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用于以機械方式定位血管內植入物的系統和方法

文(wen)檔序號:1206068閱(yue)讀:20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用于以機械方式定位血管內植入物的系統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治療植入物傳遞和回收系統,且更特定來說涉及一種具有與將定位在 身體中的植入物機械嚙合的部件的系統。所述定位包含將植入物傳遞并部署在目標部位, 或從目標部位移除植入物。本發明還涉及植入物,且更特定來說涉及適合于由傳遞和回收 系統機械保持的植入物。
背景技術
有時例如動脈瘤的體腔位于外科上較遠的脆弱且形成疼痛的區域中,例如腦脈管 系統內,其需要專用的傳遞系統來導航到所述區域并安全且可靠地傳遞線圈植入物。第5122136號和第54238 號美國專利描述一些現有的電解傳遞系統,其具有通 過可由電解過程腐蝕的脫離區段附接到可植入鉬線圈的推動器。線圈由推動器推進通過 微導管到達脈管系統內的所需目標部位,且將電流在脫離區段處施加于推動器。電流引起 對脫離區段的電解腐蝕,其導致線圈與推動器分離且線圈在目標部位釋放。相信此類電解 系統存在許多不足和缺點。此設計的一個缺點據稱是脫離區段必須定位在微導管的遠處 以用于釋放(即,操作者無法在需要時“預先釋放”微導管內的線圈)。另一缺點據稱是 這些系統需要電絕緣和隔離脫離區段以減少脫離期間產生的金屬微粒的釋放,其可引起目 標部位下游的不希望的栓塞。另一缺點據稱是這些系統需要醫師等待未知的時間量,通常 是10-180秒,直到植入物線圈釋放為止,其中使用復雜的電驅動器通過來自專門系統的反 饋監視所述釋放。又一缺點據稱是這些系統以3-10%的速率相當頻繁地產生“錯誤肯定 (false positive)”,其錯誤地指示線圈已被釋放但實際上其未釋放。此外,如同溶液中的 任何電化學反應,系統需要處于離子流體內以起作用,且據稱在陽極和陰極兩者處形成不 合意的氣體。另外,據稱存在導引線和傳遞系統大小限制,因為這些系統需要例如鹽水的電 解質恒定流動穿過微導管以加速線圈的脫離時間。由于此對電解質的需要,據稱電解傳遞 系統的外徑經優化以用于鹽水流而不是考慮線圈可傳遞性、可推動性和推動器的力傳遞, 以及傳遞系統的遠端的柔軟度。第6063100號和第6607538號美國專利描述液壓傳遞系統,其具有附接到可植入 鉬線圈的推動器,其中在推動器遠端上的壓力套頭與線圈的圓柱形實心近端之間具有摩擦 配合。鉬線圈通過推動器推進通過微導管進入目標部位。將液體壓力施加于推動器的近 端,從而在推動器的遠端產生液體壓力并引起線圈的圓柱形實心近端被推出壓力套頭以引起線圈與推動器分離。此設計的一個缺點據稱是此類系統需要復雜的導管構造和嚴格的清 洗來避免空氣栓子的傳遞。即使在清洗之后,據稱一些空氣栓子通常留在系統中且將在脫 離過程期間將不可避免地注射到病人體內。另一缺點據稱是這些系統由于推動器的制備且 由于壓力注射器的填充和附接而使用上耗時。這些系統據稱不如電解系統可靠,且有時不 能釋放線圈或過早釋放線圈。另外,關于此類型的設計,據稱傳遞系統經最佳大小設計以用 于液壓脫離,且未經大小設計以便于線圈傳遞或推動器-線圈界面的動作。這些傳遞系統 具有經設計用于高液體壓力且因此剛性的大體中空管道。線圈-推動器界面同樣是硬的, 因為線圈近端的一部分緊密楔入推動器的遠端。第5234437號美國專利描述一種具有推動器的機械傳遞系統,所述推動器通過推 動器遠端的螺紋部分附接到可植入鉬線圈,所述螺紋部分旋入線圈的內部繞卷。線圈通過 推動器推進通過微導管進入目標部位。一旦定位,操作者就扭轉推動器近端若干次以從線 圈植入物松開推動器的遠端。此設計的缺點據稱是系統將由于推動器的逐漸縮小的轉矩傳 動而在高度曲折的解剖中無法較好地工作,即,推動器本身的主體扭轉而螺紋部分極少或 沒有旋轉。推動器的松開操作據稱引起整個系統的不合意的移動,其可引起與目標部位的 不對準且引起線圈不合意地定位在目標血管內。而且,螺紋設計據稱需要操作者過度延伸 推動器越過微導管的尖端以實現釋放且在該點處不可回收。第5895391號美國專利和第2006/0276823號美國專利公開案描述機械傳遞系統。 第5895391號美國專利描述附接到血管閉塞部件的配合部件,其用干擾線保持在開口中。 干擾線將配合部件壓入穿過保持部件的壁的開口。第2006/0276823號美國專利公開案描 述一種具有嚙合部件的機械互鎖機構,所述嚙合部件附接到推動器部件的遠端且延伸穿過 栓子裝置近端處的保持環。脫離部件延伸穿過嚙合部件遠端處的孔口以將栓子裝置鎖定到 推動器部件上。因此,需要一種比當前市場上的系統更容易使用且更可靠且需要較少步驟和較快 脫離的植入物傳遞系統。進一步需要一種用鉬線圈處理血管缺陷或損傷而在脫離過程期間不產生金屬或 氣體微粒的技術。進一步需要一種具有通過較少錯誤肯定脫離和較少過早脫離而測量到的增加的 可靠性的植入物傳遞系統。進一步需要一種比現有系統的線圈-推動器界面剛性小的線圈-推動器界面。進一步需要一種具有柔軟遠側柔性輪廓的具有優良可推動性的植入物傳遞系統。

發明內容
定位系統包含由操作者操作的致動器、與所述致動器嚙合的定位器,以及在所述 定位器的遠端的與植入物的互補部分嚙合的植入物界面。定位器向操作者提供可控制地移動植入物通過微導管或傳遞管并將植入物適當 地定位在目標部位的能力。定位器提供用于選擇性地與植入物嚙合,同時維持窄輪廓和充 分柔性以導航身體內的經導航以到達目標部位的曲折路徑的機械系統。盡管提供小且柔性 的輪廓,但定位器具有充分的強度以允許操作者可控制地移動植入物通過微導管,且與植 入物的機械嚙合當經受目標部位附近的高彎折度時保持起作用且可控制。定位器與植入物的機械嚙合還通過允許植入物旋轉并卸下在植入物移動到目標部位期間引起的任何扭轉 力而在整個定位程序中維持植入物的適當定向。定位器還允許操作者通過將操作者施加的 控制適當轉換成目標部位附近的可預測和響應的移動來控制定位器和植入物的移動。定位器通過提供一種機械植入物嚙合系統實現有利的性能且克服據稱限制現有 系統性能的問題,所述機械植入物嚙合系統允許在保持植入物的同時的自由旋轉移動,且 其提供與植入物的最小直接接觸,以便最小化當植入物移動通過微導管時扭轉并旋轉時在 定位器與植入物之間的扭轉力的積累。定位器與植入物之間的接觸經最小化且完全可旋 轉,使得植入物將在其前進到目標部位時維持可接受的定向,同時獨立的反作用于當導航 曲折路徑到目標部位時任何作用于植入物的力。定位器與植入物之間的接觸和扭轉力的最 小化改進了操作者控制定位器的能力,且改進了在目標部位定位植入物的精度。定位器還 通過提供較窄的柔性且可控制的機械植入物嚙合系統而實現有利的性能。定位器通過采用 一種機械植入物嚙合系統而提供窄輪廓,所述機械植入物嚙合系統中植入物當嚙合或脫離 定位器時在軸向方向上移動而不需要植入物的橫向移動。定位器通過使用沿其長度具有變 化的柔性的支撐結構而提供改進的柔性,其中較高的柔性對應于到達目標部位的路徑的較 曲折部分。定位器通過采用以下材料和表面而提供改進的可控制性,所述材料和表面提供 相對于到達目標部位的路徑的彎折度而選擇的摩擦系數,且用于定位器中以便對應于到達 目標部位的路徑的最曲折部分。定位器還通過將操作者施加的控制移動較完全且準確地傳 送到定位器在目標部位處的移動而提供改進的控制。定位器還提供允許植入物的機械嚙合 或脫離而不使用液壓、熱、電或化學能的系統。植入物界面允許操作者以機械方式控制植入物與定位器的嚙合和脫離,且允許定 位器以最少接觸植入物的方式保持植入物,其允許在運動的所有方向上和旋轉地移動,且 允許植入物當嚙合和脫離植入物界面時軸向移動而不會徑向移動。植入物界面通過保持與 植入物嚙合的部件而提供對植入物的嚙合和脫離的機械控制。通過定位系統中的開口將所 述部件引入植入物界面,且通過至少部分或完全阻擋開口而保持在植入物界面處,以便物 理上防止部件往回通過開口完全退出。阻擋是用沿著定位系統的長度安置的可移動伸長部 件實現的,其具有阻擋開口的遠端。通過阻擋開口且不固定地限制植入物,植入物保持根據 植入物界面界定的限制而自由移動,所述移動包含與定向系統的軸相比在軸向和徑向方向 上的移動、圍繞植入物的軸的旋轉移動,以及將植入物安置成與定位系統的軸相比成一角 度的角移動。此外,通過阻擋開口且不直接限制植入物,植入物界面與植入物之間的接觸最 小化。治療植入物可以是可由定位系統保持和定位的任何植入物。植入物由具有與植入 物嚙合的延伸件的植入物界面保持。所述延伸件可以是植入物制成時植入物的一部分、制 成的植入物的經修改部分,或在初始制造之后附接到植入物。所述延伸件提供安置于與植 入物主體相距一距離處的末端,且通過緊固延伸件的末端而允許植入物界面嚙合并緊固植 入物。然而植入物主體本身沒有連接到植入物界面。延伸件的末端優選是球,但可采用其 它形式。