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貝類養殖的籃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貝類養殖的籃子。本發明適用于在海洋中養殖貝類的領域,并涉及蚌類、海扇類、牡蠣及其它類似水產品的養殖。
背景技術:
飲食方面對于貝類日益增長的需求導致增加產量的需求。已經發展出了用于滿足該需求的工業生產過程。這些養殖方法有時包括使用剛性或柔性的箱型容器,其由帶孔的結構制成,用于水的流動;貝類種子放置在該容器內。
一旦該容器位于外海中,其將被放置在那兒長達一段從3-36個月不等的時間,該時間為貝類成長為可上市尺寸所需的時間。此后,將容器從海洋中收集起來,收獲貝類并將其賣給銷售者。
現有技術包括多種不同類型的容器,主要的不同在于其能夠容納和培育的貝類的形狀和種類。
例如,現有技術中描述了一個已知為“口袋(poche)”的容器,其適于牡蠣肥育;這些蚌類需要大的成長空間,在此情形下其由矩形周長的雙重網構成,其在側部縫制以形成袋子。
這些容器由兩個或多個設置在海底上的支撐物固定在合適位置,以將這些容器保持在海底上方30-40cm處。它們實際上是水平設置的。
為了使貝類恰當地生長,這些容器幾乎每天都需要手工地翻轉;從而它們在使用時是耗費時間的。
另一類似的解決方案是使用剛性的和圓柱形的帶孔的籃子,其豎直穩固地固定在海底上,因此其適于淺水。
這些籃子的空間使得貝類向上生長得過高,產生的形狀不適合于銷售。
而且,顯然,上述籃子僅能用于近海岸,不能用于外海。
另一現有技術由柔性容器構成,技術上稱為“燈籠”,其大致為圓柱形桶狀網。
在燈籠內是一列盤狀元件,其是剛性環,其具有另外的網覆蓋住剛性環下的區域——所有這些形成了用于培育的多個層級。
當秧苗放置在這些層中時,燈籠關閉并被放置在養殖地點。
在貝類的生長過程中,貝類能夠擠滿甚至繞著網生長,這產生的缺點是在收獲時不但會破壞產品,而且會破壞網本身,并有可能影響它們的重新使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用于外海的養殖方法使用柔性容器;現有技術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剛性籃,其為圓柱形,開口很大并且其直徑遠大于其高度。
每個籃子能夠通過使用一個耦連到籃子的軸線上的圓柱形條而彼此堆疊,該籃子具有多個分隔件,這些分隔件將籃子的空間分成四個周向區域。貝類種子放置在每個區域內。
這些籃子在單次擠壓操作中由單次作用的350噸壓力形成。該制造過程制造了具有最大直徑45cm的籃子,其內部每個籃子最多能夠生產5kg的貝類,這使得這些系統產量非常低。
此外,對于制造商而言,籃子的構造在運輸成本和儲存方面也非常不利,因為大量的空間由這些系統所占據。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一種籃子,其具有比市場上目前的這些籃子更大的容積,從而增大貝類產量,而不必使用比現在更大的壓力來制造籃子。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實現一種籃子,其能夠使得運輸成本和倉儲成本最低。
這些目的和優點以及除此以外的更多方面都由本發明所實現,正如所附帶的權利要求
中所表征的那樣。
現在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這些附圖示出了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優選形式。
圖1是本發明的設備的立體圖;圖2是限定用于在水中養殖貝類的籃子的多個部件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構造成一列的多個籃子的直徑剖面。
具體實施方式參照附圖,1整體上表示用于貝類養殖的籃子。
籃子1是直徑遠大于其高度的圓筒體,并且是在其基部具有穿孔的盤狀元件2。孔的平均尺寸為1cm2的量級,這是一個折衷,因為較大的尺寸將不足夠保持種子,而較小的尺寸將對水的流通產生較大的阻礙。
