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摩托車的制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956012閱讀:17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摩托車的制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備有制動裝置操作件和將操作該制動操作件時產生的制動力機械地傳遞給車輪制動裝置的傳遞系統的摩托車制動裝置。
以前的這樣種裝置公知于如實開平4-7873號公報上。
對于上述以前的制動裝置,其結構是把制動操作件的操作力原樣地傳遞到車輪制動裝置,因此由摩托車的制動膠皮塊發揮的操作力決定制動力。本申請人已提出了這樣的制動裝置,即,為了把由調節器產生的輔助力與操作力相加得到大的制動力的同時,為避免在調節動作時,破壞制動器操作件的操作感,因而在調節器及制動裝置操作件間設置了衰減機構。(特愿平6-108753號)。
然而,對于上述申請特愿平6-108753號,由于檢測制動裝置的操作、非操作,來控制調節器的動作,因制動操作初期的輔助力過大和調節器等的摩擦力引起制動裝置的滑動,往往破壞制動手感。
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避免破壞制動裝置的手感,在制動裝置操作力上增加適當的輔助力的摩托車的制動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權利要求1記載的發明涉及具有制動操作件和把制動操作件的操作產生的控制力機械地傳遞到車輪制動裝置上的傳遞系統的摩托車的制動裝置,該制動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了可以在制動裝置操作件的操作力上增加輔助力、并與傳遞系統的中間部連結的調節器,在該調節器連接到傳遞系統的連接部分及制動裝置操作件之間,設在傳遞系統中間的衰減機構,可根據制動裝置操作件的操作輸入改變輸出、并附設于衰減機構上的行程傳感器和根據行程傳感器的檢測輸出控制調節器的動作的控制裝置。
權利要求2記載的發明涉及具有配置了制動裝置操作件和可機械地將該制動裝置操作件的操作的制動力傳遞到車輪制動裝置的傳遞系統的摩托車的制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了可在制動裝置操作件的操作力上增加輔助力、并與傳遞系統的中間連接的調節器,在該調節器與傳遞系統的連接部分及制動裝置操作件之間的設在傳遞系統中間的衰減機構,可使對應于制動裝置操作件的操作輸入達到給定值以上時的開關狀態變化,且附設于衰減機構上的開關和根據開關的轉換狀態的變化控制調節器的動作的控制裝置。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記載的發明的構成,通過使調節器動作,就能夠在制動裝置操作件的操作力上增加輔助力,并作用于車輪制動器上,由于衰減機構的作用,在調節器動作時,可避免破壞制動器操作件的操作感。而且由于附設于衰減機構上的行程傳感器,就能夠使調節器發揮對應于制動操作件的操作量的輔助力,通過在制動裝置操作量達給定值以上后,調節器動作,可避免制動裝置操作初期發生急速磨損的同時,可避免在制動器操作結束時,發生因調節器的的摩擦力制動裝置的打滑。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2記載的發明,通過使調節器動作,就能夠由調節器在制動操作件的操作力上增加輔助力,使其作用于車輪制動裝置上,同時,由于衰減機構可避免在調節器動作時,破壞制動器操作件的操作感。而且由于附設于衰減機構上的開關,由操作輸入檢測裝置檢測出制動部件的操作力達到給定值以上時,控制調節器的動作,所以不從制動裝置操作初期附加輔助力,可在制動裝置操作初期避免急劇磨損,可避免在制動器操作結束時,發生因調節器的的摩擦力制動裝置的打滑。
