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可拆卸的雙筒式液壓減振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567347閱讀:403來源:國知局
一種可拆卸的雙筒式液壓減振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拆卸的雙筒式液壓減振器,包括空氣氣囊組件、活塞組件、內外筒組件和阻尼調節閥;空氣氣囊組件包括氣缸頭、氣囊、氣缸筒和氣缸頭端蓋;活塞組件包括活塞桿、活塞頭部緩沖總成、活塞頭和彈簧組件;內外筒組件包括內筒、外筒、內筒上端蓋和內筒下端蓋;氣缸頭與活塞桿組件剛性連接;氣缸頭通過氣囊與氣缸實現柔性過渡連接;外筒分別與氣缸、內筒和阻尼調節閥相連接,其連接處均設計有抱箍或卡環等可拆卸零件實現剛性連接;通過卡扣和擋圈等標準件確保各零件之間的相互定位和連接,減少了專用零件的使用,大幅減小制造成本和設計周期;同時易于拆卸,便于減振器內部零部件的更換,避免了整個減振器的替換,大幅降低維修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可拆卸的雙筒式液壓減振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汽車用液壓減振器研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拆卸的雙筒式液壓減振器。
【背景技術】
[0002]減振器是汽車懸架控制系統中的一部分,是汽車車架與車橋之間的傳力連接裝置。汽車減震器實際上是一個震動阻尼器,用于加快由地面不平帶來的振動衰減速率,限制車身和車輪的振動頻率和強度,以達到對車輛的乘用舒適性、操作性、穩定型及安全性的控制。
[0003]就目前而言,市場上主流的液壓減振器其結構上有單筒式和雙筒式之分,不論哪種結構形式,為了防止泄露或獲得較小的尺寸,其內筒、外筒、控制閥或筒蓋連接處幾乎統一采用焊接或旋壓收口的方式制造,申請號為CNl 104574A的中國專利提出了一種汽車減振器的焊接方法,詳述了焊接或旋壓收口過程中出現的如變形等加工缺陷,申請號為CN200982371Y的中國專利提出了一種液壓無焊接減振器,主要解決了因焊接造成的活塞缸內部同心度差的問題,但其內筒與外筒之間仍采用焊接或旋壓收口的加工方式。這就為日后的零部件的更換、清洗和維護帶來了不便,如若減振器內部分零件損壞,則必須將整個減振器更換,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客戶的維修成本。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可拆卸的雙筒式液壓減振器,尤其是在其密封件、活塞頭等易損件部位的結構上采用可拆卸式連接,使得在不增大其結構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可拆裝性,避免整個減振器的更換,同時大幅降低了維修成本,節約了資源。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拆卸的雙筒式汽車液壓減振器,包括空氣氣囊組件、活塞組件、內外筒組件和阻尼調節閥;
[0006]所述空氣氣囊組件包括氣缸頭、氣囊、氣缸筒和氣缸頭端蓋;所述活塞組件包括活塞桿、活塞頭部緩沖總成、活塞頭和彈簧組件;所述內外筒組件包括內筒、外筒、內筒上端蓋和內筒下端蓋;
[0007]所述活塞桿的一端與活塞頭連接、并插入內筒中;所述內筒的下端通過內筒下端蓋封堵,上端通過內筒上端蓋封堵;活塞桿的另一端穿過內筒上端蓋的中心孔;所述內筒上端蓋下方設置有活塞桿導向及密封組件;活塞導向及密封組件套在活塞桿位于內筒的內側段上;所述彈簧組件位于內筒內、且同軸的套在活塞桿上,彈簧組件的一端抵在活塞頭上,另一端抵在活塞導向及密封組件上;
[0008]所述外筒同軸心的套在內筒下端蓋上、且與內筒可拆卸連接;所述內筒與外筒之間形成周向環形間隔腔;所述內筒靠近外筒上端處開設有溝通內筒與環形間隔腔的阻尼孔;