定位系統便利了球和植入物的不受阻礙的旋轉,進而避免由于系統向目標部位的 移動而使賦予系統的能量突然或不受控制地釋放。植入物和球的自由旋轉允許比現有系統 更輕柔地從目標部位處的微導管部署植入物,現有系統具有剛性或者部分或完全限制植入物與傳遞系統之間的移動和旋轉的連接件,且所述自由旋轉還減小在目標部位部署和定位 植入物期間施加于血管系統的力。植入物界面還有利地提供球在所述植入物界面的腔內的不受限的軸向移動。球在 腔內的移動有關于腔的縱向長度和與植入物嚙合且安置在腔中的桿的長度。當植入物和定 位器均在遠側方向上推進時,對植入物表面的摩擦將引起球軸向移動到腔中的極限近側位 置,且植入物的近側表面將對接定位器的遠側表面。當定位器在近側方向上推進時,對植入 物表面的摩擦將引起球向遠側移動到腔中的極限遠側位置,且在定位器與植入物之間將存 在最小摩擦接觸或沒有摩擦接觸。與球在腔中的軸向移動有關的不同摩擦特性以及植入物 與植入物界面之間的接觸程度向定位系統提供“摩擦推動”和“無摩擦拉動”,其對操作者是 有吸引力的,因為其提供與系統的移動有關的額外觸覺感覺。球在腔中的軸向移動有利地允許植入物呈與定位器的軸相比成角度的定向,且圍 繞球鉸接或樞轉。成角度的定向和鉸接有利地幫助在植入物移動穿過微導管時釋放和卸下 植入物中或植入物與定位器之間的勢能或彈簧力。定位器還有利地捕捉或重新捕捉已定位在目標部位或接近目標部位的植入物。致動器界面向操作者提供當植入物由定位系統定位時控制植入物移動以及以機 械方式控制植入物與植入物界面的選擇性嚙合和脫離的能力。致動器界面通過提供操作者 可施加控制的表面而控制植入物的移動,使得操作者的控制動作通過定位器準確地傳遞到 植入物界面和植入物。致動器界面提供定位器的相對剛性的近端,其將操作者施加于致動 器界面的軸向引導和旋轉力傳遞到定位系統的相對柔性遠端,其中由于定位系統的彎曲和 扭轉帶來的損失最小。致動器界面用滑動機構提供對植入物與植入物界面的嚙合和脫離的 控制,所述滑動機構在嚙合與脫離定向之間可控制且可預測地移動植入物界面。致動器界 面還連接到允許操作者可控制且可預測地移動滑動件的致動器。另外,致動器界面通過在 遠側向前位置中安置戶滑動件而建立并維持植入物界面的壓縮偏置,使得植入物界面保持 在嚙合定向中。致動器提供與致動器界面可移除地嚙合并引起致動器界面的可控制且可預測移 動的機構。致動器通過提供一結構以及一棘爪和砧而實現此功能,所述結構將外管保持在 相對于致動器主體的固定位置,所述棘爪和砧夾住滑動件并在近側方向上以預定力將滑動 件拉動預定距離,且接著與滑動件脫離以允許與致動器脫離。致動器還提供一種設計,其允 許操作者將致動器牢固地保持在適當位置以便維持定位器相對于目標部位的位置,且允許 操作者以最小化定位器的移動的受控方式來利用致動器。為了最小化對操作者需要的力并減少儀器組件故障的可能,定位系統有利地實現 改進的可推動性。施加于定位器的近端的力轉換成定位器的遠端處的相等或接近相等的 力。定位系統還通過減小繩索與定位器之間以及定位器與微導管之間的摩擦而有利地實現 改進的可推動性。通過減小定位系統的經受最大彎折度的部分處的平均摩擦系數而實現有 利的力傳遞比率。這是通過優選選擇定位系統的經受最大彎折度的部分處的配合表面的特 定材料和表面特性而實現的。定位系統通過優選地提供位于定位器的近側部分的相對剛性結構、位于定位器的 遠側部分的相對柔軟結構以及在定位器中部的提供近側部分與遠側部分之間的柔性改變 的過渡區而實現適當的柔性水平。定位器的近側部分優選地提供沿著定位器的此區段的長度幾乎保持恒定的柔性(或硬度)。近側部分的接近恒定的柔性通過使用管結構而實現。遠 側部分和過渡區用對增加柔性的管結構的結構修改、沿著遠側方向上管結構的長度的那些 結構修改的程度增加以及由加強結構向定位器提供的結構支撐的組合來實現柔軟度。遠側 部分的柔性沿著此區段的長度增加,其中最大柔軟度在接近或位于定位器最遠端處實現。 近側部分的接近恒定的柔性也通過定位器的完全封閉管結構而不是使用削薄來實現。遠側 部分和過渡區的可變柔性特性通過具有削薄的管、在遠側方向上沿著管的長度的削薄的程 度增加以及由定位器管套管向定位器提供的結構支撐的組合實現。定位系統通過利用具有適合于經受曲折路徑的定位器的可變摩擦系數、強度和柔 性的材料和表面而實現具有適當輪廓或大小的機械操作植入物嚙合與脫離系統。定位器的 遠端的外徑足夠小以到達目標部位,同時允許從機械系統適當操作植入物界面從而將植入 物界面連接到定位系統的近端。定位器通過在植入物界面界定的限制內允許植入物相對于定位器不受限的移動 而避免或最小化在定位器與植入物之間的界面處形成與疲勞有關的應力。植入物界面應力 的形成被最小化或避免是因為球、桿和植入物能夠與定位系統的軸相比在軸向和徑向方向 上移動,圍繞桿或植入物的軸旋轉,以及成角度移動,使得植入物與定位系統的軸相比成一 角度。定位系統不需要準備線圈分離機構的額外步驟,因為當從封裝移除時且在插入病 人身體之前定位器和植入物已在嚙合定向中。定位器和植入物因此提供準備好在封裝外使 用的系統。定位系統還提供分離機構的致動與植入物與傳遞系統的分離之間的直接連接, 而無需必須起始并完成以實現線圈分離的中間過程。定位系統因此實現快速的準備和/或 分離時間,其表示封裝的打開與植入物部署之間的短時間周期。定位系統可在沒有與線圈 分離機構的準備有關的延遲的情況下準備好以供使用,且可實現植入物與定位系統的分離 而沒有由必須起始并完成以實現分離的中間過程引起的延遲。此類延遲的去除以及分離機 構的連接提供了允許在目標部位快速且有效部署植入物的系統。準備定位系統所需的時間 長度的縮短有利地增加了程序的效率,因為不需要線圈分離機構準備步驟,進而允許醫師 在侵入式醫療程序期間專注于其它任務。減少的部署時間有利地允許縮短侵入式醫療程序 的長度,因為不需要時間用于分離機構實現線圈分離。短部署時間還允許在分離之后立即 移除擴展定位器,且允許在給定的時間間隔中插入并定位下一植入物。


附圖并入本文中且構成本說明的一部分,

本發明的示范性實施例,且連 同上文給出的一般描述和下文給出的詳細描述用以解釋本發明的特征。圖IA是定位系統的平面圖和示范性植入物的平面圖。圖IB是圖IA的一部分的較近視圖。圖2A是圖IA的定位系統在人體內的平面圖。圖2B是圖2A的一部分的較近視圖,其展示定位系統的部分橫截面和在人體內一 位置中的示范性植入物。圖2C是圖2A的一部分的較近視圖,其展示定位系統的部分橫截面和在人體內另 一位置中的示范性植入物。
圖3是圖1中說明的實施例的定位器的平面橫截面圖和示范性植入物的一部分的 平面圖。圖4是圖3的定位器和示范性植入物的等距視圖,其中以部分四分之一截面展示 定位器。圖5A是圖3的實施例的定位器管的平面圖。圖5B是圖5A的一部分的橫截面圖。圖5C是圖5A的另一部分的橫截面圖。圖5D是圖5A的定位器管的等距視圖。圖6A是另一實施例的植入物界面的平面橫截面圖和示范性植入物的一部分的平 面圖。圖6B是圖6A的植入物界面的等距視圖,其中以部分四分之一截面展示植入物界面。圖7A是圖3的定位器和植入物的部分的等距視圖,其中定位器在嚙合定向中,且 以部分四分之一截面展示定位器。圖7B是圖3的定位器和植入物的部分的等距視圖,其中定位器在脫離定向中,且 以部分四分之一截面展示定位器。圖8A是圖7A的定位器的平面橫截面圖和植入物的平面圖。圖8B是圖7B的定位器的平面橫截面圖和植入物的平面圖。圖8C是圖3的定位器和植入物的部分的平面橫截面圖,其中植入物從定位器移除。圖9是又一實施例的植入物界面的等距視圖和示范性植入物的部分等距視圖。圖10是圖9的植入物界面的平面橫截面圖和植入物的部分平面圖。圖IlA是圖8A的植入物界面的橫截面圖。圖IlB是圖IlA中說明的實施例的替代植入物界面。圖IlC是圖IlA中說明的實施例的另一替代植入物界面。圖12是圖3的實施例的一部分在一個定向中的平面橫截面圖。圖13是圖3的實施例的一部分在另一定向中的平面橫截面圖。圖14是圖3的定位器的替代實施例的平面橫截面圖和圖3的植入物的平面圖。圖15是圖14的橫截面圖。圖16是圖15中說明的實施例的替代方案的橫截面圖。圖17A是替代植入物的平面圖。圖17B是另一替代植入物的平面圖。圖18是圖3的致動器界面的另一實施例的平面橫截面圖。圖19是圖3的致動器界面的又一實施例的平面橫截面圖。圖20A是圖3的致動器界面的又一實施例在第一定向中的平面橫截面圖。圖20B是圖3的致動器界面的又一實施例在第二定向中的平面橫截面圖。圖21A是圖3的致動器在停用位置中的平面部分橫截面圖。圖21B是圖3的致動器在啟動位置中的平面部分橫截面圖。圖22A是圖21A的致動器的一部分的等距部分橫截面圖。