〔圖1〕是第一實施例的小型摩托車的側視圖,〔圖2〕是圖1的摩托的主視圖,〔圖3〕是制動裝置的總裝圖,〔圖4〕是表示和前輪用及后輪用傳遞系統的調節器的連接部分的側視圖,〔圖5〕圖5是圖4的5-5剖視圖,〔圖6〕是表示衰減機構的構成的剖視圖,〔圖7〕是圖6的7-7的放大剖視圖,〔圖8〕是表示隨著操作力變化的輔助力的圖。
〔圖9〕是對應第二實施例的圖6剖視圖〔圖10〕是圖9的10-10的放大剖視圖,〔圖11〕是表示對應車速的給定輔助力的圖〔實施例〕下面根據


本發明的實施例圖1至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圖1是應用本發明的摩托的側視圖,圖2是圖1的摩托的主視圖,圖3是制動裝置的總裝圖,圖4是表示前輪用及后輪用傳遞系統與調節器的連接部分的側視圖,圖5是圖4的5-5剖視圖,圖6是表示衰減機構的構成的剖視圖,圖7是圖6的7-7的放大剖視圖,圖8是表示隨著操作力變化的輔助力的圖。
首先,在圖1及圖2中,摩托的車體大梁F前部裝有頭管1,通過與在用頭管1支撐并可操作轉向的轉向桿2連接的左右一對前叉管3,將前輪WF懸架于車體大梁F上。在車體大梁F的中間部分,可擺動地連接著變速箱4,變速箱4中內裝有傳遞來自搭載于該車體大梁F上的發動機(圖中未示)輸出的動力的傳動裝置,后輪WR可轉動地支撐在該變速箱的后面。
在后輪WR上,安裝著施加對應于動作杠桿5R動作量的制動力的已公知的機械式后輪制動裝置BR,在前輪WR上,安裝著施加對應于動作杠桿5F動作量的制動力的已公知的機械式前輪制動裝置BF。
在連接于轉向桿2上的轉向手柄6的左右兩端安裝著把手6L,6R。在轉向手柄6的左端鉸支著作為制動裝置操作件的后輪制動裝置操作杠桿LR,該杠桿用握持把手6L的左手操作,在轉向手柄6的右端鉸支著作為制動裝置操作件的前輪制動裝置操作杠桿LF,該杠桿用握持把手6R的右手操作。
同時參照圖3,后輪制動裝置的操作杠桿LR和后輪制動裝置BR的動作杠桿5R通過把對應于后輪制動裝置操作杠桿LR操作的制動力機械地傳遞到后輪制動裝置BR的后輪傳遞系統TR相互連接,前輪制動裝置的操作杠桿LF和前輪制動裝置BF的作動杠桿5F通過把對應于前輪制動裝置操作杠桿LF操作的制動力機械地傳遞到前輪制動裝置BF的前輪傳遞系統TF相互連接。
后輪用傳遞系統TR,由一端連接于后輪操作杠桿LR上的制動索7R和一端連接于該制動索7R的另一端的衰減機構8R、一端連接于衰減機構另一端的制動索9R、連接于制動索9R的另一端的傳動杠桿10R和連接于后輪制動裝置BR的作動杠桿5R及傳動杠桿10R之間的制動索11R構成。制動索9R、11R這樣與傳動杠桿10R連結,即,由對應于制動索9R的牽引動作的傳動杠桿10R的轉動,將牽引力作用于制動索11R上。前輪用傳遞系統TF與上述后輪用傳遞系統TR一樣構成,由一端連接于前輪操作杠桿LF的制動索7F、一端連接于該制動索7F的另一端的衰減機構8F、一端連接于衰減機構另一端的制動索9F和連接于制動索9F的另一端的傳動杠桿10F以及連接于前輪制動裝置BF的作動杠桿5F和傳動杠桿10F之間的制動索11F構成。
可是,在后輪用傳遞系統TR中間的傳動杠桿10R及在前輪用傳遞系統TF中間的傳動杠桿10F連接著調節器A,此調節器A由行星齒輪機構14和可正反自由切換轉動方向、向行星齒輪機構14輸送轉動力的同時,在不通電狀態下可自由轉動的電機15構成。