[0009]所述氣缸筒為U形筒狀結構,氣缸筒上端與氣囊的一端連接,下端套在外筒上、且與外筒可拆卸連接;
[0010]所述氣缸頭為環形凹槽結構,氣缸頭下端與氣囊的另一端可拆卸連接;
[0011]所述環形凹槽內置有活塞頭部緩沖總成,所述活塞桿的外伸端穿過氣缸頭環形凹槽的中心孔,與活塞頭部緩沖總成通過螺栓緊固,氣缸頭端蓋可拆卸的擋在活塞頭部緩沖總成上面;
[0012]所述阻尼調節閥為矩形結構,與外筒外伸出來的矩形凸臺通過螺栓連接;矩形凸臺開設有兩個油口,阻尼調節閥通過一個油口與內筒相通,通過另一個油口與環形間隔腔相通;
[0013]所述外筒的端部設有螺紋連接的外筒堵頭;所述內筒下端蓋與外筒堵頭之間設有浮動活塞,浮動活塞與外筒過盈配合,內筒下端蓋上設有若干均布的通孔。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內筒上端蓋為U形薄壁結構,扣在內筒的外環面上,其薄壁內環面開設有第一環形槽,內筒外環面對應的開設有第二環形槽,第三定位環部分內嵌于第一環形槽內,部分內嵌于第二環形槽內。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內筒下端蓋的外徑比內筒外徑大,內筒下端蓋端面上設有軸向環形凸臺,軸向環形凸臺的外環面與內筒的內環面過盈配合。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外筒與內筒下端蓋通過第一擋圈連接;
[0017]在外筒內表面開設有第三環形槽,第三環形槽里安裝的第一擋圈部分內嵌于第三環形槽里,部分外凸凹擋在內筒下端蓋的端面處。
[0018]上述方案中,所述環形間隙腔中靠近內筒下端蓋和靠近外筒上端面的位置分別設有兩組定位環組件,兩組定位環組件包括兩個第一定位環、第三密封件、第二擋圈、兩個第二定位環、第四密封件和第三擋圈;
[0019]兩個所述第一定位環套在內筒下端,第三密封件嵌在兩個第一定位環中間,同時在兩個第一定位環的兩側各設置一個第二擋圈來限制第一定位環的軸向位移;兩個所述第二定位環套在內筒上端,第四密封件嵌在兩個第一定位環中間,同時在兩個第二定位環的兩側各設置一個第三擋圈來限制第二定位環的軸向位移。
[0020]上述方案中,所述外筒上端周向均布有向外的、間隔的第一扇形凸臺,對應的內筒上均布有向外的、間隔的第二扇形凸臺,第一扇形凸臺的扇形占據在第二環形凸臺的間隔,第二扇形凸臺的扇形占據在第一扇形凸臺的間隔,第一扇形凸臺與第二扇形凸臺的中間設置軸用卡環刺艮制內筒與外筒的軸向位移。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氣缸筒下端設置有向內的第一環形凸臺,所述外筒上設置有向外的第二環形凸臺,第一環形凸臺和第二環形凸臺的位置相對應;第一環形凸臺與第二環形凸臺的端面貼合,第一環形凸臺貼合面處開設有溝槽并安裝第一密封件,位于第二環形凸臺外側氣缸筒內環面上開設有卡環槽,孔用卡環內嵌安裝在卡環槽內,擋位在第二環形凸臺的端面處;
[0022]所述氣缸筒上端外表面設置第五環形槽,氣囊的內端套在第五環形槽處,且兩者之間安裝有第二異形密封件過盈配合,并采用第二卡箍抱死在氣囊的表面。
[0023]上述方案中,所述氣缸頭下端開設有第六環形槽,氣囊的外端套在第六環形槽處,且兩者之間安裝有第一異形密封件過盈配合,并通過第一卡箍抱死在氣囊的表面。
[0024]上述方案中,所述氣缸頭端蓋擋在活塞頭部緩沖總成上面,且氣缸頭環形凹槽上端的內表面開設有第七環形槽,安裝在第七環形槽中的第四定位環部分外凸擋位在氣缸頭端蓋的端面處。
[0025]上述方案中,還包括橡膠防塵罩;所述橡膠防塵罩的上端套在所述氣缸頭下端凸臺處,下端套在氣缸筒的下端處。