圖22B是圖21B的致動器的一部分的等距部分橫截面圖。圖23A到23C說明現有系統以及圖3和4中說明的定位器的柔性分布。圖對是圖1的定位系統的另一實施例的平面圖,其具有部分橫截面圖以及優選植 入物的部分橫截面平面圖。圖25是圖3的致動器界面的另一實施例的平面橫截面圖。圖26A和26B是圖3的致動器界面和圖21A到22B的致動器的又一實施例的示意 平面圖。圖27是圖3的致動器的另一實施例在啟動位置中的平面部分橫截面圖。圖觀是圖27的致動器的等距部分分解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A和IB說明,定位系統10優選包含由操作者操作的致動器20、與致動器20 嚙合的定位器40以及位于定位器40遠端的植入物界面80。植入物界面80的一部分與植 入物90的互補部分嚙合。在圖IA和IB說明的實施例中,操作者使用導引管或導引導管12來將傳遞管或微 導管14定位于病人的脈管系統中,如圖2A說明。程序涉及將導引導管12通過例如腹股溝 的進入點插入病人的脈管系統,且引導導引導管12的遠端12a穿過血管系統,直到其到達 頸動脈為止。在從導引導管12移除導引線(未圖示)之后,將微導管14插入導引導管12, 且微導管14的遠端1 隨后退出導引導管遠端1 且定位在目標部位16附近,例如病人大 腦中的動脈瘤附近。如圖2B和2C說明,微導管14包含微導管標記物15和15a,其便于用 常用成像系統對微導管14的遠端1 成像,且在說明的實施例中,微導管標記物15和1 由不透輻射的材料制成。在遠端Ha到達目標部位16之后,接著將說明的實施例的定位系 統10插入微導管14以將定位器40遠端處的植入物界面80定位于目標部位16附近,如圖 2C說明。如果過程中正在傳遞植入物90,那么在將定位系統10插入微導管14之前將植入 物90附接到植入物界面80。此植入物傳遞模式在圖2A到2C中說明。通過將微導管標記 物1 安置在目標部位16附近且將微導管標記物15與定位器40中的定位器標記物64對 準來便利于植入物90的傳遞,其中當兩個標記物(標記物15和64)如圖2C說明彼此對準 時向操作者指示植入物界面80處于適當位置以用于將植入物90從定位系統10釋放。在 將植入物90放在目標部位16之后,可通過從微導管14移除定位系統10并以類似于插入 第一植入物90所使用的方法的方式將具有附接的第二植入物90的第二定位系統10插入 微導管14來將第二植入物90放在目標部位16。如果臨床上必要,那么相同程序可用于第 三植入物90和后續植入物。如果植入物90已在病人體內待回收或重新定位,那么將定位 系統10插入沒有植入物90的微導管14中。定位器定位器向操作者提供可控制地移動植入物通過微導管并將植入物適當地定位在 目標部位的能力。定位器提供用于選擇性地與植入物嚙合,同時維持窄輪廓和充分柔性以 導航身體內的曲折路徑而到達目標部位的機械系統。盡管提供小且柔性的輪廓,但定位器 具有充分的強度以允許操作者可控制地移動植入物通過微導管,且與植入物的機械嚙合當 經受目標部位附近的高彎折度時保持起作用且可控制。定位器與植入物的機械嚙合還通過允許植入物旋轉并卸下在植入物移動到目標部位期間引起的任何扭轉力而在整個定位程 序中維持植入物的適當定向。定位器還允許操作者通過將操作者施加的控制適當轉換成目 標部位附近的可預測和響應的移動來控制定位器和植入物的移動。定位器通過提供一種機械植入物嚙合系統實現有利的性能且克服據稱限制現有 系統性能的問題,所述機械植入物嚙合系統允許在保持植入物同時的自由旋轉移動,且其 提供與植入物的最小直接接觸,以便最小化當植入物移動通過微導管時扭轉并旋轉時在定 位器與植入物之間的扭轉力的積累。定位器與植入物之間的接觸經最小化且完全可旋轉, 使得植入物將在其前進到目標部位時維持可接受的定向,同時獨立地反作用于當導航曲折 路徑到目標部位時任何作用于植入物的力。定位器與植入物之間的接觸和扭轉力的最小化 改進了操作者控制定位器的能力,且改進了在目標部位定位植入物的精度。定位器還通過 提供較窄的柔性且可控制的機械植入物嚙合系統而實現有利的性能。定位器通過采用一種 機械植入物嚙合系統而提供窄輪廓,所述機械植入物嚙合系統中植入物當嚙合或脫離定位 器時在軸向方向上移動而不需要植入物的橫向移動。定位器通過使用沿其長度具有變化的 柔性的支撐結構而提供改進的柔性,其中較高的柔性對應于到達目標部位的路徑的較曲折 部分。定位器通過采用以下材料和表面而提供改進的可控制性,所述材料和表面提供相對 于到達目標部位的路徑的彎折度而選擇的摩擦系數,且用于定位器中以便對應于到達目標 部位的路徑的最曲折部分。定位器還通過將操作者施加的控制移動較完全且準確地傳送到 定位器在目標部位處的移動而提供改進的控制。定位器還提供允許機械嚙合或脫離植入物 而不使用液壓、熱、電或化學能的系統。定位器是伸長的柔性結構,其將操作者施加于近端的控制力轉移到遠端處的植入 物界面。如圖3和4說明,定位器40優選包含定位器管42,其為含有內腔44的伸長管。在 定位器管42的近端處是致動器界面46,其具有固定到定位器管42的近端的外管48。外管 48的近端封閉在外管48內滑動的滑動件50的遠端。滑動件50接收繩索52的近端,且當 由操作者移動時拉動或推動繩索52。接近滑動件50的是端焊件51,其連接到繩索52的最 近端。定位器管42的遠端與植入物界面80嚙合且終止于端帽82。端帽82具有端口 84, 內腔44通過端口 84與定位器40的外部環境或微導管14的內部連通,這取決于定位器40 相對于微導管14的位置。端帽82還提供端帽表面83,其與繩索52相對,且防止植入物90 與植入物界面80脫離。如圖M說明,端帽82的在端口 84處的近邊緣優選為磨圓或斜切 的。同樣如圖3和4說明,且如圖5A到5D說明,定位器管42具有中心軸M以及沿定 位器管42的長度延伸的壁56。在定位器管42的近端4 和遠端4 處,壁56是圓周的且 形成圍繞內腔44的完全封閉的管。定位器管42的中間部分58具有針對中間部分58的大 部分長度而削薄的壁56,其中壁56沒有完全以圓周形式圍繞內腔44,如圖5A、5C和5D說 明。“削薄”還可包含位于定位器管42的壁56中的通道或帶圓齒或鑿槽的開口。在中間部 分58的削薄區段60中,壁56僅部分封閉內腔44且形成暴露內腔44的縱向孔口。因為在 中間部分58的削薄區段60中的壁56具有較少材料,所以其當經受使定位器管42的軸M 彎曲的彎曲力或經受使定位器管42圍繞軸M扭轉的旋轉力時比定位器管42的近端和遠 端的完全封閉的壁56更具柔性。壁56的厚度也隨著定位器管42的長度而變化,其中相對 厚的壁56朝向近端4 且相對薄的壁56朝向遠端42b,如圖5B和5C說明。如圖5A和5D說明,削薄區段60中的削薄程度也沿著定位器管42的長度變化,其中較大的削薄朝向定位 器管42的遠端42b而發生。在沿著中間部分58的長度的兩個點62處存在壁56從部分壁過渡到以圓周形式 封閉內腔44的完整壁的區域,類似于定位器管42的近端和遠端中的壁56。在這兩點62之 間是定位器標記物64,如圖3和4說明,其可通過常見成像系統檢測。定位器標記物64具 有比內腔44的內徑大的外徑,以便最大化當用常見成像技術觀看時定位器標記物64的可 見性。兩個點62提供沿著定位器管42的長度的用于定位定位器標記物64的精確位置,且 防止定位器標記物64在組合或使用期間移動。在使用中,定位器標記物64幫助定位器40 與如圖2C說明的微導管標記物15適當對準,且指示定位器40何時相對于微導管14處于 正確位置以用于植入物90的脫離。優選地,將兩個點62中的一者或兩者安置在彼此、與端 帽82、與定位器管42的任一端和/或與例如標記物124的定位器標記物相距預定距離處。 最優選地,所述預定距離在0. 2mm容限內。參看圖3和4,封閉圍繞定位器管42的縱向長度的是定位器管套管66,其向定位 器管42提供滑動外表面,所述滑動外表面幫助定位器管42插入和滑動進入并穿過微導管 14。定位器管套管66增加定位器管42與微導管14的內腔表面之間的潤滑,且增加定位器 管42的結構完整性。尤其有利的是在定位系統10的遠側三分之一處減少定位器管42與微 導管14之間的摩擦,因為此最遠側部分經受引起移動組件之間的額外摩擦的曲折解剖。定 位器管套管66的壁厚度沿著其縱向長度變化,且如圖3最佳說明,與定位器管42的壁56的 變化的厚度相比相反地布置,通常具有朝向定位器管42的遠端42b的相對較厚的壁厚度。 定位器管套管66的壁厚度與定位器管42的壁56的相反布置的厚度的組合提供沿著定位 器40長度的部分的定位器40的恒定外徑,以及與微導管14的內部可滑動嚙合的輪廓。如 圖M說明,定位器管套管66的部分優選符合套管內含有的結構的形狀,進而與在套管66 覆蓋定位器管42的未削薄區段的情況下的較大外徑相比,具有在套管66覆蓋定位器管42 的削薄區段60的情況下的較小外徑。同樣如圖M說明,定位器管套管66優選僅覆蓋定位 器40的遠側半部。如圖M進一步說明,削薄區段60優選包含標識為削薄區段60a、60b和 60c的多個削薄區段,其中削薄區段中的一者或全部安置在彼此、與端帽82、與定位器管42 的任一端和/或與例如標記物124的定位器標記物相距預定距離處。安置在內腔44內定位器管42的內表面上的繩索襯里68封閉繩索52以提供優選 沿著軸討導引繩索52的滑動表面。繩索襯里68還穿過定位器標記物64的內部,從而在 其與定位器標記物64嚙合時直徑減小。