一起參照圖4及圖5,調節器A的箱體16由安裝了電機15的第一箱體17、在電機15對面的與第一箱體17連結的第二箱體18、在第一箱體17對面的與第二箱體18連結的第三箱體19構成,行星齒輪機構14裝于箱體16內形成的齒輪箱21中,前后輪用傳遞系統TR、TF中間的傳動杠桿10R、10F裝于形成在第三箱體19和與第三箱體19結合的蓋20之間的作動室22內,并可轉動。又,電機15的輸出軸23伸入齒輪箱21內與箱體16的第一箱體17結合。
行星齒輪機構14包括恒星齒輪24、齒圈25及支撐與恒星齒輪24及齒圈25嚙合的多個行星齒輪26的托架34。后輪用傳遞系統TR的傳動杠桿10R與齒圈25聯接,前輪用傳遞系統TF的傳動杠桿10F與行星托架34聯接,電機15的輸出軸23與恒星齒輪24聯接。
在箱體16的第一箱體17上,可轉動地支撐著具有與電機15的輸出軸23平行的軸線的、配置于齒輪室21中的回轉軸27的一端,該回轉軸27的另一端伸進作動室22,并貫通第三箱體19且可轉動。在回轉軸27的齒輪室21內的中間部分設置了沿半徑方向向外鼓出的凸緣部27a,在該凸緣部27a和第一箱體17之間的回轉軸27上安裝著恒星齒輪24和與安裝在電機15的輸出軸23上的驅動齒輪28嚙合的、與恒星齒輪24固定聯結的從動齒輪29,恒星齒輪24和從動齒輪29可與轉軸27作相對轉動。因此,電機15通過驅動齒輪28及從動齒輪29聯接于恒星齒輪24。
又,在作動室22內的回轉軸27的端部固定著傳動杠桿10F,在此傳動杠桿10F和上述凸緣27a之間,配置著同軸包圍回轉軸27的圓筒30,在該圓筒30及回轉軸27之間安裝著軸承31。且在圓筒30的作動室22側端部固定著傳動杠桿10R,在圓筒30的齒輪室21側端部固定著齒圈25。因而,傳動杠桿10R通過圓筒30與齒圈25聯結。而且,在齒圈25與傳動杠桿10R之間,安裝著與圓筒30同軸的圓筒形的襯套32,在該襯套32和第三箱體19之間安裝了軸承33。
再者,在固定了傳動杠桿10F的回轉軸27的凸緣部27a上,固定著行星托架34。因而,傳動杠桿10F通過回轉軸27與行星托架34聯結。
在圖6及圖7中,衰減機構8R是由以基端側連接后輪制動裝置操作杠桿LR側的制動索7R的操作側部件36和以基端側連接后輪制動裝置BR側的制動索9R的作動側部件37之間安裝的減振彈簧38構成的。
操作側部件為棒狀,在其前端部一體設計了沿半徑方向向外突出的支撐件36a。作動側件37是使支撐件36a可滑動地嵌入的帶底圓筒,在該作動件37的一前端側,可滑動地嵌入中心部有套筒39a的圓形座板39,操作側部件36穿過套筒39a并可沿軸向作相對移動。而且,在作動件37內支撐件36a及座板39之間壓縮了一根減振彈簧38,為限制座板39朝遠離支撐件36a的方向移動,在作動件37的端面嵌入了止動輪40。
作動側件37可滑動地置于外殼41內,制動索7R可移動地穿過外殼41的一端,并與操作件36連接。制動索9R可移動地穿過外殼41的另一端,與操作件36連接。而且,根據后輪制動裝置操作杠桿LR的一般制動操作輸入,將減振彈簧的荷重設置成不使衰減機構8R壓縮的程度。
衰減機構8F具有與上述衰減機構8R同樣的構成,并被設置于制動索7F及制動索9F之間。
如圖1及圖2所示,車架F的前部被前罩板12覆蓋,上述兩衰減機構8F、8R和調節器A由前罩板12覆蓋,由車架F固定支撐,特別是將調節器A置于由前罩板12形成的支撐板12a的下方并安裝到車架F上。
調節器A中的電機15的動作由作為控制手段的電子控制裝置C(參照圖3)控制。檢測后輪制動裝置操作杠桿LR的操作輸入的后輪用行程傳感器44R,檢測前輪制動裝置操作杠桿LF的操作輸入的前輪用行程傳感器44F,檢測后輪WR轉速的車輪轉速傳感器45R及檢測前輪WF轉速的車輪轉速傳感器45F的檢測值分別輸入此電子控制裝置中,電子控制裝置C根據兩操作輸入檢測傳感器44R,44F及車輪轉速傳感器45R、45F的檢測值控制電機15的動作。