優選地為圓形的盤狀元件2具有中央孔3,在中央孔3的直徑處至少具有一個凹口7,其從該中央孔3的圓周上向外延伸。
在附圖的優選實施方式中,具有四個凹口7位于中央孔3的方位基點處,并且與前一凹口類似地形成。
多個孔8位于中央孔3的外側;這些多個孔8優選地相對于凹口7交錯45°。
多個孔8的每一個孔的中心位于與中央孔3同心的同一圓周上,并具有比中央孔3更大的直徑。
在盤狀元件2的外周附近,具有多個小的周向眼孔9,優選地形狀為方形。
多個徑向形成的眼孔也形成于盤狀元件2上。每個輪輻上可有兩個眼孔,如附圖所示。
在優選實施方式中,多個徑向眼孔10沿著交錯90°的徑向直線形成。
在盤狀元件2的外周上,有多個形成規則接頭的對中元件11,其形成方向為當盤狀元件2水平放置時從盤狀元件2的底平面向下延伸。
作為剛性元件以及幾個籃子1堆疊時的校正邊緣的引導件,在盤狀元件2之下包括至少一對輪輻22,每個輪輻22是直線形的平行六面體形,其豎直尺寸相對于多個對中元件11的豎直尺寸較小。
這一對輪輻22每一個都具有靠近盤狀元件2的中央孔3的第一端22a和終止于盤狀元件2的外徑附近的第二端22b。
在第二端22b處,輪輻22具有楔形的斜坡23,其豎直尺寸差不多等于多個對中元件11的尺寸。
盤狀元件2耦連到至少一個側部容器壁5,以使得籃子1具有杯狀容器的形狀,開口很大并且具有底部和側壁,其具有穿孔使得水能夠在其內部流通。
周邊容器壁5優選地為矩形,并且由柔性塑料制成,當從盤狀元件2分離后變平直。
容器壁5在第一端5a處具有對應于矩形周邊的短側的成形元件18,在相對端5b處具有對應于與前一個相對的短側的引導件19,該導引件19具有與成形元件18相反形狀的構型,從而可耦連到成形元件18。
容器壁5下具有多個鉤17,其能夠借助壓力耦連到盤狀元件2的多個周向眼孔9。
盤狀元件2與至少一個容器壁5形成的空間由壓配合應用到盤狀元件2上的至少一個分隔壁6而分隔成兩個或多個周向區域。
至少一個分隔壁6具有類似于容器壁5的穿孔的構造,其長度等于中央孔3的外周和盤狀元件2的外徑之間的距離,相應于盤狀元件2的半徑。
分隔壁6下具有多個第二鉤20,其通過壓配合可耦連到盤狀元件2的多個徑向眼孔10,并在第一側6a以鉤體21終止,該鉤體形狀為鉤,能夠抵靠住容器壁5,以加強其在籃子1內側上的定位,并且在與第一側6a相對的第二側6b以成形元件18終止,該成形元件18與側容器壁5上的成形元件相同。
支撐轂(hub)耦連到盤狀元件2的中央孔3。
附圖中示出的轂4是單個分離元件,但是在其它實施方式中可以與盤狀元件2制成為一件式。
轂4由具有截頭圓錐形狀的第一管道12和具有截頭圓筒形狀的第二管道13制成。
第一管道12豎直地定向,使得其較小直徑12b比其較大直徑12a高。
在第一管道12的較大直徑12a處,支撐轂4通過第一端23a連接到第二管道13,從而改變幾何構形。
在第二管道13的第二端13b處,支撐轂4重新改變其幾何構形,終止于基部凸緣14。
沿著第二管道13的側壁形成至少一個翼片(tab)15,優選地為4個。翼片15耦連到屬于盤狀元件2的中央孔3的凹口7,并具有與側容器壁5的端5b上的引導件19類似的構造,其能夠耦連到分隔壁6的第二側6a上的成形元件18。
多個銷釘16設置在凸緣14處,以通過壓配合耦連在盤狀元件2上的多個孔8中。
本發明以如下方式工作。
將由壓力成形得到的單個部件,即盤狀元件2、至少一個容器壁5、至少一個分隔壁6和支撐轂4,組裝形成籃子1。
將容器壁5的多個鉤17逐漸耦連到盤狀元件2邊緣上的多個周向眼孔9中。
在完成多個鉤17在多個周向眼孔9的眼孔上的最后一個鉤的壓配合之前,容器壁5的第一端5a上的成形元件18耦連到其相對端5b上的引導件19。
容器壁5從平的變形成弧形的,使得其限定了一個環形體。
若盤狀元件2的外徑大于容器壁5的長度,通過使屬于一個壁5的成形元件18連接到屬于相鄰的另一個壁5的成形元件19,能夠在盤狀元件2上裝配更多的容器壁5。
在盤狀元件2與容器壁5的耦連過程完成后,容器內部的空間能夠通過使用至少一個分隔壁6而細分。
組裝階段需要通過壓配合將多個第二鉤20插入到盤狀元件2上的多個徑向眼孔10。