有利的是在繩索52的表面與定位器管42之間插 入低摩擦材料,以便減小當在定位器管42內移動時作用于繩索52的摩擦阻力。尤其有利 的是減小定位器管42和繩索52的遠側三分之一處的摩擦,因為這些最遠側部分經受引起 繩索52與繩索襯里68之間的額外摩擦的曲折解剖。繩索52在內腔44內且在繩索襯里68的內腔內從致動器界面46向植入物界面80 滑動。如圖3和4說明,在植入物界面80處,定位器管42封閉固定在定位器管42內部之 內在定位器管42從削薄部分向完全封閉部分過渡處附近的止動件70。止動件70用以導引 和控制繩索52的遠側部分的移動。就在接近止動件70處,繩索52受壓印區域72限制而 不能在定位器管42內進一步向遠處移動,所述壓印區域72是繩索52的一放大部分,其太 大而不能向遠處穿過止動件70的中心內腔。止動件70和壓印區域72的配置允許在遠側方向上抵靠止動件70壓縮偏置繩索52,其幫助將繩索52的遠端組合并維持在遠側向前位 置。繩索52的壓縮可引起繩索52的一部分彎曲并呈鄰近于軸M的位置,且可能抵靠定位 器管42的內表面。更優選地,定位器管42由柔性且足夠強以傳遞操作者在近端向植入物界面80施 加的力的材料制成,例如304不銹鋼海波管(hypotube)、聚合擠壓物、編織擠壓物或具有 0. 010-0. 018英寸外徑和0. 005-0. 012英寸內徑的非伸長聚合材料,其中定位器管42的遠 端的10-60cm長度研磨到0. 008-0. 016英寸外徑以減少圍長并增加柔性。外管48更優選 由304不銹鋼海波管、聚合擠壓物、編織擠壓物或具有0. 012-0. 020英寸外徑、0. 010-0. 018 英寸內徑和l-15cm長度的非伸長聚合材料制成,其配合在定位器管42的近側l_50mm上且 以圓周形式焊接到定位器管42。滑動件50更優選由304不銹鋼海波管段、聚合擠壓物或 鋼合金制成并卷曲到繩索52的近端,其具有0. 010-0. 018英寸外徑、0. 001-0. 016英寸內 徑和l-15cm長度。端帽82更優選由0. 001-0. 005英寸厚的具有0. 008-0. 018英寸外徑和 0. 003-0. 009英寸直徑端口的304不銹鋼、聚合材料或鋼合金保持環制成,其焊接或結合到 定位器管42的遠端。定位器標記物64更優選為不透輻射的鉬/銥或鉬/鎢線圈,其安置在 內腔44中且具有0.008-0. 018英寸外徑、0.005-0. 015英寸內徑和l_6mm長度。定位器管 套管66更優選由聚四氟乙烯(PTFE)或具有0.2或更小摩擦系數的低摩擦聚合材料制成, 其熱收縮到定位器管42的全部或至少最遠側部分上。繩索襯里68更優選由PTFE或其它低 摩擦材料制成且具有0. 002-0. 006英寸內徑和0. 004-0. 008英寸外徑。繩索52更優選是 由金屬或聚合物制成的繩索、線、桿、管、細線或細絲,其具有圓形橫截面和0. 001-0. 005英 寸外徑。止動件70更優選由304不銹鋼、聚合擠壓物、編織擠壓物或具有大約0. 001-0. 012 英寸內徑的非伸長聚合材料制成,且焊接到定位器管42的內部。壓印區域72更優選具有 0.0015-0. 0120英寸寬度。接近止動件70的繩索52的長度(例如,定位器管42的近端與 止動件70的近端之間)更優選比鄰近于繩索52長度的結構的相應長度(例如,對應于繩 索52長度的定位器管42的長度)稍長0. 001-0. 040英寸,進而壓縮偏置繩索52,使得其維 持壓印區域72抵靠止動件70,直到繩索52在近側方向上移動為止。最優選地,定位器管42由304不銹鋼海波管制成且具有0. 012英寸外徑和0. 007 英寸內徑,且定位器管42的50-60cm長度的遠端研磨到0.010英寸外徑以減少圍長并增加 柔性。外管48最優選由具有0. 016英寸外徑、0. 0122英寸內徑和6cm長度的304不銹鋼海 波管制成,其配合在定位器管42的近側5mm上并以圓周形式焊接到定位器管42。滑動件 50最優選由304不銹鋼海波管段制成,其卷曲到繩索52的近端,其具有0. 012英寸外徑、 0. 003英寸內徑和4cm長度。端帽82最優選為0. 002-0. 003英寸厚的具有大約0. 010英寸 外徑和大約0. 0043英寸直徑端口的304不銹鋼保持環,其焊接到定位器管42的遠端。定 位器標記物64最優選為不透輻射的鉬/鎢線圈,其安置在內腔44中且具有0. 008英寸外 徑、0. 006英寸內徑和3mm長度。定位器管套管66最優選由PTFE制成,其熱收縮到定位器 管42的大部分長度上。繩索襯里68最優選由PTFE制成且具有0. 003英寸內徑和0. 005 英寸外徑。繩索52最優選是由印度福特韋恩金屬公司(Fort Wayne Metals of Indiana) 出售的304不銹鋼Hyten 繩索,其具有圓形橫截面和0. 00185英寸外徑。止動件70最優 選由具有0. 0022英寸內徑的304不銹鋼制成,且焊接到定位器管42的內部。壓印區域72 最優選具有0. 0028英寸寬度。在定位器管42的近端與止動件70的近端之間的繩索52的長度最優選比定位器管42的相應長度長0. 027英寸,進而壓縮偏置繩索52,使得其維持壓 印區域72抵靠止動件70,直到繩索52在近側方向上移動為止。盡管相對于說明的實施例描述特定材料、尺寸和特性,但應了解替代設計可實現 所描述組件和結構的相同操作目標。舉例來說,為了控制定位器管42的柔性而不是在中間 部分58處的壁56的削薄區段60,壁56可完全或部分封閉內腔44并包含多個狹槽或間隙 來增加壁的柔性。狹槽或間隙可具有完全穿過壁56以形成與內腔44連通的孔的深度,或 狹槽和間隙可具有僅部分進入壁56表面的深度。狹槽或間隙可為縱向且平行于軸M、橫截 或正交于軸M,或與軸M成一角度。替代于狹槽或間隙,壁56可具有部分或完全穿過壁 56的圓形或卵形孔。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壁56的中間部分58可具有沿著中間部分58的長 度的全部或部分的螺旋切口以增加壁的柔性。在又一替代方案中,中間部分58中的壁56 的全部或部分的厚度可減小以增加柔性。在又一替代方案中,替代于管或削薄管,定位器管 42可具有一系列管和/或部分管,其與所述管和/或部分管之間的加強部件縱向對準。同 樣,端帽82可由界定端口 84的部分或整體圈、環或孔眼替代,且/或由安置在距定位器管 42某一距離處的加強部件承載。在另一替代方案中,替代于端帽82,定位器管42的遠端可形成為具有端卷曲圓錐 形狀或圓頂形狀以減小定位器管42的遠端的直徑并形成端口 84,且還形成與繩索52和植 入物90嚙合以防止植入物90與植入物界面80脫離的表面。圖6A和6B說明替代方案,其 中端帽82由端圓頂81替代,端圓頂81由定位器管42的遠端卷曲而制成。 在又一替代方案中,替代于定位器管套管66,定位器管42的外部或微導管14的內 部可涂有潤滑材料或潤滑劑。而且,替代于安置在內腔44的內表面上,繩索襯里68可安置 在繩索52的一部分上。在另一替代方案中,繩索52的外部或內腔44的內表面可涂有潤滑 材料或潤滑劑。在又一替代方案中,替代于壓印區域72,在壓印區域72的位置處繩索52的外徑可
通過將一襯套固定到繩索52而制成為大于止動件70的內腔。在另一替代方案中,替代于
修改在壓印區域72處繩索52的尺寸以限制其穿過止動件70的內腔的遠側移動,繩索52
可改為具備彎曲或扭曲,其阻止繩索52向遠側移動到止動件70的內腔中。又一替代方案
是通過粘合劑將繩索52固定到遠側向前位置,所述粘合劑可在繩索52經受充分的力時破 m農。將繩索52的一部分維持在遠側向前位置、位于壓印區域72處及其替代方案的壓 縮偏置布置的另一方面是定位器管42必須充分強以維持所述布置,使得繩索的遠端不離 開其接近端口 84的位置,或允許球96過早從腔86釋放。優選地,定位器管42可當經受大 于3牛頓的伸長力且更優選大于2牛頓的伸長力時維持繩索52相對于端口 84的位置。植入物界面植入物界面允許操作者以機械方式控制植入物與定位器的嚙合和脫離,且允許定 位器以最少接觸植入物的方式保持植入物,其允許在運動的所有方向上以及旋轉地移動, 且允許植入物當嚙合和脫離植入物界面時軸向移動而不會徑向移動。植入物界面通過保持 與植入物嚙合的部件而提供對植入物的嚙合和脫離的機械控制。通過定位系統中的開口將 所述部件引入植入物界面,且通過至少部分或完全阻擋開口而保持在植入物界面處,以便 物理上防止部件通過開口往回完全退出。阻擋是用沿著定位系統的長度安置的可移動伸長部件實現的,其具有阻擋開口的遠端。通過阻擋開口且不固定地限制植入物,植入物保持根 據植入物界面界定的限制而自由移動,所述移動包含與定向系統的軸相比在軸向和徑向方 向上的移動、圍繞植入物的軸的旋轉移動,以及將植入物安置成與定位系統的軸相比成一 角度的角移動。此外,通過阻擋開口且不直接限制植入物,植入物界面與植入物之間的接觸 最小化。如圖3和4說明,繩索52優選安置在植入物界面80處。