[002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采用卡扣和擋圈等標準件確保各零件之間的相互定位和連接,避免因焊接或旋壓造成的變形或同心度問題,減少了專用零件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設計周期;本發明的所有組件和模塊均采用可拆卸連接方式,提高了零件的可拆裝性,便于密封件、活塞頭等易損件的更換,避免了整個減振器的替換,大大降低了維修成本,降低了客戶的經濟負擔;本發明外筒上設置的平面凸臺與阻尼調節閥連接,方便拆裝,阻尼調節閥能夠實現減振器阻尼系數的調節。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28]其中:1、氣缸頭;2、第一異形密封件;3、第一卡箍;4、氣囊;5、第二異形密封件;6、第二卡箍;7、氣缸筒;8、活塞桿導向及密封組件;9、內筒;10、軸用卡環;11、外筒;12、第一密封件;13、孔用卡環;14、第二密封件;15、阻尼調節閥;16、螺栓;17、外筒堵頭;18、浮動活塞;19、第一擋圈;20、內筒下端蓋;21、第一定位環;22、第三密封件;23、第二擋圈;24、活塞頭;25、閥片;26、第二定位塊;27、第四密封件;28、第二定位環;29、彈簧組件;30、活塞桿;31、第三定位環;32、內筒上端蓋;33、橡膠防塵罩;34、活塞頭部緩沖總成;35、螺母;36、氣缸頭端蓋;37、第四定位環、38、環形間隙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對發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在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附圖僅用于說明本發明,不代表本發明的實際結構和真實比例。
[0030]圖1所示為本發明所述可拆卸的雙筒式液壓減振器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可拆卸的雙筒式汽車液壓減振器,包括空氣氣囊組件、活塞組件、內外筒組件、阻尼調節閥15和橡膠防塵罩33。所述空氣氣囊組件包括氣缸頭1、第一異形密封件2、第一卡箍3、氣囊4、第二異形密封件5、第二卡箍6、氣缸筒7、氣缸頭I端蓋36和第四定位環37;所述活塞組件包括活塞桿30、活塞頭部緩沖總成34、活塞頭24和彈簧組件29、螺母35;所述的內外筒組件包括內筒
9、外筒11、內筒下端蓋20、第一擋圈19、第一定位環21、第三密封件22、第二擋圈23、第二定位塊26、第四密封件27和第二定位環28。
[0031 ] 所述活塞頭24開設有中心孔,與活塞桿30的一端過盈配合,且用螺母鎖緊,并整體插入內筒9中;所述內筒9的下端通過內筒下端蓋20封堵,上端通過內筒上端蓋32封堵;活塞桿30的另一端穿過內筒上端蓋32的中心孔;所述內筒上端蓋32下方設置有活塞桿導向及密封組件8;活塞導向及密封組件8套在活塞桿30位于內筒9的內側段上;所述彈簧組件29位于內筒9內、且同軸的套在活塞桿30上,彈簧組件29的一端抵在活塞頭24上,另一端抵在活塞導向及密封組件8上。
[0032]所述內筒上端蓋32為U形薄壁結構,扣在內筒9的外環面上,其薄壁內環面開設有第一環形槽,內筒9外環面對應的開設有第二環形槽,第三定位環31部分的內嵌于第一環形槽內,部分內嵌于第二環形槽內。
[0033]所述內筒下端蓋20的外徑比內筒9外徑大,內筒下端蓋20端面上設有軸向環形凸臺,軸向環形凸臺的外環面與內筒9的內環面過盈配合,且位于軸向環形凸臺內開設有均布的通孔。
[0034]所述外筒11同軸心的套在內筒下端蓋20上,在外筒11內表面開設有第三環形槽,第三環形槽里安裝的第一擋圈19部分的內嵌于第三環形槽里,部分的外凸凹擋位在內筒下端蓋20的端面處。
[0035]所述內筒9與外筒11之間形成周向環形間隔腔38,靠近內筒下端蓋20、靠近外筒11上端面的間隔腔38中分別設有兩組定位環組件,兩組定位環組件包括兩個第一定位環21、第三密封件22、第二擋圈23、兩個第二定位環26、第四密封件27和第三擋圈28;兩個第一定位環21套在內筒9下端,第三密封件22嵌在兩個第一定位環21中間,同時在兩個第一定位環21的兩側各設置一個第二擋圈23來限制第一定位環21的軸向位移;兩個第二定位環26套在內筒9上端,第四密封件27嵌在兩個第一定位環26中間,同時在兩個第二定位環26的兩側各設置一個第三擋圈28來限制第二定位環26的軸向位移。所述內筒9靠近外筒11上端處開設有溝通內筒9與環形間隔腔38的阻尼孔。
