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水利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液壓壩用油缸,大多是依靠外力(水的壓力和閘門自重力)實現放壩降壩。
[0003]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實用新型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往往因為受到雜物卡阻和活塞桿表面污漬的影響,在沒有足夠的水壓外力的作用下,閘門門頁在升起(關閉)狀態下,僅僅依靠閘門自身的重力,很難實現降壩操作,需要借助外力的作用才能完成。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即使受到雜物卡阻也能順利放壩降壩、制造成本低、加工方便的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具有:
[0006]液壓裝置、轉軸和壩體,所述壩體固定安裝在轉軸上,所述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軸承座上;
[0007]所述液壓裝置具有:
[0008]缸筒;
[0009]伸入所述缸筒并能在缸筒內滑動的第一活塞桿,其中,所述第一活塞桿端部固設有與缸筒密封的活塞;所述第一活塞桿和活塞將缸筒內部空間分隔為有桿腔和無桿腔;
[0010]設置在缸筒開口端、使缸筒與第一活塞桿保持密封的缸蓋;
[0011]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一活塞桿為空心結構,所述第二活塞桿伸入第一活塞桿的通孔內并能在所述通孔內滑動;所述第一活塞桿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與第二活塞桿密封;
[0012]第三活塞桿,所述第二活塞桿為空心結構,所述第三活塞桿伸入第二活塞桿的通孔內并能在所述通孔內滑動;所述第二活塞桿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與第三活塞桿密封;所述第三活塞桿與壩體連接;
[0013]與供油機構連接的油路,所述油路各設有一根油管通入有桿腔和無桿腔。
[0014]所述第二活塞桿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第二擋圈,所述第一活塞桿通孔內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限位所述第二擋圈的第一卡環,所述第一活塞桿通孔內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臺階限位所述第二擋圈。
[0015]所述第三活塞桿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第三擋圈,所述第二活塞桿通孔內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限位所述第三擋圈的第二卡環,所述第二活塞桿通孔內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臺階限位所述第三擋圈。
[0016]所述第二活塞桿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為錐形,所述第一卡環與第二活塞桿的錐面相適配;所述第三活塞桿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為錐形,所述第二卡環與第三活塞桿的錐面相適配。
[0017]所述有桿腔設有超壓保護閥。
[0018]—種上述的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的使用方法,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的第三活塞桿與壩體連接,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9]I)液壓起升壩閘門在升起(關閉)狀態下-閘門處于直立狀態,油缸的第一活塞桿、第二活塞桿和第三活塞桿均處于伸出狀態;
[0020]2)當需要放壩降壩時,通過油管向有桿腔注入液壓油,無桿腔回油,產生第一活塞桿回程拉力,推動第一活塞桿向缸筒內收縮,帶動閘門傾斜;
[0021]3)當閘門傾斜角度(閘門與垂直面夾角)逐漸變大時,作用于油缸的外力-水的壓力和閘門自重力逐漸增大,推動第三活塞桿、第二活塞桿和第一活塞桿向缸筒內滑動,從而實現閘門順利降壩;
[0022]4)當需要升壩時,通過油管向無桿腔注入液壓油,有桿腔回油,推動第一活塞桿、第二活塞桿和第三活塞桿伸出,推動閘門起升。
[0023]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一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或有益效果,在有桿腔設置液壓油路,通過向有桿腔進油加壓,產生活塞桿回程拉力,驅動閘門下降;隨著有桿腔的逐步收縮,閘門傾斜角度亦逐漸加大,閘門自重對油缸產生的壓(推)力也越來越大,從而實現閘門順利降壩。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圖1的液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3為圖2的側視圖
[0027]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1、缸筒,11、有桿腔,12、無桿腔,2、第一活塞桿,21、第一卡環,3、缸蓋,4、活塞,5、第二活塞桿,51、第二擋圈,52、第二卡環,6、第三活塞桿,61、第三擋圈,7、液壓站,8、轉軸,9、壩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29]實施例一
[0030]參見圖1,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具有:
[0031]液壓裝置、轉軸和壩體,壩體固定安裝在轉軸上,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軸承座上;
[0032]如圖2和3所示,液壓裝置具有:
[0033]缸筒;
[0034]伸入缸筒并能在缸筒內滑動的第一活塞桿,其中,第一活塞桿端部固設有與缸筒密封的活塞;第一活塞桿和活塞將缸筒內部空間分隔為有桿腔和無桿腔;
[0035]設置在缸筒開口端、使缸筒與第一活塞桿保持密封的缸蓋;
[0036]第二活塞桿,第一活塞桿為空心結構,第二活塞桿伸入第一活塞桿的通孔內并能在通孔內滑動;第一活塞桿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與第二活塞桿密封;
[0037]第三活塞桿,第二活塞桿為空心結構,第三活塞桿伸入第二活塞桿的通孔內并能在通孔內滑動;第二活塞桿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與第三活塞桿密封;第三活塞桿與壩體連接;
[0038]與供油機構連接的油路,油路各設有一根油管通入有桿腔和無桿腔。