繩索52的遠側尖端88 定位在端帽82的端口 84中,使得其在繩索52處于其在定位器管42中的最遠側推進位置 時部分阻擋端口 84。遠側尖端88優選可變形以使得其可從定位器管42的軸M偏移并在 端口的邊緣附近進入端口 84。定位器管42、端帽82和止動件70的遠側表面界定植入物界 面80內的腔86。繩索52優選具有分別在圖7A和7B中說明的嚙合和脫離定向。在圖7A說明的嚙 合定向中,繩索52位于其在定位器管42中最遠側推進的位置,其中在說明的實施例中,壓 印區域72對接止動件70。繩索52的遠側尖端88安置在端帽82中的端口 84內,且繩索 52通過致動器界面46維持在嚙合定向中。在圖7B說明的脫離定向中,繩索52已在相對 于定位器管42的近側方向上移動,其中壓印區域72安置在接近止動件70的距離處。繩索 52的遠側尖端88接近端帽82中的端口 84,且不再阻擋或完全阻擋端口 84,且繩索52通過 致動器界面46維持在脫離定向中。在實現脫離定向之后,由桿94承載且與植入物90嚙合 的球96通過端口 84向遠側自由移動,或者定位器管42或整個定位器40可在近側方向上 移動以允許球96退出定位器管42。圖8A、8B和8C中分別說明嚙合定向、脫離定向以及球 96從植入物界面80的退出。如圖M說明,在端口 84處端帽82的近邊緣優選磨圓或斜切 以便于球96從植入物界面80退出。在圖9和10說明的替代實施例中,繩索52的遠側尖端88沒有安置在端帽82的 端口 84中,而是在圖9和10說明的嚙合定向中對接端帽82的近側端帽表面83。遠側尖端 88的直徑或厚度足以在嚙合定向中阻擋端口 84,且遠側尖端88的近側移動從端口 84的近 側邊緣移除阻擋以呈圖7B說明的脫離定向。由于端帽82提供與繩索52的遠側移動相對 的對接端帽表面83,因此可在具有或沒有止動件70和壓印區域72的情況下實現對端口 84 的阻擋,且繩索襯里68可安置為進入植入物界面80更遠,如圖9和10說明。可通過抵靠 端帽82的端帽表面83壓縮遠側尖端88來維持繩索52的壓縮偏置,且可由定位器管42、端 帽82、端帽表面83和繩索襯里68的遠側表面界定腔87。植入物植入物可以是可由定位系統保持和定位的任何植入物。植入物由具有與植入物 嚙合的延伸件的植入物界面保持。所述延伸件可以是植入物制成時植入物的一部分、制成 的植入物的經修改部分,或在初始制造之后附接到植入物。所述延伸件提供安置于與植入 物主體相距一距離處的末端,且通過緊固延伸件的末端而允許植入物界面嚙合并緊固植入 物。然而植入物主體本身沒有連接到植入物界面。在圖IA到IB和2B到4說明的實施例中,植入物90是神經學線圈。圖IA到IB 說明的神經學線圈植入物90展示為在插入微導管14之前處于卷繞定向中,且圖2B到4所 示的神經學線圈植入物90為了簡單起見而展示為截頂形式且安置成與軸M和微導管14 的內部對準(圖2B到4未圖示)。圖2C所示的神經學線圈植入物90展示為處于植入狀態,安置在動脈瘤中。植入物90優選具有在近側方向上與植入物90嚙合的桿94,其中桿 94包含與抗拉伸部件112嚙合的孔眼110,如圖M說明。更優選地,抗拉伸部件112可穿 過孔眼110并纏繞孔眼110以形成結,且最優選地形成套索結。如圖3到4說明,當與植入 物界面80嚙合時,桿94安置在端帽82中的端口 84中且以球96安置成接近腔86中的端 帽82而終止。球96具有小于端口 84的橫截面面積的橫截面面積,其允許當定位器40處 于圖7B說明的脫離定向時球96自由通過端口 84。當處于圖3到4和7A說明的嚙合定向 時,繩索52的遠側尖端88阻擋端帽82中端口 84的一部分,其中端口 84的另一部分由桿 94阻擋。端口 84由遠側尖端88阻擋減小了端口 84的可用面積,使得球96無法通過端口 84。盡管當繩索52處于嚙合定向時受到物理阻擋而不能向遠側通過端口 84,但球96和桿 94以另外方式不受限制且在腔86和端口 84內自由移動和旋轉。而且,球96保持在植入物 界面80處但不連接到定位系統10的任何部分。球96因此在腔86的界限內在任何方向上 獨立于定位系統10而自由移動,且特定來說,在平行于或徑向于定位器管42的軸M的方 向上自由移動、自由移動到植入物90的中心軸相對于軸M成一角度的位置,以及圍繞植入 物90的中心軸自由旋轉。通過說明的實施例而便利的旋轉球96和植入物90的自由度是有利的。據稱在現 有系統中,植入物或植入物的一部分由傳遞系統穩固地保持且不能自由旋轉,且當植入物 和傳遞系統通過微導管向遠側推進到目標部位時,植入物的表面(尤其是某些神經學線圈 的螺旋狀表面)可在沿著微導管的內表面移動時在植入物內引起扭矩。所述扭矩作為壓縮 彈簧中的勢能儲存在植入物本身內以及植入物與傳遞系統之間的連接內。當植入物隨后在 目標部位從微導管出現時,據稱所述勢能可突然釋放并引起植入物不可預測地扭轉并使其 本身放在不合意的位置。定位系統10便利了球96和植入物90的不受妨礙的旋轉,進而避 免了據稱存在于現有傳遞系統中的此問題。植入物90和球96的自由旋轉允許在目標部 位16從微導管14比具有連接件的現有系統更輕柔地部署植入物90,所述連接件為剛性的 或者部分或完全限制植入物與傳遞系統之間的移動和旋轉,且自由旋轉還減小了植入物90 在目標部位16處的部署和定位期間施加于脈管系統的力。植入物界面與植入物之間的關系建立了這些組件中的一些尺寸。植入物界面提供 具有第一開放區域和第二開放區域的開口。植入物提供了延伸件,其通過開口安置在植入 物界面中且具有可穿過第一開放區域但不可穿過第二開放區域的部分(例如球96)。延伸 件的所述部分具有界定結構布置的阻擋尺寸,所述結構布置防止所述部分穿過界定開口處 的第二開放區域的結構。阻擋尺寸還界定允許所述部分穿過界定第一開放區域的結構的結 構布置。此關系可表達如下
第一阻擋第二 等式⑴ 幵放區域7尺寸7開放區域植入物界面和植入物延伸件通過具有以下植入物界面結構而使用此關系形成第 二開放區域小于植入物延伸件的阻擋尺寸以物理上阻礙延伸件的部分通過開口的植入物 界面結構,以及形成第一開放區域大于阻擋尺寸以允許延伸件的部分通過開口的植入物界 面結構。在圖IlA說明的實施例中,等式(1)的原理可應用于通過以下關系使球96的大小與端口 84和繩索52的遠側尖端88的尺寸相關ρ > b > (p-w)等式 O)其中“P”是端口 84的橫截面尺寸,“b”是球96的橫截面尺寸,且“p-w”是端口 84 的橫截面尺寸減去繩索52的遠側尖端88的橫截面尺寸。在說明的實施例中,將等式(2)的 關系應用于具有圓形橫截面的結構。然而應了解,等式(1)的原理可應用于具有非圓形幾 何形狀的結構,例如具有三角形橫截面的桿95或具有非圓形形狀的端口 85和89,如圖15 和16說明。在替代實施例中,球96可用可有效通過未受阻擋端口 84但不通過受阻擋端口 84 的另一結構替代,例如圓盤、鉤子或環結構。同樣,可修改遠側尖端88以僅阻擋端口 84的 選定部分,或更靠近地對接腔86內定位器管42的內表面,以便為球96提供較大空間以自 由旋轉或以另外方式在腔86內移動。在另一替代方案中,遠側尖端88可具有非圓形的橫 截面形狀。舉例來說,如圖IlB說明,遠側尖端88的橫截面形狀可為卵形的,且如圖IlC說 明,遠側尖端88的橫截面形狀可為弓形的。而且在另一替代方案中,桿94可以相對于植入 物90的中心軸成一角度或相對于定位器管42的軸M成一角度而與植入物90嚙合。所說明的實施例有利地提供球96在植入物界面80的腔86內的不受限軸向移動。 球96在腔86內的移動與腔86的縱向長度和將植入物90嚙合到腔86內的桿94的長度有 關。如圖12說明,桿94具有充分的長度以允許球96和植入物90在定位器管42的軸M 的方向上軸向移動。當植入物90和定位器管42兩者在遠側方向上推進時,如圖12說明, 可了解針對植入物90的表面的摩擦將引起球96軸向移動到腔86中的極限近側位置,且植 入物90的近側表面將對接端帽82的遠側表面并使植入物90與定位器管42的軸M對準。 當向遠側推進且植入物90對接端帽82時,存在植入物90與端帽82彼此接觸的輕微摩擦 粘著。當定位器管42或植入物90和定位器管42如圖13說明在近側方向上推進時,還可 了解針對植入物90的表面的摩擦將引起球96向遠側移動到腔86中的極限遠側位置,且在 端帽82與植入物90之間將存在最小摩擦接觸或沒有摩擦接觸。與球96在腔86中的軸向 移動有關的不同摩擦特性以及植入物90與植入物界面80之間的接觸程度向定位系統10 提供“摩擦推動”和“無摩擦拉動”,其對操作者有吸引力,因為其提供與系統的移動有關的 額外觸覺感覺。據稱現有系統不允許植入物的軸向移動,或不提供植入物與傳遞系統之間 的減小或可變的摩擦或無摩擦相互作用,當移動這些現有傳遞系統時向操作者提供較少的 觸覺感覺。而且,球96在腔86中的軸向移動有利地允許植入物90呈與定位器管42的軸M 相比成角度的定向,并圍繞球96鉸接或樞轉。如圖13說明,桿94可安置成與定位器管42 的軸M成角度98,且所述角度98隨著球96接近腔86中的極限遠側位置而增加。