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河道垃圾清運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河道垃圾清運船 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清除河道中污物的裝置,屬于河道污物清運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0002]河道中經常漂浮有各種各樣的垃圾,尤其是在大風大雨過后,需要及時將這些污 物清理運走,以免污染河水,影響美觀。目前河道的垃圾清理主要靠人工進行,一般是清理 人員劃著小船用帶網兜的長桿打撈,打撈后再放置在船艙內,勞動強度大、效率低。[0003]目前也出現了一些專用的垃圾清理船,如中國專利文獻CN201980388U公開的《水 面垃圾清理船》,該清理船包括船體和清掃機構,清掃機構包括可調桿、固定桿和鐵籠,鐵籠 為網格狀結構,可調桿與固定桿鉸接,在固定桿和可調桿上固定有鐵籠,清掃機構通過掛鉤 固定于船體的尾部兩側。該清理船采用鐵籠收集垃圾,裝滿垃圾后卸下和運走都不方便。[0004]CN102020004A也公開了一種水面垃圾清理船,該清理船的船體采用雙體設計,由 偵測導航系統、收集系統、垃圾處理系統、垃圾卸載系統和推進系統構成;通過偵測導航系 統偵測到水面有垃圾的區域,進而自主導航進行工作實現無人操作,該清理船雖然自動化 程度高,清理效率好,但是結構復雜,成本高。發明內容[0005]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河道垃圾清理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使用方便,效率高 的河道垃圾清運船。[0006]本實用新型的河道垃圾清運船,采用以下技術解決方案[0007]該河道垃圾清運船,包括船體、打撈篩、輸送機和收集箱,船體包括連接為一體的 儲運艙和駕駛艙,儲運艙的前部安裝有輸送機,儲運艙內放置有收集箱,打撈篩設置于輸送 機的前部下方并連接在駕駛艙前部的轉軸上,該轉軸與設置在駕駛艙中的傳動機構連接。[0008]收集箱上設有吊耳,以便于吊起,移出儲運艙。[0009]收集箱的底部設有移動輪,使收集箱可在儲運艙內移動,[0010]上述河道垃圾清運船使用時,在河道內行駛,在傳動機構帶動下,打撈篩做往復擺 動,將打撈起的河道中的污物放置到輸送機上,輸送機將污物輸送到收集箱內。[0011]本實用新型通過打撈篩和輸送帶相結合的方式打撈河道中的垃圾污物,收集、卸 下和運輸污物都非常快捷方便,清理效率高。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2是圖1的俯視圖。[0014]圖中1、儲運艙,2、駕駛艙,3、收集箱,4、輸送機,5、打撈篩,6、吊耳,7、移動輪,8、轉軸,9、傳動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圖1和圖2給出了本實用新型河道垃圾清運船的結構。該河道垃圾清運船主要包 括船體、打撈篩5、輸送機4和收集箱3。船體包括左右連接為一體的儲運艙I和駕駛艙2, 儲運艙I的前部安裝有呈傾斜狀態(前部向下傾斜)的輸送機4,儲運艙I內放置有收集箱 3,輸送機4的后部位于收集箱3的上方。收集箱3上設有吊耳6,以便于吊起,移出儲運艙I。收集箱3的底部設有移動輪7,使收集箱3可在儲運艙I內移動,吊起時不會碰到輸送機 4。收集箱3可采用現有垃圾箱的結構。打撈篩5設置于輸送機4的前部下方并連接在駕 駛艙2前部的轉軸8上,轉軸8與設置在駕駛艙2中的傳動機構9連接。傳動機構9帶動 轉軸8在一定角度(90度)往復轉動,打撈篩5隨轉軸一起往復擺動。[0016]上述河道垃圾清運船的使用過程如下[0017]通過操作駕駛艙2使整個船體在河道內行駛,在傳動機構9的帶動下,打撈篩5 做往復擺動,將打撈起的河道中的污物放置到輸送機4上,輸送機4將污物輸送到收集箱3 內,在輸送過程中可以使大部分污物中的水分濾掉。污物裝滿收集箱3后,將收集箱3吊出 運走。再放入另一個收集箱,繼續打撈。
權利要求1.一種河道垃圾清運船,包括船體、打撈篩、輸送機和收集箱,其特征是船體包括連接為一體的儲運艙和駕駛艙,儲運艙的前部安裝有輸送機,儲運艙內放置有收集箱,打撈篩設置于輸送機的前部下方并連接在駕駛艙前部的轉軸上,該轉軸與設置在駕駛艙中的傳動機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垃圾清運船,其特征是所述收集箱上設有吊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垃圾清運船,其特征是所述收集箱的底部設有移動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河道垃圾清運船,包括船體、打撈篩、輸送機和收集箱,船體包括連接為一體的儲運艙和駕駛艙,儲運艙的前部安裝有輸送機,儲運艙內放置有收集箱,打撈篩設置于輸送機的前部下方并連接在駕駛艙前部的轉軸上,該轉軸與設置在駕駛艙中的傳動機構連接。上述河道垃圾清運船使用時,在河道內行駛,在傳動機構帶動下,打撈篩做往復擺動,將打撈起的河道中的污物放置到輸送機上,輸送機將污物輸送到收集箱內。本實用新型通過打撈篩和輸送帶相結合的方式打撈河道中的垃圾污物,收集、卸下和運輸污物都非常快捷方便,清理效率高。
文檔編號E02B15/10GK202828028SQ20122053007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7日
發明者王毅寧 申請人:王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