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772690閱讀:38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傳動輪卡鎖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
背景技術
光驅是廣泛應用于影碟機以及電腦中的光碟驅動裝置,其內部布置有驅動馬達以及多個用以傳動馬達驅動力的傳動輪。為了簡化光驅的結構并且縮小光驅的體積,通常在設置所述傳動輪的轉軸上一并設置一用以防止所述傳動輪發生軸向竄動的卡勾。卡勾通常直接卡合在所述傳動輪一側表面上,然而,由于所述卡勾是直接設置在轉軸上,因此無法隨所述傳動輪一同運動,而卡合在所述傳動輪表面的卡勾將與所述傳動輪之間產生摩擦。由于卡勾與所述傳動輪相互抵持的面為平面,因此,這種摩擦使得所述卡勾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以至于使該卡勾與傳動輪之間形成點接觸,這種點接觸的方式會產生極其刺耳的噪音,這將會極大的影響產品的使用。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情況,有必要提供一種可降低噪音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一種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其包括一個光碟基架,一個驅動組件支架,至少一個轉軸,與所述至少一個轉軸相對應的至少一個卡扣,以及至少一個傳動輪。所述驅動組件支架設置在所述光碟基架上。所述轉軸設置在所述驅動組件支架上。所述卡扣設置在所述驅動組件支架上且鄰近所述轉軸。所述傳動輪套設在所述轉軸及所述卡扣上。所述卡扣的端部形成有一卡塊,所述卡塊抵持在所述傳動輪的一側并始終保持與所述傳動輪之間呈線接觸。本發明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通過將使卡扣與傳動輪之間始終保持線接觸,從而可以有效減小傳動輪在轉動過程中因摩擦所產生的噪聲。


圖1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圖1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的分解圖;圖3是圖1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的驅動組件支架,卡扣及傳動輪的立體圖;圖4是圖1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的驅動組件支架與卡扣的側視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100
光碟基架110
框體112
托架114
驅動組件支架120
支撐板122
中空凸臺124
轉軸130
切面132
凹槽134
卡扣140
立柱142
卡塊144
引導面144a
抵持面144b
傳動輪150
輪盤152
傳動帶容置積S152a
上表面152b
下表面152c
軸孔152d
軸套154
傳動齒輪154a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提供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進行詳細說明。請參閱圖1,所述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100,其包括一個光碟基架110,一個驅動組件支架120,至少一個轉軸130,對應所述至少一個轉軸130的至少一個卡扣140,以及至少一個傳動輪150。所述驅動組件支架120設置在所述光碟基架110上用以支撐所述轉軸 130、卡扣140及傳動輪150等光碟驅動組件。所述轉軸130設置在所述驅動組件支架120 上。所述卡扣140設置在所述驅動組件支架120上,并且鄰近所述轉軸130。所述傳動輪 150套設在所述轉軸130及所述卡扣140上,并由所述卡扣140的端部抵持在所述傳動輪 150的一側。所述光碟基架110包括一個方形的框體112,以及一個橫跨所述框體112相對兩側邊的托架114。所述托架114用以設置一個光盤轉軸(圖未示)。請參閱圖2-圖4,所述驅動組件支架120設置在所述框體112內,且鄰近所述框體 112的一側邊。所述驅動組件支架120包括一個支撐板122及一形成在所述支撐板122中部的中空凸臺124。所述支撐板122通過其相對兩端以及一側邊固接在所述框體112的一個側邊的內側壁上。所述中空凸臺1 用以設置提供驅動力的驅動馬達(圖未示)。所述至少一轉軸130垂直設置在所述驅動組件支架120的支撐板122上,并鄰近所述中空凸臺124。所述轉軸130呈圓柱狀,所述轉軸130沿其軸向形成有一個切面132。 該切面132上形成有一個朝所述轉軸130的軸心方向凹進的凹槽134。所述凹槽134沿所述轉軸130的軸向貫穿所述轉軸130的相對兩端面。所述卡扣140設置在所述支撐板122上。所述卡扣140包括一個立柱142以及一個形成在所述立柱142端部的卡塊144。所述立柱142的一端設置在所述支撐板122鄰近所述轉軸130的切面132的位置處,并與所述切面132上的凹槽134相互對正。所述卡塊144包括一個傾斜的引導面14 以及一個與該引導面14 相連并呈一定角度的抵持面 144b。所述抵持面144b正對所述驅動組件支架120的支撐板122。所述抵持面144b呈由邊緣向中心逐漸隆起的曲面,所述抵持面144b沿所述轉軸130的軸向的曲率由其相對兩側邊緣向其中心逐漸增大。該漸變的抵持面144b用以在所述傳動輪150旋轉過程中增大與所述傳動輪150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小變形并減小噪聲。