所述成 角度定向和鉸接有利地幫助在植入物移動通過微導管14時植入物90中或植入物90與定 位系統10之間的勢能或彈簧力的釋放和卸下。成角度可優選在桿94的中心線與定位器管 42的軸M之間為大約10-50度,且更優選為大約30度。而且,當觀察到植入物90具有與 成像系統成角度的定向時,操作者可容易確定植入物90沒有經歷可能稍后在植入物90放 在目標部位16時釋放的勢能或彈簧力。據稱不允許植入物成角度或鉸接的現有傳遞系統 不向操作者提供此信息。在圖14到15說明的替代實施例中,端帽82的端口 85可以是非圓形或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有利地允許比用圓形端口 84可實現的更大的成角度或鉸接,從而允許桿94的中 心線與定位器管42的軸M之間的角度99。類似地,桿可具有各種橫截面形狀,例如圖16 說明的桿95的三角形形狀,其與互補形狀端口 89介接以便當植入物界面80操作以定向桿 95時維持特定成角度(通過桿95的三角形形狀與端口 89的三角形缺口對準),使得植入 物90安置在特定方向上。可了解,可能必需定位器40的稍微近側移動以維持圖16說明的 桿95與端口 89之間的充分接觸。從圖13到16還可了解,也可通過調節端口 84的內徑或 通過調節端帽82的厚度來增加或減小角度。具體來說,端口 84的較大內徑將允許桿94呈 較大角度98,且較薄端帽82將允許球96在腔86中呈較遠側位置并允許桿94穿過端口 84 的較大角度。如進一步可了解,可通過控制桿94的長度和橫截面尺寸、端口 84的直徑以及 端帽82的厚度來在植入物界面80的設計中預設所需的成角度。而且,舉例來說,端口 84 可具有圓錐形狀或端口 84的一端比端口 84的另一端寬的形狀,使得桿94可呈相對于定位 器40的較大或預設角度。所說明的實施例的定位系統10還有利地捕捉或重新捕捉已定位在或接近目標部 位16的植入物90。如在圖8A到8C的反向次序(以8C到8B到8A的次序)中可了解,在 圖8B和8C的方向箭頭反向時,定位器管42可通過微導管14 (沒有植入物90)向遠側推進 而到達已定位在目標部位16處的植入物90,或者如果植入物90剛從植入物界面80釋放, 那么可操縱定位器管42使其接近剛釋放的植入物90。如從圖8C還可了解,端帽82可在球 96上移動使得球96通過端口 84并進入植入物界面80的腔86,且繩索52的遠側尖端88 可向遠側推進以阻擋端口 84而保持球96并呈嚙合定向。植入物90接著可移動或整體從 目標部位16撤回。在替代實施例中,球96和端帽82可由可用標準成像技術成像的材料制 成,例如不透輻射的材料,以便幫助相對于球96定位端帽82。當經修改以包含球96或桿94與球96的組合時適合用于傳遞系統10的市售栓 子線圈包含可從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普利茅斯市(Plymouth,Minnesota USA)的EV3公司購 買的SapphireTM、NXTTM和Nexus 栓子線圈。盡管所說明的實施例的植入物90是神經學線 圈,但植入物90可以是可用導管插入的任何植入物,例如圖17A說明的展幅器或展幅移植 器90a或圖17B說明的栓子過濾器90b。當經修改以包含球96或桿94與球96的組合時適 合用于傳遞系統10的市售展幅器包含可從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普利茅斯市的EV3公司購買 的 htraCoil 、htraMent 、ParaMount 、PRIMUS 和 PROTEGE ⑧展幅器。當經修改以 包含球96或桿94與球96的組合時適合用于傳遞系統10的市售栓子保護裝置是可從美國 明尼蘇達州的普利茅斯市的EV3公司購買的SpideRX 栓子保護裝置。致動器界面致動器界面向操作者提供當植入物由定位系統定位時控制植入物移動以及以機 械方式控制植入物與植入物界面的選擇性嚙合和脫離的能力。致動器界面通過提供操作者 可施加控制的表面而控制植入物的移動,使得操作者的控制動作通過定位器準確傳遞到植 入物界面和植入物。致動器界面提供定位器的相對剛性的近端,其將操作者施加于致動器 界面的軸向引導和旋轉力傳遞到定位系統的相對柔性遠端,其中由于定位系統的彎曲和扭 轉帶來的損失最小。致動器界面用滑動機構或滑動件提供對植入物與植入物界面的嚙合和 脫離的控制,所述滑動機構或滑動件在嚙合與脫離定向之間可控制且可預測地移動植入物 界面。致動器界面還連接到允許操作者可控制且可預測地移動滑動件的致動器。另外,致動器界面通過在遠側向前位置中安置滑動件而建立并維持植入物界面的壓縮偏置,使得植 入物界面保持在嚙合定向中。向遠側抵靠止動件70的近端按壓壓印區域72的繩索52的壓縮偏置優選建立在 致動器界面46處。在圖3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器管42的近端通過圓周焊接固定到外管 48。滑動件50從外管48的近端可滑動地配合到外管48的內腔中。接著在遠側方向上預 加載或偏置繩索52以抵靠止動件70在壓印區域72中產生繩索52中的壓縮,且滑動件50 在預加載時用點焊件49點焊到外管48,以將滑動件50和外管48臨時固定在一起并將植入 物界面80維持在嚙合定向中。當需要脫離定向時,操作者在近側方向上相對于外管48可 滑動地移動滑動件50,其使用的力足以破壞點焊件49并釋放滑動件50,使得其可在外管48 內移動。更優選地,需要在大約200到500克范圍內的張力來破壞點焊件49,且極少或沒有 微粒物質隨著點焊件49的破裂而釋放。如圖24說明,外管48優選包含可由致動器的操作 者觀看的帶105,其指示何時致動器在箭頭106的方向上適當插入致動器20。具體來說,當 外管48插入致動器20時,當標記物105完全在致動器20內且不再可由致動器的操作者看 到時,指示正確的插入深度,如圖26A和26B說明。或者,繩索52在定位器40內的偏置、固定和移動可用多種設計實現。滑動件50可 螺紋連接和容納到外管48的相應螺紋中,其中滑動件50通過螺紋相對于外管48軸向保持 在適當位置,且滑動件50的偏置和移動由滑動件50相對于外管48的旋轉移動控制。在另 一替代方案中,替代于點焊件49,繩索52的偏置和滑動件50的固定可用通過穿過外管48 和滑動件50的共同孔而配合的可移除鎖定銷來實現,所述外管48和滑動件50通過粘合劑 臨時固定在一起或者所述銷可以通過與當使點焊件49破裂時施加的力相似的力而破裂或 彎曲。滑動件50也可通過外管48中的可變形卷曲臨時固定在適當位置,所述可變形卷曲 抵靠滑動件50的外表面按壓外管48,以使滑動件50相對于外管48保持在適當位置。在圖18說明的另一替代實施例中,滑動件50用圓周焊件74而不是點焊件49固 定到外管48,且端焊件51用端帽75替代,所述端帽75類似于植入物界面80處的端帽82, 但具有以類似于點焊件49的點焊件77將繩索52臨時固定到端帽75的端口 76。繩索52 的最近端安置成接近端口 76。點焊件77將繩索52緊固到端帽75并將定位器40維持在嚙 合定向中,直到預定的足以使點焊件77破裂的近側引導的力施加于繩索52的最近側部分 為止。或者,端帽75和點焊件77可用棘輪機構替代,所述棘輪機構控制或限制繩索52在 遠側方向上的移動以維持嚙合定向,且允許在繩索52通過與使點焊件77破裂所需的力類 似的預定力而在近側方向上被拉動之后繩索52在近側方向上的移動。在圖19說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替代于點焊件49,滑動件50用圓周焊件74連接到 外管48。繩索52沿著軸54在定位器管42的近端的整個長度上保持在定位器管42的中 心,其中繩索52的近端完全封閉且通過滑動件50、定位器管42和繩索襯里68保持在軸54 的位置中。在圖19的實施例中,定位器40的近端的外部組件彼此固定,但內部繩索52保 持沿著軸54可滑動地安置(在其固定于端焊件51的繩索52的最近端處除外)。致動器 界面46具有充分的長度,使得操作者可圍繞圓柱形物體(未圖示)保持和彎曲致動器界面 46,所述物體例如為操作者的手指或具有預定直徑的圓柱形物體。當致動器界面46保持抵 靠并纏繞圓柱形物體時,迫使繩索52符合弓形路徑,所述路徑具有比由定位器管42和外管 48的與圓柱形物體對接的外表面界定的相應弓形路徑的半徑大的半徑,如從圓柱形物體的中心所測得。可了解,繩索52圍繞圓柱形物體的弓形路徑長于定位器管42和外管48的與 圓柱形物體對接的外表面處的相應弓形路徑,其致使在不使用致動器20的情況下繩索52 相對于致動器界面46 (且相對于端帽82)在近側方向上的移動(和遠側尖端88的移動)。 定位器管42的近端必須纏繞圓柱形物體以引起遠側尖端88的充分移動并實現脫離定向的 適當纏繞次數可針對各種大小的定位系統10通過反復試驗確定或計算。