在最后將分隔壁6阻塞到盤狀元件2上之前,鉤體21在容器壁5上鉤到分隔壁6的第一側6a。
根據需要并考慮到待養殖的蚌類的種類,用戶能夠確定在盤狀元件2上應用多少個分隔壁6。
此時,支撐轂4耦連到盤狀元件2,通過至少一個翼片15在至少一個凹口7中滑動,使得位于轂4的凸緣14上的多個銷釘16與形成于盤狀元件2上的多個孔8對中。
在支撐轂4滑動到盤狀元件2的中央孔3的過程中,形成于至少一個分隔壁6上的成形元件18將內部地接合到至少一個凹口7,該凹口具有與成形元件18相反的構形。
完成該過程后,籃子裝配完畢。
通過將轂4的第一管道12插入到另一轂4的第二管道13中而耦連多個支撐轂4,多個籃子能夠彼此重疊。
通過將金屬絲插入到一列轂4的內部,并在基部使用終止墊圈,能夠便于將一列容器沉入海洋中和從海洋中抬起。
在這個重疊階段,多個對中元件11和屬于盤狀元件2的這一對輪輻22形成間隙。
在這一對輪輻22的位置處,對中元件11限定了形狀為圓冠形狀的中空空間,該空間的寬度等于側容器壁5。
以此方式,對中元件11與這一對輪輻22的配合使得第一籃子的盤狀元件2毫無困難地擱置在位于第一籃子下方的另一籃子1的容器壁5上,從而避免盲目地將一個籃子插入到另一個籃子上。
從而,當一列籃子被抬起時,重量分配到支撐轂4、多個對中元件11和一對輪輻22上,避免出現籃子彎曲的現象,該現象如果在籃子之間的接觸元件僅僅是支撐件4時就會出現;從而還可避免產品的損失,因為在籃子彎曲時蚌類將漂流到海洋里去。
此外,多個對中元件11由一系列腔隔開,能夠改進水的流通。
若上部籃子的盤狀元件2不僅覆蓋有貝類,還有海藻或其它雜質,水從籃子1的內部運動到外部部分受到阻礙。
由于多個對中元件11的幾何構造,水還在向下的方向上流通,該方向從籃子1的頂部朝向籃子1的底部。
從而,籃子的構形構成了另一相當重要的優點,因為多個對中元件11使得籃子1內部水的流通更好。
而且,批量籃子1的運輸和配送成本得以極大地減小,因為它們以未組裝的方式配送并由可堆疊的平坦元件構成,從而節省了很多空間。
另一優點是可將最終的盤狀元件2用作蓋元件(圖3),這不需要使用專門的結構。
另一優點是籃子1的常規的圓筒構造便于籃子的清潔操作。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外海貝類養殖的籃子,包括盤狀元件(2),其具有穿孔且是平的;支撐轂(4),其與該盤狀元件(2)同軸且耦連到該盤狀元件;至少一個容器壁(5),其具有網狀結構,并連接到該盤狀元件(2)的外周;至少一個分隔壁(6),其具有網狀結構,并能夠接合到該盤狀元件(2);其中該容器壁(5)和該分隔壁(6)能夠從該盤狀元件(2)取下。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籃子,其中在優選實施方式中該支撐轂(4)能夠從該盤狀元件(2)取下。
3.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籃子,其中該盤狀元件(2)包括中央孔(3),其具有至少一個凹口(7),該凹口從該中央孔(3)的周部朝向其外側形成;多個孔(8),每個孔的中心在一個圓周上,該圓周與該盤狀元件(2)同心,并且大于該中央孔(3);多個周向眼孔(9),位于該盤狀元件(2)的外徑上;多個徑向眼孔(10),位于該盤狀元件(2)的直徑線上;多個對中元件(11),其形成方向為當該盤狀元件(2)水平放置時從該盤狀元件(2)的平面沿向下方向延伸;至少一對輪輻(22),其在該盤狀元件(2)下方連接并且沿直線形成,每個輪輻具有靠近該中央孔(3)的第一端(22a)和位于該盤狀元件(2)的外周處的第二端(22b),該第二端(22b)終止于楔形的斜坡(23)。
4.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籃子,其中該支撐轂(4)包括第一管道(12),其具有豎直軸線截頭圓錐形狀,并且設置成其較大直徑(12a)在其較小直徑(12b)下方;第二管道(13),其具有截頭圓筒形狀,并且第一端(13a)和第二端(13b),該第一端(13a)的外徑大于該較大直徑(12a)并且連接到該較大直徑(12a)附近,該第二端(13b)連接到凸緣(14);至少一個翼片(15),其沿著第二管道(13)的外壁連接,并具有平行的延伸方向;多個銷釘(16),其垂直地連接到該凸緣(14)。
