二者同時垂直于縱梁1和橫梁2所在平面。如圖所示,第一加強板71的高度等于其所在位置的十字承重梁的寬度,多個第一加強板1等距離分布于縱梁1和橫梁2的臂部,以及交點位置的兩側。第二加強板72的高度低于第一加強板71,并且第一加強板71設置有允許第二加強板72穿過的凹槽。在本發明中,第一加強板71和第二加強板72通過在空間上相互配合來保證了十字承重梁的承重性能。第二加強板72同時穿過相鄰的兩個平行的第一加強板71,以使十字承重梁結構穩固。作為優選地,可以使用多個第二加強板72交錯著穿過多個相鄰的第一加強板71,以使結構更穩固。如圖2所示,第一加強板711的下部、第一加強板712的上部和下部、以及第一加強板713的上部分別設置有凹槽,第二加強板721穿過第一加強板711和712的下部,同時第二加強板722穿過第一加強板712和713的上部。如此設置可以通過使用盡可能少的加強板來抑制十字承重梁在各個方向的變形。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來布置加強板,以達到加強十字承重梁的目的。
[0030]十字承重梁各部分的具體參數可以參照具體工況來設定。例如,由于行車吊鉤之間操作安全距離不得小于8m,可以將一對第一吊耳31之間的距離設定為8.4m,這樣可以保證在滿足安全距離的情況下同時使用兩輛行車分別吊起一端的吊耳31。使用兩輛行車共同分擔一個起重機的重量,不僅能夠保證適用于超重型的起重機,還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一對第二吊耳32之間的距離可以參照吊裝的起重機上的吊耳之前通常的距離,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為4.4m。可以依據吊裝的起重機的重量來合理配置具有適當載荷的吊耳,在本發明中每一個吊耳可承載120噸的載荷,足夠承擔起重機的重量。
[0031]本發明僅以吊裝起重機為例進行說明,十字承重梁同樣適用于其他超重型機器的吊裝工序。本發明的十字承重梁不僅省去了手拉葫蘆和吊帶等吊裝裝置,節省了操作成本,還可以同時使用兩輛行車進行吊裝操作,能夠吊裝超重型機械,并通過有效簡化平衡調節工序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2]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十字承重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縱梁、橫梁、吊耳以及筋板,其中, 所述橫梁和所述縱梁在各自的中點處垂直相交,并且所述縱梁的長度大于所述橫梁的長度; 所述吊耳進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縱梁的兩端對稱的位置且在同一方向上垂直于所述橫梁與所述縱梁所在的平面延伸的一對第一吊耳、位于所述橫梁兩端對稱的位置且以相反于所述第一吊耳的方向延伸的一對第二吊耳、以及位于所述縱梁上的一點且以與所述第二吊耳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吊耳; 所述一對第二吊耳和所述第三吊耳之間的連線構成三角形狀; 在所述橫梁與所述縱梁相交所構成的直角處設置筋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和所述縱梁分別包括由鋼板焊接而成的外殼和焊接固定在所述外殼內部的多個加強板。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十字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板包括垂直于所述橫梁與所述縱梁所在平面的第一加強板和第二加強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強板和所述第二加強板相互垂直地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十字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強板具有凹槽,用于在與所述第二加強板相交時允許所述第二加強板插入并穿過所述第一加強板,其中所述凹槽的寬度等于所述第二加強板的寬度。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第一吊耳之間的距離為8.4m。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第二吊耳之間的距離為4.4mο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所述吊耳可承載120噸的載荷。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一種十字承重梁,縱梁、橫梁、吊耳以及筋板,其中縱梁和橫梁在各自的中點處垂直相交,并且縱梁的長度大于橫梁的長度。吊耳進一步包括分別位于十字承重梁上不同位置的第一吊耳、第二吊耳、以及第三吊耳。在橫梁與縱梁相交所構成的直角處還設置由筋板。本發明的十字承重梁在吊裝過程中不僅省去了手拉葫蘆等調節平衡裝置,更加安全可靠、節省了操作成本,還可以同時使用兩輛行車進行吊裝操作,能夠吊裝超重型機械,并通過行車吊鉤起升高度的高低差調節吊物的平衡,提高了工作效率。
【IPC分類】B66C1/10
【公開號】CN105384047
【申請號】CN201510915490
【發明人】王顯輝, 陳明, 曹銳, 何建國, 胡正前
【申請人】潤邦卡哥特科工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