在圖18說明的實 施例的另一替代方案中,可省略外管48和滑動件50,且定位器管42和繩索52兩者可直接 嚙合端焊件51。在圖20A和20B說明的實施例中,外管48封閉安置在外管48內且圍繞滑動件50 和定位器管42的襯套101、102和103。如所說明,襯套101用位于外管48的近端處的圓周 焊件固定到外管48的內表面,且滑動件50可滑動地安置在襯套101的內表面內但用位于 襯套101的近端處的點焊件104臨時固定到襯套101。點焊件104的作用類似于圖3說明 的實施例中描述的點焊件49。襯套102可滑動地安置在外管48內,且滑動件50的遠端安 置在襯套102內并用位于滑動件50的遠端處的圓周焊件固定到襯套102。襯套103用位 于外管48的遠端處的圓周焊件固定到外管48的內表面,且定位器管42的近端安置在襯套 103的內表面內并用位于襯套103的遠端處的圓周焊件固定到襯套103。與其它實施例相 同的特征不再次標識。當植入物界面80在嚙合定向中時,滑動件50安置在外管48內的遠側位置,且通 過點焊件104臨時保持在適當位置,如圖20A說明。當操作者需要時,將預定的力在相對于 外管48的近側方向上施加于滑動件50,且使點焊件104破裂以釋放滑動件50使其在襯套 101內的近側方向上可滑動地移動。操作者接著將滑動件50移動到圖20B說明的近側位 置,其對應于植入物界面80處的脫離定向。滑動件50通過襯套102與襯套101之間的干 涉而保持在外管48中,進而防止從外管48移除滑動件50。在替代方案中,襯套102可由滑 動件50的擴口遠端替代,所述擴口遠端具有比襯套101的內徑大的外徑。在另一替代方案 中,襯套101可由外管48的卷曲近側區段替代,所述卷曲近側區段具有比襯套102的外徑 小的內徑,且點焊件104可改為將外管48的近端臨時固定到滑動件50的外部。在又一替 代方案中,卷曲可就在襯套101的遠側添加到外管48,以建立將阻礙襯套102的近側移動的 對接表面。在圖24說明的又一實施例中,外管48優選具有卷曲120,其形成直徑比滑動件50 一部分的外徑小的內表面,使得當滑動件在近側方向上移動時,邊緣122對接由卷曲120形 成的內表面且停止滑動件50的進一步近側移動。同樣如圖24說明,定位器42優選包含位 于套管126上的一個或一個以上標記物124,其優選為熒光安全(fluoro-safe)標記物。圖 25說明作用類似于圖24的實施例的另一實施例。與其它實施例相同的特征不在圖24和 25中再次標識。致動器致動器提供與致動器界面可移除地嚙合并引起致動器界面的可控制且可預測移 動的機構。致動器通過提供一結構以及一棘爪和砧而實現此功能,所述結構將外管保持在 相對于致動器主體的固定位置,所述棘爪和砧夾住滑動件并在近側方向上以預定力將滑動 件拉動預定距離,且接著與滑動件脫離以允許與致動器脫離。致動器還提供一種設計,其允 許操作者將致動器牢固地保持在適當位置以便維持定位器相對于目標部位的位置,且允許操作者以最小化定位器的移動的受控方式來利用致動器。如圖1說明,定位器40的近端優選與致動器20的遠端嚙合。如圖21A到22B說 明,致動器20包含主體21、接收器區段22、棘爪23、砧M、滑動件返回彈簧25、滑動框架沈 以及夾鉗27。主體21優選為管狀的且為滑動框架沈的近側部分^a、接收器區段22和滑 動件返回彈簧25提供支撐。夾鉗27封閉主體21的一部分,其具有兩個尖頭,操作者在操 作致動器20時在近側方向上拉動所述尖頭。夾鉗27通過主體21中的狹槽四固定到徑向 穿過夾鉗27的銷觀,且固定到滑動框架近側部分^a。滑動框架近側部分26a也通過滑動 件返回彈簧25可移動地連接到主體21的近端。如從圖21A到22B可了解,滑動框架沈、夾 鉗27和銷觀固定到彼此且當操作者抓住夾鉗27的兩個尖頭和主體21的近端并在相對于 主體21的遠側方向上將夾鉗27從圖21A說明的位置可滑動地移動到圖21B說明的位置時 作為一體而移動。圖21A和22A說明處于允許將致動器界面46插入致動器20的停用位置的致動器 20。圖21B和22B說明處于啟動位置的致動器20,其中滑動件50已在相對于外管48的近 側方向上被拉動以引起植入物界面80從嚙合定向移動到脫離定向。如圖21A和22A說明,主體21優選為管狀的,且具有連接到接收器區段22的遠端 和可滑動地含有部分圓柱形滑動框架沈的內腔。接收器區段22具有包含漏斗的遠側表面, 所述漏斗引導致動器界面46插入中心內腔31。中心內腔31具有沿著中心內腔31的長度 彼此鄰近的對應于滑動件50和外管48的外徑的兩個內徑,和位于兩個直徑之間當對接外 管48的近端時充當止動件的邊緣。中心內腔31的邊緣限制了致動器界面46在插入中心 內腔31時的近側移動,且定向滑動件50使得其安置在從中心內腔31到棘爪23與砧M之 間的預定位置的近側方向上。主體21的近端具有含有處于壓縮的滑動件返回彈簧25的封 閉端。主體21的封閉端還提供一表面,操作者可在移動夾鉗27的尖頭時將所述表面保持 在適當位置以將致動器20從停用位置改變到啟動位置。滑動件返回彈簧25還用以在一旦 操作者釋放夾鉗27的尖頭時就將致動器20返回到停用位置。接收區段22還包含固定在徑向引導到接收區段22中且進入中心內腔31的通道 中的制動器32。制動器32包含定位在通道中的球,其通過內部彈簧而偏向中心內腔31。 制動器32的球的一部分由內部彈簧壓入中心內腔31,且當致動器界面46插入中心內腔31 時,球按壓抵靠外管48的外表面且將外管48以摩擦力保持在中心內腔31中。滑動框架沈可滑動地安置在主體21的內部。滑動框架沈的近側部分26a經大 小設計以符合主體21的內表面,從而在主體21內對準并導引滑動框架沈的移動。滑動框 架沈在主體21中由滑動件返回彈簧25偏置以在遠側方向上移動。滑動框架沈的遠側部 分^b與近側部分^a嚙合(在圖21A到22B中呈現的橫截面圖中的棘爪23和砧M之 后)并對接接收器區段22的近側表面,且提供平行于且鄰近于接近中心內腔31安置的滑 動件50的部分的大體平坦的表面。滑動框架遠側部分由從圓柱形滑動框架近側部分 26a延伸的兩個相對部件組成,其中每一部件安置在棘爪23和砧M的相對側上,以將棘爪 23、砧M和棘爪彈簧30保持在所述兩個相對部件之間的適當位置。在圖21A到22B中呈 現的橫截面圖中,僅說明滑動框架遠側部分26b的兩個相對部件的最后部(所呈現視圖的 最后部)。鉸鏈33也安置在滑動框架遠側部分^b的平坦表面上(滑動框架遠側部分26b的兩個相對部件之間)并與棘爪23嚙合,且棘爪彈簧30將棘爪23的近端圍繞鉸鏈33可 旋轉地偏置遠離滑動框架近側部分26a,并抵靠接收器區段22的近端按壓棘爪23的近端。 砧M由滑動框架遠側部分^b的平坦表面承載(滑動框架遠側部分^b的兩個相對部件 之間),且在圖2IA和22A說明的停用位置中,在棘爪23與砧M之間維持一空間,其足以允 許將滑動件50插入在棘爪23與砧M之間。參看圖21B和22B,當滑動框架沈在相對于主體21的近側方向上且遠離接收區段 22移動預定距離時,棘爪23和砧M也移動,因為其嚙合到滑動框架遠側部分^b。滑動框 架沈的近側移動還引起棘爪23的近端由于處于壓縮的棘爪彈簧30的偏置而圍繞鉸鏈33 旋轉,且引起棘爪23的遠端抵靠砧M按壓滑動件50,進而夾住并緊固滑動件50。現緊固 在棘爪23與砧M之間的滑動件50通過滑動框架沈的近側移動而在近側方向上被拉動, 同時外管48通過邊緣而保持在接收器區段22的中心內腔31內,進而引起點焊件49破裂 并將植入物界面80移動到脫離定向。如圖21B和22B說明,滑動件50最終在相對于外管 48的近側方向上移動了與砧M和滑動框架沈在相對于主體21和接收器區段22的近側方 向上行進的距離幾乎相同的距離。更優選地,接收器區段22由聚碳酸酯或ABS制成,且棘爪23、砧M、滑動件返回彈 簧25和棘爪彈簧30由鋼制成。同樣更優選地,接收器區段22的漏斗是具有10-120度角 度的圓錐,且中心內腔31具有0. 010-0. 030英寸的直徑以容納外管48和0. 006-0. 026英 寸的直徑以容納滑動件50。最優選地,接收器區段22由聚碳酸酯制成,且棘爪23、砧M、滑動件返回彈簧25 和棘爪彈簧30由不銹鋼制成。同樣最優選地,接收器區段22的漏斗是具有30度角度的圓 錐,且中心內腔31具有0. 018英寸的直徑以容納外管48和0. 014英寸的直徑以容納滑動 件50。由操作者使用以將致動器20從圖21A說明的停用位置移動到圖21B說明的啟動 位置的操作者操縱的界面表面可用多種替代設計來實施,所述替代設計提供相對于接收器 區段22向近側移動滑動框架沈所必需的結構(即,夾鉗27和安置在夾鉗27上的尖頭可用 替代結構替代,所述替代結構可控制地移動夾鉗27內的內部組件,如圖21A和22B說明)。 在圖1說明的實施例中,且如圖21A到22B說明,致動器20促使操作者按壓致動器20以使 得夾鉗27的尖頭(固定到滑動框架26)相對于主體21的近端(固定到接收器區段22)向 近側移動。