再者,如圖6及圖7所示,行程傳感器44R、44F有檢測元件45,安裝在衰減機構8R、8F的殼體41上。另一方面,在衰減機構8F、8R的殼體41及作動件37的側面設置了沿座板39的移動方向延伸的切縫41a、37a,在座板39上一體地設計了從該切縫41a、37a外向外殼41的外面伸出的與上述檢測元件45接觸的被檢測件39b,行程傳感器44R、44F安裝于殼體41上,根據對應于后輪及前輪制動裝置操作杠桿LR、LF的操作的上述被檢測件39b的移動,使檢測元件45被收縮。
在此類制動裝置中,當在不進行后輪制動操作杠桿LR的制動操作狀態下,只進行前輪制動操作杠桿LF的制動操作時,則行星托架34轉動,雖然通過前輪用傳遞系統TF傳遞的制動操作力使前輪制動裝置BF發生制動動作,但在電機15處于未通電狀態時,因恒星齒輪24自由轉動,后輪制動裝置BR仍處于非動作狀態。而當電機15正轉時,因恒星齒輪24和行星框架34同向轉動,故齒圈25反轉,后輪制動裝置BR動作的同時,前輪制動裝置BF上從電機15得到輔助力。
即,在前輪制動操作杠桿的操作力上增加伴隨著電機15的動作產生的輔助力的制動力由前輪制動裝置BF發揮出來的同時,伴隨電機15的動作的連動的制動力在后輪制動裝置BR得到發揮。
與此相反,在不進行前輪制動裝置的操作杠桿LF的制動操作的狀態下,只進行后輪制動裝置的操作杠桿LR的制動操作的狀態,當使電機15動作時,則在后輪制動裝置的操作杠桿LR的制動操作力上增加伴隨著電機15的動作而產生的輔助力的制動力通過后輪制動裝置BR發揮的同時,伴隨電機15的動作的連動的制動力在前輪制動裝置BF得到發揮。
此時,把從恒星齒輪24的輸入到齒圈25的輸出的減速比定為iR,從恒星齒輪24的輸入到行星齒輪26的輸出的減速比定為iC,齒圈25的齒數定為ZR,恒星齒輪24的齒數定為ZS時,表示輔助力的直線的斜率tanθ用下面的第(1)~第(3)式決定。
tanθ=iR/iC…………(1)iR=ZR/ZS……………(2)iC=(ZR+ZS)/ZS………(3)再設電機15的輸出力矩為T,從電機15到恒星齒輪24的減速比為iS時,可用(T×iS×ZR/ZS)得到后輪制動力,用〔T×iS×(ZR+ZS)/ZS〕得到前輪制動力中的輔助力。
因電機15的動作應該發揮輔助力的區域如圖8所示的那樣設定。即,設定成從行程傳感器44R、44F檢測到被設定成稍大于衰減機構8F、8R開始動作的點Pa的操作輸入PB的時候由調節器A產生的輔助力附加于制動力上,此輔助力也設定成隨行程傳感器44R、44F的檢測值的增大而增大。
在前輪制動操作杠桿LF做制動操作時,根據由車輪轉速傳感器45R,45F測得的轉速,判斷出后輪WR及前輪WF中任何一個發生車輪抱死的可能性增大時,使電機15朝與連動制動時反向轉動,使恒星齒輪24朝與連動制動時反向轉動。因此,行星齒輪26…一面使齒圈25朝減少后輪制動裝置BR的制動力的方向轉動,一面自轉。因來自恒星齒輪25的反力,行星框架34也朝減少前輪制動裝置BF的制動力的方向轉動。此結果,減少后輪WR及前輪WF的制動力,可避免進入制動狀態的車輪陷入抱死狀態。此時,在兩傳遞系統TR、TF中的衰減機構8R、8F,因行星齒輪機構14的牽引力的作用,減振彈簧38等處于壓縮狀態。
在上述防抱死制動控制時,在使制動力再次增加時,使電機15處于非通電狀態。據此,在壓縮狀態積蓄了彈力的衰減機構8R、8F的減振彈簧38發揮彈力,減振彈簧38的彈性載荷給后輪制動裝置BR及前輪制動裝置BF以制動力。