[0036]所述外筒11上端周向均布有向外的間隔的第一扇形凸臺,內筒9上均布有向外的間隔的第二扇形凸臺,第一扇形凸臺和第二扇形凸臺的位置對應,第一扇形凸臺的扇形占據在第二環形凸臺的間隔,第二扇形凸臺的扇形占據在第一扇形凸臺的間隔,第一扇形凸臺與第二扇形凸臺的中間設置軸用卡環10來限制內筒9與外筒11的軸向位移。
[0037]所述氣缸筒7為U形筒狀結構,氣缸筒7上端與氣囊4的一端連接,下端套在外筒11上,氣缸筒7下端設置有向內的第一環形凸臺,外筒11上設置有向外的第二環形凸臺,第一環形凸臺與第二環形凸臺位置相對應;第一環形凸臺與第二環形凸臺的端面貼合,第一環形凸臺貼合面處開設有溝槽并安裝第一密封件12防止壓力氣體的外泄,位于第二環形凸臺外側氣缸筒7內環面上開設有卡環槽,并安裝孔用卡環13內嵌在卡環槽內,擋位在第二環形凸臺的端面處。
[0038]所述氣缸筒7上端外表面設置第五環形槽,氣囊4的內端套在第五環形槽處,且兩者之間安裝有第二異形密封件5過盈配合,并采用第二卡箍6抱死在氣囊4的表面。
[0039]所述氣缸頭I為環形凹槽結構,氣缸頭I下端開設有第六環形槽,氣囊4的外端套在第六環形槽處,且兩者之間安裝有第一異形密封件2過盈配合,并采用第一卡箍3抱死在氣囊4的表面;所述環形凹槽內置有活塞頭部緩沖總成34,所述活塞桿30的外伸端穿過氣缸頭I環形凹槽的中心孔,與活塞頭部緩沖總成34通過螺栓緊固,氣缸頭端蓋36擋位在活塞頭部緩沖總成34外側,且環形凹槽上端的內表面開設有第七環形槽,安裝其中的第四定位環37部分外凸擋位在氣缸頭I端蓋的端面處。
[0040]所述阻尼調節閥15為矩形結構,與外筒11外伸出來的矩形凸臺通過螺栓16連接;矩形凸臺開設有兩個油口,阻尼調節閥15通過一個油口與內筒9相通,通過另一個油口與環形間隔腔38相通;且油口貼合處安裝有第二密封件14實現密封。
[0041]所述外筒11的端部設有外筒堵頭17,所述外筒11堵頭與所述外筒11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內筒下端蓋20與外筒堵頭17之間設有浮動活塞18,浮動活塞18與外筒11過盈配合,內筒下端蓋20上設有若干均布的通孔。
[0042]所述橡膠防塵罩33的上端套在所述氣缸頭I下端凸臺處,下端套在氣缸筒7的下端處。
[0043]本發明所有零部件均為可拆卸安裝,各個連接處均設置密封件實現密封連接;所述阻尼調節閥15可實現減振器阻尼系數的調節,為不同路況提供不同的減振效果。
[0044]本發明中所述氣缸頭I與活塞桿30組件為剛性連接;氣缸頭I通過氣囊4與氣缸筒7實現柔性過渡連接;外筒11分別與氣缸筒7、內筒9和阻尼調節閥15相連接,其連接處均設計有抱箍或卡環等可拆卸零件實現剛性連接。內外筒之間留有周向環形間隙腔38,外筒11下端設置浮動活塞18作為油液與氣室的隔離,活塞桿組件可以在內筒9里實現往復運動。通過卡扣和擋圈等標準件確保各零件之間的相互定位和連接,減少了專用零件的使用,大幅減小制造成本和設計周期;同時易于拆卸,提高了零件的可拆裝性,便于減振器內部零部件的更換,避免了整個減振器的替換,大幅降低維修成本。
[0045]再者本發明將氣囊4與減振器相集成,結構緊湊,安裝方便,能夠通過空氣氣囊組件與減振器的組合使用,限制車身水平變化率,獲得良好的乘用舒適性;本發明采用的阻尼調節閥15配合空氣彈簧使用,即在浮動活塞18與外筒堵頭17之間沖入氣體,形成空氣彈簧,復合了液壓油剛度大和空氣彈簧壓縮性好的雙重性能,能夠獲得良好的減振效果。