在替代實施例中,并非操作者以夾鉗27按壓致動器20,致動器20的內部組件 (即,夾鉗27內的組件)本質上保持相同,但與操作者介接的外部組件適于便利于多種致動 動作,例如擠壓觸發器、滑動開關、轉動輪、推動按鈕或移動杠桿的致動動作。致動器20的 另一實施例說明于圖27和觀中,其中與其它實施例相同的特征不再進行標識。如圖27說 明,主體21由操作者保持,且夾鉗27在近側方向上滑動以將致動器20從停用位置移動到 圖27說明的啟動位置。可推動性大腦的血管系統比從腹股溝(進入病人身體的典型進入點)導向大腦的血管系統 更曲折。安置在病人身體中位于腹股溝與大腦之間的儀器因此在儀器的遠端經歷最曲折的 路徑。此曲折路徑迫使儀器彎曲并使儀器主體經受增加的應力。而且,在儀器內可滑動地 移動的任何滑動部件(例如繩索)在儀器彎曲或曲折時經受抵靠儀器側面的較大摩擦力。這些增加的摩擦力要求儀器的操作者施加額外的力以移動滑動部件通過儀器,且由彎曲或 曲折對儀器形成的增加的應力可引起儀器的永久變形或者是儀器主體或滑動部件的故障。 而且,在儀器主體的遠端處的高摩擦力可阻礙儀器移動穿過導管或繩索移動穿過儀器。艮口, 儀器遠端處的高摩擦力可引起滑動部件或繩索的中間和近側部分扣住,即將滑動部件或繩 索的軸向移動重新引導于不合意的非軸向或徑向方向上而不是所需的軸向方向上,或者在 滑動部件或繩索中形成紐結。為了最小化對操作者需要的力并減少儀器組件故障的可能,定位系統有利地實現 改進的“可推動性”。具體來說,可推動性特征可在于操作者在系統的近端施加于定位器或 繩索的力(“F1”)與在系統的遠端觀察到的力(“F2”)的比率。理想上,當Fl與F2的比 率接近單位一時,此指示施加于近端的力轉換成在遠端處的相等或接近相等的力。如可了 解,定位器或繩索的扣住或紐結將產生并不處于或并不接近單位一的Fl與F2的比率。Fl 與F2的比率也可表示為一百分數,指示在近端處的力是在遠端觀察到的力的某一百分數。 如表1所示,定位系統10優選提供與現有傳遞系統(“Nexus/NXT推動器”,是指與可從美 國明尼蘇達州的普利茅斯市的EV3公司購買的Nexus 和NXT 線圈一起使用的推動器)觀 察到的相比更接近單位一(100% )的可推動性。表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植入物定位系統保持植入物的方法,其包括提供一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包括線圈、貫穿所述線圈延伸的抗拉伸部件、和與所述抗拉 伸部件的近側部分嚙合的近側延伸件;提供一植入物定位系統,所述植入物定位系統包括具有內腔的管、由位于所述植入物 定位系統遠端的壁界定的端口、和在所述內腔中能夠軸向地移動的繩索;通過所述端口將所述近側延伸件插入;將所述近側延伸件定位于與所述端口接近;以及用所述繩索阻擋所述端口以將所述近側延伸件保持于接近所述端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相對于所述植入物定位系統的遠端圍繞所述延伸件的直線軸旋轉所述近側延伸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接近所述端口的區域內移動所述近側延伸件,其中所述定位由所述近側延伸件的端 部承載的球完全接近所述端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近側延伸件的所述移動包括沿由所述植入物定位 系統的遠端界定的軸線方向的軸線運動。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括移動所述植入物的近側表面以使得其對 接所述植入物定位系統的遠側表面。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括移動所述近側延伸件的遠端表面,以使 其對接鄰近所述端口的所述壁。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保持的同時,在一內部腔中移動所述 近側延伸件以使得所述延伸件的軸線與所述植入物定位系統的所述遠端的軸線成一角度; 其中所述定位由所述延伸件的端部承載的所述近側延伸件完全接近所述植入物嚙合孔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角為30度。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括用繩索的遠端阻礙所述近側延伸件通過 所述端口的遠側移動,其中所述阻礙僅接觸所述近側延伸件的遠側表面。
10.一種組合植入物與植入物定位系統的方法,其包括將嚙合所述植入物的延伸件插入由所述植入物定位系統的遠端的壁界定的植入物嚙 合孔口 ;以及用繩索阻擋所述植入物嚙合孔口,所述繩索從所述植入物定位系統的所述遠端向遠側 延伸。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將由所述延伸件的一端承載的嚙合部 件定位成完全接近所述壁。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括緊固所述繩索的所述遠端的位置以臨 時維持對所述植入物嚙合孔口的阻擋。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括緊固所述繩索的所述遠端的位置以臨 時維持對所述植入物嚙合孔口的阻擋。
14.一種用植入物定位系統定位植入物的方法,其包括用繩索將嚙合部件保持為接近由所述植入物定位系統的遠端的壁界定的植入物嚙合 孔口,所述嚙合部件嚙合安置在所述植入物嚙合孔口中的延伸件;在保持所述嚙合部件的同時,向遠側移動所述定位系統以使得所述植入物的近側表面 對接界定所述植入物嚙合孔口的所述壁;以及在保持所述嚙合部件的同時,向近側移動所述定位系統以使得所述嚙合部件的遠側表 面對接界定所述植入物嚙合孔口的所述壁。
15.一種從傳遞管釋放植入物的方法,其包括將繩索和界定管狀壁軸的柔性管狀壁插入所述傳遞管,使得所述管狀壁的遠端安置在 所述傳遞管的遠側,且使得所述管狀壁的近端安置在所述傳遞管的近側,所述管狀壁的所 述遠端具有界定植入物嚙合孔口的遠側壁,其中具有延伸件的植入物安置在所述植入物嚙 合孔口中;在遠側方向上向所述管狀壁的所述近端施加第一軸向力;以及 在所述遠側方向上使所述管狀壁的所述遠端經受至少為所述第一軸向力的90%的第 二軸向力。
16.一種從傳遞管釋放植入物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具有第一標記物的管狀壁的遠端;將繩索穿過所述管狀壁的近端,插入具有第二標記物的伸長部件的遠側部分,一嚙合 部件嚙合到安置在由所述伸長部件的所述遠側部分界定的植入物嚙合孔口中的延伸件; 對準所述第一標記物與所述第二標記物; 移動所述繩索的所述遠端遠離所述植入物嚙合孔口 ;以及 使所述植入物脫離所述伸長部件。
17.一種部署植入物的方法,其包括將繩索的遠端從遠離由管狀壁的遠端界定的植入物嚙合孔口移除,所述繩索在移除之 前安置在所述管狀壁的遠側;以及移動嚙合所述植入物的延伸件的一端穿過所述植入物嚙合孔口,以使所述植入物從所 述管狀壁脫離,以部署所述植入物。
18.一種部署植入物的方法,其包括將繩索的遠端從遠離由管狀壁的遠端界定的植入物嚙合孔口移除;以及 從完全接近所述植入物嚙合孔口的位置移動嚙合部件穿過所述植入物嚙合孔口,以部 署所述植入物。
全文摘要
一種血管內植入物傳遞系統通過將嚙合植入物(90)的嚙合部件保持在接近所述傳遞系統的遠端處的孔口(84)的位置中來運載所述植入物。所述嚙合部件(96)通過阻擋所述嚙合部件移動穿過所述孔口的繩索(52)而保持接近所述孔口。所述嚙合部件自由旋轉且在所述傳遞系統界定的區域內移動,從而允許所述植入物反作用于通過所述傳遞系統的移動而賦予所述植入物的力且植入通過傳遞導管。一旦所述植入物處于所需植入位置,就將所述繩索移動遠離孔口且允許所述嚙合部件移動遠離所述傳遞系統。
文檔編號A61B17/12GK102125451SQ201110054948
公開日2011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17日
發明者勞拉森·查爾斯·威爾伯, 厄爾·霍華德·斯利, 威廉·羅伯特·帕特森, 布里安·邁克爾·斯特勞斯, 托德·杰弗里·休伊特, 拉蒙·托里斯·卡里洛, 文斯·迪維諾, 斯泰西·萊昂·福特, 斯科特·威廉·布倫南, 杰茜卡·梁, 瑪利亞·德耶蘇·桑松, 理查德·斯蒂芬·拜恩, 科·登·巫, 萊斯特·尤金·厄斯特賴希, 賈斯廷·阿特爾·克洛茨, 達雷爾·克里斯托弗·德呂森, 馬克·菲利普·阿什比 申請人:微治療公司
網友詢(xun)問留(liu)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