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座椅調節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車輛零件制造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電動座椅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步發展,為了滿足不同體型乘客在乘車時的舒適度,座椅一般都為可調控的,這樣乘客在乘車時可根據自身情況調節座椅的高低。可調控座椅廣泛應用于汽車、火車等交通設備上,其中,又以電動座椅應用最為廣泛。
[0003]目前的電動座椅增高結構一般采用塑料圓螺母與金屬螺紋管進行壓窩工藝,使得電機帶動電機連接支架運動以調整座椅的高度。一般電動座椅增高結構如圖1所示,圖1為現有技術中常見的電動座椅增高機構的結構示意圖。電機連接支架1與金屬螺紋管32焊接成一個整體,塑料圓螺母31的外螺紋與金屬螺紋管32的內螺紋通過螺紋連接,并通過壓窩工藝將二者固定,防止二者發生相對轉動。塑料圓螺母31的內螺紋與螺紋絲桿2進行螺紋傳動。調整座椅高度時,電機帶動螺紋絲桿2轉動,與螺紋絲桿2螺紋傳動的塑料圓螺母31相對螺紋絲桿2移動,進而帶動與塑料圓螺母31固定連接的電機連接支架移動,從而達到調整座椅高度的目的。
[0004]然而,塑料圓螺母31與金屬螺紋管32通過壓窩工藝防轉。在壓窩后,塑料圓螺母31容易出現裂紋和松脫現象,導致塑料圓螺母31與金屬螺紋管32之間發生空轉,無法驅動電機連接支架5運動,電動座椅增高機構失效。
[0005]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決塑料圓螺母與電機連接支架連接可靠性低、易空轉、進而無法驅動電機連接支架運動等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6]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座椅調節裝置,以解決螺母與電機連接支架無法可靠連接、螺母無法有效驅動電機連接支架運動的問題。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8]一種電動座椅調節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和螺紋絲桿,還包括電機連接支架和螺母:
[0009]所述螺母為其外壁與所述電機連接支架內壁相貼合的非回轉體,所述螺母上設置有與所述螺紋絲桿配合的螺紋孔;
[0010]所述電機連接支架上設置有能夠將所述螺母卡阻于所述電機連接支架內、且阻止所述螺母相對所述電機連接支架軸向移動的卡阻部件。
[0011]優選地,上述電動座椅調節裝置中,所述螺母的橫截面為方形,所述電機連接支架開設有放置所述螺母的開口槽。
[0012]優選地,上述電動座椅調節裝置中,所述螺母上與所述螺紋絲桿軸向平行且相對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外邊緣分別設置有第一凸臺,所述電機連接支架的槽口分別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凸臺相對應的第一凹槽。
[0013]優選地,上述電動座椅調節裝置中,所述螺母上與所述第一端面相鄰的第三端面上設置有第二凸臺,所述電機連接支架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凸臺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0014]優選地,上述電動座椅調節裝置中,還包括分別套裝于所述螺紋絲桿上的第一加強片和第二加強片,所述第一加強片和第二加強片分別設置于所述螺母兩側,且所述第一加強片和第二加強片分別與所述電機連接支架固定連接。
[0015]優選地,上述電動座椅調節裝置中,所述第一加強片與所述電機連接支架側壁相貼合的面上設置有第三凸臺,所述電機連接支架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三凸臺相配合的第三凹槽。
[0016]優選地,上述電動座椅調節裝置中,所述第二加強片相對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凸出所述電機連接支架表面的第四凸臺,且所述第二加強片與所述電機連接支架的端面相貼入口 ο
[0017]優選地,上述電動座椅調節裝置中,所述卡阻部件包括分別設置于所述螺母和所述電機連接支架上的固定通孔,和與所述固定通孔相配合螺釘。
[0018]優選地,上述電動座椅調節裝置中,還包括緩沖墊,所述緩沖墊設置于所述螺紋絲桿的遠離所述電機的螺紋終止端。
[0019]優選地,上述電動座椅調節裝置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塑料墊圈外側且與所述塑料墊圈相貼合的夾緊擋圈。