[0046]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是按照各個實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個實施例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0047]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例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例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可拆卸的雙筒式汽車液壓減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氣氣囊組件、活塞組件、內外筒組件和阻尼調節閥(15); 所述空氣氣囊組件包括氣缸頭(I)、氣囊(4)、氣缸筒(7)和氣缸頭端蓋(36);所述活塞組件包括活塞桿(30)、活塞頭部緩沖總成(34)、活塞頭(24)和彈簧組件(29);所述內外筒組件包括內筒(9)、外筒(11)、內筒上端蓋(32)和內筒下端蓋(20); 所述活塞桿(30)的一端與活塞頭(24)連接、并插入內筒(9)中;所述內筒(9)的下端通過內筒下端蓋(20)封堵,上端通過內筒上端蓋(32)封堵;活塞桿(30)的另一端穿過內筒上端蓋(32)的中心孔;所述內筒上端蓋(32)下方設置有活塞桿導向及密封組件(8);活塞導向及密封組件(8)套在活塞桿(30)位于內筒(9)的內側段上;所述彈簧組件(29)位于內筒(9)內、且同軸的套在活塞桿(30)上,彈簧組件(29)的一端抵在活塞頭(24)上,另一端抵在活塞導向及密封組件(8)上; 所述外筒(11)同軸心的套在內筒下端蓋(20)上、且與內筒(9)可拆卸連接;所述內筒(9)與外筒(11)之間形成周向環形間隔腔(38);所述內筒(9)靠近外筒(11)上端處開設有溝通內筒(9)與環形間隔腔(38)的阻尼孔; 所述氣缸筒(7)為U形筒狀結構,氣缸筒(7)上端與氣囊(4)的一端連接,下端套在外筒(11)上、且與外筒(11)可拆卸連接; 所述氣缸頭(I)為環形凹槽結構,氣缸頭(I)下端與氣囊(4)的另一端可拆卸連接;所述環形凹槽內置有活塞頭部緩沖總成(34),所述活塞桿(30)的外伸端穿過氣缸頭(I)環形凹槽的中心孔,與活塞頭部緩沖總成(34)通過螺栓緊固,氣缸頭端蓋(36)可拆卸的擋在活塞頭部緩沖總成(34)上面; 所述阻尼調節閥(15)為矩形結構,與外筒(11)外伸出來的矩形凸臺通過螺栓(16)連接;矩形凸臺開設有兩個油口,阻尼調節閥(15)通過一個油口與內筒(9)相通,通過另一個油口與環形間隔腔(38)相通; 所述外筒(11)的端部設有螺紋連接的外筒堵頭(17);所述內筒下端蓋(20)與外筒堵頭(17)之間設有浮動活塞(18),浮動活塞(18)與外筒(11)過盈配合,內筒下端蓋(20)上設有若干均布的通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雙筒式汽車液壓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筒上端蓋(32)為U形薄壁結構,扣在內筒(9)的外環面上,其薄壁內環面開設有第一環形槽,內筒(9)外環面對應的開設有第二環形槽,第三定位環(31)部分內嵌于第一環形槽內,部分內嵌于第二環形槽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雙筒式汽車液壓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筒下端蓋(20)的外徑比內筒(9)外徑大,內筒下端蓋(20)端面上設有軸向環形凸臺,軸向環形凸臺的外環面與內筒(9)的內環面過盈配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雙筒式汽車液壓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1)與內筒下端蓋(20)通過第一擋圈(19)連接; 在外筒(11)內表面開設有第三環形槽,第三環形槽里安裝的第一擋圈(19)部分內嵌于第三環形槽里,部分外凸凹擋在內筒下端蓋(20)的端面處。