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后軸橫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底盤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汽車扭梁懸架后軸總成的后軸橫梁。
【背景技術】
[0002]汽車扭梁懸架后軸總成的后軸橫梁開口截面主要有適合常規工藝制造的V形和U形,其中U形抗扭性能遠優于V形已被廣泛使用。到目前為止,市場上還沒有提供具有更高抗扭性能的開口截面類型的后軸橫梁。
[0003]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201086600Y,授權公告日為2008年7月16日,公開了一種汽車扭梁懸架后軸總成,包括左縱臂、右縱臂以及聯接縱臂的橫梁,橫梁中部是直的,橫梁截面從中部向兩端面積逐漸增大,橫梁的截面形狀為U形截面。圖5是該發明專利的汽車扭梁懸架后軸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包括左縱臂52、右縱臂53以及聯接縱臂的橫梁51。圖6是該發明專利的橫梁截面圖,如圖所示的橫梁的截面形狀為U形,橫梁具有上邊61和下邊62。該種后軸橫梁的U形截面形狀優于V形截面,但是其抗扭性能仍有待提高。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抗扭性能好的適用于汽車扭梁懸架后軸總成的后軸橫梁。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于汽車扭梁懸架后軸總成的后軸橫梁,所述汽車扭梁懸架后軸總成包括左縱臂、右縱臂、左彈簧盤支架和右彈簧盤支架,所述后軸橫梁設置在所述左縱臂和所述右縱臂之間,所述左彈簧盤支架和所述右彈簧盤支架分別與所述后軸橫梁焊接固定。所述后軸橫梁的中點位置的第一截面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連接該第一段和該第二段的第一連接段,其中所述第一連接段為弧形。所述后軸橫梁的兩端的第二截面包括第三段、第四段和連接該第三段和該第四段的第二連接段,其中所述第二連接段為直線;所述后軸橫梁由中點位置的第一截面逐步過渡到兩端的第二截面。
[0006]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第一連接段為半圓形。
[0007]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截面的面積小于第二截面的面積。
[0008]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后軸橫梁的上邊從中點位置向兩端逐步抬升,抬升角度α為1°?7°。
[0009]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后軸橫梁的上邊從中間向兩端逐步抬升,抬升角度α
為3。?5。。
[0010]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后軸橫梁的開口內,且靠近所述后軸橫梁的兩端分別設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與所述后軸橫梁的內表面焊接形成第一焊縫線,所述左彈簧盤支架、右彈簧盤支架與所述后軸橫梁的外表面焊接形成第二焊縫線,所述后軸橫梁各端的所述第二焊縫線與所述第一焊縫線接近,所述第一焊縫線和所述第二焊縫線從所述后軸橫梁的各端端部起始向中間方向延伸,在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焊縫線和所述第二焊縫線逐漸離散,第二焊縫線以略低于第一焊縫線的高度往中間方向延伸,在靠近所述第一焊縫線的末端,兩焊縫線又逐漸收攏靠近,所述第二焊縫線在其尾端上揚超過所述第一焊縫線的高度位置。
[0011]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焊縫線低于所述第一焊縫線的一部分比第一焊縫線低2?5mm。
[0012]本發明的后軸橫梁由中點位置的第一截面過渡到兩端的第二截面,獲得更好的扭矩抗扭性能。
【附圖說明】
[0013]本發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勢將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得更加明顯,其中:
[0014]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1B是圖1中A — A剖視圖。
[0016]圖1C是圖1中B — B剖視圖。
[0017]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焊縫線和第二焊縫線的簡要示意圖。
[0020]圖5現有技術的后軸橫梁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是圖5中A — A剖視圖。
[0022]圖中標記:1、后軸橫梁;2、左縱臂;3、右縱臂;4、左彈簧盤支架;5、右彈簧盤支架;6、上邊;7、下邊;8、加強板;9、第一焊縫線;10、第二焊縫線;11、第一截面;12、第二截面;112、第一線段;114、第二線段;116、第一連接線;122、第三線段;124、第四線段;126、第二連接線;51、后軸橫梁;52、左縱臂;53、右縱臂;61、上邊;62、下邊。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闡述了更多的細節以便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顯然能夠以多種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明內涵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應用情況作類似推廣、演繹,因此不應以此具體實施例的內容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24]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B和圖1C分別是圖1中的A — A和B 一 B剖視圖。如圖所示,汽車扭梁懸架后軸總成包括后軸橫梁1、左縱臂2、右縱臂3、左彈簧盤支架4和右彈簧盤支架5。后軸橫梁I設置在左縱臂2和右縱臂3之間,左彈簧盤支架4和右彈簧盤支架5與后軸橫梁I焊接固定。其中,左縱臂2和右縱臂3的結構相同,在后軸橫梁I左右兩端對稱布置。同樣的,左彈簧盤支架4和右彈簧盤支架5的結構相同,在后軸橫梁I左右兩端對稱布置。
[0025]后軸橫梁I的中點位置的第一截面11如圖1B示意,包括第一段112、第二段114和連接該第一段112和該第二段114的第一連接段116,第一連接段116為弧形。
[0026]后軸橫梁I的兩端的第二截面12如圖1C示意,包括第三段122、第四段124和連接該第三段122和該第四段124的第二連接段126,第二連接段126為直線。后軸橫梁I由中點位置的第一截面11逐步過渡到兩端的第二截面12。
[0027]較佳地,第一連接段為半圓形。
[0028]為了獲得更高抗扭性能、且便于常規工藝制造的后軸橫梁設計要求,根據結構力學原理計算結果可知:等截面中面線長度的抗彎抗扭截面模量中,圓形截面大于矩型截面,半圓形截面大于U型截面。因此在后軸橫梁I的設計中,其中點的位置采用帶有弧形的第一截面,特別是采用帶有半圓形的第一截面11,以提高抗扭性能。后軸橫梁I的兩端仍然采用類似于現有技術中的U形截面,但底邊為直線的第二截面12,以便后軸橫梁I與左縱臂2、右縱臂3、左彈簧盤支架4和右彈簧盤支架5的結合。后軸橫梁I的第一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