[0020]本發明提供的電動座椅調節裝置包括驅動電機、螺紋絲桿、電機連接支架和螺母。其中,螺母上設置有與螺紋絲桿配合的螺紋孔,螺母的外壁與電機連接支架內壁相貼合,且螺母為非回轉體,也就是螺母在螺紋孔軸向的形狀不是通過回轉所形成的結構;電機連接支架上設置有能夠將螺母卡阻于電機連接支架中且不發生軸向移動的卡阻部件,也就是通過卡阻部件既可以將螺母裝配于電機連接支架中,同時避免螺母相對電機連接支架發生軸向移動。
[0021]應用本發明提供的電動座椅調節裝置,螺母通過螺紋孔與螺紋絲桿配合,由于螺母在螺紋孔的軸向上為非回轉體,且螺母的外壁與電機連接支架的內壁貼合,進而避免了螺母相對電機連接支架的轉動。同時,卡阻部件的設置又阻礙了螺母相對于電機連接支架軸向上的移動,進而螺母與電機連接支架相對固定。故螺紋絲桿在電機的帶動下轉動時,帶動與螺紋絲桿螺紋配合的螺母相對螺紋絲桿移動,達到對座椅高度調節的目的。綜上所述,本電動座椅調節裝置采用非回轉體結構的螺母與電機連接支架配合避免二者的相對轉動,一方面受力面積較大且較為均勻,因而結構更為穩固,進而能夠有效保證對電機連接支架的驅動;另一方面無需壓窩工藝,便于加工。
【附圖說明】
[002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3]圖1為現有技術中常見的電動座椅增高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動座椅調節裝置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動座椅調節裝置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螺母的軸測結構示意圖;
[0027]圖5為圖4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0028]附圖中標記如下:
[0029]電機連接支架1、螺紋絲桿2、塑料圓螺母31、金屬螺紋管32、塑料圓螺母壓窩面311、金屬螺紋管壓窩面321 ;
[0030]電機連接支架20、第一加強片30、第二加強片40、螺母50、塑料墊圈02、夾緊擋圈
03、驅動電機04、螺釘06 ;
[0031]第三凹槽201、電機連接支架端面202、支架固定通孔203、支架螺紋孔204、第二凹槽205、第一凹槽206、第三凸臺301、第四凸臺401、螺紋絲桿05 ;
[0032]螺紋孔501、螺母固定通孔502、第二凸臺503、第一凸臺504。
【具體實施方式】
[0033]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電動座椅調節裝置,以解決螺母與電機連接支架無法可靠連接,無法有效驅動電機連接支架運動的問題。
[0034]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35]請參閱圖2-圖5,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動座椅調節裝置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動座椅調節裝置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螺母的軸測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0036]在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提供的電動座椅調節裝置,包括驅動電機04、螺紋絲桿05、電機連接支架20和螺母50。
[0037]其中,螺母50上設置有與螺紋絲桿05配合的螺紋孔,用于與螺紋絲桿05進行螺紋傳動,從而帶動電機連接支架20沿螺紋絲桿05的軸向前后運動。其具體工作過程及原理與現有技術相同,此處不再贅述。螺母50為非回轉體,且其外壁與電機連接支架20內壁相貼合,也就是說,電機連接支架20具有內腔,螺母50置于內腔中,對于電機連接支架20的內腔為封閉式內腔或半封閉式內腔的情況,螺母50的外壁能夠至少有部分與電機連接支架20的內壁相貼合,且該部分包括非回轉的部分,即不能夠由線繞回轉軸產生的部分,因而螺母50不能相對電機連接支架20轉動。同時,為了保證螺母50能夠放置于電機連接支架20中不掉落,電機連接支架20上設置能夠將螺母50卡住的卡阻部件,且卡阻部件還用于防止螺母50在電機連接支架20內發生軸向相對滑動。具體卡阻部件的形式可根據電機連接支架的形狀等進行設置,此處不做具體限定。采用上述的電動座椅調節裝置,對座椅高度進行調節時,電機帶動螺紋絲桿05轉動,與螺紋絲桿05螺紋配合的螺母50相對螺紋絲桿05的軸向產生位移,由于電機連接支架20與螺母50是相對固定的,因而帶動電機連接支架20移動,以實現對座椅高度的調節。一般的,螺母50為塑料螺母。
[0038]需要說明的是,此處提到的非回轉體既包括嚴格幾何意義上的非回轉體,即也應包括在螺紋絲桿20的軸向上不具有回轉軸的情況,如螺母50為圓柱體,圓柱的軸線與螺紋絲桿05的軸線垂直設置,相應的電機連接支架20上設置有與圓柱的側壁相接觸的內腔。
[0039]具體的,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