下面說明第一實施例的作用,因為把對應于后輪制動操作杠桿LR的操作的制動力機械地傳遞給后輪制動裝置BR的后輪用傳遞系統TR的中間與行星齒輪機構14的齒圈25連接,又,把對應于前輪制動操作杠桿LF的操作的制動力機械地傳遞給前輪制動裝置BF的前輪用傳遞系統TF的中間與行星齒輪機構14的支持行星齒輪26的行星框架34連接,行星齒輪機構14的恒星齒輪與電機15連接,所以制動操作后輪及前輪制動操作杠桿LR、LF,如前輪制動操作杠桿LF的制動操作時由于電機15的動作,前后兩輪制動裝置BR、BF,例如前輪制動裝置BF,發揮出制動操作力加輔助力的制動力,另一方面例如后輪BR可發揮對應于后輪制動裝置BR輔助分量的連動制動力。
在出現車輪抱死的可能性時,由于使電機15朝與連動動作時反方向動作,可將兩輪制動裝置BR、BF的制動力減弱,由于使電機15朝與連動動作時同一方向動作,可再增加兩車輪制動裝置BR、BF的制動力,由行星齒輪機構14及電機15形成的單一的調節器A,可實施兩車輪制動裝置BR、BF的防抱死剎車控制。
在后輪及前輪用的傳遞系統TR、TF中,在連接到行星齒輪機構14的齒圈25及行星托架34的連接部分和后輪及前輪制動操作杠桿LR、LF之間,衰減機構8R、8F分別介于其中,防抱死剎車控制的控制力再增力時,可利用這些的衰減機構8R、8F中積蓄的反彈力,可避免來自調節器A發出的力直接作用在后輪制動裝置操作杠桿LR或前輪制動裝置操作杠桿LF,可得到良好的操作感。
調節器A的輔助力是根據安裝在支撐于車體大梁F上的衰減機構8R、8F上的行程傳感器44R、44F的檢測值決定的,但因為行程傳感器44R、44F的重量不附加于轉向柱6上,所以,可避免轉向負荷的增大。
因為行程傳感器44R、44F檢測制動操作的輸入,所以,可根據操作輸入改變調節器A輔助力,而且如圖8所示,根據檢測到的給定值PB以上的操作輸入附加輔助力,所以可避免制動操作初期產生急劇磨損,同時,在制動操作終結時,可防止發生由調節器A的摩擦力引起的制動打滑。
圖9至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對應的部分給予相同的參照符號。
在后輪用傳遞系統TR′中,衰減機構8R′安裝于制動索7R′、9R之間,又在前輪用傳遞系統TF′中,衰減機構8F′安裝于制動索7F′、9F之間。
衰減機構8R′、8F′是由安裝在基端側與制動索7R′、7F′連接的操作件36和基斷側與制動索9R′、9F′連接的操作件37′之間的減振彈簧38形成,減振彈簧38在嵌合于動作件37的前端同時,壓縮安裝在由止動輪40阻止向外脫落的座板39′和操作件36前端的支承部36a之間,動作件37可滑動地嵌合于外殼41′中。
而且,制動索7R′、7F′是將內纜47可移動地穿過外纜46形成的。置于外纜46的一端的連接件48沿內纜47的移動方向在規定的范圍內可移動,并連接于框架41′的一端,插入外殼41′中的內纜47連接于操作件36。
在此類衰減機構8R′、8F′的外殼41′的一端,分別安裝了開關49R、49F開關49R、49F,是這樣安裝在框架41′上的,即,當制動操作輸入達到給定值以上時,被上述連接件48壓下,改變轉換狀態。
根據第二實施例,不僅可知制動索7R′、7F′的張弛程度,而能可靠地檢測給定值以上的操作輸入,根據對開關49R、49F的檢測結果在制動力上附加輔助力,則可避免在制動操作初期發生急劇地磨損,同時可防止在制動操作終止時發生由調節器A的摩擦力引起的打滑。
且如圖11所示,根據車速來改變輔助力,可得到對應車速的高減速度。
以上,詳細敘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發明不僅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專利申請的范圍所記載的發明,可進行各種設計變動。
例如,本發明也可適用于在各傳遞系統單獨地安裝調節器的制動裝置。