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雙筒式汽車液壓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間隙腔(38)中靠近內筒下端蓋(20)和靠近外筒(11)上端面的位置分別設有兩組定位環組件,兩組定位環組件包括兩個第一定位環(21)、第三密封件(22)、第二擋圈(23)、兩個第二定位環(26)、第四密封件(27)和第三擋圈(28);兩個所述第一定位環(21)套在內筒(9)下端,第三密封件(22)嵌在兩個第一定位環(21)中間,同時在兩個第一定位環(21)的兩側各設置一個第二擋圈(23)來限制第一定位環(21)的軸向位移;兩個所述第二定位環(26)套在內筒(9)上端,第四密封件(27)嵌在兩個第一定位環(26)中間,同時在兩個第二定位環(26)的兩側各設置一個第三擋圈(28)來限制第二定位環(26)的軸向位移。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雙筒式汽車液壓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1)上端周向均布有向外的、間隔的第一扇形凸臺,內筒(9)上均布有向外的、間隔的第二扇形凸臺,第一扇形凸臺和第二扇形凸臺的位置對應,第一扇形凸臺的扇形占據在第二環形凸臺的間隔,第二扇形凸臺的扇形占據在第一扇形凸臺的間隔,第一扇形凸臺與第二扇形凸臺的中間設置軸用卡環(10)來限制內筒(9)與外筒(11)的軸向位移。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雙筒式汽車液壓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筒(7)下端設置有向內的第一環形凸臺,所述外筒(11)上設置有向外的第二環形凸臺,第一環形凸臺和第二環形凸臺的位置相對應;第一環形凸臺與第二環形凸臺的端面貼合,第一環形凸臺貼合面處開設有溝槽并安裝第一密封件(12),位于第二環形凸臺外側氣缸筒(7)內環面上開設有卡環槽,孔用卡環(13)內嵌安裝在卡環槽內,擋位在第二環形凸臺的端面處;所述氣缸筒(7)上端外表面設置第五環形槽,氣囊(4)的內端套在第五環形槽處,且兩者之間安裝有第二異形密封件(5)過盈配合,并采用第二卡箍(6)抱死在氣囊(4)的表面。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雙筒式汽車液壓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頭(I)下端開設有第六環形槽,氣囊(4)的外端套在第六環形槽處,且兩者之間安裝有第一異形密封件(2)過盈配合,并通過第一卡箍(3)抱死在氣囊(4)的表面。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雙筒式汽車液壓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頭端蓋(36)擋在活塞頭部緩沖總成(34)上面,且氣缸頭(I)環形凹槽上端的內表面開設有第七環形槽,安裝在第七環形槽中的第四定位環(37)部分外凸擋位在氣缸頭(I)端蓋的端面處。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雙筒式汽車液壓減振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橡膠防塵罩(33);所述橡膠防塵罩(33)的上端套在所述氣缸頭(I)下端凸臺處,下端套在氣缸筒(7)的下端處。
【文檔編號】F16F9/08GK105927690SQ201610452994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發明人】謝方偉, 丁二名, 戴開宇, 祝杰, 李 浩
【申請人】江蘇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