[0039]第二活塞桿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第二擋圈,第一活塞桿通孔內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限位第二擋圈的第一卡環,第一活塞桿通孔內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臺階限位第二擋圈。
[0040]第三活塞桿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第三擋圈,第二活塞桿通孔內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限位第三擋圈的第二卡環,第二活塞桿通孔內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臺階限位第三擋圈。
[0041]第二活塞桿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為錐形,第一卡環與第二活塞桿的錐面相適配;第三活塞桿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為錐形,第二卡環與第三活塞桿的錐面相適配。
[0042]有桿腔設有超壓保護閥,避免外力不均造成缸體損壞。
[0043]洪水暴漲且失電情況下,在水壓外力作用下,可通過手動泄壓自動降壩,確保閘門安全。
[0044]閘門升起或維修狀態下,可通過加設支撐桿輔助支撐(每根支撐桿由增設在桿下端的小液壓缸單個驅動)。
[0045]實施例二
[0046]—種上述的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的使用方法,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的第三活塞桿與壩體連接,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47]I)液壓起升壩閘門在升起(關閉)狀態下,油缸的第一活塞桿、第二活塞桿和第三活塞桿均處于伸出狀態;
[0048]2)當需要放壩降壩時,通過油管向有桿腔注入液壓油,無桿腔回油,產生第一活塞桿回程拉力,推動第一活塞桿向缸筒內收縮,帶動閘門傾斜;
[0049]3)當閘門傾斜角度逐漸變大時,作用于油缸的外力-水的壓力和閘門自重力逐漸增大,推動第三活塞桿、第二活塞桿和第一活塞桿向缸筒內滑動,從而實現閘門順利降壩;
[0050]4)當需要升壩時,通過油管向無桿腔注入液壓油,有桿腔回油,推動第一活塞桿、第二活塞桿和第三活塞桿伸出,推動閘門起升。
[0051]采用三級活塞桿,其中第一活塞桿的有桿腔設置液壓油路,而其他活塞桿的有桿腔則不設置液壓油路。即第一活塞桿設有主動回位功能,而其他活塞桿不設置主動回位功能,第一活塞桿的主動回位功能實現了閘門順利降壩,在閘門傾斜后,就不再需要油路供壓主動回位,靠外力推動活塞桿回位。既改變了不設置主動回位功能造成壩體無法放壩降壩的問題,也解決了在所有活塞桿有桿腔都設置液壓油路造成結構復雜、加工困難、制造成本高的問題。非常適用于水利工程的起升壩。制造成本低,使用可靠。
[0052]同時采用三級缸結構,缸筒本體長度小,安裝地坑深度淺,占用空間面積小,便于現場安裝調試,適用于狹小空間,安裝作業方便。
[0053]采用上述的方案后,在有桿腔設置液壓油路,通過向有桿腔進油加壓,產生活塞桿回程拉力,驅動閘門下降;隨著有桿腔的逐步收縮,閘門傾斜角度亦逐漸加大,閘門自重對油缸產生的壓(推)力也越來越大,從而實現閘門順利降壩。
[0054]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壓裝置、轉軸和壩體,所述壩體固定安裝在轉軸上,所述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軸承座上; 所述液壓裝置具有: 缸筒; 伸入所述缸筒并能在缸筒內滑動的第一活塞桿,其中,所述第一活塞桿端部固設有與缸筒密封的活塞;所述第一活塞桿和活塞將缸筒內部空間分隔為有桿腔和無桿腔; 設置在缸筒開口端、使缸筒與第一活塞桿保持密封的缸蓋; 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一活塞桿為空心結構,所述第二活塞桿伸入第一活塞桿的通孔內并能在所述通孔內滑動;所述第一活塞桿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與第二活塞桿密封; 第三活塞桿,所述第二活塞桿為空心結構,所述第三活塞桿伸入第二活塞桿的通孔內并能在所述通孔內滑動;所述第二活塞桿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與第三活塞桿密封;所述第三活塞桿與壩體連接; 與供油機構連接的油路,所述油路各設有一根油管通入有桿腔和無桿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桿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第二擋圈,所述第一活塞桿通孔內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限位所述第二擋圈的第一卡環,所述第一活塞桿通孔內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臺階限位所述第二擋圈。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活塞桿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第三擋圈,所述第二活塞桿通孔內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限位所述第三擋圈的第二卡環,所述第二活塞桿通孔內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設有臺階限位所述第三擋圈。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桿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為錐形,所述第一卡環與第二活塞桿的錐面相適配;所述第三活塞桿靠近缸筒筒底的一端為錐形,所述第二卡環與第三活塞桿的錐面相適配。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桿腔設有超壓保護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復合式雙向液壓起升壩,通過將第一活塞桿設置為空心結構,第二活塞桿伸入第一活塞桿的通孔內并能在通孔內滑動;第二活塞桿遠離缸筒筒底的一端與第二活塞桿密封;第三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類似,第三活塞桿與壩體連接;與供油機構連接的油路,油路各設有一根油管通入有桿腔和無桿腔,即使受到雜物卡阻也能順利放壩降壩、制造成本低、加工方便。
【IPC分類】E02B7/42, F15B15/16
【公開號】CN204755466
【申請號】CN201520555145
【發明人】張開會, 張火生, 汪玉平, 汪永輝, 魏琴琴, 滕茜茜
【申請人】蕪湖市銀鴻液壓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4日