5.根據權利要求
3或4所述的用于外海貝類養殖的籃子,其中該支撐轂(4)能夠耦連到該盤狀元件(2)的中央孔(3)。
6.根據權利要求
3或4所述的籃子,其中該支撐轂(4)的至少一個翼片(15)能夠可滑動地接合到該中央孔(3)的至少一個凹口(7)。
7.根據權利要求
3或4所述的籃子,其中所述多個銷釘(16)能夠通過壓配合耦連到該盤狀元件(2)的多個孔(8)中。
8.根據權利要求
1或3所述的籃子,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容器壁(5)下具有多個第一鉤(17),其能夠通過壓配合接合到該盤狀元件(2)的多個周向眼孔(9)。
9.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籃子,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容器壁(5)具有第一端(5a),其終止于成形元件(18);和相對端(5b),其終止于引導件(19),該引導件與該第一成形元件(18)的形狀相反,該成形元件(18)和該引導件(19)能夠實現該容器壁(5)的第一端(5a)和相對端(5b)的可滑動耦連,限定一個環。
10.根據權利要求
1或3所述的籃子,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分隔壁(6)下具有多個第二鉤(20),其能夠通過壓配合接合到該盤狀元件(2)的多個徑向眼孔(10)。
11.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籃子,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分隔壁(6)的第一端(6a)由鉤狀鉤體(21)終止,其能夠接合到所述至少一個容器壁(5)。
12.根據權利要求
1或4所述的籃子,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分隔壁(6)在其第二端(6b)由成形元件(18)終止,其通過在該支撐轂(4)的至少一個翼片(15)中內部地滑動而可耦連。
13.根據權利要求
4所述的籃子,其中該籃子(1)能夠通過將支撐轂(4)的第一管道(12)耦連到重疊在前一籃子(1)上的另一支撐轂(4)的第二管道(13)內部而彼此重疊。
14.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籃子,其中該籃子(1)的外徑大于45cm。
15.根據權利要求
3和9所述的籃子,其中這一對輪輻(22)的外徑和所述多個對中元件(11)的內徑之間的差值限定了一個中空的空間,其面積等于由側容器壁(5)封閉時所限定的環的面積。
16.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籃子,其中該籃子(1)具有正圓筒形狀。
專利摘要
一種籃子(1),包括平的帶有孔的盤狀元件(2),該盤狀元件通過壓配合耦連到至少一個網狀容器壁(5),該容器壁接合到該盤狀元件的外周邊緣附近。該盤狀元件(2)和容器壁(5)限定了一個內部空間,該內部空間由包括至少一個分隔壁(6)所分隔,該分隔壁通過壓配合耦連到該盤狀元件(2)。該籃子(1)能夠連接到支撐轂(4),該支撐轂與該盤狀元件(2)同軸且可耦連到該盤狀元件。
文檔編號A01K61/00GK1993042SQ20058002597
公開日2007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1日
發明者喬瓦尼·馬尼亞尼尼, 愛德華多·圖羅拉 申請人:阿夸股份有限公司, 德爾塔生態應用研究有限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