如上所述,使用權利要求1記載的發明的裝置,因為包含了可在制動操作件的操作力上增加輔助力的,與傳遞系統中間連接的調節器,在該調節器的與傳遞系統的連接部及制動操作件之間的、設在傳遞系統中間的衰減機構,可根據制動操作件的操作輸入改變輸出、附設于衰減機構上的行程傳感器,對應行程傳感器檢測輸出控制調節器動作的控制手段,所以,由調節器在制動件的操作力上增加輔助力,使其作用于車輪制動裝置上。同時,由于衰減機構可避免在該調節器動作時,制動操作件的操作感的惡化,而且由于附設于衰減機構上的行程傳感器就能夠使調節器發揮對應制動操作件的操作的輔助力動作。通過在行程傳感器的檢測值達到給定值以上后增加輔助力,可防止制動操作初期急劇的磨損以及制動操作終止時制動引起的打滑并能得到良好的制動感。
根據權利要求2記載的發明,因為包含了可在制動操作件的操作力上增加輔助力的、與傳遞系統中間連接的調節器,在該調節器的與傳遞系統的連接部及在制動操作件之間的、設在傳遞系統中間的衰減機構,制動操作件的操作輸入達到給定值以上時可改變開關狀態,且附設于衰減機構上的開關,對應開關的轉換狀態變化控制調節器動作的控制手段,所以由調節器在制動件的操作力上增加輔助力,使其作用于車輪制動裝置上,同時,由于衰減機構可避免在該調節器動作時,制動操作件的操作感的惡化,而且由于附設于衰減機構上的開關可準確檢測出制動操作輸入力達到給定值以上,來控制調節器的動作,所以可防止制動操作初期急劇的磨損以及制動操作終止時制動引起的打滑可得到良好的制動感。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的制動裝置,這種制動裝置具有制動操作件(LF、LR)和將對應于制動操作件(LF、LR)的操作的制動力機械地傳遞到車輪制動裝置(BF、BR)的傳遞系統(TF、TR),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了可以在制動操作件(LF、LR)的操作力上增加輔助力,并與傳遞系統(TF、TR)的中間連接的調節器(A),設在該調節器(A)的與傳遞系統(TF、TR)的連接部分及制動器的操作件(LF、LR)之間的、設在傳遞系統(TF、TR)上的衰減機構(8F、8R),可根據制動操作件(LF、LR)的操作輸入改變輸出的、設在衰減機構(8F、8R)上的行程傳感器(44F、44R),對應于行程傳感器(44F、44R)的檢測輸出,控制調節器(A)的動作的控制裝置(C)。
2一種摩托車的制動裝置,該制動裝置具有制動操作件(LF、LR)和將對應于制動操作件(LF、LR)操作的制動力機械地傳遞到車輪制動裝置(BF、BR)的傳遞系統(TF′、TR′)。其特征在于包括了可以在制動器的操作件(LF、LR)的操作力上增加輔助力,并與傳遞系統(TF、TR)的中間連接的調節器(A),設在該調節器(A)的與傳遞系統(TF′、TR′)的連接部分及制動器的操作件(LF、LR)之間的、設于傳遞系統(TF′、TR′)上的衰減機構(8F′、8R′),當制動操作件(LF、LR)的操作輸入達到給定值以上時,改變開關狀態的、設在衰減機構(8F′、8R′)上的開關(49F、49R),對應于開關(49F、49R)的開關狀態的變化,控制調節器(A)的動作的控制裝置(C)。
全文摘要
兩輪摩托的制動裝置,調節器A與傳遞系統T
文檔編號B60T13/00GK1132156SQ9511877
公開日1996年10月2日 申請日期1995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1994年11月30日
發明者松任卓志, 大田淳朗, 谷一彥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