所述卡扣140采用具有彈性的材料制成,以使其在組裝過程中可以產生一定的彈性變形從而便于組裝。所述傳動輪150包括一個輪盤152,一個形成在輪盤中心的軸套154。所述輪盤 152外圍形成有一個傳動帶容置槽15 用以設置傳動帶(圖未示),所述輪盤152還包括一個上表面152b以及一個下表面152c。在所述輪盤152的中心位置開設有一個貫穿所述上、下表面152b,152c的軸孔152d。所述軸套巧4設置在所述輪盤152的下表面152c上, 并環繞所述軸孔152d。所述軸套巧4末端外圍形成有傳動齒輪15 用以與驅動馬達上的齒輪相互嚙合。組裝過程中,將所述卡扣140朝所述轉軸130的凹槽134內彎折,使得所述傳動輪 150的軸套巧4及輪盤152套設在所述卡扣140的立柱以及轉軸130的外側,并使得所述卡扣140末端的卡塊144由所述傳動輪150的軸孔152d中伸出,釋放所述卡扣140并使所述卡塊144的抵持面144b抵持在所述傳動輪150的上表面152b上。使用時,通過一與所述傳動齒輪15 嚙合的驅動馬達來帶動所述傳動輪150旋轉。在傳動輪150的旋轉過程中,由于所述卡扣140的抵持面144b呈沿所述傳動輪150的旋轉方向漸變的曲面,從而使得所述抵持面144b與所述傳動輪150之間始終保持為線接觸,從而降低由于點接觸而產生的噪音,通過可以降低對組裝精度的要求,從而方便產品的制造。可以理解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與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與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其包括一個光碟基架,一個驅動組件支架,至少一個轉軸,與所述至少一個轉軸相對應的至少一個卡扣,以及至少一個傳動輪,所述驅動組件支架設置在所述光碟基架上,所述轉軸設置在所述驅動組件支架上,所述卡扣設置在所述驅動組件支架上且鄰近所述轉軸,所述傳動輪套設在所轉軸及所述卡扣上,所述卡扣的端部形成有一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塊抵持在所述傳動輪的一側并始終保持與所述傳動輪之間呈線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碟基架包括一個方形的框體,一個橫跨所述框體相對兩側邊的托架,所述驅動組件支架設置在所述框體內,且鄰近所述框體的一側邊,所述驅動組件支架包括一個支撐板,所述支撐板通過其相對兩端以及一側邊固接在所述框體的一個側邊的內側壁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轉軸垂直設置在所述驅動組件支架的支撐板上,所述轉軸呈圓柱狀,所述轉軸沿其軸向形成有一個切面, 該切面上形成有一個朝所述轉軸的軸心方向凹進的凹槽,所述卡扣鄰近所述轉軸的切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轉軸的軸向貫穿所述轉軸的相對兩端面。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設置在支撐板,所述卡扣包括一個立柱,所述卡塊形成在所述立柱的一端部,所述立柱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支撐板鄰近所述轉軸的切面的位置處,所述立柱與所述切面上的凹槽相互對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塊包括一個傾斜的引導面以及一個與該引導面相連并呈一定角度的抵持面,所述抵持面正對所述驅動組件支架的支撐板,所述抵持面呈由邊緣向中心逐漸隆起的曲面。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塊包括一個傾斜的引導面以及一個與該引導面相連并呈一定角度的抵持面,所述抵持面正對所述驅動組件支架的支撐板,所述抵持面沿所述轉軸的軸向的曲率由其相對兩側邊緣向其中心逐漸增大。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輪包括一個輪盤, 一個形成在輪盤中心的軸套,所述輪盤外圍形成有一個傳動帶容置槽,所述輪盤包括一個上表面以及一個下表面,在所述輪盤的中心位置開設有一個貫穿所述上、下表面的軸孔,所述軸套設置在所述輪盤的下表面上,并環繞所述軸孔,所述傳動輪的軸套及輪盤套設在所述卡扣的立柱以及轉軸的外側,所述卡扣末端的卡塊的抵持面抵持在所述傳動輪的上表面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套末端外圍形成有傳動齒輪。
全文摘要
一種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其包括一個光碟基架,一個驅動組件支架,至少一個轉軸,與所述至少一個轉軸相對應的至少一個卡扣,以及至少一個傳動輪。所述驅動組件支架設置在所述光碟;基架上。所述轉軸設置在所述驅動組件支架上。所述卡扣設置在所述驅動組件支架上且鄰近所述轉軸。所述傳動輪套設在所述轉軸及所述卡扣上。所述卡扣的端部形成有一卡塊,所述卡塊抵持在所述傳動輪的一側并始終保持與所述傳動輪之間呈線接觸。本發明的光驅傳動輪卡鎖結構,通過將使卡扣與傳動輪之間始終保持線接觸,從而可以有效減小傳動輪在轉動過程中因摩擦所產生的噪聲。
文檔編號G11B17/022GK102314903SQ20101021896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7日
發明者劉威, 唐學東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